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大帝国-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历史上的武举开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

    宋代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比如孙吴兵法等。

    到了大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便不能参加武试。

    按说改得也不错,也有一定道理,确实需要领兵将领有谋略。

    但大明的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

    这就变味了,需要整改。

    其二却是为了剑指京营做准备。

    现在京营的战斗力如何,崇祯皇帝用脚想都可以知道。

    成祖期间的四十万精兵,现在能拉出三万人马的敢战之兵,崇祯皇帝表示算他输。

    所以,这京营重组势在必行。

    可兵源很关键。

    而武举科考,就是崇祯皇帝的布局之一。

    他准备把参加武举的考生全部留下,能力出众者为将,平庸者为兵。

    不管怎么说,敢来参加武举科考,基本上有练过身手,总比从未练过的百姓要强过不少。

    当然,他的这些谋划,或者说布局,现在朝臣未必看得懂。

    不过,没关系,自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第十五章 废除辽饷() 
第一卷风雨飘零

    大殿内,经过张至发这么一搞,气氛很是压抑。

    可崇祯皇帝好像没有感觉,依旧神采奕奕的对温体仁等内阁朝臣交代关于武举科考的一些改革,气定神闲。

    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明白,你要跟这些王八蛋置气,那就是自讨苦吃。

    在帮自己打工的这帮朝臣中,除部分人外,大多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混蛋,一种是傻帽。

    他们属于最幸福的中层,主要工作就是欺上瞒下,自以为是。

    具体特点是除了好事,什么都办,除了脸面,什么都要。

    而高层和底层,则属于最痛苦的人。

    高层是自己,叫崇祯皇帝,底层叫平民百姓。

    当然,他现在正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在崇祯皇帝眼里,理想中的朝臣应该是这样:朕说,你们听,接着认真干。干不来,干不好,不愿干,换人干。

    而不是整天只会瞎嚷嚷,这不行,那不可,跟你们争,看他们斗,崇祯皇帝表示朕没那闲工夫。

    民主这东西太平年间玩玩可以,吵吵更健康嘛!

    可在战争期间,即将破国之际,那就要万众一心,独裁统治。

    地球的另一方,没有文化的美帝都知道战争期间要集权,怎么有五千年文化沉淀的泱泱大国就不明白呢?

    说穿了,其实是腐儒误国啊!

    读书读到狗身上去了。

    “诸位爱卿,朕决定即日起废除辽饷,明诏天下,传旨九边。”

    谈完武举科考,崇祯皇帝又开始交代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此时尚未征收练饷和剿饷,只有单独的辽饷。

    “皇上,是否暂缓?

    今库空若扫,如废除辽饷,则一年缺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而山海关一地,一年需支银高达四百万两。

    现时局颓废,辽东万不可有失!”

    负责监管户部的次辅王应熊,抽搐着眼角站起来,硬着头皮小心翼翼的问道。

    若不是职责所在,他发誓绝不会说一句话。

    没办法,天子今天杀气太重,害怕!短短一天时间,搞出这么多事,小心无大错。

    “王爱卿说得有道理,辽东不可有失!”

    崇祯皇帝脸露笑容,朝王应熊点点头,皇冠上的珠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甚是耀眼。

    对于认真说事建言的人要肯定,尤其是次辅王应熊。

    这位与温体仁狼狈为奸的次辅,崇祯皇帝比较了解,也是被正人君子定义为奸人。

    可就是这个奸人,在本尊吊死后,被南明弘光政权委任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

    并且,楚、郧、广也悉数听他节制,专剿张献忠。

    朝廷给银三万两,赐尚方宝剑。临危受命,名为督师却无师可督,他也傻傻的答应了。

    估计是过去贪的不够多,散尽家财才招兵两千人,开府遵义,推荐川将罗于莘、侯天锡、曾英、王祥等人。

    隆武二年,建奴入川,妄图招降王应熊。

    可他把前来的汉奸来使斩杀,弃遵义入毕节,遁入永宁山中,后卒于毕节卫。

    唯一的孩子王阳禧,也死于乱兵之手,以至于无后人传下来。

    后来,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建极殿大学士,谥号“文恪”。

    所以说,在崇祯皇帝心里,奸臣忠臣不重要,关键要看他做过什么事。

    殿内,户部侍郎倪建生见皇上赞同次辅王应熊的话,以为皇上回心转意,不准备废除粮饷,偷瞧一眼,好像脸色不错,便起身禀告道:

    “皇上,辽饷祸明,微臣赞同废除。

    毕尚书曾言:即使东奴恋栈长伏穴中,不向九边遗一矢,而我之大明天下已坐等凋敝矣。”

    崇祯皇帝见是户部侍郎出来答话,有些奇怪,理了理思绪,这才想起户部尚书毕自严上月被本尊关进刑部大牢。

    “郑爱卿,劳烦你亲自去把毕尚书释放出来,重掌户部。”

    毕自严是谁,自然无需多说,那可是大明少有的理财专家。

    其提出的增加盐引,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建议,让大明财政勉强得以支撑。

    用对人,做好事,是崇祯皇帝的宗旨。

    本尊做错的事情,必须由他来擦屁股。

    “臣遵旨!”刑部尚书郑三俊欢快的领命离去。

    今天皇宫凶险,远离是非之地是个不错的选择。

    “倪侍郎,朕赐你尚方宝剑,令你再次赶赴关宁前线,两件事。其一,依照兵册查清兵员数量。

    其二,告诉蓟辽总督傅宗龙废除粮饷,今后关宁军费由内库支取。”

    崇祯皇帝眼露凶光,杀气腾腾的说道。

    说起来好笑,关宁前线上的兵马人数,不管是兵部还是户部,包括崇祯皇帝,谁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马。

    却只知道每年要花费四百多万饷银。

    当然,这是不可能足额发放到前线士兵手中,用到作战需要上的。

    各级文官和将领,除了在军饷的收支上贪污和克扣外,还在工事和吃空饷上大做文章。

    崇祯三年,毕自严特设户部侍郎倪建生一人,兼右佥都御使,出督辽饷。

    通过从登、莱海运到娘娘宫登陆,然后陆运到广宁、辽阳,每一石军粮费一金,故他对明末军饷的情况感触最深。

    “皇上圣明,臣领旨!”

    倪建生大喜过望,既是因为天子采纳户部的建议,也是因为自己得到重用感到高兴。

    而且,皇宫内库接过户部的担子,以后再也不用为钱银发愁。

    至于说内库有没有银两,对不起,那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温体仁眼光偷瞥从容淡定的崇祯皇帝,仿佛根本不为每年几百万的军饷发愁,老奸巨猾的他,已经完全明了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

    紧了紧袖里的两本奏折,他轻轻的呼了一口气,心里有了抉择,底气也足了许多。

第十六章 人精首辅() 
第一卷风雨飘零

    为什么会有两本奏折呢?

    这就是温首辅的奸诈之处。

    秉持公私兼顾的原则,其中一本是他夹带的私货,里面有他的政敌,准备看崇祯皇帝的风向走势,再做选择。

    如今看来,却是有些不合时宜了。

    皇上准备用内库供养关宁边军,可作为深受崇祯皇帝宠幸的首辅,皇宫的财务状况他比谁都明白。

    前几年就开始陆陆续续变卖宫内物件,内库能有什么银两?

    那么,答案呼之欲出,皇上是铁了心要查朝臣贪腐用于养军,或许还有其他手段也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么,自己必须全力配合,万不可此时夹带私货。

    否则,弹劾的官员抄不出什么银两来,皇上的板子必然打在自己身上。

    甚至,他还从皇上一系列的动作中看出隐藏的深意和目的。

    一是为了亲自抓军权。二是减少边军的支出。

    抓军权自不必提,那是历届天子都要做的事。而用内库养军减少边军开支的这个方法,温体仁暗自叫绝。

    谁都知道边军粮饷里水分大,可为什么基本上还是如数发放,尤其是关宁前线。

    一是离不开他们。二是因为国库的原因。

    这国库又不是谁的,公共财产嘛,给谁不是给。

    可皇上内库你试试,哪个将领敢乱跳乱搞?

    那可是皇上私人财产,被皇上记恨有什么后果,等你用脚想的时候,头已经没了。

    虽说不可能完全断绝虚报的事情,但至少可以让他们不敢过分不是?

    皇上近来行事风格截然不同,看来确实对东林党失望透顶了,如此看来,自己的春天即将来临。

    文震孟、钱龙锡、钱谦益等东林大佬,哪一个不是被自己整回家游山玩水?

    对了,自己还觉得让钱谦益如此逍遥不解恨,还在上个月把他从锦绣江南的风光中投入暗无天日的刑狱里,真是酸爽!

    谁让东林势大,自己又和他们苦大仇深呢?

    只是不知能不能借这次机会,彻底整倒钱谦益。

    或许有可能,家资颇丰,皇上一定有兴趣。

    此际,温体仁真想聊发少年狂,仰天长啸一番并留着老泪对天子说道:皇上,你早应该这样做啊!

    “诸位爱卿,大明卫所制度已经名存实亡,请内阁拟旨允许卫所将士自由脱籍,任何人不得阻扰干涉。

    有依旧愿意从军者,当地督抚依据州、府、县进行招募成军,上报兵部。”

    崇祯皇帝不知首辅脑海里的弯弯绕绕,自顾提出自己上任以来的第三把火。

    这是他几天来绞尽心思,依据目前形式,针对即将崩溃的大明,所采取的几种有效办法。

    像征收商税这样太大的动作目前还不敢搞,怕正人君子们被逼急了,狗急跳墙来一个清君侧,落水唱凉凉就完了。

    只有等钱到位了,建立一支完全效忠自己的军队,那时候就可以放开手脚,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扫尽一切魑魅魍魉。

    而允许卫所将士脱籍,解放他们,就是他下的一步好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太祖朱元璋开始,为防军民户籍的紊乱,军籍世袭,民户一经签派为兵,就永远不能脱籍。

    卫所军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之事,数不胜数。

    自此,军籍成为卫所军士世世代代的枷锁,军士无力挣脱,便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

    有鉴于此,从宣德时期起,大明朝廷每年派出清军御史,分道清理逃军,各卫所也纷纷派人到逃亡军士的原籍勾丁。

    终明之世,卫所制不废,清勾亦始终举行,但依然没有用。

    很多军士逃走后,在外娶妻生子,另成家业,不再返回原籍。

    到了现在,更是成为桎梏普通军户的枷锁。

    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妻子冻馁,人不聊生。

    所以,允许他们脱籍,朝廷不仅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财,也可以得到普通军户的感激,为自己赢得一波人心。

    而这,还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剑指京营,重新组建朱棣时期的无敌京军,才是崇祯皇帝心中的终极目标。

    那么,在这之前,必须腾出编制,他才能避免鱼龙混杂,避免影响京军建设。

    “皇上,其他省份或许不难,可两京……此事或许要和成国公以及五军都督府商议。”

    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刘宇亮期期艾艾的建议。

    他是四大群辅之一,负责分管兵部,兵部尚书不在,只能由他提出意见。

    说起来,大明的官制非常完善,内阁大学士一共有六位,首辅一人,次辅一人,群辅四人,分别管辖六部。

    这就好比天朝的总理一人,常务副总理一人,剩下还有几位副总理,管理着庞大的政府其他部门。

    “先拟旨再说,别的不用你操心。”

    崇祯皇帝阴郁着脸,很是不爽的说道。

    “皇上圣明!”

    刘宇亮老脸一红,却只是乖乖的行礼坐下。

    他生性唯诺,有温体仁和王应熊压制,在内阁中原本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否则,堂堂群辅也不会制不住兵部下面的京营勋贵,尤其是那蛮横的成国公朱纯臣。

    “微臣和同僚商议措辞后,立马按皇上意思拟旨。”

    皇上要再次整改京营,这是机会,温体仁敏锐的发现皇上意图,站起身行完礼说道:“微臣有一事启奏。”

    “爱卿言来?”高高的御座上,崇祯皇帝淡然说道。

    “启禀皇上,大明军队建置,在京城及边地安置了大量军队,尤以京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以期起到居重驭轻的作用。

    想成祖年间,京营军士七十八卫,人数不下三十万万。皇城周围又设置五十余卫,军士二十余万。

    惜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率五十万京军出征,几全军覆没。

    自此,卫所军出现一碰即溃的局面,而只能募兵征战。而京军已因不习战阵,恐伤国威而不轻易派遣。

    现时局危难,边军人数虽多,但分路把守,势分力单,一旦有警,亦需京军支持。

    微臣恳请皇上重整京军,复我京营昔日之威。”

    崇祯皇帝听完温首辅的话,整个人都呆住了,再也淡定不了,目光直勾勾的盯着他,不知该说什么。

    这老货,人精啊!

    朕可什么都还没说,却仅凭朕的行动步骤便猜测到真实意图,并送上枕头,可怕!

    这老货的权谋精明,让人叹为观止,并深深忌惮!

    怪不得东林党的正人君子们被他压制得死死的,并在他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