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暂时说不得,已有了想法,但具体实施,却要保密,说出来就不灵光了。”罗昭云卖了一个关中,决定要拍斥候和情报人员,在初期攻城时,要探测山城的城门厚度、结构等,然后再推算用多少黑火药,如何炸开城门。

    只要城门告破,那山城就如决堤大坝,毁于一旦了。

    分兵之后,陈祾和来护儿带走六万人马,还剩下十万雄兵。

    侯君集领兵五万,其中三万先锋精锐,两万新军和降兵,浩浩荡荡,赶往岐山城。

    按照惯例,先以新军和降兵攻城试探,同时锤炼新军意志和胆色,也把降兵整合磨砺。

    罗昭云身披战甲,御驾亲征,率五万中军,前往岐山城外五里督战。

    多日没有步入沙场厮杀,罗昭云觉得自己带兵打仗会有所退步,这不利于他征讨天下,必须保持一种马背上定国安邦的状态,才能适应接下来的诸侯争霸。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诉苦() 
李建成带病回到了长安城,其实他的病并不重,只是染了风寒,身体有些发热,喝些汤药就能顶过去,但是李建成没有吃药,也不梳妆,故意让自己看上去憔悴一些,比实际的病情似乎更严重。

    这有他的意图,不想让这次与西北大华军交战失利的事件影响自己储君影响,被大臣们攻击,削弱他的英明才能的印象。

    城外十里有一些大臣在驻足,在张望远方,等候迎接太子归来。

    这些大臣都是自发的,凑在一起,谈笑风生,自称一个团体。因为李渊年过半百,在位时间有限,所以太子才是他们未来要效忠的人,提前站队,也是为了能有好印象,日后被重用。

    “太子来了!”有人大呼一声,几位臣子围拢上去。

    李建成下了马车,他一直在车内养病,下车后神色萎靡,感慨道:“有劳几位大人,前来迎接本殿下。”

    “太子辛苦了,这次击败薛仁杲,消灭西秦,可谓功劳彪炳。”

    “是啊,连秦王都吃了大亏,败给西秦,太子出马,手到擒来,还是太子殿下的带兵能力更胜一筹啊!”

    “文能安邦,无能定国,太子英明神武!”

    这六七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拍着马屁,对于李建成这次败给大华,丢了扶风郡一半疆土,损失数十万石粮草的事,丝毫不提,光捡好一面的说。

    李建成听完,明知道这几人说的有些偏颇,但内心却舒服受用,不论是谁,都喜欢听恭维的话,不愿意接受指责。

    他露出笑容道:“我也是尽力而为,多亏了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不过,这次因为西北的气候不适应,不慎染了风寒,身体有些吃不消,疏于大意,所以被大华军有机可乘,这次回京,本殿下会向陛下请罪责罚的。”

    “哪里是太子的过错,身为储君,应该为陛下分忧,学着治理国家,而非征战沙场,这次太子已经做到了最好,因身体原因,才吃了小亏,但并不会掩盖功绩。”

    “就是啊,秦王自称有军事才能,还不是败给了薛举,损失惨重,回来养伤,至今尚未痊愈呢,太子无须自责。”

    这些人在为太子开脱,不断夸赞,掩盖了失利的一面,趁此达成了一致口径。

    李建成松了一口气,在大臣们的簇拥下,重新蹬车,然后入了长安城。

    他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先去了皇宫内,给父王请安,同时汇报一下前方局势,把自己这副‘重病‘的模样展示一下。

    乾德殿内,李渊在批阅奏章,听到太子归来,要此时觐见,顿时放下手中的奏折,宣召觐见。

    “儿臣给父王请安!”李建成进来后,直接跪拜行礼。

    李渊看到自己的大儿子如此憔悴模样,吓了一跳,这可是太子,朝廷储君,未来登基大宝之人,可不能有何闪失。

    “你这是怎么了?”

    “没事,只是染了风寒,一时没有好转,修养一段时日就能康复了。”

    李渊此时对其它不关心了,很重视太子的病情,对这次战败也不提了,觉得太子能病成这样,还坚持在前线统领三军,跟精悍的西北军作战,已经难能可贵了。

    至于小败两次,那也是没有办法,谁对上了罗成,敢言必胜把握?

    李建成道:“儿臣虽然战败了西秦军,但是大华的军队,都是边戍精锐,而且在西北驻守多年,非常熟悉山道岭地战,趁机偷袭粮道,又策反了唐军将领袭城,我们唐军根本没有跟大华军队正面摆阵厮杀,就已经失利了,这个罗成,用兵实在阴险。”

    李渊神色深沉,叹道“是阴险又高明吧,罗成之人,可以说,我们都熟悉,当年都是同僚,见证他的战绩不少了。对付他,不能心急,不能放松,而且要考虑他的奇谋用计,上兵伐谋,被他运用德非常好,马虎不得,朝中实在挑不出什么大将军,能够对付他。”

    李建成有些忿恨道:“这罗成早就有反心,只是一直装着忠君爱国之臣,私下几乎把隋朝大将给吸引过去了,薛世雄、来护儿、屈突通、陈祾都是独当一面的隋朝大将,还有李靖、侯君集等人,都是他拉拢提拔上来,却是将帅人才,而我们准备得晚,没有拉拢到足够多能单独出兵的统帅大将。”

    李渊道:“目前我李唐西边跟大华为敌,北面跟刘武周作战,两线作战,形势不容乐观,所幸函谷关防御了中原群雄,不敢贸然叩关,王世充、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都在相互攻击,吞并小路义军,扩展地盘,也无心西进,所以,我们的头号敌人,就是大华!”

    “父王,那我们该怎么办?”

    李渊眉峰一紧,说道:“联合榆林一带的梁师都,他那里有兵马十万,如何与我们合兵,能够击败屈突通的队伍,然后与殷开山的兵力汇合南下,就可以击败大华,使其退出扶风郡。”

    李建成提出质疑:“可是,梁师都能同意吗?”

    李渊苦笑道:“他没得选择,我们李唐如果失败,他梁师都焉能保住?唇亡齿寒,他不会不担忧自己的处境,罗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不会放任他在关陇以北的地盘存在,所以,他必须和李唐联盟,才能存活下去,当年三国时代,蜀吴联合赤壁抗曹,就是这个道理。”

第七百二十七章 唇亡齿寒() 
梁师都本是夏州朔方人,祖上世为该郡豪族,在大业年初,梁师都不足三十,出任隋的鹰扬府郎将。

    后来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反王举旗,梁师都在三年前杀郡丞唐世宗,称大丞相,又联兵突厥共同反隋,据雕阴、弘化、延安等郡,自立称帝,国号梁,建元“永隆”。

    他自知实力不够,因此不断勾结和怂恿突厥南侵,纳贡孝敬,突厥始毕可汗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结成攻守联盟。

    这一日,梁师都在延安郡金明城的皇宫内,接见了唐朝廷的使者,递交书信,要与梁国结盟,共同对付大华。

    梁师都冷笑连连:“怎么,现在你们唐王处于劣势,对抗不了罗成了,才想到找我大梁结盟,早干啥去了?以前还想趁机吞并我延安、弘化郡,把我梁国赶到长城以北去,现在却有求于我了?”

    柳崇礼不卑不亢道:“回梁国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国邦相交,往往因势利导,不可能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朋友,自古已然。但目前大华鼎盛,崛起于漠北,目前占据了河西走廊,陇右之地,现在进攻关陇腹地,威逼京兆,一旦大唐失败,整个关中都要被大华占据,到时候,梁国也不会幸免,成为下一个被消灭的对象。西秦、西凉就是例子,但凡阻挡大华统一江山的势力,都会被罗成消灭,试问陛下,梁国能否挡住大华的攻势?”

    梁师都陷入沉思,收起了冷笑,他能在乱世中立国,自己做了皇帝,肯定不是单纯的武夫,鲁莽之辈,算是一个枭雄。

    作为枭雄,都有共同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冷酷、铁血、睿智、奸猾、手狠。。。。。。

    梁师都绝非脑子驽钝之人,恰恰相反,他貌厚实奸,心中有自己的算计,只是不想给唐使节看出,他大梁害怕,而是故意表现若无其事,这样就能在跟唐结盟中,占据几分主动,捞取一些好处。

    毕竟现在大华在进攻唐王朝的地盘,下个攻击目标才轮到西梁。因此,梁师都不如李渊急迫,打算趁机胁迫,索要一些条件和好处。

    柳崇礼见梁师都有些犹豫,像是被说动了,故而加大劝说力度:“陛下,正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若是陛下按兵不动,坐视唐朝廷覆灭,那么不久西凉就会不如后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两军结合,才是取胜生存之道。当年曹操势大,刘备与孙权结盟,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如今大华雄威壮哉,唐与梁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了。”

    “若是这次大梁出兵之后,击退了罗成的西北军,李唐是否会翻脸,对我大梁出手?”

    柳崇礼摇头道:“李唐断然不会背信弃义,既结成盟友,肯定不会两面三刀,而且大华一日存在,梁与唐的结盟都会牢不可破!”

    “此事关重大,毕竟大华尚未来攻击梁国,我若出兵,反而招致兵祸,再说,大华曾派人来做说客,愿意拉拢梁国,合击李唐,事后承认我在朔方一带的小国地位,只要梁国不南下侵犯,不会主动攻击梁国,这是保身符,所以不大愿意干涉你们与大华之间的战争。”

    柳崇礼一听,顿时有些着急了,道:“陛下,万万不可,这是大华使得拖延之法,离间梁与唐之间的关系,即便他现在承认梁国地位,不作攻击,但是等他控制整个关中,还会遵守若言吗?即便现在可以,等到他平定天下,难道会放任梁国在头上,如梗在喉?”

    “这样吧,你长途跋涉而来,暂且休息,朕要与大臣们商议一下。毕竟若无好处,还有李渊亲自与梁确认会盟,签订协议,梁国不好出兵,与大华开战。”

    梁师都直接命人送柳崇礼去休息,要晾一晾,让唐主动交出一些条件,至少把弘化郡靠南的一半,被唐军控制,要交给大梁,然后划分国界线,几十年内不得攻伐的盟约,昭告天下。

    柳崇礼无奈退出,心中合计着如何下次再游说,此次任务艰巨,李渊临行前告诫,一定要拉拢梁国,出兵对付大华,这样唐王朝才能保住,反败为胜,击败大华。否则单靠唐自己,胜算较低,不容乐观。

    梁师都派人宣来梁洛仁,兵部尚书陆季,礼部尚书赵显,几位将领辛獠儿、李正宝、冯端、贺遂、索周、张举等人,商讨如何与唐结盟,对付大华的事。

    礼部尚书道:“陛下真要对付大华,现在整个西北,河西都落入大华之手,人口数百万,军队累加起来,至少四十万众,光扶风和安定两郡就聚集二十万兵力,等李靖带西域兵赶来,那兵力更强,我们的人马,加上李唐,就能击败大华吗?”

    梁师都叹道:“平白无故,没有人愿意跟大华开战,但局势不同了,罗成的野心,在吞并天下,革鼎江山,再建立一个类似大隋的统一王朝,正如你所说,大华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整个西北都落入大华之手,还会愿意看到大梁在朔方、延安一带吗?大唐若亡,罗成下个要对付的,必定是我大梁!”

    辛獠儿询问:“那陛下决意要与李唐结盟,合兵对抗大华了。”

    梁师都神色凝重,点头道:“不错,朕决定了,不能坐以待毙,抓住这次结盟的机会,顺便敲诈一下李唐,让他们割地,划界限,都写入盟约内,谁先违背,就是不守承诺,背信弃义,至少五十年维持现状,那么我大梁,安稳度过五十年,也算福气了。”

    兵部尚书陆季道:“陛下,不如请突厥出兵,联合对付大华,不然大华的骑兵,可不是我们两军能够对付的!”

    梁师都疑思了一下,缓缓道:“突厥骑兵?嗯,这是个好主意,调动三万,甚至五万的突厥骑兵,雷霆出击,看大华如何抵御,我军出动六万,唐军出动十万,三方包抄,打大华一个措手不及!”

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 
岐山城内,节帅堂。

    慕容罗睺、李道玄、刘弘基、李秀宁、段志玄、张公谨、潘仁等人聚集在一起,商讨防御之事。

    虽说慕容罗睺为统帅,但是他不是权力最大者,因为这里面副统帅李道玄,那是李渊侄子,爵位是国公,比慕容罗睺高,乃皇亲国戚。李秀宁更不容说,那是皇族的平阳公主,身份最尊贵。

    所以慕容罗睺很自觉地,询问他们的建议,尤其是平阳公主,俨然是决策人。

    慕容罗睺汇报道:“山城已经被我军布置了层层防御,外面壕沟多条,箭塔多座,可以阻挡大华兵马逾越,同时控制制高点,而且岐山城外,修筑了瓮城和石墙堡垒,大华军队要攻克进来,必须层层占据,每过一道防线,伤亡都会巨大。”

    李道玄分析道:“侯君集的五万先锋军,绝对攻克不了三道防线,到时候,大华用无数将士的命来填,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住,就能耗掉大华的实力,拖上半年,那么进入寒冬,大华只能退去。”

    “但愿如此吧。”李秀宁蹙眉,虽然战略听着算无遗漏,但哪次对付大华军队时候,似乎提前预计的总会发生改变,出现意外,也不知这次,大华会使用什么手段来破岐山城。

    如果真的是强攻,李秀宁还真的不怕了,毕竟地利如此险峻,大华兵马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插翅飞越山城,他们的伤亡必然很大。

    唐军的目的,就是让大华知难而退,拖住他们不敢向京兆郡进兵。

    其实,李秀宁也在担心,大华不上当,反而继续进兵京兆,然后来个途中伏击,围魏救赵的计谋。

    她已经想好了,如果大华前来进攻岐山城,那战略意图八成为真,如果大华忽视了岐山城的存在,而是故意视而不见,去进攻京兆郡,犯此战略错误,肯定有所预谋,要引蛇出洞,进行伏击。

    “这一次,我决不会上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