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少帅也要自立称王了?”褚亮心头暗喜,忍不住惊叹。

    侯君集微笑道:“是啊,如今炀帝一死,朝廷灭亡,大隋不复存在,各地群雄割据,少帅手握重兵,又是英明神武,仁主豪杰,完全可以争夺江山,一统天下。”

    常仲兴等西秦文武官吏,在背后听完,也都感到惊喜,一旦少帅立国,他们此时投诚,并不算晚,因为接下来打李唐,征战中原,需要更多人才,如今他们加入西北军,占了先机,能够受到重用。

    “城内还有西秦皇室成员吗?”

    “薛仁杲有一个三岁儿子,妻妾数人,薛举的宫眷、堂侄,薛家的人,都已经被控制起来了。”

    侯君集压低声音道:“薛举父子性格暴躁,不得民心,他们的子嗣,还是不要留了,这件事,少帅不好下旨,就由我们臣子上心了,三岁孩子很容易夭折,不要留下后患了。”

    褚亮轻叹一声,虽然有心反驳,但又担心引发侯将军不快,更是违反圣意,没有多说什么。

    而侯君集却是一位杀伐果断的冷血将军,为了西北利益,他不惜挥起屠刀,除掉一些后患,为主公清除一些障碍。

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远方来() 
塞外初夏,绿茵如毯,一望无际的荒原上,牛羊成群,山岭起伏之地都是茂密丛林。

    萧瑀、陈稜、来护儿、萧皇后等人,被不同小组保护,混入商队,一路向北,最后在天水一带汇聚,彼此相见,不胜唏嘘。

    他们已经在途中得知,杨广以及杨氏皇族全都被诛杀,皇亲国戚在江都被屠戮,目前只剩下三个傀儡,杨侑、杨浩、杨侗,命运如笼中之鸟,随时都有被宰割的份。

    大隋亡了,没有了任何希望,接下来就是群雄逐鹿,江山革鼎的时候。

    他们被搭救出来,都心存侥幸,知道这是西北罗少帅的主意后,忍不住感叹,是他救了这些人的命。

    不过,很快他们就看出了端倪,但凡被救者,往往都有贤名,至少绝不是奸佞之臣,平庸之辈。皆在朝堂中都有些刚正之名,文能安邦理政,武能领兵打仗,都有些才华和能力。

    一路颠簸,舟车劳顿,甚至遇到山贼盗匪,数次险情,死了一些护卫。但每到一城,都会临时补给,再次增多护行人员,一个月后,终于抵达了金城郡。

    罗昭云得到消息,带着几名心腹,乘车迎出城外,为几位隋朝旧臣接风。

    这几人看到罗昭云后,都感到激动,下车抱拳行礼。

    罗昭云微笑道:“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

    “感谢少帅营救,才使我等免遭厄运。”

    “多谢了,否则,我们真的可能被屠戮在江都城。”

    陈稜、来护儿都心中戚然,因为他们走后,江都的府邸被抄家,佣人全都被掠走,或是被杀害,他们若留下,肯定也难逃宇文化及的毒手,因为他们平时跟宇文家作对,很难被容下。

    罗昭云感慨:“这是家国不幸,社稷危难,出现宇文化及这等逆臣,导致大隋覆亡,令人愤慨!眼下,天下大乱,我西北之地尚能安身,把诸位接来,还不知各位能否适应这里的生活。”

    萧瑀叹道“天下动乱,哪里能栖身,就是家了。”

    罗昭云邀请:“诸位,请登车,我们一起入城。”

    众人点头,客气过后,纷纷掉头登车。

    罗昭云走到一座辕车窗外,萧皇后撩起车帘,眸光看到了他。

    二人眼神一对,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皇后娘娘,辛苦了。”罗昭云只能如此问候。

    萧皇后摇头一叹:“已是未亡人,哪里还是什么皇后,从此没了大隋,也就再无萧皇后了。”

    “娘娘在我心中,依旧是当初的皇后。”

    萧皇后听到当初二字,忍不住想到曾经她被杨广扒光了,在床与贵妃二凤一龙的往事,被柜子里的罗昭云看个正着。

    那时候,她的胴体,她的表情,她的呢喃声,还有私密之处,各种羞人的动作,都被他偷看去。

    彼此的身份和年纪差距,使得萧皇后浑身不自在,被对方的眼光一看,身子都有些发烫。

    “这次江都逢难,幸亏你未雨绸缪,搭救哀家出来,以后可能还要在你这里终老,有劳昭云了。”

    “皇后严重了,这是晚辈该做的,于公,您是一国皇后,母仪天下,曾经数次帮过昭云。于私,您是如意公主的生母,我的长辈。我都有义务,派人保护您,接来孝敬您。”罗昭云说的真挚。

    萧皇后闻言,心中有一股暖流淌过,国破家亡,丈夫被杀,那么多皇亲国戚遭屠戮,她一路上以泪洗面,伤心不已,来到这里,见到罗成后,反而心情平静不少。

    她觉得,自己还有如意,还有罗成,在西北生活下来,重新安家,总比死在江都,或是被宇文化及等人蹂躏要好。

    萧皇后放下车帘,随着车队一起进入金城。

    罗昭云也乘车出行,避免露面,引发百姓骚动和围观。

    这几位大臣抵达,无形中给西北军增威不少,特别是来护儿、陈稜都是大隋将军,威望很高,有擅长带兵,虽然年过五十,不再年轻,但是仍能独当一面,镇守一方。

    眼下罗成立国,正是用人之际,有这两位将军到来,就可以在大将军中,填补不足。

    此外,同行还有三个文人,分别是内史令萧瑀,吏部侍郎高孝基,吏部侍郎辛公义。

    这几人名声在外,都以才能、仁德、贤名、正直著称,虽然仕途没有大红大紫,也没有多少实权,但在各地任太守、郡丞时候,口碑都是非常好。

    罗昭云派人保护的名单,大约十多人,但最后只救回来六个人。其余人不是没来得及,等赶到时候,已经被杀、被捕;或是一时联系不到人,命数不够。

    当晚罗昭云就为几人设宴,接风洗尘,随后安排了府邸休养,这几人住下后,出去走访,很快就感觉到西北的变化,商业繁荣起来,民生有声有色,帅府人才济济,根本感受不到乱世的气息。

    他们都啧啧称奇,想不到少帅不但能挥师打仗,连治理地方也很有手段。

    数日后,屈突通登门拜会,几位老臣在一起,唏嘘不断,饮酒浇愁,最后,屈突通把当今时局讲出来,也说了罗成要自立称王的事情,询问几位有何打算?

    萧瑀、陈稜等人闻言心头一热,他们做贯了朝廷大员,忽然被闲置,自然不适应,而且能够早一点加入中枢,辅佐英主,他们的仕途和家族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是局势所迫,不得不自立了,我们都能理解,既来之,则安之,若是少帅能够信得过我等的能力和忠心,在乱世中,能辅佐英主,也是我等做臣子的福气了。”高孝基忍不住叹道。

    陈稜也插言道:“大隋灭亡,完全是陛下咎由自取,害得百姓生灵涂炭,如今中原四分五裂,必须有英主明君出现,才能一统诸侯,就如同秦末、汉末一般,英雄逐鹿,何其壮哉!我们何其有幸,能够跟随像少帅这种文武全才的英豪明主。所以,我等只要尽心辅佐,不愁干不成大事!”

第七百章 立国() 
大华立国,选择了五月初十这一天,黄道吉日,在金城外五里的河畔,搭建了祭天露台,禁军把守,观看盛典的百姓多大数万人。

    罗昭云身穿金黄色龙袍,头戴天子冕冠,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登高台,祭天焚香,祷告上苍,宣布立国,告天承运。

    长孙无忌与姚思廉、陆德明等文士根据《周礼》,制定了详细的祭天和登基的步骤,按部就班,一切准备的井井有条,完全符合古礼。

    年轻士子、将领,隋朝遗臣,都在文物官员队伍之中,身穿崭新的礼服,暂时官服没有发放,因为各自的官职没有确定,官服自然没有定好。

    陈稜、来护儿、萧瑀、高孝基、辛公义等人,心中感慨万千,上个月,他们还困在江都,差点被宇文化及杀害,一个月后,他们在西北,参与了另外政权的建立。

    从隋臣变成了大华国新臣子,这并不是他们的背叛,而是局势推动,隋朝灭亡,而罗昭云是隋朝将领中最为忠心的一个,名声最好,所以,他们觉得拥护罗成,对他们的名声和气节,只有提高,没有降低。

    一旦罗成真的统一全国,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载入史册,成为功勋之臣,毕竟史书都是下一任的胜利者派人谱写,只有身在胜利一方的阵营,掌握史书之笔和话语权,才能给自己贴金。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失败者,大多都是平庸无能、恶人嘴脸,而胜利者永远是英明神武,出生都有天兆等等,皆为史书撰写者故意厚此薄彼,着重抹黑对手,夸大己方的结果。

    罗昭云当着群臣和百姓的面,进行祭天仪式,点香礼拜,祷告上苍,祈求得到上天庇佑。

    世间皇帝又称天子,意为上天之子,立国时候自然要祭拜上天为父,然后宣称自己代天治理万民,君权神授,有着浓重的封建色彩。

    但没有办法,古代信奉这些,冥冥之中也有一股国运加持,人力无法逆改。

    任何历史伟人,妄想人定胜天,最后都是自食恶果。

    没有人能真正战胜过天,只能顺应局势,顺应上天真理,宇宙规律,对自然充满敬畏和爱惜,才能顺应天意。

    罗昭云开始宣读诏书,国号大华,年号天元,推火德,尚红色。所有士兵的袍襟都换成暗红色,朝堂的大臣,按照级别,大致分深红、玄红、紫红几种。

    祭礼过后,锣鼓喧天,将士们呼声如海啸。

    大华正式立国了。

    新的律法和官职会在明日公布,今日只是初步宣读了重要官职人选:封长孙无忌为左仆射,萧瑀为内史丞,杜如晦为户部侍郎,褚遂良为兵部侍郎,高孝基为礼部侍郎,辛公义为吏部侍郎,于志宁为工部侍郎。

    屈突通、李靖、侯君集、陈稜、来护儿、郭孝恪、薛世雄、麦铁杖都被提拔为十二卫府大将军,其余薛万仞、程名振、麦季才、韦义节、梁元礼等为将军。

    姚思廉、陆德明、虞世南、孔颖达等文人也都列入九卿寺、国子寺等职务,辽东高士廉、长孙顺德、温彦博等人也都有册封。

    不过,暂时不设尚书令、六部尚书等主要位置,先空缺着,要以后逐渐扩大地盘之后,再根据个人能力和功劳加封。所以,此时都是以二摆手侍郎,替代尚书行使权利。

    祭天大典完毕,罗昭云带着文武百官回到金城的临时宫殿,商讨各部门设立司衙,如何办公理政的事。

    有人提道:“陛下,皇后人选尚未确定,后宫嫔妃之位暂时没有宣封,不知什么时候定下,昭告天下,一国之母,需要正名,马虎不得。”

    姚思廉这时候道:“如意公主乃是大隋皇室血统,血脉高贵,还是原配,不如就册封如意公主为大华的皇后。”

    “不可,大隋被灭,国运败坏,绝不能再册封前朝公主为皇后,而且,日后真若有了太子,有杨氏的血脉,将来他日后登基,是否会像炀帝一样,实难预测,而且隋国杨氏一族,实在给天下百姓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所以,臣恳请陛下,在封后一事上,慎重考虑,当另选贵族佳丽,当得起一国之母!”

    反驳之人,是自此从江都解救过来的高孝基,这些年他在宫廷做官,看到了杨氏一脉的没落,对杨广等人失望透顶,心有怨言,所以,对杨广的子嗣也相当反感。

    名士陆德明对杨氏皇族也有很大意见,开口道:“臣附议,高侍郎所言很有道理,希望陛下再考虑一番,这皇后可不同于正室娶妻,而是要当得起一国之母,总领后宫,需要才德、娴熟、贤慧、出身高贵才行。”

    萧瑀毕竟想着自己的外甥女,反驳道:“如意公主温柔贤惠,对少帅一往情深,抗先帝逼婚,等待多年,忠贞义重,全朝上下有目共睹,她既是正是嫡妻,哪有立国后反而废嫡妻的道理?”

    长孙安世站出来道:“这件事,关乎皇后正统,如意公主作为前朝公主,他来做皇后,历史上也绝无此例,还是从其它妻妾中,另立为好,若是没有合适人选,可以重新聘婚,迎娶新人为皇后。”

    他心中想的却是自己的堂妹长孙无蓉,来到西北后,长孙安世通过堂弟长孙无忌,得知他妹妹已经十八芳龄,却始终未嫁,至今还在辽东涿郡罗家内帮忙持家,她心系罗成,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只是罗成一直出征在外,始终没有把感情更进一步,牵扯婚娶层面。

    而长孙无忌早想跟罗成交流,把妹妹嫁他的事,哪怕作为平妻也行,只是罗成一直拖着,要等忙过西北的战事再谈儿女私情,却没想到,此时出现皇后人选问题,连长孙无忌也动了私心,但他不好先站出来,他堂兄却先开口了。

    长孙无忌跟罗昭云很熟悉,他知道少帅的妻妾并不多,除了如意公主是正式迎娶外,还有两个妾,分别是沐荷、萧依依,此外,似乎与薛才女关系暧昧,这种情况,若如意公主不符合,那二妾出身不够,所以,另娶的机会增大,那么长孙无蓉的机会就来了。

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选() 
朝堂内围绕皇后人选的问题,进行的激烈辩论。

    萧瑀、姚思廉、屈突通这些对隋朝廷有忠心的臣子,拥护如意公主为皇后。

    西京的陆德明、苏均、孔颖达等人,则推荐薛才女,因为才女名冠京城,大龄未嫁,实则对陛下一往情深,可以加入宫内,作为皇后,才名符合其身份。

    以高孝基、长孙安世等人为代表,则推荐十八岁的长孙无蓉,虽然年纪比如意、薛才女要小几岁,但是十八的岁数,已经是大姑娘了,因为贵族女,大多十三四就婚嫁了。

    长孙无蓉要不是倾心罗成,婚事始终没有定下来,她绝不会等到现在还待字阁中,未有夫家。

    不过,不论是推荐薛才女,还是推荐长孙无蓉,这些人都是反对前朝公主继续做当朝皇后,理由是天下百姓受杨家毒害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