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罗昭云已经十七虚岁,官居四品武官职务,在京城内,也算小有威望和地位了。
罗家的烟雨楼,在东、西、南三面,各选一个坊区设立分楼,同时宁氏商会,趁着洛阳户籍松散的时候,在不少房内都开始圈地,建立宅院、商铺、作坊、青楼、酒肆、客栈等等,从幽州一带,秘密送来不少新训练的孩童和武士。
这六年中,他已经派人收养和选拔了不少孤儿,在幽州各地,分别秘密训练武艺、经商、厨艺等等,不同的人才,三教九流,调来一批融入洛阳城内。
当然,还有行动组,负责暗杀、行刺、营救,铲除叛徒等任务。
一切规划,都按照罗昭云当初的设定,在一点点完善和铺开,他站在一家烟雨楼的顶楼,望着四处都在热火朝天盖房子的场景,微微一笑,自己预见历史方向,还是有优势的,接下来,他要继续磨练自己,积累势力,等天下大乱到来时,他能成为重要的一股力量,不会任人宰割。
至于争霸天下,暂时还没有想,因为他不确定,自己的命运,所以,有时候多少有些茫然。(。)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
大业次年,整个洛阳都是围绕建筑工程展开,各个里坊都在建房子,所有民用设施,都从零开始,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在忙碌中。
杨广也没闲着,住进了宫城两个月后,在此发出诏书,要修建说皇城后的禁苑,就是皇帝的后花园,规划的规模比洛阳城还要大三倍,而且有山有水,虽然都是假山、人工湖,但务必追求真实感。
禁苑内水域从洛水引流来一部分,早了方圆十里的人工湖,看上去跟内海差不多,一眼望不到边,而假山则高出水面一百多尺,直耸高天,就如同真山一样,起名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台观宫殿,层出不穷。
最令天下男人羡慕的当属十六院,每一院都要设置一个四品夫人,就是皇帝的妃子,开始向天下征集当地美女,进京筛选,哪个州县推荐出的美女被选中,自然有嘉奖。
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化。
罗昭云已经看出杨广贪婪之心,已经在逐渐暴露了,当初谦虚谨慎,战战兢兢,猜忌多疑的性格,变成了张扬飞厉,不知收敛,奢华成风。
他要行使君王的权力,还有那种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王者霸气。
用句后世俗话说,就是一天不作,浑身不舒服。
这一日,早朝过后,杨素、高熲、宇文述、苏威、牛弘、裴世矩、虞世基、杨达、宇文恺、萧怀静、于仲文、郭衍等一些重要大臣被杨广留下,罗昭云也在其中。
等大臣们退下之后,杨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江南之地,屡生民变,南陈、萧梁、百越等地,许多暴民波动不断,南方一直不稳,但是南方一带,与京城相隔甚远,舟车劳顿,行军不利,这是一大不安因素。此外,江南之地,经过二十年休养生息,粮产丰富,需要运到洛阳来,也有诸多不便,路途太远,反复搬运卸货,绕路运输,不但消耗大,而且多被一些绿林盗贼劫粮,故而,朕有一策,可解决这两件大难题,留诸位爱卿在此,就是要商讨如何颁布、推进这一国策。”
这些官职极高一列的大臣们,听到杨广说出这一番话,心中知道,陛下恐怕又有大事要说了。
罗昭云的心里,也咯噔一下,猜到杨广又要折腾了,十有八九会跟大运河有关。
果然,杨广说道:“朕要开凿一条运河,可以连接洛阳与江南之地,以前走水路,是先入黄河支流汴河,从汴河到黄河,再入东海,然后从海里的淮河,再到江南之地,但此路必经孟津,那里水流湍急,十分危险,而且数次绕路、换程,十分不便,所以,朕要做一件大事情,可以福泽后世,让千百代人,都享用不尽的恩泽,就是这条运河。”
他说完之后,一摆手,两名太监站出来,展开了山河社稷图,上面绘画着几条河段线,正是他和几位心腹谋士提前议论好的大致路线,利用一些古河道,进行开凿和连接。
当然,具体如何开凿,还是需要宇文恺等专业人才来实施和执行。
宇文述是杨广的第一心腹,立即站出来附和:“都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陛下如此圣举,简直是功在千秋,臣觉得可行,愿意为陛下分忧,鞠躬尽瘁,担负此重任。”
上一次建造东都,他没有参与其中,觉得有点被冷落的感觉,而且,建造工程,不但容易青史留名,还容易捞外快,贪墨一笔,太容易了。
“臣附议,这一项国策,实在影响深远,陛下圣明。”裴世矩也站出来依附。
“老臣附议——”
“臣也附议!”
杨素、苏威、牛弘、虞世基、杨达、宇文恺、萧怀静等人也全都附和。
唯独高熲开口道:“陛下,虽然大隋国力强大,但东都营造,尚未结束,就马上启动开凿运河如此宏大项目,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不如再过两三年,徐徐图之,未尝不可。”
杨广脸色微沉,对高熲有些不待见,以前他就支持杨勇一方,跟杨广作对,后来隋炀帝登基了,心中也知道高熲有大才能,加上新登基,为了拉拢人心,安抚旧势力,又重新启用了他,可现在发现,这高熲每次意见都跟他不一样,多少有些反感了。
杨素、宇文述等人闻言,心中冷笑,这个高颎,不识时务,始终都没有明白新君的性格。
隋炀帝杨广盯着高颎,目光有些生冷,开口道:“朕说了半天,你可懂朕的意思?”
高颎坦荡荡说道:“臣当然知道陛下建立功业的豪情,但是,欲速则不得,一旦超出了百姓的劳役负担,导致死伤枕藉,只怕官逼民反。”
“大胆,你敢说百姓会反朕?”杨广忽然大怒,他要做圣君,福泽千秋,造福的就是后世百姓,现在有人却要说,有百姓会反他,这不是给他热情高涨的时候泼一桶冷水吗?
宇文述站出来喝道:“高柱国,你贵为当朝宰相,不懂为君分忧,却要危言耸听,是何居心,难道是你想反不成?”
高颎怡然不惧,怒斥宇文述:“胡说八道,老臣对大隋,忠肝义胆,一片赤诚,如何会反?倒是你,宇文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离间,又是何居心?”
隋炀帝杨广一拍桌案,喝道:“朕意已决,一言九鼎,不可追回,尔等不必争吵,接下来,是要组建开凿运河的临时指挥衙,负责几段大运河的建造任务。”(。)
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择取()
隋炀帝杨广脸色阴沉,很不好看,听不进去劝谏,因为他觉得自己三十五六岁才登基,到花甲之年,剩下二十多年,许多大业,根本来不及一件做完,再开启另一件。
再说,大隋强盛,修一条河,建一座城,有那么难吗,可以让一个王朝动摇?
杨广不信,一个国家,动工的项目多得去了,又不是各地都建城、凿河,而是只建造了一个东都洛阳而已,凿出一条运河,还是福泽百姓,怎么会有反意,难道百姓就不能体会他的良苦有心?
即便动用民力,东都用得是洛阳一带的人,凿河是河北、山东、江淮一带的人,又不重复,有何困难?
难道堂堂富强大隋,承担不起这些开销吗?杨广心中冷哼,税收和国库储存,他心里清楚,用在这两项上,根本动摇不了国本,而且是一劳永逸的事,为何不弄?
不是他不听劝,而是杨广太自信了,这些事情,绝非头脑发热才决定的,而是早在数年前,他就跟谋士们讨论了,分析利弊,以及困难程度,对国家的好处等等,这时候有人反对,他根本不会听进去。
高熲还有说什么,却被元寿打断了,没有让他继续说话,这也算变相的保他吧。
杨广拍板之后,确定下来,等三日后朝会,就要公布了。
“朕对督建大运河的官员,还没有确定,杨国柱,你的身体如何了?”杨广冷冷地问。
杨素答道:“老臣进来顽疾复发,多是当年征战的暗疾,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这时候叠加迸发,只能在家安生休养了,恐怕不能为陛下再分忧了。”
罗昭云闻言一动,心中想着历史记载,似乎大业二年,杨素就要一命呜呼了,现在是六月份,没剩下几个月了。
杨广点头,看不出是喜是忧,说道:“回头朕会派去御医,为你诊断,如果真的是伤病复发,以后可以不必上朝了,在家安养吧。”
“多谢陛下体谅老臣!”杨素谢恩。
但是,杨广和杨素,再也不像当初那样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反而有些隔阂和冷淡了。
原因不难理解,杨素身为尚书令,隋朝第一官,还在宰相之上,加上杨族势大,功高盖主,连太子、齐王等人,见了杨素都不敢得罪,以小辈自居,许多官员更是不断拜访他,企图被关照一些,加快提拔,简直就是大权臣。
这一年内,许多御史台递上来弹劾杨素收取贿赂、卖官的折子,让隋炀帝有些烦感了。
而且,杨广现在信心膨胀,越来越想干大事,成就圣君,但是一看到杨素,就会想到当初自己身为晋王时候,为了抗衡太子,不断花重金来拉拢杨素,还有敬重他,依仗他等等往事,这让杨广心里不舒服,就好像有根刺,不拔掉,总是无法斩掉过去的阴影。
几个月前,他在宫内,听闻杨素在府上因病昏倒的消息,不知为何,竟然莫名地兴奋几分。
“众人觉得,谁负责此次开凿大运河的总管更适合?”
宇文述瞅了裴世矩一眼,后者会意,拱手道:“陛下,臣以来,宇文述将军,文武皆通,威望甚高,是最为合适人选。”
于仲文也附和道:“臣也认为,宇文将军适合。”
苏威、郭衍等人都纷纷跟着表态,宇文述也起身道:“陛下若让老臣负责,觉得不会辜负圣意。”
杨广最信任的人,就是宇文述,看他如此积极,哈哈笑道:“甚好,宇文爱卿,能如此积极为朕分忧,朕允了。”
“多谢陛下信任。”宇文述有些激动,毕竟开凿运河,是大工程,大项目,油水肯定大,而且如此影响后世的功业,他做总管,未来的隋史上,肯定也有他浓重一笔,最主要,可以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拉进来历练,接触地方官员,也算是下乡锻炼吧。
“罗成,这一次,你是否还要参与进来呢?”隋炀帝问向坐在边角的青年。
罗昭云起身回答:“臣不打算参加,而是准备另择去处,为大隋效命!”
其实,罗昭云早就想好了,他绝不参与进来,虽然大运河看似是利在千秋的好事,但是杨广操之过急,未来将有百万劳工,死在开凿运河中,民怨沸腾,但凡参与的官员,如麻叔谋等,名声都很差,被百姓怨恨。
罗昭云可不想自己名声弄臭,人人喊打,这样大工程,如果在二十一世纪,三峡小浪底、高铁等,那都不是难题,因为机械化作业,但如果在隋朝,而是加快完成,肯定要死很多人,两岸百姓承受不住,怨气自然发泄在负责开凿运河的官员,还有朝廷君主身上了。
此外,他跟宇文述关系一般,跟宇文化及等人,相处不咋地,因此得知宇文述做总管后,他就更不参与了。
隋炀帝杨广狐疑道:“罗成,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罗昭云解释道:“是这样,上次朝会,臣听见边关不宁,吐谷浑和吐蕃相继强大起来,屡次进犯我大隋边境,导致边疆百姓不断受苦,时常被掠夺。而且吐谷浑占据了青海高地,是我大隋通向西域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若让西域诸国早些与我大隋通商往来,来中原朝拜陛下,这吐谷浑的威胁,就要扫除。臣不才,先后参与了战突厥、平汉王之乱,积累了少许经验,如今臣已经接近弱冠,渴望再去边疆历练,为大隋守护边城,让犯我大隋边境的番邦贼寇,尝到苦果,不敢滋扰,也为日后陛下对西域施策,提前过去布局!”
杨广听完,先是一愣,然后双眼冒光,忍不住拍掌大笑道:“小小罗成,却有如此豪气,更是深知朕的意图,吐谷浑这颗钉子,朕早就看上了,只不过,一直没有腾出手来,也好,朕就派你做将军,先去边疆历练,整顿边防府兵,等两三年后,朕开通了运河,稳定了江南,就要扬鞭北上,驰骋大漠和西域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稳少女心()
罗昭云主动提出去边关锤炼,回到军伍之中,让杨广多少有些意外,毕竟那是苦寒之地,通常一些被贬斥的将领,才会从京城撤离,派往去边疆镇戍,有的人可能一守就是十年,二十年,一辈子,耗费了青春,难以调回京城来。
苦寒之地,与京城的风花雪月比起来,自然待遇上要差上太多了。
所以杨素、宇文述、高熲、苏威等人全都露出诧异之色。
听完了他的言论,大家沉默了,心中不知是在敬佩他的少年方刚,还是嘲笑他太傻了。
不过,罗昭云的这一番话,还有这样的决定,的确让高熲、牛弘等正直的人,露出几分钦佩之色来。
杨广却有他的考虑,建洛阳,凿运河,游江都,这些只是大业开始,他的确有北巡塞外的想法,威慑番邦突厥、铁勒等游牧民族,同时打通河西走廊,让西域三四十国都能依附大隋,番邦朝拜,成为圣可汗。
但要打通河西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就必须通过青海高原的地盘,这样一来,吐谷浑就像一颗钉子,定在那里,必须要拔掉。
这也是隋朝、唐朝都要打吐谷浑的原因,开通向西去的丝绸之路,连通西域往来。
杨广赞许了罗昭云的请求,并且觉得,这个少年不爱慕虚荣,而且能想到他下一步的规划,深得欢心,于是,赏赐他了一把金麟剑,代陛下去边关镇守,周围府兵将领,都要听他调令。
“多谢陛下!”罗昭云抱拳,弯身谢恩,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这次要去边疆,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