《正统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统天命-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就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兵部左侍郎邝埜递上了一封奏疏,是关于浙江沿海剿倭情势的,着重分析了现在浙江沿海抗倭的情势,以及备倭都司的作用,写奏疏的是邝埜,不过这篇奏疏可是参考了五军都督府、兵部各个大佬的意见,甚至户部右侍郎焦宏都在上面署名了。

    而奏疏得出的结论,就是沿海的倭寇此时已经不成气候了,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是浙江沿海抗倭胜利的坚实基础,是沿海卫所官军的胜利之光,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文治远迈文景、武功比肩秦皇汉武,不过是弹指之间。

    本来嘛,从大明朝建国之初就开始闹的倭寇,到了正统十一年基本上清剿差不多了,这可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可是正统皇帝朱祁镇看着这个奏疏,读着里面那些拍马屁拍的他自己都浑身寒毛直竖的字句,总觉得不那么痛快,直觉告诉他,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果不其然,他还没等说几句话呢,就看见户部右侍郎焦宏站出班来,双手递上一封奏疏,说了一声“臣有本奏”。

    朱祁镇接过奏疏看了看,当时脸色就变了,因为焦宏的奏疏里,核心思想就一条,裁撤备倭都司,减轻浙江的财政压力,毕竟这两年浙江都是水灾旱灾连绵不断,虽说家大业大,可也有些遭不住了,加上国库又有些空虚,精简机构,开源节流,自然是必须要做的功课了了。

    而裁撤了备倭都司之后,沿海的防务,将由最近表现不错的备倭衙门接手,衙署驻地依旧设在黄岩县,不予搬迁。

    南北原本由两个都指挥佥事负责指挥的卫所士卒,同样裁撤,改巡防千户所为靖海营,巡防千户所一分为三,分巡沿海诸府防务,遇战时,受备倭衙门统一指挥,换句话说,由詹事府少詹事、南京兵部郎中杨戬杨尚荆总领。

    当然了,这封奏疏为了不过分刺激正统皇帝,里面只是提了提衙门的名称,没有提具体的人名,但是皇帝对于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还是很了解的,所以他老人家看着这封奏疏,脸色是一阵青一阵白。

    到了这步田地,就是傻逼也明白了,焦宏这是在给自己造势,毕竟当年的备倭都司是在他的建议下设立的,剿倭有功,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名也好利也罢,总归是要捞个盆满钵满的。

    然而站在朱祁镇身边的金英,想的就要更深一层了。

    裁撤了备倭都司,李信做不得总兵了,为了安抚他,自然也要给他一个实惠,直接让他总督浙、二省军务,自然也算是一种补偿了,分别镇守南北的那两个都指挥同知,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补偿了。

    至于丰城侯李贤,自然是不用多说了,人家本来就不爱去趟闽北那个烂泥潭,现在能够抽身出来是最好的了,况且,不管怎么说,人家交出来兵权,要回南京继续做镇守勋贵了,外朝总要意思一下吧?

    而新设立的备倭衙门靖海营,虽然要受到杨尚荆这个备倭衙门主事的节制,但是主官肯定不可能再是一个小小的千户了,低配一个指挥佥事,高配一个指挥同知,咬咬牙外朝给运作一个指挥使也没什么问题,领个游击将军印,总领沿海防务,这个没问题吧?

    而这里面的变动,能够产生多大的利益?这些官职,分润一个两个给丰城侯李贤的子嗣做补偿,没问题吧?

    最起码,现在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的千户,屌的不行的徐尚庸,是没资格做游击将军的,这个晋升太大,他出道时间还太短,战功或许够用,但是资历差了太多,就算有魏国公在那儿压着,下面到底也是口服心不服,到时候指挥不动,也是犯了兵家大忌的。

    所以这个时候,丰城侯李贤的那位大公子,将来要嗣爵的李勇,以征讨矿盗有功这个名义,调拨过去做一两年的游击将军,实际上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他现在是指挥同知,从三品的官职,平调过去就是高配了,按照外朝现在这个势头,凭空给他拔高半格,运作出来一个指挥使,那是一丁点问题都没有的。

    丰城侯李贤虽然实力不小,但还是不会和魏国公正面冲突的,所以李勇肯定是不会压着徐尚庸的晋升之路了,到时候等徐尚庸捞足了好处,熬过了资历,李勇估计也能捞个都指挥同知混混了,徐尚庸顺利接手指挥使的位子,自然更是名正言顺了。

    至于杨尚荆……只要在备倭衙门里面再熬个两三年的功夫,混一个兵部右侍郎,大抵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海上战事一切顺利,基本外朝就又多出来一个于谦于廷益。

    总之……这一波外朝不但不亏,还特么赚的要死。

    心下计较着这些,金英的脑门子都开始往下淌汗了,这种运作能力,在正统皇帝没有绝对能力控制朝局之前,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就是内廷这边知道了,也根本没什么办法破解,除非……

    鱼死网破!

第四九五章 吃瘪() 
    第四九五章

    鱼死网破这方面,鱼死网破是不可能鱼死网破的,雷霆手腕又没有,只能靠妥协和平衡来维持朝政。

    这基本上就是正统皇帝目前的现状了,充分体现出一个没有手腕的年轻人在朝堂上的无奈了。

    其实朱祁镇也想着往南边掺点儿沙子,比如塞个北京的勋贵什么的,或者从宣府、大同之类的地方,抽调点儿精锐人手下去,让整个南方体系里有那么一点点的变数。

    所以在灯火如豆的御书房里面,朱祁镇背着双手,站在一片黑暗之中,沉声问道:“金英啊,你说,若是朕现在将宣府、大同的精锐南调一部分,或是将北京勋贵南调,署理浙江军务,当如何?”

    “回陛下,老奴斗胆说上一句,此乃上册,然,难上加难。”哪怕是知道正统皇帝现在的心情不咋地,但是金英还是直接说道,只不过说话的时候,腰弯得有点儿厉害,声音里面多了一丝丝悲切。

    朱祁镇愣了一下,抖了抖手,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就是他这种粉嫩粉嫩的小皇帝也知道,这真的是难上加难。如果放在半年之前,可能还有些可操作性,可是放在现在,基本不具备什么可操作性。

    毕竟半年之前,外朝还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那个时候,听着皇帝的话直接南下,也是很有可能捞到好处的。

    可是现在……外朝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想要在原本已经被外朝经营的南方地区,尤其是有种“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感觉的浙江搞事儿,那么肯定会被外朝的各路大佬摁在地上狠狠地摩擦的。

    必败的买卖,没人去做的。

    强行征调也不是不行,毕竟他朱祁镇是皇帝,拍桌子踹凳子,吹胡子……不对,他没留长胡子,只能是吹空气瞪眼睛,肯定也能行,但是北方的将领到了南方,还能听他的话么?

    当然……不能。

    先不说北方那帮骄兵悍将是听英国公之类的大佬的话更多一些,还是听他这个皇帝的话多一些,如果再揣着他的圣旨当一回事儿,那么底层的官僚有的是办法治他。

    军饷上做文章都是小意思,“待下严苛”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整一个“英勇杀敌,身先士卒,不幸为国尽忠”都是上上之选了,最惨的是因为部下军丁积怨已久,发动“营啸”,把他踩死在乱军之中,更惨的是,因为北方将领不习水性,坐船晕船,在乘船出海剿匪的时候,不幸落水,救之不及。

    所以朱祁镇用脚丫子想,都知道那帮北军将领到了南方会是个什么态度。

    一句“末将久居北地,不习水战,这水上的勾当,还要南方诸位同袍多多指点”,基本就算是揭过去了,到时候手里连个兵权都没有,除了捞好处,还能执行他朱祁镇的什么计划不成?

    做梦!

    皇权不出紫禁城的年月,就是这么酸爽。

    “若是效仿永乐朝,南北军调防,当如何?”朱祁镇攥着拳头,发出低喝声。

    只换人不行,那就连带着下面的军队一起给换了,失了对底层军队的掌控权,就算杨尚荆为首的南方地方官儿们操作如神,又有什么用?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金英听着这话,打了个哆嗦,心说正好现在这御书房里面没人,否则这话传出去,外面那帮瘪三都得以为是我劝陛下这么做的,还不得活剥了我的皮?

    特么的咱家者身上有没有王振当年的圣眷啊,外朝攻讦之下,先死的肯定是咱家好不好?前年那会儿,一个杨尚荆就让他金英灰头土脸了,虽然现在他重回巅峰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可是面对的大佬们也绝壁不是一个杨尚荆能比的啊。

    所以金英的脑袋当即摇的就和拨浪鼓仿佛,连连说道:“陛下明鉴,此事使不得,使不得啊!”

    眼瞅着朱祁镇带着一脸的怒气转过头来看着他,耳听着朱祁镇问着:“如何使不得”,金英真后悔给自己来几巴掌。

    太特么难受了。

    “陛下明鉴,如今这大明国库到底如何,陛下也是清楚的,如今水旱频仍,总要储备些粮秣之类,以备不时之需。今日那焦克明上奏疏,希望陛下踩着备倭都司,其中自然也有其中的意思。”

    迎着朱祁镇的目光,金英·干脆直接跪了下去,很详细地帮忙解释着,听着朱祁镇的脑袋越来越大:

    “便是一个备倭都司,如今都要被上书裁撤,可见外朝心思如何了,加之国库空虚,总要留足了备用的粮秣才是。若是陛下将南北之间兵丁互换,其他不说,单单是消耗,便是一大笔的花用,户部……是不会给这钱的。”

    朱祁镇听完了这两段话,脸色是越发的不好看了,都不用说逆天靖难成功的朱棣了,就是他老爹朱瞻基,还特么经常带着人出长城扫荡一圈儿,试图一统漠北或者搅乱了漠北,结果到了他这里,根本就没见过啥大阵仗。

    而且金英说的也是十分在理的,开源节流嘛,开源没想好,可以节流的,现在这会儿谈什么南北边军互换,纯粹就是在找喷。

    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来,看了朱祁镇一眼,金英“咕咚”一声就跪下了,声音里面透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况且,陛下,那郭敬如今还不知身在何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尚在追查其下落,万一若是他将北边的军务尽数告诉了瓦剌的太师也先,那么北边对中原的进攻一定会强大十倍……”

    也是没辙,挖地三尺都没找到太监郭敬,他做过西北监军的,西北那几个地方防御的要点,他比谁都清楚,一旦他跑到了大草原上,给瓦剌的太师也先捎信儿……

    基本整个西北的防务就彻底糜烂了,也先剑指京师不过是指日可待的结果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朱祁镇突然暴躁了起来,心中的怒火根本就无法缓和分毫。

    外朝……都是特么的反贼!

第四九六章 坑() 
    一章防盗,明天早晨起来换正文……好特么困……

    杨尚荆给整个大明朝带来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从朝堂上,还是从地方上。

    最起码,乍浦守御千户所那原本算得上一次“大捷”的抗倭行动,因为有杨尚荆麾下的巡防千户所的战例在,显得很是苍白无力。

    纸面上的战损不好看,保境安民的职责还有损。

    所以在乍浦守御千户所和金山卫为了几百个人头撕逼,仗着自己受伤,拿了一大半好处,坐等着来一次火箭跳,跑去做个正四品的指挥佥事的时候,南京兵部——下公文申饬。

    嗯,对,是申饬,而且是绕开了浙江备倭都司总兵李信,直接发公文到乍浦守御千户所进行申饬。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南京兵部直接援引的,就是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辖下的士卒剿倭的战绩,数据都不用现找,战例也都是现成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这都算是一次胜仗了,毕竟是“全歼来犯之敌”嘛,所以也就是申饬一番,没有别的多余的动作。

    可是看着南京来的条文,整个浙江省的各路官军,心里多多少少都是起了小心思,很显然,李信这个备倭都司的总兵、浙江都司的都指挥使,基本上是被边缘化了,因为申饬的公文里面,一句没提李信对沿海抗倭工作的领导作用。

    于是乎,李信在拍桌子骂娘,下面的这帮官军,都在琢磨着自己是不是应该重新站个队什么的,毕竟嘛,背靠大树好乘凉,李信这么一棵大树,显然已经快要倒了。

    “尚荆此举,却是在给你我出难题啊。”

    参赞机务的南京兵部尚书徐琦坐在魏国公对面,脸上的表情很是耐人寻味。

    再怎么说,李信也是正二品的都指挥使,坐镇一方的大员,品级上和他这个兵部尚书是一致的,虽然说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有着总领全局的职司,可是这事儿做出来,很容易被政敌攻讦。

    “如今这世道,谁还能为了这点小事找你我的麻烦?”魏国公笑了笑,在棋盘上落了一子,“功赏,过罚,天之道也。”

    徐琦摇摇头,也跟着落了一子:“个中关系,错综复杂,却也不能一眼而断啊。”

    顿了顿,徐琦叹了口气:“这备倭衙门若是职司扩大了,只怕那焦克明的面子上过不去,这浙江备倭都司,可是他的手笔。”

    焦克明就是焦宏,牛的一比的户部侍郎,很有可能要接户部尚书的班,这可不是南京半养老性质的户部尚书,而是北京总领全局的户部尚书,平白就比徐琦这么个南京兵部尚书高半格。

    不给焦宏面子,以后大处虽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小处上的掣肘还是不会少的,偏生许多要命的祸事,还就都出在了小处上。

    “焦克明到底是个识大体的人,往北京上疏罢,杨宗伯好生劝慰一番,也便是了。”魏国公继续落子,叹了口气,“南京这边,总归是要给他行些方便的。”

    有来有去才行嘛,所以在备倭都司方面驳了焦宏的面子,自然就要在别处给他找回来,就比如在南直隶这一块儿,给焦宏的门生故旧们放开个口子,给点儿实惠,这样也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