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营扎寨,绵延十里,军威肃杀,不断在扩大。

    新军中有不少胡族人,比如薛延陀人、回纥人,以及柔然、拔也古、鲜卑、铁勒、高昌、仆骨、龟兹等族人,在西北诸郡中安家,得知大华立国后,许多对军人的待遇,纷纷踊跃加入。

    如此一来,光各胡族百姓组合的军队,就有数万人了。

    这些人身材魁梧,性格桀骜,经过军纪约束后,统一训练,组成一支精悍的骑兵队伍。

    汉族新军又累加了十万,整日都在训练中。

    来护儿和陈稜两位老将军,分别负责统领这两支兵马,来护儿是猛将,所以带领骑兵最合适,而陈稜是谋将,对于训练新军、稳扎稳打更在行,分工明确。

    两家兵工厂从金城郡迁至天水郡内,开采铁矿,打造兵器,铸造甲片,纺织厂也在紧锣密鼓制造战衣,换成了新的颜色,褐红色的不料,代表大华的国运颜色,象征火德。

    由于冶铁技术的提升,西北制造的武器,比其它诸侯使用的兵器,普遍高一个档次,硬件设施上,占有优势。

    熟钢的量产,陌刀不断增多,配备给军队,加紧训练,战力提升。

    同时西北的马场在扩建,西域马、青海马、突厥马的培育,使得大华战骑数量多于其它诸侯数倍。

    一旦野外冲杀,骑兵数量多,注定要占据大优势。

    罗昭云觉得准备妥当,开始下令发兵,侯君集接到军令后,率领五万精锐西北军,向东推进,剑指大震关。

    轰隆隆!

    铁骑纷沓,战马沸腾,长枪如林,旌旗飞舞。

    西北精锐之师,终于开赴扶风郡,兵临大震关外,安营驻扎,等待后方的兵马增援,然后开始攻打这座雄关。

    “这是我们与李唐开战的第一关,将士们,养精蓄锐,等待来日的大战!”侯君集带人考察地形后,对着诸将部将激励道。

    “吼!”众将士一起高呼,震耳欲聋,气势如虹。

    ………

    大震关上,李建成、李秀宁、柴绍、李文干等人伫足,俯视着下方绵绵不绝的华军大营,都脸带忧色。

    李建成一身铠甲,显得英俊伟岸,蹙眉道:“目前我军回合后有八万人马,坚守大震关,凭此险峻之地,防守下来,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我总有一种不安,因为罗成的军队,往往善用奇谋,而且精悍好战,要时刻提防偷袭。”

    宇文颖拱手道:“太子殿下,我军的粮草只够半个月使用,需要后方继续加紧运送粮草过来,否则,十日的时候,就必须要四处筹粮,否则,军中一旦缺粮,饿死了军士,很可能发生哗变。”

    李建成道:“放心吧,本殿下已经写下奏折,快马报送长安城,父王会征调粮草过来,不必担心。”

    李秀宁叹道:“大哥,不知道为什么,跟大华对敌,我总难以安心,是否对于罗成这个人,太过在乎了。”

    李建成感叹道:“不光说你,在场每个人,都不愿意对抗罗成的西北军,因为那是在边戍不断作战的虎狼之师,战斗力比我方临时招募的兵马要素质高,战力强,而且罗成这几年威名太过响亮,统治了西北,半个关陇,整个河西,都在其治下,连吐蕃都被他强悍挫败,说不担心那是骗人的,但是,李唐立国,就要有争霸天下之心,再强劲的对手,也不能屈服。”

    “说得好!”

    这时候,一位身穿墨黑玄衣的青年走上城楼,沿途的侍卫,看到他手中的令牌后,一律让行。

    李建成转身瞧去,看到那个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惊喜交加道:“三弟!”

    “大哥,小妹!”李玄霸淡淡一笑,从容信步地走向前。

    李建成隔几年才见过他一次,印象还有,而李秀宁脑海中的印象都淡很多,但是听到长兄喊三弟,也知道是她极少见面的胞兄,李玄霸来了。

    李秀宁神色差异,问:“三哥,你不是在紫阳宫学艺吗?”

    李玄霸回道:“乱世到来,李唐争霸,我被师傅准许下山,辅助李唐夺天下。”

    “有三弟在,至少我不必担心,有刺客行刺了。”李建成半开着玩笑道。

    李玄霸神色变得严峻,说道:“罗成此人我已经见过,功夫高深,已经步入先天罡气层次,单打独斗,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才没有下手行刺。这次我来辅佐大哥,就是当冲锋陷阵时候,可以混入军中,扮作普通队正、百夫长,对他敌军大将进行突然刺杀,如果罗成御驾亲征,那就更好,在他冲锋时候,绝想不到一个小小队正,会是隐藏的剑客。”

    柴绍拍手叫好道:“这个主意好,只是怕罗成现在身为大华朝的君王,不会再轻易涉险冲锋陷阵了。”

    李玄霸又道:“大哥,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从军中挑选一些有习武潜质,或是练过把式的武士,组织成一支专门负责行刺、暗杀、侦查的队伍,强化训练,指导他们的杀人技能,比斥候有更好身手,来对付敌军。”

    李建成闻言,神色复杂,沉思片刻后点头:“这样也好,有一支特殊的兵马,做特殊的任务,可以解决一些,常规军马难以完成的事,即日起,你就在军中挑选组建吧!”

第七百零七章 兵临大震关() 
大震关在隋末之时亦称陇关,因在陇山东坡修筑而得名,西汉时,汉武帝率百官到崆峒山巡游,经清水,翻越陇关,因雷震惊马,后人称为大震关。

    三国时期,这一带处于蜀魏相争之地,司马懿在今太石河口修筑上募城,又称司马垒;诸葛亮在南道河口筑起下募城,又称诸葛垒,两军垒遥相对峙。

    北周天和元年于此设置关隘,将关卡加高加厚,作为河西入关陇的要塞之一。

    雄关巍峨,却并不十分大,成正方形,变成各一里,开东西二门,东门建有瓮城,南北依山傍河,是交通必经之路。

    侯君集亲自带人在这里周围勘探底线,觉得方圆数十里,要进入扶风郡,此关必须要拿下,否则,就要绕过七八十里,走另外的路很费事,不利于行军和运送粮草。

    这一关不拿下,会如鲠在喉,绵长的山峦地带,始终属于唐军的控制范围。

    关西坡面陡峭,四周山峦屏蔽,唯群峰间一条峡谷可达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抵”之势。

    这里山峦环绕,其地貌呈“凹”字形,是屯兵之有利地形。关隘的东西道均宽约两米,地面衬铺的卵石官路,如果攻打城关,大军很难展开。

    “常规的攻城战,肯定不行,一排排冲上去,只有几米的空间,其它都是山地、河床,必须全部填平,才能把兵马铺开,进行攻击。”侯君集盯着大震关,有些束手无策。

    这时候,侯君集心中忍不住猜想:“要是陛下用兵,该如何夺关呢?”

    “传令,派出斥候队,把附近的地形全部摸清,还有那些山顶制高点,都要安排岗哨,关注唐军城内的一举一动。”

    “遵命!”身旁副将、校尉们拱手领命。

    侯君集沉思片刻,让参军录事起笔给朝廷写信函,需要增兵,提强实力。

    ………

    前线所遇的难题,已经反馈回上邽城。

    罗昭云着急枢密院的官吏,郭孝恪、杜如晦、诸遂良等人,围绕着地形图,商议破敌对策。

    杜如晦学识深厚,解释道:“陛下,大震关在交通和军事上的地位,极其重要,素有“关陕锁钥”之誉,被视为关中诸塞中的西塞。潘岳在《关中记》中将关中界定为“东至函谷关,西至陇关”,可谓关中之两端,过了此关,才是真正关中腹地。”

    罗昭云点头,他以前读历史资料,也曾看过这样的记载,比如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认为“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五关之中谓之关中。

    褚遂良道:“此关位置偏僻,处于群山之内,攻打起来,兵马铺陈不开,相当费劲。”

    罗昭云也在沉思,既然常规战打不成,那只能用奇谋了,不按常理出牌,如何能将城内的人马扼死于摇篮?

    “位置偏僻,道路崎岖?”罗昭云喃喃自语,最后询问:“有没有情报回复,城内有多少驻军,粮草能撑到多时?”

    郭孝恪道:“有,根据情报,驻军原来有五万,是太子李建成统领,来防守此关,抵挡我军侵入,随后柴绍、李秀宁带了三万人马抵达,共八万大军,守此关可谓固若金汤。粮草据说能撑上二十余日,按着情报的时间,到现在还能撑半个月。”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如果八万人没有粮草食用,他们能撑多久?”

    “这个,没有粮草,八万大军自然要弃城而逃,但是,唐朝廷肯定会不断派人押送粮草过去,不会缺粮啊!”

    罗昭云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山路崎岖,粮草车队入山路后,行动缓慢,排成长蛇,首尾难顾,可以进行突袭。

    然后再派人通知城内混在唐军的细作,破坏粮草,会起到意外的效果。

    他抓住了这个想法,大胆构思,觉得应该派奇兵绕过山区,然后对唐军进行伏击和断粮。

    当罗昭云说出这些战术手段,郭孝恪等人听后,都表示拥护。

    诸遂良道:“上兵伐谋,如果真能办到,那么大震关内的八万唐军,只能弃城退走。”

    于志宁提出疑问:“可是派什么人去火烧唐军的粮道?”

    “薛万仞是悍勇之将,很适合这种艰险任务!”罗昭云亲自点将,觉得薛万仞最合适带兵深入敌方背后,进行恶战、偷袭。

    杜如晦问:“那大震关内部,该如何火烧粮仓?”

    罗昭云神色绽放异彩,微笑道:“哈哈,这方面,朕也有人选,一些要塞之地、重要城池内部,提前做过部署,等信号发布,自然会有人配合行动。”

    众人听到陛下胸有成竹的部署,顿时感到事情可成。

    “后方已经储备差不多,放出消息,就说朕也要御驾亲征,这样可以麻痹唐军,卯足力量等待朕亲至会战,其实暗中方便我军奇兵绕去大震关后方的山路,进行伏击,效仿当年汉高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罗昭云道。

    诸遂良道:“没有问题,我方可散播消息出去。”

    郭孝恪忍不住发问:“陛下真的要御驾亲征吗?”

    “不错,等大震关拿下后,朕就御驾亲征,进攻扶风郡,给唐军施压!”罗昭云下了决心,其实也是对这些将领不够放心,毕竟李唐在历史上有天下,不能丝毫马虎,只有他亲自在前线坐镇,运筹帷幄,指挥三军,亲自击败李唐政权,才能安心。

第七百零八章 断其粮草() 
罗昭云打算运用奇谋,断唐军粮草,迫使八万唐军不战自溃。

    他派了薛万仞带一支五千人的精锐人马,轻骑而出,要绕过山峦叠嶂,到途中去伏击粮草队伍。

    同时为了提防李玄霸从中破坏,委托青霜亲自出马,带着一些青影卫,进入陡峭山岭内,时刻关注唐军动向,准备行刺任务,截杀可能出现的李元霸。

    第三策,罗昭云派人想办法给城内安插的细作、特工人员,让他们在适当的情况下,火烧城内的粮仓,釜底抽薪,使八万唐军成为瓮中之鳖。

    这一条绝户计,能否成功,就要看关键步骤能否实现了。

    很快,大华国的君王罗成,即将御驾亲征消息传开,引发西北百姓热议,大伙都清楚,这大华太祖,可是用兵如神的少帅,赫赫战功,威名远播,所以,他亲自率军出征,并不为奇。

    民间百姓热议的话题,往往是多少日能克大震关。

    有的人说少帅出马,雄关必破,十日之内即可完成。

    也有人说,少帅能够三日内攻下雄关,唐军不足为患,他们挺不了几日。

    当然这里面有情报人员的推波助澜,也有官方舆论的把控,使得御驾亲征,即将大破唐军的消息满天飞,几乎所有西北百姓,都认可这个结论。

    不知不觉,出城打探军情的唐军斥候,得知这个重要情报后,立即送回城内给太子、平阳公主、诸将军等人。

    “什么,罗成要亲自带兵前来?”太子李建成顿时吃了一惊。

    不少谋士和武将心中揣测不安:大震关能抵挡住罗成的用兵和算计吗?

    柴绍站出来道:“不必惊慌,大华与我大唐为敌,注定生死相向,各为其主,所以,没必要怕他,我们占据天险,依靠雄关,坚守不出,如果大华军要攻打过来,需要多少性命来填?”

    李秀宁看到未婚夫柴绍如此英气勃发,充满男子气概,心中对他印象多几分好感,点头道:“不错,罗成也不是三头六臂,只是当初运气好,利用大隋军队的兵强马壮,才有了几次胜仗而已,我们占据地理优势,何惧他哉?”

    这对未婚夫妇一唱一和,暂时稳定了军心的浮动。

    李建成镇定道:“三妹和柴将军说的在理儿,我们胆怯,指挥一败涂地,只有坚信自己的力量,才能战胜对手。本殿下与罗成当年共事过,虽然知晓他的名声和能力,但有诸多取巧和机会成分,这一次,天时地利都在我们这一方,人和都不缺少,可以忽略,所以,最后赢的一方会属于我唐军!”

    “太子,我们当如何防备?”

    李建成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据消息称,七日后,罗成会在上邽城外祭旗,然后才会出兵,抵达大震关,还要七日的路程,这给我们一个准备时机,加强防备,把西城门修筑瓮城,然后把山体与悬崖峭壁相连,破坏官路,拓宽涧水河沟,使得大华的军队,一时无法靠近,摆不开阵势,攻城时候,能发挥的威力就会大打折扣了。”

    李文干、宇文颖等人又提出一些建议,把太子的策略完善,这样形成一个防守的战略方案。

    就在唐军针对罗成御驾亲征的事,进行积极讨论和备战时候。

    薛万仞早已带着轻骑兵,绕过了山脉地段,像一把尖刀,插向了大震关东侧道路的腹地。

    陇山山脉横亘于陕甘之间,西北至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