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侯君集听令,命你带兵三万,攻克函谷关、潼关等,清理向东门户,夺取雄关。”

    “臣领命!”侯君集出来听后调遣。

    “薛万仞听令,命你带兵两万,横扫冯翊郡,配合李靖将军,向北推进,将延安郡、雕阴郡接收,赶走梁国军队,到长城以北。”

    “臣领命!”薛万仞站出来接受皇命。

    罗昭云继续点将道:“陈祾将军,带人接管城池守卫,麦季才,你带人护守皇城,薛万备负责宫城防卫!”

    “臣等领命——”三将站出来接令。

    接下来,罗昭云派人拟旨,要调涿郡一些文臣过来,如高士廉、长孙顺德、温彦博,还要把长孙无忌、高孝基、辛公义等人从天水一带调过来,这样好开展朝廷运作,正所谓兴文乱武,时代动荡,烽火遍地,自然以武将居多,作用最大,但是一旦无战事之地,文官的作用却也非常重要,毕竟治国安邦,还是需要文官行政。

    当然,还有后宫的嫔妃女眷,也要统统接来长安,册立皇后和贵妃,正式暗中帝制来推行了。

第七百七十四章 盘踞关中() 
藏大华派将军继续横扫关内的残余势力,西秦、梁、唐国被打散的军队藏匿在山林,被当地百姓举报,引来大华正规军的围剿,一些占山为王的绿林帮会,要么归顺,要么也遭到清除。

    半个月内,函谷关、潼关、武关等重要雄关隘口,全部落入大华的控制内,隔绝了中原进入关内的门户,只有大华出兵攻打他们,中原诸侯没用机会攻入关内。

    这种形势,恰与当年战国七雄情形相近,中原各方诸侯霸主,全都焦聚关中,把大华作为了头号大敌。

    梁国被李靖差点消灭,梁师都带着两万残余兵马,卷着一些金银珠宝,逃出了延安郡,出长城,逃出河套平原的朔方郡,回到自己老巢——岩绿城。

    朔方郡再往北,就是突厥的地盘,以前的突厥在五原郡之外,不过大隋内乱之后,始毕可汗带兵南下,占据了五原郡,灵武郡、榆林郡的部分地盘,这里有荒漠、草原,属于河套之地,突厥人也非常喜欢。

    李靖派兵扼守宁朔城,这是通往朔方的要塞重地,往东北方位有横山,往西南有白干山,山脉绵延着长城,足以阻挡外面的兵马进入关陇之地,屏蔽北部的威胁。

    如此一来,东西南北,四面都固若金汤,大华盘踞关内,可以稳定发展了。

    这些日子,一些有资历的文臣谋士相继被护送到长安城,回归久违的帝都,都感到恍如隔世。

    褚亮、高孝基、辛公义、高士廉、长孙顺德、温彦博、姚思廉这些大学士、贤者、能臣,来到长安城,进入皇宫,轮番接受了罗昭云的亲子接见和慰问,给很高的礼遇。

    这是一种尊贤的姿态,如同黄金买马骨一样,会有更多的京兆贤者,陆续进京,愿意为大华入仕。

    不久,太学博士陆德明回到长安城的太学府,继续宣布,太学正常运行。

    隐没在长安的薛收、苏世长等人也都纷纷出现,或被人举荐,或是主动联系熟人,推举入朝,愿意为大华之臣。

    如此一来,朝堂的贤能之士越来越多,口碑在发酿,城内百姓都在传某某贤者,甘愿为华臣,投奔明主,给罗昭云造势越来越强。

    这一日,长孙无忌到了,随行还有罗昭云的家眷。

    如意公主、萧依依、宁沐荷、长孙无蓉、薛芷箐、萧后、高雨菲诸女,全都跟车队来了。

    众女眷从车内下来,已经站在了皇城之内,看着承天门内的宫殿群体,女子们感慨万千。

    萧后和如意站在一起,眼眶模糊,已经默默落泪,这原本就是她们居住之地,最后转了一圈,历经坎坷和生死,回到了远点,只是不过,物是人非事事休。

    “母后,我们又回来了!”

    如意抱着萧后哭了起来,萧后拍着她的后背,摇头叹道:“傻孩子,我已经不是你的母后,再也不是大隋的皇后了,大隋,已经灭亡了。”

    “是,本以为长大之后可以离开这个皇宫,不必再过宫廷生活,想不到又回到这里,住了进来。”如意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出嫁从夫之后,还会到皇宫生活,她懂事开始,就烦透了皇宫生活,想要长大嫁出去过清净生活,最后却又事与愿违回来了。

    “活着就好,要不是你夫君本领强,我们还能有命在此吗”萧后叹息。

    与二女不同的是,其它女子却都充满兴奋。

    萧依诺、宁沐荷绝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入住皇宫,作为皇帝妃子,成为世上身份最尊贵一批的女人,不再是过往的卑微身份,都觉得自己值了,心理上的满足,身份的认可,对于出身低微者而言,满足仿佛更大。

    长孙无蓉、薛芷箐、高雨菲三女的心思也各不相同,她们都对罗昭云有意,但是还没有正式结合,陛下许诺,待打入长安,稳定关中,就会跟她们谈论婚嫁之事,册封为妃。

    以前她们还担心不是正妻,如今很可能成为贵妃,自然也就没用了任何的身份和地位顾虑,想到能嫁给开国君王,英明神武的罗成,三女内心都充满激动。

    除了长孙无蓉,十八九岁外,薛芷箐和高雨菲年纪都不小了,一个比罗昭云大两岁,一个比他小两三岁,都在二十五岁以上了,成为老姑娘,哪能不着急出嫁呢!

    罗昭云出了太极宫,亲自到皇宫大院里迎接诸女,已经数个月没开荤,终于又可以享受妻妾的的温柔了。

    “参见陛下!”

    “哈哈,这里没用外人,不必多礼,诸位嫔妃。。。。。。”他看到薛芷箐、高雨菲等女,显然还没有册封,所以改口道:“你们都辛苦了,朕已经派御膳房准备丰盛佳肴,今晚一起用膳,朕非常思念你们。”

    诸女听了,都有些心跳,脸上露出喜色,被宠爱的感觉,是每个女人所渴望的。

    “一路风尘仆仆,等下让内常侍、掖庭司令,安排你们的居所,沐浴更衣一番。”罗昭云做出了安排。

    诸女谢过,跟陛下简单交流几句,奈何有大臣要来入宫觐见议事,所以下午不能陪诸女叙话了。

    来者是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高士廉、高孝基、辛公义等人。

    罗昭云感到诧异,不知有何要事,便在御书房接见了这几人,按君臣之礼坐好后,询问来意。

    “启禀陛下,实不相瞒,我大华迟迟不立后,又无子嗣诞生,对大华非常不利,会使朝局不稳,臣建议,当尽快立后!”

    “大华也要尽快有子嗣诞生,否则,安稳下来之后,百姓就会议论纷纷,满朝文武大臣也会各有揣测,对陛下不利。”

    长孙顺德、高士廉这样说完,其他人纷纷依附。

    罗昭云看着这几位众臣,可以说都是心腹,再看他们的身份,长孙家族和渤海高氏,都是顶级门阀之后,这两股势力,扭在一起,如此热衷前来商议立后之事,那么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他们想推长孙为后!

第七百七十五章 劝谏立后() 
议罗昭云看着几人一眼,说道:“立后之事,朕也在考虑,你们是否参议了人选,觉得如意公主可行,她是朕的正妻!”

    辛公义率先道:“陛下,恕臣直言,如意乃前朝公主,隋炀帝杨广之女,大隋在盛世而亡,完全是杨广一人造成的,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猜忌极重,乱杀功臣,使得大隋灭亡。天下人口原本达到四千多万,这十年内,因为修长城、开运河、建洛阳、打辽东,天下暴乱,不断杀伐,百姓饿死也不在少数,初步估计,至少有千万人口十年内消亡了,现在天下百姓憎恨杨广,连带他的子女和家眷都恨上了,陛下若要迎娶杨广之女,觉不合适!”

    有人开了头,其余几人,就可以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了。

    高士廉接着说道:“辛公所言极是,陛下,臣也是这样认为,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迎娶前朝公主做皇后者,屈指而数,少之又少,为何?一是新朝与就朝,牵扯到了权力过度,这里面有很大仇怨,被夺权者的后人多想报仇,不得不防。其次,如果旧朝公主做了皇后,难免扶持旧党,那外戚中自然有前朝皇室之人,非常危险,第三,所生子嗣,容易被人蛊惑,被人利用,走上复辟之路。”

    长孙顺德拱手道:“陛下,还有一点,如意公主与陛下成婚多年,并无子嗣,所以,立她为后,实在令人担忧。此外,即便真的有子嗣,诞下龙子,正所谓子随母,女随父,未来皇子身上有杨广的血脉和影子,万一遗传了性格,我大华岂不是也要危险了,万不能试!”

    高孝基道:“不错,杨广这个人,昏庸无道,好大喜功,性格怪癖,如果未来皇子,血脉中有许多他的传承,实在相当的危险。”

    罗昭云沉默着,他一直没用立后,其实也想到其中许多复杂的原因和门阀纠葛等等,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以及各方的信任,决不能意气用事,而且,如意的性格,的确不适合做皇后。

    否则的话,罗昭云早就在天水郡立她为后了。

    如意的性格有些偏执,能够为爱绝食,甚至青灯古卷,为爱出家。她对罗昭云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爱情深,不代表能力足,可以胜任皇后的角色。

    母仪天下,管理后宫各司访,震慑群妃,又能贤惠多才,有时候为君分忧,可以说,是综合管理人才,绝非易事。

    罗昭云脸色一沉,喝道:“这样一来,让朕如何面对如意?她毕竟是朕正妻,朕岂能辜负她。”

    他假装生气,毕竟牵扯的事情关系重大,既要立后,又不能让如意寒心,所以,罗昭云必须要震怒,维护一下如意的颜面和地位。

    这几位大臣,入宫之前都商议好了,看到罗昭云震怒,但没用被吓住,而是继续进谏道:“陛下,这关系到大华千秋大业,不可以百姓常规正妻之念来定论啊,门阀世家,也多有改立正妻之事,需要根据门当户对,身份低微来调整。”

    高孝基跪地苦劝道:“陛下,您少年英主,戎马征战,何等坚信立伟业,如今天下未得统一,正是聚拢民心之时,切不可让群臣失望,百姓寒心,杨广之女立后,恐怕会成为诸侯口诛笔伐之点,未来皇子,也让人堪忧啊!”

    “朕相信,能调教过来,不受影响!”

    “陛下,这可是关系国之根本,隋文帝也是英明之主,却也没用看清杨广的本性,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容易隐藏自己的野心和本性,到了没用约束时候,就如猛虎出笼,不可控制。”

    “请陛下三思!”

    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高士廉、辛公义都跪地苦劝。

    气氛一下子僵固下来,罗昭云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双方都不动摇,就这样一方跪着,一方坐着思考。

    时间一点点过去,罗昭云觉得差不多了,叹息问道:“那你们觉得,谁做皇后合适,难道是大才女薛芷箐吗?”

    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高士廉、高孝基、辛公义五人听到陛下语气没用那么坚持了,心中都松了一口气,有些暗喜。

    “陛下,实不相瞒,薛芷箐乃薛道衡的孙女,才华冠满京华,但一来年纪有些大了,二来她才学虽然出众,却是文艺之才,诗书琴画尚可,但说道母仪天下,治理后宫,却不是合适人选。”

    罗昭云故作不知道:“这也不行,那也不合适,你们倒是有人选吗?”

    五人相互看了一眼,最后高士廉道:“陛下,臣之外甥女,长孙氏,年过十八,温柔婉约,才学出众,而且颇懂理账、治政之事,听说在天水郡时候,就帮助萧氏、宁氏嫔妃们,处理不少事情,也帮助其兄长孙无忌,复批不少地方折子,都能切中要点,游刃有余,正是理国治政的贤内助,做皇后的不二人选啊!”

    长孙无忌跟着道:“陛下,臣可以作证,在天水郡时候,人手不足,许多民政和财收之事,多让观音婢她抄写,时间长了,一些问题,她的见解有时候甚至比微臣还要周全,有见地,宅心仁厚,心地善良,而且能够容人,若舍妹做了皇后,必然会善待每位嫔妃,还能把后宫治理井井有条,为陛下分忧。”

    长孙顺德说道:“长孙侄女聪明伶俐,仪容绝丽,温柔婉约,年纪又轻,既然其它妃子尚未孕龙种,说不定观音婢她的年岁正好,更适合怀上。”

    罗昭云沉思一下道:“这件事暂且议到此,朕得跟如意谈过,看她意思,不能让她寒心。此外,不立正妻为皇后,事关重大,需要朝堂群臣商议,你们暂且退下,朕心中已经有些定数了。”

    “陛下。。。。。。。”

    “好了,不必再说,诸位卿家暂且退下吧。”罗昭云不可能现在就答应下来,有了这种类似‘逼宫’纳谏后,以后大臣结帮拉或进来进谏劝说,谁也受不了。

    所以,罗昭云既要他们把想法说出来,又不能当场表态,正所谓兼听则广,需要听到各种声音,却不听信一面之词,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广开言路的美誉与口碑。

    等这些人走后,罗昭云轻叹一口气,做皇帝,还真它码的累!斗智谋、斗心机,每一位大臣,能做到这个位置,都不是善茬子,可谓足智多谋,才华出众之人,要压制住这群人,让他们言听计从,除了至高权力,还要心智上也要高出一些,须懂得帝王权术。

第七百七十六章 触景伤情() 
她罗昭云来到后宫,先去见了如意,毕竟对她有愧疚,这江山本是属于她杨家的,自己作为隋臣,最后没用打着复隋的旗号,没用救国于危难,而是取而代之,多少有点过意不去。

    但是,他不会因为过意不去,就真的放弃称帝,权力这东西,不是说让就能让的,目前大华的利益团体已经初步形成。

    那些文武百官也不会同意任何让步,只会追随罗昭云,不断扩大地盘,完成统一天下的大功业。

    因为这是百年难觅的开国功臣机会,都渴望青史留名,在新的朝廷中,有功勋,有名气,受好待遇,庇荫子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