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大帝国-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说的正是他们。

    “带他们一家回京城,请御医医治,给他们安排一个好营生。”

    目睹如此惨景,原本想让霸州县衙安排的崇祯皇帝改变主意,朝老王吩咐。

    因祸得福!

    老人颤悠悠的拉着两个不懂事的孙儿,朝已经远去的崇祯皇帝背影不停叩头谢恩。

    他的儿子李二牛,一个看上去很健硕的男人,也匍匐在床榻上死命叩头,“皇恩浩荡,皇恩浩荡……”

    继而仰头泪流满面边哭边笑嘶吼着,“赵志恒赵老爷,你也有今天。真是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已经到霸州县衙的崇祯皇帝,自然不知老人一家的反应,他正准备灭蝗大会。

    在霸州县衙的广场,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几个临时征调的厨子,正在准备烹饪蝗虫。

    下面,是临时组织的霸州百姓,约莫有两千余人,正跪在地上,听崇祯皇帝的旨意。

    而随行的锦衣卫和衙役,则在他们中维持秩序,顺便当传声筒。

    “朕的子民们,若有谁担心这次蝗灾乃是天罚,贸然灭蝗,会遭受蝗神报复。

    朕在此明言,此次蝗灾,绝非天罚。

    霸州百姓善良淳朴,又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老天不可能降天罚于霸州。

    纵使这场蝗灾乃是蝗神所为,朕亦愿在此向九天神佛祷告,捕杀蝗虫之事,乃是朕一力主张,只是为了救朕的子民于困苦。

    上天若有不满,降下惩罚,朕一肩担之,勿要伤害朕的子民!”

    崇祯皇帝说完奖励说迷信,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在锦衣卫的传音下,霸州百姓在有组织的带领下,齐声欢呼,“皇恩浩荡,天佑大明!”

    此时,蝗虫也炸得焦黄灿然,新任代知县吴承锋用小碟装着,恭敬的递给而崇祯皇帝。

    而其他的则用十几个大簸箕乘着,由衙役端着走向百姓。

    “霸州的百姓们,抬起头,看朕今日朕和大家一起尝此美味,他日一定传唱天下。”

    说完,夹起小碟的蝗虫,咯吱咯吱嚼得满嘴生香。

    香,是真的香,带有青草的淡淡香味。

    蝗虫其实就蚂蚱,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崇祯皇帝在后世已经吃过多次,并不陌生。

    后世他叫得出来就十几种吃法,什么泸上醉蚂蚱、干煎蚂蚱、油炸飞虾、金沙飞雁、稣炸蝗虫……

    崇祯皇帝就不信了,大明人口的优势,吃货的属性,注定了大天朝是不可能有动物泛滥成灾的,哪怕是蝗虫?

    尤其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这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在连土都可以吃的年代,如此美味有人能拒绝?

    高台下,由锦衣卫带头,抓过大簸箕的蝗虫,塞入嘴里咀嚼着,渐渐的吃出味道。

    “好,真好吃!”

    说完,再往簸箕抓一把,津津有味的吃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原本有些犹豫的霸州百姓,等衙役端着簸箕过来,也抛开心头的那点犹豫,尝试着吃起来。

    不敢吃的没有勉强,敢吃都说好吃,等有人跃跃欲试的时候,却是已经没有了。

    毕竟,僧多肉少,没有了。

    高台上的崇祯皇帝看得分明,自得的笑笑,他知道,困扰大明的蝗灾,或许可以永久消失矣!

    甚至,有可能如后世一般,蝗虫要靠人工养殖,才能够满足吃货的需要。

第八十章 大明爸爸() 
第一卷风雨飘零

    翌日,从霸州回来的崇祯皇帝主动召开了朝会。

    这是近段时间极为罕见的事情,让许多朝臣啧啧称奇,莫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可惜,没有时间准备弹劾奏折。

    现在除了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时不时能和皇上见面外,其他朝臣就要等皇上召唤方可一见。

    平常有事启奏,都是递奏折给通政司,或者提交内阁。

    想要和原来一样,没事找皇上聊聊天,争一争吵一吵闹一闹,还真的好难了。

    “诸位爱卿,两件事情,需要大家鼎力合作献计献策。”

    朝礼毕,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俯瞰着满朝文武,缓缓说道。

    后世曾经作为大区经理的崇祯皇帝知道,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解决重大问题不开会。

    他现在没事基本不开朝会,因为根本无卵用。

    可涉及公共事务的问题,却是要议一议的。

    “今霸州、保定、任丘蝗灾不止,已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今已向沧州、衡水等地蔓延,一旦扩散于河北全境,必生大乱。

    所以,为了天下之安定,亦为了防止蝗灾来年复发,朕已下定决心灭蝗!

    现除了用民力围剿之外,不知诸位爱卿有何预防举措?”

    蝗灾在以农业为主的朝代,历来都是一个大问题。

    崇祯皇帝虽然有信心扑灭当年的蝗虫,可以后呢?

    总不能年年反复年年如此吧!

    财政方面出点血,崇祯皇帝尚可忍受,反正百姓也得了实惠,可关键是粮食啊!

    大明粮食匮乏问题不是一年两年,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如果少了一省之粮,雪上加霜啊!

    “皇上,消除蝗虫,大致可从三方面着手。

    其一,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

    蝗虫喜食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

    因此可在河北等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可以防治蝗虫。

    其二,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蝗虫产卵皆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可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如此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

    其三,让河北百姓多散养鸡鸭等蝗虫的天敌。

    另外,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蜂类……”

    这个问题很专业,其他朝臣没有办法回到,户部尚书毕自严出班详细解答。

    “毕爱卿此法甚好!

    可选派户部精练干吏赴霸州、保定、任丘、沧州、衡水等地负责灭蝗,务必清除干净!

    所需费用,爱卿估算清楚,一律由内库拨付。”

    龙椅上,崇祯皇帝愉悦的点点头,慷慨的说道。

    毕自严的灭蝗计策还是很实用的,除了没有后世的生化武器——农药之外,基本已经是齐全了。

    连把蝗虫消灭在肚子里都考虑进去,不简单啊!

    所以说,户部这个相当于后世财政部、央行、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农业部等各部委的综合体,户部尚书如果没有几把刷子,是胜任不了这个职位的。

    “臣领命!”

    毕自严俯身行礼,然后回到原位。

    对于如今的皇上,他现在钦佩至极。

    虽然好像没有过去那般勤政,最近甚至还背负有敛财和懒政的骂名,但那些言官朝臣的说法,完全是出于不了解。

    他可是知道,现在皇上虽然不定期上朝,但国事却从没有闲下来过。

    文华殿的小朝会,武英殿的将帅议事,都是处理朝务更高效的手段,朝政的运转比过去不知道要顺畅有效多少倍。

    看看最近,大明各地的赈灾款项足有几百万之多,可皇上一句话,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根本不需要明说,也不需要朝臣再三恳求,哪有传说中贪财的模样?

    亏得自己原来想岔了,竟然闯宫逼皇上拿赈灾款,真是惭愧啊!

    也就是自己碰上圣君,否则,真不敢多想。

    “还有一事,大明粮食连年歉收,朕又减免了辽饷、练饷,造成户部粮食仓储严重不足,此乃国之大忌!

    除了我们自己要自力更生,开荒垦田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之外,朕准备让鸿胪寺通知众藩属国朝贡粮食,其他之物一概不要。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明的粮食问题,自从穿越过来,崇祯皇帝思考了许久。

    第一种是均贫富,这样最理想。

    既消除了社会矛盾,又凝聚了国力,还让大明国力蒸蒸日上。

    可惜,目前他没有这样的实力。

    要知道,即使现在天灾不断,可大明广阔的国土养活大明子民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大明的人口现在才一亿出头,并不算太多。

    之所以出现问题,一是土地被垄断了。

    二是生产的粮食,被国内的奸商源源不断运往蒙古、建奴,资助外敌。

    三是战争,让大量的土地闲置,无人耕种。

    第二种是殖民海外,这样也不错。

    可惜,太遥远,那需要时间,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后才能实现。

    大明等不及了!

    而第三种则是崇祯皇帝提出来,向藩属国借粮。

    这样最快速,成本最少,也最没有难度。

    大明爸爸保护你们两百多年了,交点保护费不过分吧?

    如果说交保护费有点伤感情,那么现在大明爸爸老了,你们做儿子的孝顺一二总行了吧?

    “皇上,那我们拿什么回礼?而且,如果有些藩属国推脱怎么办?”

    鸿胪寺卿出班询问。

    大明,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泱泱大国,不占小弟、儿子的便宜。

    而是要让他们占便宜,否则,怎么当爸爸?

    “没有回礼,纯粹是忠义。如果有藩属国推脱,那就告诉他们,朕以后亲自去取。”

    崇祯皇帝龙手紧握龙椅,掌上隐隐凸显的青筋,在五彩金丝绣着的龙袍之下愈发的显露得狰狞。

    而那唇上挂着的冷笑,好象要将人活生生的撕裂了一般。

    这些忘恩负义的孙子,永远喂不饱的白眼狼,朕上辈子就忍你们很久了。

    不借也行,那就拿小本本先记下,这些恩怨,迟早有算账的一天。

    “皇上,万万不可!”

    正当崇祯皇帝愤怒之际,都查院御史陈继鼎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第八十一章 求仁得仁() 
第一卷风雨飘零

    “太祖祖训:藩属国皆是不征之国。

    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唯有内修德政,方有四海宾服。

    臣恳请皇上以天下苍生为念,万勿轻易挑起边关之争,荼毒大明百姓。”

    陈继鼎人长得不错,相貌堂堂,一番话讲得义正言辞,体现了言官高超的语言技巧。

    寥寥数语间,包含了祖训、大义、名声,皆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人根本无从反驳。

    过去,本尊就是这样屡屡被言官拿捏,以至于动弹不得,最终大明上下一起唱凉凉。

    当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日子也不好过。别看现在很能折腾,可晚年都跑到深山里去忏悔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殿内部分朝臣好像打了鸡血一般,瞬间有十余人站出来搞事。

    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近来崇祯皇帝做的事,很不合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很不爽。

    心情爽快尚要时不时闹闹,更何况是不爽的时候?

    今天的机会无疑很好,很高大上,尤其是陈继鼎说得更好。

    政治正确,是搞事的好机会。

    过去,屡试不爽!

    “腐儒!”

    群臣期待中,崇祯皇帝蓦然站起,咋舌大喝,阴鸷的双眼犹如高空飞翔的雄鹰,扫视着出列的一众官员,怒不可遏。

    这也是他第一次当着所有的文武百官的面,直接骂出腐儒二字。

    这说明,他心里忍了很久了。

    忍不可忍,无需再忍。

    再忍,他也要病了。

    大明病了,大明的文官都病了,并且一直影响着后世几百年,始终不能康复。

    纵观历史长河,国家之间,十年之争,拼的是领导人的能力与魅力!

    百年之争,拼的是国家的战略和制度!

    千年之争,拼的是民族的传承与精神!

    可惜,民族的传承与精神毁在了这帮腐儒的手里。

    岂不令人惜哉?

    崇祯皇帝用手指着殿下跳出来附议的朝臣,脸色狰狞得仿佛要择人而噬,却又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过去,王权衰落,诸侯争霸。

    执斧钺而有争雄之志,掌宝玺即有问鼎之心。

    华夏历代君王皆有开疆拓土之野心,遂有如今大明巍巍沃土。

    大明仁义天下两百余年,广施恩露,泽被苍生,周边藩属国皆是受益者。

    泱泱大国自有豪情在胸,千年沉淀在手。

    而弹丸小国、立锥之地的子民,多见谨小慎微、见风使舵的秉性传承。

    太平年间,朕能理解也能容忍。

    可奈何如今大明礼坏乐崩,西有叛贼北有鞑虏,岌岌可危尚不能描述时下局势。

    朕想挽狂澜止逆施,意欲一扫颓势,还大明朗朗乾坤。

    可惜粮食钱财一直束缚朕和大明的手脚,徒呼奈何?

    朕日夜忧思,方才拉下脸皮要求藩属国朝贡粮食,也不无试探其中是否有口腹蜜剑之国?

    可尔等腐儒倒好,尚为实施便搬出祖训,不征之国!

    呵呵……呵呵……”

    崇祯皇帝摇头冷笑连连,指着陈继鼎他们怒喝:“不征之国?

    那你们告诉朕,成祖讨伐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又是怎么回事?”

    “所以才有明宣宗的仁义之举,安南又重新请附,宇内四海清平。”

    陈继鼎低着头,可语气却很嚣张,丝毫没有胆怯。

    可内心却替自己鼓气,恩师倒台了,没有靠山了,要想名扬天下,今天必须豁出去,成败在此一举。

    “呵呵……该死的腐儒,鼠目寸光,不思进取,假仁假义行走于朝堂之间,不知羞耻。”

    崇祯皇帝被气得不想再讲大道理了,索性破口大骂。

    这些无耻之徒,连明宣宗被正人君子忽悠的举措,到他们口里反而成仁义之举,还他娘的四海清平?

    这是什么道理和逻辑?

    成祖期间,安南国内出现叛乱,王位正统陈氏向朱棣求援。

    大明在经过了充分准备后,以三十万大军扫除叛乱,并趁机将安南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