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夜里,他们担惊受怕,要时刻提防着唐军袭击大营。不少将士脸色麻木,不知道明日该如何面对。

    关于长安城被大华军队围困的消息,士兵们都已经知晓,他们原本要回去援救,可是,现在他们觉得自己都需要援军来搭救了。

    骑兵盯上了步兵,如同羚羊群遇到了狼群,现在狼的数量少,还无法进行毁灭打击,可是等狼群的数量增多,等待他们的只有是灭亡。

    即便抵达长安城下,面对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的罗成,残军败将,他们拿什么去对抗?

    所以,军心一丢,士气低落,每个士卒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绝望,厌战投诚的情绪在弥漫,唐国已经没有了他们效忠的理由,作为贫民百姓的子弟,他们只想能活下去,让家里人活的更好,有地耕种,有衣穿,有钱花,仅此而已。

    许多偏僻之地的男丁参军,也是为了饱肚,家里养不起那么多人口,出来当兵可以吃饱饭,仅此而已。

    刘文静在自己的大帐内踱步,苦苦寻思破敌脱身之计,最后无可奈何。

    大华铁骑在一旁虎视眈眈,要逃亡都不可能,突围出去,意义不大,无法救长安,唐国也是一个下场。

    这时候,有唐军将领来到刘文静的帐内,史万宝、段志玄、刘德威、王行敏等人,有跟随李唐在太原起兵的将领,也有李唐攻克长安后,招兵入伍的小将,他们对唐国有感情,所以,都来询问刘文静该如何办。

    “刘长史,如今我唐军四面楚歌,明日一早,等张镇周元帅公布了消息,唐军就散了,我们该如何做,是否要坚持到底,今夜控制张元帅,请他收回成命?”

    刘文静一愣道:“你们打算通过兵变,胁迫张镇周元帅,继续回去救唐吗?”

    史万宝点头道:“有此打算,不过,需要长史参考意见。”

    刘文静惨然一笑道:“我们只有四万多兵马,其中数千伤员,最快行军速度,也需要两日路程才能抵达长安城外,何况有敌兵阻截,估计三四日能到,但明日大华军队的追兵赶来,前后夹击,我们四万多人,恐怕连明天都撑不住,继续赶路,还有何意义?”

    其余将领沉默下来,也清楚眼下的绝境,垂死挣扎而已。

    刘文静说道:“诸位将军,想一想,我们为什么参军打仗,跟随李唐是看中李家父子有明君志向,加上天下大乱,诸侯争霸,我们允文允武之辈,必须投靠这些枭雄才能施展抱负,然则真龙假龙混杂,我们如何能看透?都是各为其主而战,身不由己。如今,形势明朗,那大华皇帝罗成,才是乱世明主,拿下长安,关中和陇右、河西走廊,就能连接在一起,酷似当年秦国的实力,有希望能统一天下。”

    文人最能忽悠,道理也多,正也是理,反也是理,自身辩解的借口最多。如果是武将,可能觉得这是背叛,还在一些文人口里,那就是审世度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弃暗投明了。

    这些武将听了之后,频频点头,似乎有些受益了。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在绝境之中,不做无谓之争,这与投敌叛国完全不同概念,若是唐国在背后支撑,我们在前线打仗,老夫绝不会这与考虑,但眼下形势不同了,长安保不住了,李唐最多会逃亡太原郡做地方诸侯了,失去争霸实力,我们被围困在此,向谁效忠?谁还会来救我们?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投诚,其实一点也不丢人,也不用违背本心,总不能让四万多无辜将士,跟随我们陪葬吧,日后谁又会记得我们这群枉死战魂?”

    刘文静娓娓道来,句句深入人心,其实这些武将内心也在挣扎,只是都是粗人,想不到这些细理儿,所以觉得本心过不去,听了文人一蹿动,大道理说开,顿时心结也就被解开了。

    “那好,我们不为难张元帅了!”

    “是啊,张元帅年事已高,这次出山,不求功名,完全是被唐陛下纡尊降贵去求贤的诚意所感动,出来坐镇,防卫大唐,但事不可违的大势下,他也无能为力了。”

    几名武将走出大帐,看着苍穹挂着明月,心中的沉重感一下子减轻不少,仿佛身心跟着解脱了。

    若能不死,谁也不想无辜战死沙场,参军目的,想要建功立业,庇荫子孙,成为贵族。

    次日的清晨,天微微亮,马蹄声大作,侯君集的骑兵赶来,对准了唐军的大营西辕门,秦琼带领骑兵,在唐营东辕门出现,随时有发动袭击的可能。

    不过,这时候,从东西辕门,各奔出数骑,是唐军的斥候,这些斥候身上没有携带武器,背后插的也不再是令旗,而是白布旗子。

    唐军斥候一边飞奔,一边大喊:唐军元帅张镇周亲笔信函,请求递交大华将军——”

    大华铁骑看到这一幕,微微一愣,旋即意识到,唐军斥候带白旗,很可能要投降了。

    果不其然,两支兵马的统将秦琼和侯君集各自受到书函,是张镇周的亲笔信,上面是乞降书,决定投诚,不再兵戈相见。

    “好,若能兵不血刃,拿下四五万的唐军,断了长安城最大一支援军,减少伤亡,实在大功一件。”秦琼立即回信,接受纳降。

    过不多久,张镇周、刘文静、段志玄、史万宝等人出营,接受大华将领的纳降。

    唐军大营内,许多唐军知道投降了,不用再战了,一片欢呼,有极少数忠心大唐的士卒,则痛哭起来,但是超九成的将士,都不愿意跟大华再厮杀了,真的打怕了,不想枉死在这,而且,从此加入大华军队,他们家人的生活会更好,军心始终是以人心为前提,人心思变,军心也就改变了。

第七百七十章 剑指长安() 
秦琼、侯君集带着兵马过来,接受了张镇周、刘文静为首的唐军将领投诚出降,按照约定,没用对唐军将士进行镇压,而是派人把各军的都尉以上将领,全部叫出来,软禁在一起。

    四万多的唐军将士被分流,然后一批批带往始平城外围,分开扎营,由大华武官小将们接手,开始整编、训练,暂时用不上他们继续攻击长安了,因为担心引发兵变,到时候不出力,反而影响大华的作战效率。

    等灭了长安城,把大唐俘兵都重新编制了,到那时,军心才能统一、稳固,出兵中原时候,还是能够使用的。

    至于张镇周、刘文静等人,则被请入了始平城内,好吃好喝招待,只是限制了行动,暂时软禁了,过一段时间,会由有人前来游说,带去见大华陛下,归顺大华,重新录用。

    贺若弼之子贺若怀廓负责镇守始平城,秦琼和侯君集带着四万精锐骑兵,开赴长安城下,与主力大军汇合。

    来护儿的兵马,还有一日才能赶到始平。就目前局势,大华军队足以攻克长安城了。

    此刻,在长安城外,漫山遍野的军营,十万大军围城,旌旗飞舞,战鼓擂动,长号争鸣,骑兵来回出没,观察地形,截杀任何外出送信和前来送情报的唐国斥候。

    罗昭云接到后方唐军投降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知道胜券在握,拿下关中大唐,并不费劲了。

    屈突通、陈祾、薛万仞、郭孝恪等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全都兴奋起来。

    “陛下,那我们可以攻打长安城了。”

    薛万仞起身道:“臣愿意带兵攻打南门!”

    陈祾这位老将军起身道:“臣可以打东门!”

    其余小将,纷纷抱拳,愿意身先士卒,带兵冲锋陷阵,攻打长安。

    罗昭云大笑起来:“哈哈,诸位将军,不着急,再等两日,秦琼和侯君集带兵赶来,并为更盛,给守城唐军一次威慑,瓦解他们的军心,再攻城的效果会更好,阻力会少一些。”

    萧瑀、褚遂良、杜如晦等人点头,觉得陛下深谋远虑,而且不被胜利和骄傲冲昏头脑,若是换成李密之流,很定目无一切,立即迫不及待发动攻击了,哪还会继续等待。

    “这两日,派人时刻朝着城内射出箭矢,箭杆上绑字条,劝降唐军,煽动群众,让他们知晓,外面已经没用援军,而且整个关中都被我军占领,只差长安孤城了,大华的待遇会比大唐强好几倍,会善待城内百姓,让将士们不要抵抗。”郭孝恪点头领命。

    “一定要注意,磨掉锋利的箭头,免得伤及无辜百姓!”罗昭云表现出一副悲天悯人的仁君形象,让文武大臣们越发觉得,这是一位英明仁主,更加忠心耿耿。

    仁政是一种美德,也是最有杀伤力的宣传口号,其实历代君王真正能做到的太少,能宣传到位的也不够多,所以称为历来贤臣所期待的。罗昭云自己标榜实施仁政,会得到更多有识之士、儒家贤才的认可和拥护,获取好口碑,赢得民心。

    当初罗昭云在大兴城内,没少安排情报组织,各种酒楼、瓦肆,靠近各城门的里坊,都有情报点。

    早在许多年前,有两处靠近城墙的里坊内,就开始不断深挖地道。

    罗昭云利用职务便利,对地面动静的监军,早就收买,所以能够顺利挖通两条通向城外的细小密道,就是有备无患,打算某一天,带兵杀来,可以里应外合。

    城内的情况,及时反馈出来,好知己知彼。

    罗昭云看到情报,说道:“大唐皇室,果然知晓了我军的黑火药利器,所以派人封堵了城门,东、西、南三面的大城门里面层层砌砖,加厚了,使得黑火药的威力,无法炸开好几层的砖石,果然狡猾!”

    郭孝恪叹道:“看来大唐打算死守城池,跟我们硬拼到底了。”

    陈祾将军道:“城内有近六万兵马,我军只有十多万,常言道,倍则分之,十则围之,我军的兵马,三面合围,同时攻城的话,唐军仗着地利优势,能够一拖好几个月鏖战,也是有可能的,毕竟长安城高墙厚,易守难攻,非小城池可比。”

    罗昭云淡淡一笑,胸有成竹,因为通过密道的存在,城外的精锐,也开始暗中偷偷往城内输送了,等几日后,囤积足够数量,加上城内凑集的力量,就能够发起攻击,里应外合,利用黑火药从里面炸开城垛和砖墙,打通城门,只要撕开一个城门,就如同江河决堤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两日后,秦琼、侯君集带兵感到,铁骑滚滚,围绕着长安城奔跑,烟尘冲天,震慑了城头的唐军。

    “大华的骑兵来了,消息是真的,张镇周元帅的兵马,全部投降了。”

    “我们没用了援军,只有死守到底,与长安共存亡了。”

    有士兵摇头,无奈叹道:“没办法,谁不反抗,就会军法处置,我们的家人都在城内,逃也逃不掉,只能硬拼了。”

    “我们本可以投靠大华的,享受更好的政策,使家人过上好日子,为何还要跟大华将士厮杀,反正我一边打一边退,你们爱死磕就死磕到底。”有士卒十分消极地说。

    “咚咚咚——”

    大华军队开始合围进攻,顿时杀声震天。

    虽然不指望第一天就能破城,但要给唐军施压,战斗一起,逼迫城内的官员、将士们做抉择,是与长安同存亡,还是消极抵抗,同时逼迫太子李建成早一日放弃长安,突围而去。

    刹那间,万箭齐发,数万大军发动袭击,人潮涌动,如一群蚂蚁般接近城池,然后借助云梯,向上攀岩。

    尽管知道了城门被封死,但还是用冲车撞一撞,试探城门内的巩固程度。

    长安城外,变成一片血与火的战场,到处皆为冲锋陷阵、喊杀震天的将士,双方交锋,箭矢互射,短兵交接,格斗厮杀,到处是倒卧血泊、无法爬起的死尸。

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战() 
大华军队攻城了,三面合围,滚滚杀了,顿时城上城下,流失乱飞,每一时刻都有不少士卒倒在了血泊之中。

    “杀啊——”守城的弓箭手还未射杀多少敌兵,大华先锋军就已经接近城下了,云梯、飞桥、巢车、尖头轳、冲车等攻城器械被一条条拉得笔直的纤绳拖运着,役夫们喊着号子,将一具具攻城器械运向城下,大军气壮如山。

    长安城巍峨,正墙高六丈,正墙上还有女墙,女墙上再砌砖垛,砖垛间的垛口是守御将士的了望孔和射击口,城墙上有城楼、角楼、望楼,间隔而立,上千士卒挤在城墙甬道内,利用各种守城工具进行着反攻。

    投石块、沸油、滚汤、弓箭、滚木等,靠近城下的大华将士,很快被铺天盖地的攻势袭击,损伤惨重。

    这时候,大华军在东、西两城门外,加起来投石炮车,里面放的全都是装有黑火药的陶瓮,点燃之后,抛射出去,砸在城墙上,已经城墙内侧,炸开无数的铁珠、铁皮,乱飞之中不少唐军士卒遭到伤害。

    这种杀伤力虽然不至于一下致命,但是能够横扫一片,不少士卒受伤,不论轻伤重伤,全都往后躲,趁机逃去伤病营,来躲避战争。

    这种爆炸连片,威震了唐军,使得城内守军的士气更加受到压制。

    守城将领许世绪、夏侯端指挥大军,仍然在坚守,他们跟随李渊自太原起兵,所以对唐国有很大感情,还真打算与城共存亡。

    “杀啊——”

    此时长安城下喊杀喧天,大华黑压压弓箭方阵不断向城头射,掩护潮水一般架着云梯和攻城战车的人马向城墙和城门猛攻。

    不过唐军仍在抵抗着,城池上士卒们在不停地来回走动,搬运器械的,游走射箭的,持着钩镰推拒云梯的,向城下不断投掷滚木擂石的,在这样猛烈的攻防中,仍有一拨拨悍不畏死的敌军战卒爬上城头,殊死搏斗,旋即被斩成肉酱。

    遥遥望去,不断有攀援到一半的人体坠下城头,摔成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残破的云梯,城墙根尸积如丘,血水如溪水一般流淌着。

    李玄霸亲自身披铠甲,登上城头,带兵杀敌,他的武功极高,手指一把三尺青锋,虽然在长度上不占优势,但是出手如电,许多爬上城头的勇士,都被他一剑斩杀不少。

    当然,他个人的勇武有限,只能在某一个范围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