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百姓难,皇上也难。
这几天,单是霸州府,十几万白花花的银子就不见了。听说这次遭蝗灾的府县可是有七八个,你想想皇上得花多少钱?”
小六子红着脸,焦急的辩解。
听到钱,代理知县吴承锋眉头一皱,若有所思,放下碗筷,他轻轻嗓音说道:“几位,听我说说?”
众人停下声音动作,转头扭向他。
吴承锋低头微微思索,旋即抬头说道:
“刚才听几位兄弟之言,我觉得皇上让我们七人在此负责赈灾灭蝗,似乎人手太多了。
有县里衙役帮忙,这里原本有两三人便足以。
几位兄弟都是天子亲卫,平常干的事情都是为天子分忧解难,我觉得霸州府似乎不止一个赵志恒?”
“不错!启华兄高见!”卢欣荣眼前一亮,拍着桌子兴奋说道:
“皇上财政紧张诸位都是知晓的,我们理应摸摸霸州可还有第二位赵志恒。
如有,我们上报皇上,想来足以弥补损失,又替当地除害,实乃一举数得。”
“是及是及!”大李等人也纷纷拍案叫好。
“那我们就来分工?”
吴承锋笑着问道。
这次皇上临时指派他为霸州县令,这是一个机会。
恩师孙传庭帮了他一把,剩下的路,就要靠自己来走了。
所以他很珍惜这个机会,既然珍惜,那就要多做点事情,才能入得了皇上他老人家的龙眼。
众人纷纷叫好,围着饭桌开始分工。
片刻,五个锦衣校尉便兴冲冲离去。
“启华兄好手段!”
剩下二人,卢欣荣目光复杂,看着吴承锋说道。
都是读书人,为什么别人如此优秀?
“过奖了,在下读过书,但不是书生。”
吴承锋挺胸而立,沉声答道。
书生行事迂腐,他不是,因为他的恩师孙传庭也不是!
ps:感谢书友凌风湮、真莫说、161127105452120、心空无18打赏,感谢诸位老铁投票支持,承情了!
第九十二章 成功无侥幸()
第一卷风雨飘零
陕西榆林,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之间,是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的交界处。
其东临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汇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成祖年间,朝廷在此筑城,从此这里就成为大明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
如今,这里成为陕西巡抚孙传庭的驻地。
榆林镇府衙广场前,高高树立着一杆旗帜,上书“四省巡抚孙”五个大字。
府衙门口,站立几名彪悍的将士,披盔戴甲,手按腰刀,眼神凌厉的扫视四周,一看就是久经征战的强兵。
他们是跟随曹变蛟的关宁铁骑。
府衙大堂内,面容清癯的孙巡抚身着仙鹤补服,头戴乌纱帽端坐大案之后,左右分列曹变蛟和孙守法。
还有一个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中年幕僚,四人正在商议什么。
这个场面有点寒碜,一点没有四省巡抚的派头,整得跟一个下县的县衙一般。
没办法,不怪别人,这是他自找的。
原本,作为总理川陕、河南、山东、湖广的几省督抚,老孙理应在省城或者重要州府处理军务政务。
而不是到边关苦寒之地风吹雨淋太阳晒。
不过,老孙非常人,是特殊人,自然有他的打算。
他休息好多年,响应崇祯皇帝号召,重新踏入官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拯救大明天下。
目标很宏大,任务很艰巨,可现实很残酷。
三边总督洪承畴对他的到来很热情,很欢迎,却更加防范。
踏入官场这个名利圈,不管他愿不愿意,斗争时刻存在。
老实说,孙巡抚手里有尚方宝剑,并不惧洪承畴。
问题是他离开官场太久,又是第一次下放地方,手头上没人,更没有时间。
再说了,他不可能才来几天,就和洪承畴掐架并把官司打到天子那里,那样不好看,说明他无能!
所以,和历史上一样,他选择了一条独自创业的道路。
那些骄兵悍将就留给洪承畴好了。
而之所以选择榆林镇,一是为了避开洪承畴;二是为了招兵。
认真说来,关中子弟从先秦汉唐以来,一直是优秀兵源的首选地。
可老孙为何唯独选择在榆林招兵?
这正是他的眼光独到之处,也是日后秦兵威名赫赫的原因所在。
老孙从过往战报中敏锐的发现,关中子弟彪悍固然没错,可别忘了叛贼也是关中子弟居多。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战场经常出现奇葩的一幕。
两军对阵,他们相互问候,甚至抛牲口,弃辎重,故意把贼寇给放走,称这是“打活仗”。
而边军的士兵跟他们语言不通,见到贼就杀,所以经常打胜仗。
这是老孙不在当地招关中子弟的原因。
而老孙选择在榆林招兵,就更有讲究了。
其一,自然是因为榆林的兵源也好。
或许是受了大秦岭的豪气影响,生活在谷中的人似乎从出生开始,骨子里就秉承着一种彪悍的个性。
打起仗来,男女老幼齐上阵,喊一嗓子就能动员一大群亲戚,即使防线每次被冲垮,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再次聚拢。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榆林人和叛贼有不共戴天之仇。
说反了,应该是叛贼和榆林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这是为什么呢?
崇祯八年正月,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叛贼攻陷了中都凤阳,挖了老朱家的祖坟。
这还了得?
延绥总兵贺时雨随即在延绥等地,率军找到并也掘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祖坟。
这两个大贼头的祖坟,一个在米脂,一个在绥德,刚好都在延绥镇的管辖之内。
所以,被挖了祖坟的李自成几次亲自率兵攻打延绥镇的治所榆林卫城,榆林人都是誓死抵抗。
延绥总兵贺时雨虽然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却有一个特别能打的儿子,叫做贺人龙。
贺时雨与贺人龙父子当然也不可能投降流贼,只能与李自成、张献忠拼到底。
打着打着,随着伤亡出现,双方便成死仇了。
老孙过去从未在陕西任过职,却能发现这些并加以利用,这是何等本事?
所以说,成功无侥幸啊!
府衙内,幕僚正在向孙巡抚禀告,监军御史马懋才弹劾延绥巡抚岳和声。
说延绥三卫流贼肆虐,而巡抚岳和声视若无睹、无所作为,以至于卫所废弛、士兵逃散,而延绥总兵贺时雨听之任之、束手无策。
“请旨皇上,着吏部勒令延绥巡抚岳和声免职致仕。
延绥总兵贺时雨申斥罚俸留任,并勒令约束部伍,配合马懋才整肃军纪。”
孙巡抚听完,脸色一沉,厉声喝道。
其实,老孙这是准备鸠占鹊巢了。
也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他到榆林镇不过短短数日,个中情况根本不了解,也没有让人去调查,如今只听片面之词,就拿下延绥巡抚岳和声,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一句话,是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个理由就行了。
他老孙做事,历来讲究霹雳手段。
幕僚点点头应诺,自去写奏折。
“曹将军、孙将军,二位尽快在延绥三卫募兵,争取募兵三万。凡年龄在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皆可报名参加。
一经录用者,饷银三两,免家中杂役田赋。”
孙传庭对曹变蛟和孙守法二人吩咐道。
这是他自己制定的募兵政策。
皇上不仅给了他五十万两纹银,并给了政策,允许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自行筹措经费,用以招兵买马,朝廷不加干涉。
这是他最高兴的事情。
经验证明,给政策往往比给钱更有用。
政策是来钱的渠道,有了渠道,何愁没钱?
当然,好政策也要有人去落实才行。
ps: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阿杰阿轩阿心打赏,感谢诸位老铁每天投票支持,拜谢了!
第九十三章 异地办案()
第一卷风雨飘零
二人应诺,正待转身离去,府衙外传来阵阵马蹄声,并伴有一片嘈杂。
问候声,大笑声,甲胄铿锵作响,然后是一阵密集的脚步声直往衙门而来。
随着门口将士的通传,“禀巡抚大人,宣大总督卢大人率麾下求见。”
“快快有请!”
老孙不敢怠慢,说话的同时已经起身,准备亲自相迎。
不说老卢职位比他高的原因,单是战友这份情谊,他就必须高规格接待。
老孙退休早,过去和老卢从未见过面,可在京城他们聊得很嗨,彼此间相互欣赏,很是投缘。
加上崇祯皇帝有意安排之下,他们走得很密切。
“建斗不敢劳烦孙巡抚亲迎,今率麾下诸将参见孙大人。
日后你我相邻,两军免不了要联合作战,先带他们来拜拜山头。”
哈哈大笑中,身材魁梧精壮的卢象升领头,一群顶盔掼甲的大明军将进入府衙大堂。
“卑职大同总兵姜镶参见孙巡抚!”
“卑职宣府总兵杨国柱参见孙巡抚!”
“卑职大同副总兵王朴参见孙巡抚!”
“卑职宣府副总兵虎大威参见孙巡抚!”
“卑职大同参将张松荣参见孙巡抚!”
……
卢象升麾下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都是单膝跪地,拱手过顶,唱名拜见。
老孙头这个巡抚位置,在大明文尊武卑的时代,对武将而言可不得了。
巡抚是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为名。又是以提高统治效率、整肃军备的需要而产生。
在大明,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已为常态。
巡抚有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于原来的边境重镇,如宣府、大同等,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是根据战事的发展临时增设,事平则罢。
老孙头的情况无疑属于第二种。
加上他又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手里又有尚方宝剑,若发起狠来,简直见谁灭谁,基本没有敌手。
“诸位请起!”老孙抬手和声道。
只是余光清扫大同总兵姜镶和大同副总兵王朴,心中却已经知道卢总督的真实来意。
不用说,肯定是天下第一案开始徐徐拉开序幕了。
由皇上亲自布置的大案,分为调查摸底、异地审讯、联合办案、跨省抓捕四道步骤。
如今看来,大案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皇上行事真是愈发老辣稳健了,不再像原来乱杀一气。
要知道,这个姜镶可不好对付。
姜镶家世代皆大明将领,陕西延川县人。
长兄姜让正在他手下,是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
而姜镶职位最高,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
这带印没带印,那可非常关键,就跟后世带长不带长一样。
大明全国上下几十个总兵,可带印的只有十二人。
在督抚不在的情况,他们就是军事最高长官,可以节制其他总兵官。
故而,带印总兵官在军中势力雄厚。
尤其是姜镶在大同任职多年,军中但有些许风吹草动,很难瞒得过他的耳目。
现在把姜镶弄到榆林镇异地审讯,神不知鬼不觉,根本不会打草惊蛇。
估计老卢带来的亲卫里,锦衣校尉已经悄悄地潜伏其中。
“谢孙巡抚!”
一片甲叶碰撞声中,众人纷纷起立,然后分列卢象升左右。
屁股要坐正,立场要鲜明。
孙巡抚固然位高权重,可卢督师也不是省油的灯,最关键他们可是卢督的手下。
在官场中,如果不明白这些道理,是混不下去混不好的。
见过面,卢象升让麾下将领在外等候,他有些话要和老孙单独说说。
很快,所有人退下,府衙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伯雅兄,知道你组建新军不易,建斗这次给你带来三十校尉,皆是练兵的好手,希望能祝你一臂之力。”
没有外人在场,老卢开始称兄道弟起来。
“建斗老弟有心了。”
老孙头闻言大喜,双手连连作辑拜谢不已。
这可解决大问题了。
这样一来,操练新军无疑简单了许多。
甚至,他可以多招些人。
“不值一提!”
卢象升摆摆手,白白胖胖的脸上突然严肃起来,望着好像有些消瘦了的老孙头诚恳说道:
“你我同为边帅,甘苦备尝,建斗岂不知为将不易,为帅之难?
众口难调,怨谤不少,成败难定,惊疑殊多,期间心酸难言之处,谁能知晓?
尤其是伯雅兄初抵地方,身边人手不足,这组建新军的难度,建斗感同身受啊!”
孙传庭有些动容,这才是真心实意为自己着想啊!
他面容一整,沉声说道:
“建斗老弟无需担忧,一切尚好!
有曹变蛟、孙守义两位将军,又有建斗老弟鼎力相助,伯雅觉得一切困难皆浮云尔!”
应该说,老孙头道行很深,心志更是被磨炼得异常坚定,寻常困难根本难不倒他。
否则,也不可能在短短数月时间内,从无到有,打造出威名赫赫的秦军。
“如此就好!”
笑容重新回到脸上,卢象升敬佩地望着比他年长几岁的孙传庭,身体往前靠了靠,从袖口掏出一份书信,递给他小声说道:
“这是皇上给伯雅的私诏,是驸马都尉巩永固亲自带来,他现在不方便出面,故而托建斗转交。”
老孙头神色庄重接过书信,却没有当面打开,而是缓缓藏好。
天子私诏,那是秘密中的秘密,是绝对不能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