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很感激。

    如今,在自己被打压后的第一时间,就过来探望自己,一点不在乎是否会被杨广得知心中不快,这份表态,把罗昭云当成了自己的人,让他心中有些感动。

    “多谢将军挂怀,罗成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现已包扎完了,敷上药,估计十天半个月,就能愈合了。”罗昭云抱拳回答。

    二人一撩袍摆,在蒲团上跪坐下来。

    周罗睺微微点头,哑然失笑道:“昭云啊,对于今晚宴会,可有什么感触?”

    在大隋时候,爵位高者,称呼后辈、下属的‘字’,代表一种关系亲近,器重和赏识,能一下子拉近关系,同辈之间,称呼彼此的‘字’,也表示套近乎,如果直接喊大名,则是陌生人或公事公办的口吻。

    通常官场的称呼,在这隋朝时候,“大人”还是专指至亲长辈,如果是一个侍郎对着一个宰相,可称对方某相国、某国公,宰相称其为某侍郎,对答间都自称“某”,侍郎若是不肯谦称下官、卑职,也不算失礼。

    周罗睺得知罗成字昭云后,称呼他的时候,就用‘昭云’了,显得关系近密,不当外人。

    罗昭云脸色有一些尴尬,毕竟连鱼成都十招都没有接下来,难免觉得愧对推荐之人,苦笑道:“算是一次深刻教训吧,终于见识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周罗睺愣了一下,听着他新颖的词语,默默念了两遍,恍然大悟,失笑道:“好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错,能知道自己与当世强者的差距,这算是自省;你今晚与鱼成都交锋,看似一败涂地,却没有丧失斗志,就此颓废,也算有意志。别说是你,估计整个长安城,也没有人是鱼成都的对手了,包括军中那些猛将,所以你无须为此懊恼!”

    “这鱼成都的确厉害,虽然与我相差十岁,但只怕我十年之后,也未必赶得上他今日之本领!”

    “未来的事,谁又能预测?你的潜力很大,只要信心不失,意志坚定,继续苦练,达到化劲境界,也许三五年就能做到,便能成为军中一员猛将了。”

    周罗睺顿了顿,才说道:“至于要超过鱼成都,这需要在江湖上另获奇遇,上乘炼精化气的内功,非古老门派不存,许多传承百年之上,甚至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存在的游侠剑客宗门,与世隔绝,不参与凡尘朝政,即便去寻找,也未必能被接收,学到上乘内息之法。”

    罗昭云有些丧气,那种机遇,可遇不可求,当成剑侠故事听听也就算了,自己不会当真地去一些深山老林求访高人,请其传授武艺。

    周罗睺继续道:“鱼成都只是个例,比较特殊,不过纵然他武功盖世,有楚霸王之能,吕布之勇,又能如何?空有武力,胸无点墨,都如丧家之犬,最后皆身死异处。老夫观之鱼成都,也是毫无内秀之人,只能做个护卫长的差事,估计一辈子也难以领兵出征,征战沙场了,所以,你要出人头地,压过此人,武艺只是末端,多积累学问,沙场带军磨练,终有一日出将入相,成为像杨公、高颎那般人物,也未曾可知!”

    罗昭云虚心受教,认真听着周将军的话,心中也认同七八分。

    只不过,罗昭云提前预知了历史大势的方向,知道大隋还有十五年的光阴,就要分崩离析了,自己不可能完全效忠隋炀帝这等心计颇深的历史暴君,伴君如伴虎,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抄家灭门了。

    来京城做官,罗昭云只是当成自己人生的一个经历,而不是目标,通过庙堂朝论等到,他能近距离接触历史和名人,真正观察大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王朝,满足一下自己作为历史学生的好奇,在扑朔迷离、漏洞百出的史书长卷中,找到真实的一面。

    另外,身居庙堂,立足长安,早一步与这些历史人物打好交道,提前把根基埋下,为日后自己铺好后路,不论是以后投奔李渊,还是力保大隋,亦或自己融入义军行列,只能边走边看了。

    “今日你能参加这等宴会,提前看到太子身边的心腹,对你有好处,哪些不能得罪,哪些要提防,可心中有数,日后等太子登基后,这些人都会成为朝廷股肱之臣,打好关系,对你前途有利。”

    “官场不比游侠江湖快意恩仇,它有自己的规矩,没有证据和把柄,谁也无法下手,因为权力规则一旦被破坏,将对所有的官员都是一个噩梦,矛头会全都指向你,众矢之的,所以,日后要在官场中打混,就要提前学好规矩,融入其中,不可意气用事,热血方刚只会坏事,要谋而后动,三思后行,慎言谨行,才是生存之道。”

    周罗睺有心点化他,因为看出对方年纪太轻,担心他因为今晚之事,对太子、独孤阀、宇文述等人心存怨念,这样一来,矛盾越来越深,不利于他成长,影响他的前途,甚至性命。

    罗昭云轻叹一声,眼神看向烛光,这些道理,他也懂得,虽然他外表看是十四岁,但内部的灵魂其实已经接近三十了,这点阅历和领悟还是有的。

    周罗睺最后压低声音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咱们的太子有点嫉才妒能,以后在这种场合,切记不要太过显露诗才,夺了太子和一些王公的风头和光彩,切记……”

第七十五章 未雨绸缪() 
送走了周将军后,罗昭云心中平静了许多,知道了自己不足,还有游侠江湖,官场规矩,门阀势力等等,对长安城的局势,也有了较深了解,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门外汉了。

    “君子当借力而行,不立危墙之下……”

    罗昭云嘴角淡淡一笑,暂时把今晚的受辱,还有杨广、宇文述等人对他的打压放下,隐忍心中,当务之急,如何在长安城立足,才是根本。

    由于他对历史大势趋势有预知,他知道长安城,用不了三年,这里就要半废了,等杨广明年登基之后,会重新建新都洛阳城,迁走长安内的富商、贵族、官吏家属等到新都,留在长安城的,只是一些关陇贵族的旁支,在职的官员,大多要迁往东都洛阳了。

    直到大业十三年底,长安城就被李渊攻占了,成为李唐的大本营。

    这里是关陇贵族的聚集地,日后天下的枭雄虽多,但是能顺利攻克长安,并且得到当地贵族支持和拥戴者,真的不多。

    纵观隋末的豪雄们,大多是低阶武将、地方小吏、绿林好汉、乡野豪强起兵,虽然有近百支义军,但很快就被消灭了,他们的身份低微,在南北朝隋唐时代,最注重出身和门第,那些寒门出身的义军首领,得不到贵族的支持,是难有大作为的。

    李渊能够成功,有着深厚时代背景的原因,因为所有义军中,他依附在关中李阀里,又是大隋皇室的亲戚,有窦阀、长孙阀支持,当时名望很高,容易让关陇集团接纳。从太原起兵没有打几场硬仗,就顺利入主长安城了,如果换做其它义军,几十万人马也未必打进去,这也是为何像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王世充等人,不敢贸然西进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能提前在这布局,铺开自己的力量,盘根错杂的商团网,十五年后,将是何等底蕴?到时候,不论是我协助李渊父子,还是明哲保身,多出一条后路和底牌!”

    罗昭云想到这些,精神一振,不再执着今晚的胜负,而是把筹码压在明朝……

    他来到长安城的第一夜,就是这样度过去的。

    翌日,罗昭云一大早起来,开始新一天的训练,每日一千下的刺枪苦功,坚持不懈,同时拳脚功夫也不落下,经过昨晚一战,与当世猛人切磋,给他的冲击太大了,所以不再自满,而是有了追赶的目标,更加卖力了。

    等练完功,用过早膳,去驻防营区报个道儿,由散骑常侍,变更为奉车都尉了。

    连右卫率的录事参军都惊讶万分,想不到他昨天刚到,一个晚上过去,莫名其妙又提升了一级,除腹中暗暗不忿外,表面却客客气气,因为他推测这种提升速度的背后,怕是有厉害的靠山在撑腰了,哪敢得罪?

    更换了身份鱼符,还有都尉腰牌,领取了甲胄衣袍,罗昭云回了住处,因为左右卫率的任务是掌兵仗仪卫,说直白一些,就是太子出现时候的护卫队,做仪仗兵,一般远行时候才动用,在京城之内,太子出宫,往往带上近身亲卫就足够了,用不了那么大阵势,出城勉强能用上一个千人团。

    所以做东宫的右率卫的属官,任务相对轻松一些,每天报个道,走走过场,就可以回住所了,每日率卫府的司衙内,留下两个当值的武官,用于临时调派,其余人则点卯之后,都打道回府了。

    罗昭云回到自己房舍不一会,郭孝恪、纪平伍两个人又来串门了。

    “头儿,你又升官了?这也太快了!”纪平伍张大嘴巴,看到他的新腰牌和盔甲,满眼小星星。

    “咦,昨天不是散骑常侍,七品官,一夜过去,就升到六品了。”郭孝恪也吃了一惊。

    “如今我是东宫右卫率的属官奉车都尉了。”

    “头儿,怎么回事,难道昨晚你去参加酒宴,又大出风头了?”纪平伍好奇心满满地询问。

    罗昭云脸色有些尴尬,心想自己被鱼成都十招就劈吐血了,算不算出风头呢?

    “宴会上,蒙得太子殿下赏识,并跟人当众切磋了一下,就被升职了。”

    纪平伍下意识地道:“肯定是头儿赢了,才被加封了吧。”

    罗昭云自嘲一笑道:“打了两场,第一场胜了右司御率的一名折冲郎将,第二场,十招就被人击败了,那才是一个猛人!”

    “十招就被击败了,什么猛人,比头儿你还猛!”纪平伍闻言惊呆了。

    “他叫鱼成都,鱼俱罗将军的义子,真的猛士,简直不是人!”罗昭云苦笑一声。

    郭孝恪、纪平伍二人面面相觑,很难相信,有人可以十招内就击败他!

    罗昭云起身道:“别想这些事了,走吧,咱们今天无差事,出去逛一逛长安城,看一下京城的繁华!”

    二人所来就是这个目的,当下不去想鱼成都究竟何许人也,跟着罗昭云,一起出了东宫长林门,走上了东城通化门正对的那条大街,看到的是高墙阔宅,楼阁林立,过往的行人也都衣冠楚楚,锦袍华丽,能住在王宫附近的坊区,几本都是达官贵人了。

    他们走的是长安城的一条主要干道,安业坊和永业坊之间的纵向长街,脚下是黄土压实的路面,路两旁是成行的梧桐、榆树、槐树等,树后面就是深深的排水沟,沟后面就是高约一丈的坊墙,坊墙内有深宅大院、茶楼酒肆、寺庙道观等到,古色古香的飞檐重楼。

    三人偶尔能看到一座门庭气派的府宅,在坊墙上开了自家大门直接冲着城市大街,门口列着两排戟架,还有武士家丁把手,执勤站岗。

    这些都是王公贵戚三品以上大员的家,经朝廷的条令特许,才能对着大街开门的,否则一般人家的门户却只能向着坊内开,平时关闭坊门,就无法出来了,而这样大门朝外的豪门,是不受坊门约束的。

    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甚至能看到许多胡人、西域人、倭国人、漠北人,甚至西欧人,穿戴着异域风情的衣衫,满口听不懂的语言,牵扯马匹、骆驼,赶着车把式,去往附近的东市。

    大隋的盛世繁华,就如同一张特殊的‘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在徐徐展开。

    ————

    ps: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宋朝的,这里借用,只是比喻而已。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七十六章 逛东坊市() 
大隋立国已经二十多年,经过隋文帝的励精图治,统一南北,融合多民族,推行一系列的国政,使百姓稳定下来,没有烽烟割据,没有流离失所,人口骤增,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隋朝如此富裕,文帝节俭仅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朝廷组织的精简,机关又设有公廨钱、职田以为衙门的办公经费,地方府兵的开销也是自给自足,赈灾时有义仓制度,没有重大战争,朝廷建设大项目,不须动用国库,所以财政才迅速积累下来。

    二十多年的储备,盛世繁荣,隋文帝已经给杨广打下殷实的物质基础,没有重大灾难或变动,足够后面几十年之用了。

    罗昭云、郭孝恪、纪平伍三人来到了东市,由于他们出门较晚,已经过了辰时,坊市之内,已经人满为患了。

    三人都是第一次来长安,也是首次逛坊市,看到眼前的一幕,都被震撼住了。

    东市方圆数里,比普通的居民坊要大几倍,有百行各业,足足两三千家铺子,规划整齐,横纵如一,榆柳交荫,通渠相注。

    典当铺、珠宝店、首饰店、胭脂楼、油铺子、盐店、钱庄、布庄等等,重楼延阁,互相辉映,琳琅满街,珍奇山积。

    长安的东市有四个门,三人从北门鱼贯而入,挤着人群中,并没有想要着急卖的东西,只想看个热闹,见见世面。

    长安有八水穿插之说,东西两市都有湖泊,河道连接着漕渠,在湖面上,停泊着成百上千的舟船,白帆如云,几乎要填满了河路,太壮观了。

    飞蓬船、湖船、落脚头船、大滩货船、舫船等船只,各式各样,各具功用,运载粮食、土特产、水果、布匹、绫罗绸缎、笔墨纸砚、陶瓷玉器等,在长安东市卸货,有的直接脱手而销。

    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因偌大的长安城,只有东西两个坊市交易,聚集天南海北、番邦异域不少的商旅,买卖家可不光是长安人,所以才促成了这种火爆场面。

    在坊市内,胡商云集,随处可见异域穿着的人,来回过往,长安百姓都习以为常了。

    毕竟隋文帝这些年把大隋经营的如日中天,威慑番邦,整个东方世界,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抗衡的了,因此文帝被周边游牧部落成为圣可汗,他一时高兴,也就放宽了番邦异域商旅来中原经商的条件,包容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