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中的陌刀营方阵从城门鱼贯而入,犹如虎入羊群,一顿砍杀,使得城门内的唐军毫无招架之力,顿时溃败不堪。

    “杀啊——”

    大华军马不断冲入,很快将大震关控制在手,击杀、俘获了七八成的唐军,只有两千多人仓惶逃出去。

    侯君集下令追赶十里,遭遇了唐军殿后队伍的阻击,这才收兵回到雄关。

    “将士们辛苦了,我们攻克大震关,功劳都会登记在案,现在各军各营,统一清理战场,准备迎接陛下亲临。”

    “喏!”将士们刚打完胜仗,气氛热烈,又得知陛下要驾到,更是一片欢呼。

    ………

    一日后,罗昭云御驾亲征而至,大震关外,十万大军陆续抵达,安营扎寨,没有尽数进关。

    十里连营,安排整齐,军队有素,铿锵坚毅。

    罗昭云身边跟着不少文臣武将,如郭孝恪、杜如晦、褚遂良都来了,武将陈稜、来护儿,以及众多后起之秀的小将跟随,如周仲隐、麦仲才、薛万备、虞澄道、宁武飞等人。

    侯君集带人迎出关外,亲自叩拜迎接,施君臣之礼。

    罗昭云身份变化,在万众瞩目之下,自然要摆足架势,以免不正规被轻视,许多时候,上位者就是要装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是帝王之术,把权力和威势彰显出来,震慑臣子,有了起码敬畏之心,才有君臣之道。

    他环顾众将,开口道:“诸位将军辛苦,需要嘉奖和加封的奏折,尽管陈述清楚,大华的朝廷不会亏待任何有功之臣。”

    “陛下,请入城歇息!”侯君集起身后邀请。

    罗昭云摇头道:“不必,侯将军尽快派人修复城墙和石道,派人去这片山道之外的出口驻扎,沿途设好岗哨,以便我军三日后顺利通过。”

    侯君集没想到陛下如此积极备战,就不再多劝,而是接受军命。

    “臣明白!”侯君集拱手行礼。

    罗昭云点头,然后转身望着巍峨陇山的山脉,心中略有感触。

    古时周孝王封非子于秦,秦邑初设于今天水境陇山大震关西麓,从此秦在陇右开创基业,后又迁邑于天水一带的西犬丘。历百余年发展,羽翼渐丰后,又历春秋、战国时数百年攻伐,终于统一了六国。

    天水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大后方作用。

    如今整个天水已经彻底被自己拿下,打开大震关,就可以一马平川进入扶风郡。

    扶风是京兆郡的西大门,只要拿下扶风郡,京兆就完全暴露,没有什么天险可凭借,到时候,京兆郡别压缩,唐军无利可守,只能在长安附近决战。。

    当然,罗昭云也明白不可操之过急,要在扶风郡稳扎稳打,然后巩固关陇地盘,拉拢人才,安定民心,影响京兆郡的百姓和人心,动摇李家在关内的影响力,自己才能彻底击败他,否则光靠几次战术胜利,不足以击垮大唐,让众多俊彦弃唐投华。

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稳() 
大震关被攻破,唐军无粮溃败的消息传回到了长安,李渊脸色铁青,异常难看。

    大唐初立,人心不稳,百姓思定,他要把关陇的各集团安抚,同时拉拢人才,鼓励农耕,治理地方,捋顺机构等等,需要一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数载,才能把关中势力彻底掌控。

    可如今他在长安治理新朝廷,各机构刚完善,对外作战却屡屡失利,让那些抱着观望态度的门阀士族,对唐王朝并不看好。

    他可以预料,西北战败消息传开,估计不少大家族会继续闭门不出,不参与到唐朝新政中,就是担心日后西北虎狼之师打入长安,他们也跟着陪葬。

    “这个西北华军,难道就无人能制吗?”李渊很是气恼,说着丧气话。

    “陛下不必动怒,我李阀人才济济,加上关内如此多的俊杰,难道联合起来,还对付不了西北军吗?末将愿意带兵前往。”说话之人,正是李渊的侄子李道玄。

    独孤怀恩道:“陛下,上次薛举被破,刘弘基、慕容罗喉等人已经被解救,可派这些人齐聚在太子殿下的麾下,共同阻挡西北军的进攻,另外,秦王麾下有段志玄、张公瑾的年轻将才,也都可以派去供太子调遣,说不定能抗衡住大华兵马的进犯。”

    如今李世民卧病在家,他身边的文臣和武将,不少被派出去继续为朝廷效力,如今有人提议,把这些暂时派到太子麾下任职,明显想趁机削弱秦王的影响力。

    李渊闻言点头,暂时他不考虑谁的派系问题,只在乎大唐的局势和安危,一旦被威胁朝廷,他这个皇帝都做不安生,哪还管得了他们是太子或秦王的人。

    “此言有理,朕即刻下令,调动一批武将和谋士,赶往汧河东岸,汇聚屯兵,抗衡西北华军入侵扶风郡的腹地!”李渊当机立断,派人起草圣旨。

    如此一来,李道玄、刘弘基、慕容罗睺、段志玄等人,都被派往太子殿下,听从指挥。

    另一路,由殷开山、刘文静带兵抵挡屈突通所率领的华军进攻安定郡。

    西北战场,已经牵制了大唐军力的五成多,其余两三成,正由李孝恭、裴寂率领,北上与宋金刚的军队在交锋了。

    在诸侯争霸中,唐政权也算处于斗争漩涡之中,一些关陇贵族在观望,要看李唐是否能撑住,因为当年的少帅,如今的大华君王,可不是好惹的,他已经成长起来,有君临天下的之能。

    ………

    宇文化及率十万精锐大军,打破了江南反王联盟的围堵,从江都离开,一路北上,过了淮水,进入下邳郡。

    这里有一位反王,名为张起绪,淮南人,用兵三万囤积在下邳一带。

    宇文化及军中有鱼俱罗、宇文成都的猛将,自然派上了用场,经过正面交锋,击溃了这支叛军,于是在下邳郡停留数日,又进攻彭城郡。

    彭城郡有两位反王,分别是魏麒麟和张大彪二人,各有数万人马,占山为王,盘踞几处县城。

    杨士览劝道:“宇文丞相,我们攻彭城郡,在这里鏖战,没有任何意义,徒增伤亡,将士们战斗欲不高,他们渴望尽快赶到东都去,我们不如西走汝阴郡、汝南郡,在那里补充粮草,汝阳那里有一些贵族门阀,胁迫他们提供粮草,以及修缮武器等,补充我军的消耗,从汝南郡北上,就是颖川郡,也是洛阳的南大门户,我们在那里坐山观虎斗,看李密与王世充两败俱伤,然后趁机拿下东都,宇文丞相说不定能够把持着半壁江山了。”

    宇文化及听了有些心动,与弟宇文智及、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等商议后,觉得十分可行,便下令全军更改路线,朝着汝阴郡进发,放弃了继续攻打彭城郡的进军战略。

    不过宇文化及生性薄凉,又贪图富贵,没有枭雄的能力,所以时间久了,当初推选他首领的那批将领开始有了意见,只是司马德湛是前车之鉴,所以暂时没有人敢谋划兵变之事,但态度消极,对未来并不看好。

    裴矩没有死在江都宫变,得以保命,但是他心情很差,因为他对宇文化及的能力摸得清楚,知道他难以成就大业,在反王争雄中,注定会失败,而且各方大势力,都已经把宇文化及作为征讨对象,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叔父,我们裴家到底站那一边,难道真要与宇文化及成为一丘之貉吗?”裴尚勇有些埋怨。

    裴矩瞪他一眼,伸手指凑在嘴前嘘了一声,然后走到军帐门口向外张望,见没有暗哨旁听之后,转过身道:“裴家底蕴深厚,人才济济,虽然裴蕴兄被宇文化及一怒之下斩了,但我裴族人并没有遭到大屠戮,元气未伤。如今我们可以躲在暗处,继续观望。目前裴仁基父子投靠了李密,裴寂成为李唐的心腹文臣,还有其它裴族人各自效力不同的藩王,这是分开投入,把蛋放在不同篮子,总有成功者,一流门阀的气运就不会衰落。”

    裴尚勇道:“叔父,侄儿举得西北军能够成事,打算途中溜掉,投奔大华,不知是否可行?”

    “你一个人走太危险了。”

    “不光我自己,还有几位俊彦,他们也都打算逃离队伍,投奔明主去。”裴尚勇起了激情,对西北战事的消息格外关注。

    裴矩犹豫片刻,才叹道:“好吧,我会给你安排一个小差事,留下来打点粮草之类,到时候,去留就靠你自己选择了。”

    “多谢叔父成全!”裴尚勇抱拳,神色兴奋。

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 
罗昭云在大震关褒奖三军,派人立英雄纪念碑,把当夜火烧粮仓,英勇牺牲的那批死士的名字铭刻石碑之上,用以纪念,同时在纪念碑的下方,篆刻那些攻城牺牲的将士。

    上下泾水分明,功劳有高有低,这样为了对烈士表达崇高敬意,让后世人铭记,最重要是鼓舞士气,令其余活着的将士,感到激动,因为他们就是草民,底层人物,出身寒门,身份卑微,突然通过战功能够得到嘉奖,改变身份地位,甚至战死也能追封烈士被人铭记,感觉光宗耀祖。

    大震关内的西广场上,一万多将士,看着石碑耸立,工匠在雕刻名字,他们全都热泪盈眶。

    “陛下万岁,大华万岁!”

    也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随后,广场上的万军轰鸣,都开始那喊起来,这是此刻他们的心声,微不足道的命,仿佛得到了尊重,使他们身为将士,感到一种荣誉。

    乌压压跪倒一片,诚心叩拜拥护!

    顿时间,罗昭云似乎感觉心境不一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

    万人气血,纯阳之气,军人意志,诚心跪拜,使得罗昭云仿佛身上有无穷的气运加持上来。

    赤城之心的朝拜,跟尔虞我诈,充满利益,心中动摇的叩拜,是不同的,就好像拜菩萨,个人的心意有差,菩萨自然能体会到一样。

    这一次,一万将士由内心迸发的拥戴,气运滚滚,冥冥之中加持在身,罗昭云感觉自己的身子忽然厚重了,心胸也开阔了,举手投足,仿佛能定江山沉浮一般。

    这是帝王之气!

    当官者有官运之气,商人有商运之气,帝王自然有至尊气运和威势。

    朝代更迭,风云变幻,罗昭云仿佛能与古之帝王感同身受般,有统一天下之雄心。

    “原来如此,不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开国立业,一展宏图霸业之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触?”

    这也是当年那些千古名帝为何能成就霸业的原因,历史潮流不可抵挡他的威势和志向,至于所达到的高度,只是途径不同罢了,当然这种志向和胸襟要一直保持下去,气运才会跟随。

    否则如果有了霸业,却奢侈贪乐,整天想过着靡烂的生活,不思进取只求安逸,没有帝王责任,就是去了明镜状态,不能自视,也就失去了气运,不在英明,自然如常人无异,甚至比常人还昏庸。

    陈稜与来护儿相互对望,都暗自点头,觉得罗成陛下,似乎有了当年文帝身上的一种君王气质,令人甘愿效命。

    三日后,罗昭云亲自统军发出,御驾亲征,离开了大震关,向东进军。

    经过谷道,穿过了陇山的分支山脉,进入了扶风郡的荒野之上,这是扶风的腹地,盆地和平原较多。

    罗昭云不疾不徐,并不盲目进攻,而是等着后方的大军逐步进入扶风之地。

    侯君集的五万先锋军,陈稜与来护儿合在一起有十万大军,加上罗昭云带来数万的禁卫军。

    一共二十万人马,在扶风郡铺开,当粮草和军械也逐步抵达之后,已经又过去了十日。

    罗昭云与众将军和谋士商议,没有直接攻打汧河对岸的城池,而是把汧河西案的地盘全部拿下,除了大震关一条路外,又派薛万仞带兵攻克了大震关东南面的安夷关,打通了另一条连接扶风与天水的道路。

    帅帐行宫内。

    罗昭云、陈稜、来护儿、侯君集、郭孝恪等人在商议用兵之策。

    陈稜分析道:“以陇山、汧河为障,河水以西,只有南由城、陈仓城,目前各有两万唐军驻守,其它十万唐军都在汧河以东,沿着河岸布防,沿河有几座重城,分别是汧源、汧阳、雍县城、虢县城。”

    褚遂良叹道:“这里是西周崛起的发源地,当年姬昌在岐山之地起兵,最后推翻殷商的统治,是一块古之大兴之地。”

    “渡河之战,历来难打,辽水之战,记忆犹新啊!”来护儿忍不住叹一口气,反思征辽东的失败教训。

    陈稜道:“除非效仿当年汉高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这个陈仓,我们可以明着攻打南由和陈仓,同时派人渡渭水,从五丈原之地北上,绕一个弧度,然后再二渡渭水,直接来到了四城的后方,进行偷袭。”

    罗昭云道:“这个计策很好,但唐军应该也会防御到,会在陈仓以动的渭水河案,派人巡视,甚至驻军扎营,境界我军偷渡唐军后方的渭水。”

    来护儿这时候提议:“那我们不如把汧河以西、渭水以南都占领,虽然没有什么大城,得不到补给,但是砍掉扶风郡的一半,缩小了唐军的影响范围,到时候,再找突破口,毕竟沿河防御,如此数百里,最难防御,只要我军出其不意,找一点强渡,对方的兵力根本挡不住,哪怕烽火狼烟,等援军赶来,我们已经大批登陆完成了。”

    “臣将觉得来将军所言大有道理,十分可行!”侯君集抱拳附议。

    “臣也觉得可行!”不少人纷纷赞同此策。

    罗昭云微微点头,说道:“好,就按这个战略实施,我军先清扫一半扶风郡,朕会派文官过来,拉拢当地贵族和百姓,进行宣传教育,缩小唐军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等待渡河作战的时机。”

    “陛下英明!”众将露出喜色,他们提的建议被采纳,都觉得君王能够广开言路,不像隋炀帝那样刚愎自用,这是他们的福气,追随英主,才能成就一番大业,享受更荣耀的富贵。

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 
罗昭云清楚来护儿有指挥水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