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样的疑问。

    李世民道:“虽然猛将强,大华相比薄弱,但毕竟联军各怀心思,指挥无法统一,能否抵挡住罗成的阴谋诡计,还是未知数,我们要做最差的准备,才能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夺回晋阳,巩固太原!”

    李孝恭跟着说道:“秦王殿下说的有道理,我们暂时不要分心了,关内的战局,我等无法左右;而这里的战局却是我们能够通过努力,得以实现,所以,拿下太原郡之决心,绝不能动摇!”

第七百六十二章 梁国困局() 
李靖指挥三万兵马,出其不意,阵法多变,用兵诡异,加上有黑火药之利器,夺城拔寨,势如破竹。

    弘化郡的几座城池,先后被夺下,李靖每个城只留下一千人马驻守,三万大军,继续朝着延安郡进发。

    虽然是孤军深入的打法,但是李靖对于行军、补给、阵法、地势、天时等各方面的掌握,达到入微的状态,不会受制于人,反而会利用各种条件,满足军队需求,先后击败了数万西梁地方戍军,抵达延安郡边界。

    梁国的国都暂时迁到了延安郡的肥施城,与此郡边界,相隔一座小小的因城。

    李靖故意放出了消息,要攻打因城,然后长驱直入,趁着梁国大军远征,后方空虚,灭掉梁国。

    他在边界之地,布下多路伏兵,要打击前来阻击的梁军,威慑梁国的皇帝梁师都。

    虽然只有三万人马,不足以攻破梁国都城,但虚张声势,号称带兵六万,比梁师都五万守卫兵马还要多,消息传出,顿时使梁国都城成,草木皆兵,人心紊乱。

    这时候,城内的情报人员开始散播消息,说三方盟军频繁失利,已经削减了一半,即将被大华击溃的消息,陆续传开,不可抑止了。

    “听说了吗,突厥损失一半人马,梁军和唐军也是如此,根本就没冲过大华的防线,反而有崩溃的架势了。”

    “你说依附大华多好,我们老百姓也能有好日子,偏偏跟突厥合作,他们都是狼子野心,进来也是为了蹂躏中原,大华不是三方盟军能够打败的。”

    “现在大华的精兵,已经兵临城下,用不了多久,就攻入梁都了。”

    一支卫队走到长街,大声呼喝:“不允许胡乱揣测军情,妄自非议者,将会被逮捕!”

    梁国朝廷开始下令,严谨城内百姓议论军情,宣扬前线失败的消息。

    不过越是这样压制舆论,反而起到相反效果,给百姓一种朝廷束手无策,故意遮掩的感觉。

    梁师都召集几位大臣和将军在宫殿内议事。

    “前线的确传来紧急军情,突厥十万骑兵,被大华首日就斩掉了四成,给突厥一次重创,打击了盟军的士气,如今几番鏖战下来,每日都伤亡巨大,但仍没有攻破大华的防线,那座军营土城,只是临时修筑的砂石土墙壁垒,根本不如常规城池的坚厚,却使二十万盟军,进退不得,大华果然强悍。”梁师都感慨,觉得形势有些骑虎难下了。

    尚书陆季道:“陛下,目前我梁国也是没有回头路,只能坚定不疑走下去,因为这个时候反悔,即便撤军,得罪了突厥和唐国,但是大华也不会感激,等大华击败唐和突厥后,稳固关中,肯定会集合重兵来对付梁国,因此,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跟大华死磕到底。”

    兵部侍郎刘兰道:“根据情报,大华的李靖从西北秘密调回来,带兵迅速占据了安定与弘化二郡,逼近延安郡的因城,不得不防,否则,人心大乱,而且很容易被围城,出现大患。”

    大将军刘旻道:“这是大华施的围魏救赵之计,当年魏国大将军庞涓进攻赵国,后者求救于齐,于是齐王派孙膑率军援救,但是孙膑并没有直接去救赵,而是趁机去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王撤回庞涓,结果中途中孙膑的伏击,桂陵之战,齐大破魏军。这一回,李靖也要效仿那孙膑,进攻我梁国都城,使得梁军撤回,从而被伏击。”

    梁师都听完之后,陷入沉思,这个刘旻颇懂兵法,所以提的谏言,值得他重视。

    陆季道:“但是,李靖带兵非虚,一旦拿下因城,下一个目标就是肥施城,若是我们无动于衷,使得大华军队兵临城下,那可就危险了,我们不能大意。当年魏王肯定也知晓孙膑用计,但也不得不撤回前线魏军以自保,因为谁也不确定,孙膑是否要真的攻克大梁。今日也如此,若是不做撤军准备,我们如何对付李靖统帅的精兵。

    梁师都犹豫道:“几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目前只能调集附近的兵力,跟李靖正面抗衡,阻挡李靖进攻都城,为前线作战争取时间,倘若抵挡不住李靖的兵马,那么我都城就要往北迁走,回到朔方,引李靖北上,那几万大华兵马,无法灭掉我梁国,但是前线的兵马,尽量不调动,除非盟军再次惨败,步入穷途,再考虑撤军,然后离大华远远的,出朔方,不与大华再交锋,背靠突厥,相信短时间内,大华有心争霸中原,不会对北面突厥用兵,我们梁国就会一直安全。”

    几位大臣听梁师都这样安排,纷纷点头,算是综合稳妥之见了。

    ………。

    洛阳交锋,王世充大破瓦岗军,发动宫变,控制朝纲,囚禁杨侗的消息传开,天下哗然。

    中原的各方势力,如窦建德、杜伏威、萧铣、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势力,全都惊诧不已。

    因为李密先前呼声最高,瓦岗军三十万,兵强马壮,猛将如云,也是潜力最大的势力。

    可是在洛阳一带用兵,却接连受损,被一个大隋佞臣王世充给抵挡住,就有些掉身价了,此时,还被击溃,损失惨重,诸多大将被生擒,十万大军葬送,自己只带着残兵,退到虎牢关,回荥阳去了。

    如此一来,王世充的郑国建立,虎踞龙盘于洛阳,一时如日中天,成为中原新的大诸侯!

第七百六十三章 壮士出川() 
大华军队与唐、梁、突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每日都有交锋,但结果大致相同,防线依旧稳固,双方的兵力都在消耗,盟军攻城一方,通常是守方的数倍伤亡,如此算下来,三方的兵力在一天天锐减。【。aiyoushenm】。

    七八万大华军驻守在此,经过跟突厥骑兵,以及三方攻城战的消耗,只剩下五万多人,而梁、唐、突厥,损失了过半人马。

    突厥的叱吉,要求唐国、梁国继续征兵,增加前线的兵力,使得李渊、梁师都有苦难言。

    目前各自地盘,连年饥荒、征战,天灾**,本就致死男丁稀缺,他们征兵时候,以及很难召集,如今还有征兵,恐怕十四五岁少年,六十花甲的老年男子,也都得征募入伍了。

    罗昭云为了补足兵马,也在给各郡县下达指标,继续招募壮士入伍,送往前线,把这一路军马,扩军到十万人。

    一旦在这个基础上扩增一倍后,到时候再与李靖、侯君集兵力汇合,就是二十万大军,别说击败盟军,连初期征战中原都够使用了。

    这一日,有奏折传递过来,是从岷山一带传来。

    罗昭云看到奏折出处,有些意外,竟然是程名振写的奏章。

    他打开浏览一遍,眉毛一动,露出几分喜色,程名振在奏章上汇报,他已经夺下了汶山郡,逼近蜀郡了,沿途的汉阳、同昌、武都、平武等五郡都被拿下,如今西南六郡划入了大华版图,当地的少数部落、土著族长们,表示愿意依附大华。

    目前程名振得知了盟军与大华交战的消息,发动六郡征兵,将招募新军近四万人,都是川蜀壮丁,征集后一**发往天水郡,在陈仓地带汇合之后,一起将送往前线去。

    “这个程名振,是个可造之材,能够独当一面了!”罗昭云甚是欣慰,若不是他提前知道历史人物的名气,提拔、重用这些初唐名将与名相,凌烟阁上的人杰,依靠自己哪能挖掘到这么多独到人才。

    罗昭云心中感叹过后,把壮士出川的好消息,告知了文臣武将,得知援军很快能凑到五万数,征调过来后,所有臣子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胜券更大了。

    当川军与吐谷浑、西域的新军陆续抵达,兵马将会跟盟军残存数量相差不大,就是大华反守为攻的阶段。

    郭孝恪汇报道:“突厥人和梁军的粮草都已经摸清楚了,执勤、换岗、防卫力量等,都已经熟悉,随时可以袭击敌军的粮草库。”

    罗昭云点头道:“很好,李靖将军那边派人送来加急情报,他率领的兵马已经围住了因城,距离梁国的新都城肥施,只有三百里而已,既可以威慑梁国,打压梁军的士气,同时也能利用梁国接下来会犯出的军事错误,一举灭了它都是有可能,到时候切断前线梁军的后方退路,北地郡残存的数万梁军,会不战自溃!”

    众人听到这些消息,振奋人心,脸上都露出的笑容,倘若能击败三方盟军,大华就能继续进攻京兆郡,拿下长安城后,整个关内都是大华的地盘,打下坚实根基,日后统一天下就会容易一些,他们都有可能立下从龙之功,成为开国功臣。

    罗昭云继续道:“继续等吧,不超过十余日,新军抵达,我军就可以发起反攻了。”

    “遵命!”众将抱拳领命。

    数日后,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国号为郑,一些大隋旧臣,在强权威胁下,纷纷归附,拥立王世充称帝,只有几个年迈老臣,以死求名节,王世充也成全了,直接砍头,然后诛杀满门。

    如此血腥手段,让不少隋臣遗老们感到恐慌,不敢再口诛笔伐了,担心会牵扯家族人。

    倘若换成一般争天下的明主,即便遇到立场不和的前朝旧臣,会软禁、会流放,或是革职为民,有威胁的武将才会砍杀,但不会殃及整个家族。但王世充这个腹黑小人,手段血腥,可不管你什么大儒、旧臣阁老,拦住他的路,就要诛杀,猜忌很重,气量也不够。

    不过,王世充对于瓦岗军的罗士信、程知节、单雄信、邴元真、裴仁基父子等人,却是求贤若渴,因为这些都是武将,是乱世中最有实用价值的人才,可以冲锋陷阵,为他打江山,抵抗强敌。

    所以王世充称帝之后,仍然亲自游说瓦岗军被俘虏的武将们,不久,陈智略率先表示依附,因为他本是隋炀帝十二卫府的将军之一,后来在骁果卫中任偏将,江都宫变之后,他跟随宇文化及北上。

    前段时间,骁果卫被瓦岗军击溃,他也被俘,因李密听闻其才能,所以安抚拉拢,招降为瓦岗军将领。这次被王世充俘虏,晓以利害后,很快就投靠了郑国,做了将军。

    随后,单雄信被王世充的诚意打动,表示归附,王世充见识过单雄信的身手和能力,爱慕其将才,并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了单雄信,召为驸马,重新有加。

    邴元真、祖君彦投靠了王世充,又过些日裴仁基父子、罗士信、程知节等人,面对死亡威胁,以及单雄信等人的劝说,最终也同意归降。毕竟这是乱世,变数太多,诸侯争霸,将臣易主是常有的事,跟叛国性质不同

    如此一来,王世充的军事实力大增,加上洛阳周围的两个粮草拿回之后,补给京城所需,暂时兵马不缺少粮草了。

    王世充觉得自己实力巩固,不用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索性直接派人,赐毒酒给杨侗,毒杀这位刚要成年的弱冠天子。

    此时,还有一位称帝者,那就是宇文化及。

    他退到了魏县,其众多亡,不足两万,自知离亡不久,又听闻王世充称帝,他忍不住叹道:“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于是鸩杀傀儡皇帝杨浩,僣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

    由于许国接邻李子通的势力,后者派人联合了窦建德,合兵加击宇文化及,予以重创,哪怕宇文化及有着宇文成都这等猛将,也无法抗衡大军的加击,更何况,宇文成都虽然勇武,但更像吕布,缺少运筹帷幄、统帅作战的能力,许**队一溃而散,大势将亡。

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 
十余日后,岷山一带几个郡县的壮丁新军,出川而来,抵达前线军营。

    壮士出川成为现实写照,罗昭云亲自为这批新军接风,下令辎重队杀牛宰羊,美酒佳肴,款待了一次,鼓励新军要多为朝廷做贡献,有功必赏。

    如此待遇,激发了新军立功好胜之心,迫不及待想要赴战场了。

    罗昭云微微一笑,并不着急,需要陈稜、屈突通等老将军,重新训练一番,军纪严明,指挥如臂之后,才能真正排入战场,否则,一盘散沙冲上去也是炮灰。

    在这个期间,罗昭云把援军不断抵达的消息,故意泄露给敌军知晓,打心理战,迫使三方心无斗志。

    毕竟是联盟军,心思各不相同,不可能真正融合,面对大华突然增兵一倍,他们又迟迟无法攻克防线,此消彼长,越来越感到胜利无误,军心动摇。

    “这场战争打不赢了,大华有秘密武器,而且兵力增多,粮草充足,猛将如云,我们拿什么硬磕?”

    “咱们梁国危在旦夕,就看被李靖灭掉了,我们还在这傻傻地根大华拼死拼活,为了什么啊?”

    “听说大华军人的待遇很好,即便战死,能当烈士,家属可以获得抚恤金,还能免税,我们战死,家里人无人照顾,都要挨饿,孤儿寡母怎么活下去?”

    梁国军营内,不少军士开始私下议论,他们的军纪没有大唐严明,所以流言蜚语传的也邪乎。

    突厥的军营里,也是阴霾笼罩,他们十万铁骑进入中原,如今只剩下一半不到,可谓损失惨重。

    没有任何利益到手,再战下去,也没有取胜希望,所以突厥人也都厌战,甚至私自出营,去奸暴当地村姑,祸害百姓,来发泄怨气,导致当地数十里外额度村落,民声载道,哀嚎不断痛斥突厥人的残暴。

    这一日,大华军营外来了几位乔装打扮的壮汉,亮出令牌,禀明身份,求见陛下。

    罗昭云听闻秦琼来了,还带来几员小将,顿时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