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走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走着-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爷的私军必定是王府花重金培养而来,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从年龄体力上,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毕竟没有打过仗,和这样的友军协同作战,下官实在是放心不下。”

    “所以,王爷还是另想妙计吧,下官就当今天没有见过王爷,王爷也忘了来过潼关吧。”

    眼见谈判就要破裂,卢晓航自然不能甘心:“孙大人,孤王和你说一说事情的真相。”

    “自从李自成兵临洛阳城下,一直是孤王挂帅,领着河洛军与闯贼作战。河洛军本不是王府的私军,乃是大明的军户,被孤王用了一些手段才变成了大明河洛军。”

    “河洛军成军以来和闯贼交战数场,所以孙大人大可放心河洛军的战斗力。至于河洛军的忠心,我可以告诉你河洛军的军号是:大明河洛,卫我河山。绝不是卫我王府。”

    “所以孙大人尽可放心他们不会做出对不起大明的事情来。”

    “最重要的是,皇上现在不知道这里的情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不用我教给大人了吧。大人可以赌此次能毕其功于一役,或者等待机会待时而动。”

    “我不敢保证这次能赢,但是这次却是最好的一次机会,因为闯贼立足未稳,我们多面出击胜算很大。”

    孙传庭听了这么多心中已经震惊不已,没想到这位福王竟然会带兵而且是为了保卫大明的河山而不是私欲。他心里转了几转,笑着开了口。

    “倘若我同意了王爷的要求又被皇上罢官免职,可否去王府上混一口饭吃?”

    “王府的锅够大,应该能让你吃饱。”

    孙传庭决定干了,不为了建功立业,也不为了青史留名。只是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

    这片土地上的人实在受了太多的磨难,天下人实在受了太多的磨难,是时候有人站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了。而孙传庭相信,这个人将是福王。

第71章出兵() 
历史之上,孙传庭手中有三张王牌军队:一是陕西兵;二是湖广兵;三是保定兵。

    如今李自成未曾攻入襄阳称王,湖广兵还在湖广之地守卫,防止其他反贼杀入湖广。保定兵随着陈奇瑜出战关外,也没在陕西之地。

    这对孙传庭来说好坏参半,好的是再也没有历史之上配合不周漏洞百出被闯贼逐个击破,而没有了这些强援,孙传庭的用兵想必更加谨慎

    坏的当然就是由于兵力不足,官军在对阵闯王时兵力已经完全处于劣势,不能依靠人员优势取胜了。

    当然,卢晓航手下的河洛军也算是一大强援,但是两军分地作战,并不能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只能依靠两军的战略配合,才能挽回兵力的劣势。

    既然决定了出兵剿灭闯贼,孙传庭也不犹豫,当即让人摆好沙盘开始与卢晓航进行战略布置。

    “我军将于明日集结,后日出军,进军路线乃是华阴渭南一路,不知王爷有何打算?”

    “孙大人出军之后,闯贼必将撤回一部分军队救援华阴,我军压力骤减之后将会按照计划兵分两路,直逼商州渭南。倒是陕西东部三面起火,闯贼必然疲于应对。”

    “三面起火容易,我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失地,归于吏治,让当地的百姓恢复正常生活,否则我们这次出兵就没有意义,甚至不如不出兵。”

    “欲治顽疾,需下猛药!将军不可有妇人之仁,让陕西之地陷入几十年的混乱之中。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还陕西的百姓一个安居的世道,已经是不容易了。”

    “可是。。好吧,就依你所言。倘若陕西父老怪罪于我,也是我应得的!”

    正当孙传庭和卢晓航商议相关出兵事宜的时候,关外的局势已经是千钧一发。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初九,陈奇瑜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会兵于宁远。

    宁远与锦州之间有四个据点,分别是塔山,大兴堡,杏山,松山。

    如今黄太吉亲自领军出征,满洲八旗和汉营八旗共计五万人围困锦州城,随着明军的到来,清军暂缓了攻势,准备全力与明军援兵作战。

    正白旗旗主多尔衮被黄太吉任命为清军总先锋,先去和明军援兵进行接触性攻击,而大军为其掠阵。

    多尔衮面色铁青接了军令,回营之后就把令牌拍到了桌子上。

    紧跟在他身后的多铎冷冷地说道:“怎么样,黄太吉是不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削弱咱们?对面明军援兵据说有十多万人,正白旗只有几千人,还试探性攻击。。”

    说道这里多铎冷冷一笑:“不如叫自杀性攻击比较合适。”

    多尔衮脸色铁青,低声说道:“早晚有一天,黄太吉会后悔的。他一定会后悔的!”

    多铎淡淡地看着多尔衮,不再多说一句话,他知道,多尔衮的心里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很快就会结果。

    陈奇瑜很谨慎地将兵力全部集中在宁远城,他可不想重演前辈五路大军被努尔哈赤分路击破的惨剧。他的主要策略就是集中兵力致命一击。

    很快探马来报,清军正白旗正向宁远城奔来,后面的大军不紧不慢,看起来要拿正白旗试一试水的深浅。

    陈奇瑜早就听说了满洲八旗之间的龌龊,觉察到了这肯定是黄太吉的借刀杀人之计。但是既然黄太吉都不心疼,自己也没必要替他心疼。

    他当机立断下达军令:神机营主攻,关宁骑兵掠阵,曹变蛟接应。

    神机营的火器在这个时候还能代表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只不过平常之时遇到鞑子骑兵效力发挥不了三成。

    一来因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基本上放完两枪,鞑子骑兵已经冲到了眼前,接着就是溃败和屠杀。

    二来杀了鞑子也没什么奖励,好处基本全被上司捞走了,自己也就能分的一壶酒钱。为了一壶酒钱前去拼命大大的不值。

    如今陈奇瑜整肃军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颁布军令,按大明律杀鞑子受封赏。

    陈奇瑜的名声在外,无论是那一支军队对他都是比较信服的,所以大家也都想试一试。再说,有关宁骑兵掠阵,有什么好怕的。

    要知道关宁骑兵和鞑子骑兵打了十几年,对鞑子早就没了往日的畏惧。

    神机营列好军阵,准备三段击。关宁骑兵也不想第一仗就被同僚们看低了,于是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刀出鞘弓上弦,时刻准备厮杀。

    多尔衮带人冲了过来,远远的看到了大明的神机营,嘴角露出一丝不屑。以前第一次见到神机营的时候还会发抖,到现在简直就像在看板上的鱼肉。

    打了这么多年仗,多尔衮还没见过哪支神机营能在自己的冲锋下从容开枪的。

    冲到了五百米的范围,多尔衮渐渐感到了不对,神机营旁边站了一队队骑兵,看装饰应该是山海关的老朋友。

    一丝阴霾涌上心头,多尔衮觉得自己中计了,可是如果不冲的话,回到大营,黄太吉定会以此为借口收回自己的兵马。

    要知道自己手底下可是没多少牛录了,再削减下去,只怕正白旗真的要在满洲八旗除名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一咬牙,大声喊着冲了上去。

    三百米的时候只听嘭嘭嘭几声剧烈的响动,前面一排至少有二十名正白旗骑兵倒在了地上,随即被后面冲过来的骑兵踩成肉泥。

    多尔衮正想趁着弹药装填的时间冲过去杀一个片甲不留,谁知道三段击的优点就是无间歇无空隙的射击。

    陈奇瑜精通火器的使用自然把三段击发挥到了极致。这一下可苦了多尔衮,他耳边的枪声就没有听过。前面倒下的人自然也不会停止。

    眼见只有一百米了,多尔衮眼睛都红了,大声喊着杀过去杀光他们。

    这个时候在一旁掠阵的关宁骑兵终于动了,他们催动马匹,迅速将神机营挡在了自己身后,然后面对清兵迎了上去。

    看着关宁骑兵里面飘荡的大大的吴字,多尔衮不疑有他,知道是山海关的老朋友吴三桂到了,继续冲了上去。

    一阵火枪的乱击,让多尔衮手下的人已经把高昂的斗志消磨的差不多了。他们满腔的怒火想要倾泻在神机营身上,却被关宁骑兵挡在了眼前。

    面对着熟悉的敌人,清兵很清楚的知道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关宁骑兵然后屠杀神机营,士气瞬间跌落下去。

    反观关宁骑兵,观阵了不少时间,精力正旺盛。再加上和清兵一直是不死不休的状态,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他们提着武器嗷嗷直叫着冲了上去。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多尔衮知道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只能徒增自己的伤亡。

    再说自己接到的军令是试探性攻击,如今试探完了可以回营交差了。想到损失了这数百人,多尔衮就一阵阵的肉疼。

    在多尔衮的指挥下,清军有序的撤出了战场。陈奇瑜眼见追击讨不到便宜,于是也在此时让人鸣金收兵。

    回到宁远城统计战果,发现此战损失了关宁骑兵三百人,打扫战场也发现了清军的四百具尸首,看起来关宁骑兵的战斗力还是比不上清军。

    在火器杀伤了二百来人之后,士气高昂的关宁骑兵面对士气有些下滑的清兵竟然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反而被对方占了不少便宜。

    陈奇瑜叹了一口气,看来大明骑兵的功夫确实和清军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想要在战场之上不依靠城防与清军作战还有些难度。

    这边陈奇瑜正在头疼怎么能在战场之上对付勇猛的清军骑兵,那边大营里已经剑拔弩张了。

    原因是多尔衮回到大营之后交接军令,黄太吉责怪他应付了事,根本没用看清对面明军的实力就匆忙退缩,明显是不肯为大军作战出力。说到这里,竟然开口要收回五个牛录。

    满洲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制定的,按照制度,每个旗主应该有二十五个牛录,每个牛录三百人共计七千五百人。

    多尔衮的正白旗本来就受到压制只有二十个牛录,如今一战下来又损失了一个牛录,倘若再被黄太吉收回五个牛录,那么多尔衮的实力就会暴跌。

    到那个时候,多尔衮是杀是剐都是黄太吉一句话的事。

    “皇上说我没有尽力攻击,可是我接到的军令是试探性攻击,如今已经试出对面有神机营有数千人,关宁骑兵也从山海关赶到了这里,这些情报还不够么?”

    “难道皇上真的想让我正白旗全军覆没?”

    “胡言乱语!正白旗不是你一个人的正白旗,更是朕的正白旗。正白旗损失了难道朕就不心痛么?只是你狡猾奸诈,上了战场虚晃一枪便撤了回来。”

    “朕觉得正白旗的勇士跟着你也是浪费,不如找一个英勇的将领,好建功立业!”

    “那臣要是不给呢?”

第72章出兵二() 
大营之中的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黄太吉脸色铁青,眼睛里像要喷出火来一样,仿佛下一句话就要决定多尔衮的生死。

    多尔衮一改往日的顺从和忍让,硬生生的挺着脖子,不认输地看着黄太吉,仿佛等待黄太吉一声令下之后鱼死网破。

    这个时候旁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谋士站了出来:“皇上,和硕睿亲王,请息怒。外面可是还有十多万明军虎视眈眈,咱们万不可内乱起来。”

    这位谋士正是满清汉族文臣之首,范文程。他深得黄太吉信任,所以随军出征,一直在中军大帐出谋划策。

    他的一句话点醒了黄太吉,外面还有大批的明军正在待时而动,自己怎么能着急削弱多尔衮,倘若多尔衮兄弟折腾起来,这次军事行动就要破产了。

    想到这里,黄太吉笑了一声:“刚才朕一时兴起,与十四弟开了一个玩笑,诸位不必当真,十四弟你不会当真吧。”

    多尔衮松了一口气:“自然不会。”他知道刚才若是闹起来,自己想要鱼死网破,鱼一定死,网却不一定破。

    黄太吉压下了心中的一口恶气,却对多尔衮兄弟愈发忌惮起来,心中暗暗决定,这次回到盛京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削弱甚至毁灭多尔衮兄弟的势力。

    多尔衮也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今天倘若不是外面有明军为敌,自己只怕很难走出这座大营,看起来有些事情自己要开始着手做了。

    一段风波就这样过去,黄太吉继续开始发布军令,他将多尔衮派到了锦州围城的队伍中,没办法,如果多尔衮再待在这里,自己不保证不会对他动手。

    只是现在实在不是动手的好机会,只能让大清的基业毁于一旦,所以将他派出去眼不见为净。

    再说潼关的战略布置已经完成,卢晓航留下了一件信物给孙传庭,附到他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孤王知道孙大人忠于大明,孤王也算是大明正统,只不过国本之争输了而已。孙大人倘若因此被皇上猜忌,不如趁早来洛阳。”

    “我们都是大明的人,都希望大明中兴,可是孙大人觉得当今皇上可是中兴之主?大人一味愚忠只会毁了自己,毁了陕西,毁了大明。”

    “只要大人想明白了,洛阳的大门一直为大人敞开着。”

    孙传庭苦笑一声:“王爷的好意下官心领了,此事不必再提。这次出兵也不是为了王爷,而是为了大明。”

    心中默念一句:我家世代忠良,怎可做乱臣贼子?只是依然把信物揣在了身上,不想拂了人家的好意。

    卢晓航默叹一声,知道这个时候劝不了孙传庭,只是按照崇祯的脾气,这次大战之后无论胜负,孙传庭的脑袋怕是很难保住了。

    想到孙传庭为了这个大明,压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上了这个必输之局,卢晓航就一阵阵敬佩,这个时代的武将还真是傻的可爱。

    自己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这是卢晓航迈出孙传庭府门的一个念头。然后他就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经站在了崇祯的对立面。

    看起来自己这个后世的灵魂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