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昭云已经给各地将领、外放的太守、县令们发了少帅府书函,邀请他们来到金城,参加年关大会。

    这一次聚会,各地太守、县令要汇报工作,少帅府会表彰嘉奖一些有功将领、谋士、地方官吏,有的会提拔,另有重用。

    地方一把手源源不断朝着京城汇聚,要在金城过年了。

    这一次盛宴,在金城内一座修缮的新王府内,建立一个大礼堂,安排上百人的场地。

    李靖、侯君集、长孙无忌也赶回金城,要跟罗昭云当面汇报近期工作,接受新的任务。

    他们心中都清楚罗昭云的鸿鹄之志,肯定不是单纯称霸西北的目标,而是剑指中原,日后会有大动作,他们回到金城,就是要及时了解罗昭云的新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将军,辛苦了!”

    “见过少帅,别来无恙!”

    罗昭云和李靖见面了,分别一年多,彼此都更加成熟稳重。

    由于外人在,也不好再称兄道弟,当权位到了一定程度,还是公私分明保持一定界限为好,这样可以减少感情的伤害,当权力者谈感情,最后往往都会不留情。

    “征战漠北,打通河西走廊,李将军功不可没。”

    “少帅过奖了,多亏后方资源稳定,粮草充足,政策有利于安定张掖、敦煌、伊吾的百姓,他们才愿意拥戴,任何使用,先是用兵马推开,但最终能稳住一方,还是政策和利益。”李靖变相地赞扬了罗昭云的安邦理政才能,有资历争夺天下做君主。

    侯君集、长孙无忌、郭孝恪、杜如晦、程名振、于志宁、诸遂良等,都跟李靖客气交流,这两年听闻过西北李将军定漠北的事迹,河西走廊诸多反王、部落,都被他横扫、安抚了。

    罗昭云道:“这次宴会,文臣武将都聚齐,还有不少后起之秀,关陇俊杰,队伍扩大了,当制定新的班底,整合军队、物资等,研讨下一步对东进的战略,中原仍在混战不止,我们不能一直缩在西北。”

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与不反的争论() 
夜宴如期进行,西北重要的文武官吏都聚齐在此,不少都是出自关陇、山东、河北、渤海等高门大户的子弟。

    许多新人经过地方锻炼,已经不再是当初纸上谈兵,志比天高的轻浮状态,变得内敛不少。

    周仲隐、苏均、苏昱、长孙安世、虞仁孝、虞澄道、韦义节等皆已回来,简单汇报着自己工作情况和收获,具体内容都写成奏章,已呈递上去,需要少帅和智囊团查阅。

    梁元礼、崔师、张峻等西北旧部官吏,也都归来,参拜少帅。

    他们心中都感慨万千,当年罗成还是少年将军,要带兵进攻吐谷浑。八年过去,罗成已经是西北十一郡的无冕之王。

    这些年,他们深深体会到一个少年英主的崛起,都心中激动,能跟着这样的人起兵,早入核心班子,未来都会受到重用,有更大的成就。

    事实上,李靖、侯君集、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心里都隐隐把罗成当作日后争夺天下的英主,更加尽心尽力,即使日后罗成不想称帝,这些麾下,也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不断劝谏。

    古往今来不少英雄,都不是他们自己率先就想要称王称霸,而是时势酝酿而成,把这些英雄推到了那个显眼位置,权力不由他不从。

    宴会进行到中间,罗昭云开口入正题道:“诸位,在各地驻守平乱、治理民生,从关陇和中原,到西北酷寒之地,异常艰苦,这半年多,诸位都辛苦了,古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这些磨砺,相信不少人的进步绝对没有这么大。”

    众人闻言点头,不少士子以前在京城内都是闲置,没有当过实权官吏,虽然派往地方当县令,看似官小,却是地方一把手,以小见大,管中窥豹,能磨练很多才能。

    罗昭云又道:“如今天下各处豪杰并起,立国称帝如同儿戏,大小支的叛军如过江之鲫,我们的力量的确不能逐一消灭。本帅经常在思考,为何繁华盛世会一下子变得如此千疮百孔,如何才能消灭乱军,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那就是推陈出新,让百姓重新认可一个体系,就如同我们西北这样,政令因地制宜,自己制定,这样就能重新粘合起来。”

    “少帅,我们推出新策,未经过朝廷允许,只怕朝中的大臣和陛下知晓,会猜忌少帅。”长孙无忌甚至皇室君主的猜忌之心,罗成这样做,其实已经触犯了朝廷的底线,要不是乱世,早就被杨广传回朝廷砍了头。

    罗昭云拿出一张奏折,扔在桌上道:“李渊目前权倾朝野,拥立杨侑为新皇帝,发诏书要召我回京,本帅当然回绝,如今李渊又颁布檄文,废除我西北统帅一职,还把我西北军列为最大的反王之一,呵呵,简直可笑!”

    众人闻言都是一惊,但旋即冷静下来,不以为然,这样撕破脸也好,那么他们就可以拥戴少帅称王了。

    侯君集先慷慨陈辞:“属下以为,少帅应该反了这朝廷,如今少帅已经是西北最高统领,整合十一郡,这不是朝廷赐予的,而是我们自己打下来的,这民生,是少帅府治理的,这兵马,是我们组建的,与朝廷无关。李渊狼子野心,效仿董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皆知,所以,我们没必要听从西京号令,直接称王,出兵打下大兴城。

    不少年轻人被侯君集说的心动,一旦罗成称王称帝,那么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就水涨船高,成为了开国功臣,可以庇荫后世几代子孙

    杜如晦道:“时势造英雄,这时势无非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少帅已经在西北占据这三样,何愁不能干一番大事业!”

    宴会内的姚思廉、虞世南、孔颖达等人听完,脸色都是一惊,发现这西北,恐怕是一支最大的诸侯势力。

    屈突通闻言,脸色不是很好看,他是忠于朝廷者,虽然朝廷已经无药可救,但是他气节还在,所以没有投降李唐,而是投奔这里,就是做给天下人看,他屈突通是一个光明磊落、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

    如果西北也反了,他参与其中,积攒的忠君名声,岂不是受到连累,那跟投降李渊有何区别了?因此,心中有些芥蒂。

    罗昭云把众人的神色都观察入眼后,缓缓道:“诸位心情我能理解,但我受陛下器重,委以重任,在这国将倾崩时刻,更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要陛下在江都一日在位,我当一日为西北统帅,遵从隋号,绝不背叛。”

    在场的文武官员们都傻眼了,想不到罗昭云说的如此坚决,不肯叛隋,心中都有些焦急,眼中有着失望。

    屈突通闻言后,蓦然有些激动,他果然没有看错人,陛下也没有看错人,罗成能说出这番话,坚持做到,就已经非常忠于职责了。

    不过,也有细心者听出了其中的不寻常味道。

    长孙无忌开口问:“少帅,倘若江都被叛军攻破,陛下在江都遇害,那你将如何?”

    罗昭云犹豫一下,说道:“那时本帅还了陛下的恩情,自然不会再受到那些傀儡皇帝的制约,不论是西京杨侑,还是东都杨侗,他们年纪幼小,正所谓主少国疑,他们都已经被李渊、王世充之流架空了,我们这些之士,虽然忠肝义胆,但也不会蠢得任人宰割,那时候,只能自立门户了。”

    文武官吏们,听到他说出这些,顿时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杨广死在江都,那么西北依旧有称王的机会。

    这时候,在场不少人心中都盼着杨广早点死了,最好年关过不去,除夕就死。

    郭孝恪提议道:“那我们就跟李渊的伪圣旨对着干了,管他什么旨意。”

    “李渊想要篡夺皇位,其心可诛,大逆不道,明日起,立即发布檄文,昭告统辖的十一郡,陈列李渊罪状,叛出朝廷,挟持代王,权倾朝野,淫祸后宫,实乃董卓第二。”

    罗昭云慷慨陈词,也要发动宣传手段,打舆论战,把李唐的名字抹黑搞臭。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历史上的贤明,往往都是胜者自己贴金而已。

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 
年关来临,整个金城变得热闹非凡,人口也激增不少,商贩来往,络绎不绝,不少的店铺开张,使金城本地人从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商铺,如此丰富的日常用品,俨然成了西北最繁华的城市了。

    新年要到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充满了喜庆气氛。

    薛芷箐这些日子出入少帅府,跟萧依依、宁沐荷交往日深,从她们的口中,又对罗昭云有个全新的认识,他的生活,他的成长,他的柔情,令薛芷箐心中如意郎君的形象更加丰润起来。

    可以说,薛芷箐的年纪不小,以前眼高于顶,不会被一般男人打动,如今却有意无意地想要出入少帅府内,享受这里的生活氛围。

    有时候与罗昭云碰面,也会畅聊一番,大到治国之事,小到生活点滴,相谈甚欢,都有一种如鱼得水的舒适感。

    二人的私交关系也更加紧密,有时候,罗昭云都感觉彼此的话题谈的比较深,甚至偶尔说一点荤段子,惹得大才女一阵羞涩。

    罗昭云心如明镜,知道这是谈恋爱的状态,一旦自己求婚,她或许会答应。

    不过,暂时他还不想过早拿下大才女,如囫囵吞枣一般。况且他目前只是国公,仍受一发妻二平妻的名额限制,无法给薛芷箐一个名份,若是等自己称王之后,那么就不再受限制,可以封为贵妃,名额就大大增多了。

    除夕夜。

    罗昭云和三女一同守岁,坐在房内,炭炉熏香,温暖如春,灯火通明。

    “公子,又是一年过去了。”宁沐荷有些感慨,因为她和罗昭云小时候相依为命,非常艰难,一晃过去十五年了,二人的身份与当年相比,已经天壤之别。

    罗昭云看着一轮弯月,高挂在夜空,轻叹道:“是啊,当年我们俩也是这样守岁望月。”

    二人一起长大,有许多过去的话题,只一点题,瞬间都勾起了那段回忆。

    “以前的事,我也听说了,想不到你少年时候遭遇那么多苦。”薛芷箐轻轻一叹,心中涌起一抹柔情。

    宁沐荷有选择地跟二女提过,她和公子曾被孟夫人欺负,最后孟氏机关算尽,终于自食恶果,使得薛芷箐对罗成的少年时期充满疼惜,有故事的男人,往往更能吸引住一个爱他的女人。

    罗昭云微微一笑,不以为然,都过去了,前面的苦,并不是他吃的,而是真正的庶子罗成,穿越之后,他的命运就改变了。

    萧依依和薛芷箐在一旁陪着,满眼的柔情,默默享受着家的温馨感觉。

    ……。。

    年节好过,当元宵节过去,太守、县令们开始回返各地赴职,也有的才子直接被留下,另有重要,派人带圣旨回去,提拔二把手县丞扶正,维持地方衙门运作如常。

    罗昭云派侯君集回到金城边境,继续驻守,随时准备进攻毗邻的会川、陇西郡,围剿西秦。

    李靖被派去了西海郡坐镇,因为西海郡比邻河西走廊,制约吐谷浑、吐蕃等势力,处于西域、河西走廊、吐蕃的中间,正是枢纽所在,李靖坐镇这里,对敦煌、张掖、吐蕃、西域邦国都是一种威慑,不论是任何方向出了叛乱,都能迅速调兵前往抵御。

    西海郡算是西北的大后方根基所在,罗昭云东征之前,派李靖回去镇守,有利于稳固河西走廊的局势,不容易反复出现变故,对他的忠心和品质,都绝对信任。

    长孙无忌留在金城处理政务,建立一个临时宣政院,负责西北各郡民政、经济相关的统筹事情。

    宣政院与枢密院,一个理政,一个治军,相辅相成,是少帅府机构的两大核心部门。

    其余大部分的谋士、武将们,都暂时留在金城,另有重要,要为进军陇右、京兆做人才储备,每攻克一郡,都需要留下一位有才能者打理,稳住地方局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东推进。

    开春之后,十一郡征兵开始,然后经过挑选,不断有精壮新军送过来,在金城外的几大营区汇合。

    西北军本来已经达到十五万,如今不断征集,一些少数部落也纷纷参军入伍,很快扩增到了二十五万大军,而且都是精壮之士,接下来,就需要加紧训练,等待两个多月后,天气暖和,可以出兵了。

    西北军磨刀霍霍,马场增添了十几处,那些少数部落的壮丁入伍,都自带战马,而且骑术精良,射技也精通,组成了一支三万人的胡族骑兵队伍,绝对是冲锋陷阵的主力。

    屈突通仍担任大将军,负责指挥五万兵马,受到重用,不曾任何冷落,这使得老将军心中感激,觉得给足了他面子。

    这两个月来,他在金城所见所闻,看到了西北的发展,新政策的惠民,以及西北军武器装备、粮草经济的优势,心想照这样储备下去,日后罗成还真有夺取天下的实力。

    随着时间推移,屈突通跟罗成接触深了,对这个年轻人感到钦佩,有时候自己都矛盾了,倘若罗成真的在日后称王,自己及早追随他,是否能成为开国功臣,名垂青史?

    老将军也不能免俗,心中依旧会有他的算盘,无非名与利,庇荫家族等等。

    最后,屈突通心中的结也逐渐松动,心想倘若罗成所作所为真如他许下的言诺,在陛下归西之后再起兵,也算仁至义尽,那时候,自己跟随他打江山,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 
早春二月,大地回暖,冰河消融,万物复苏。

    山川背阴处的冰雪还未化尽,严冬的寒意还未全消,但地上的草丛已经开始吐出嫩芽,垂柳也在抽出一丝丝翠绿的枝条。

    薛举亲自从天水郡,来到了扶风郡的治所雍城,这是京城向西路线上的一座重城,关陇的腹地,繁华程度要比西北那些城池都要大,人口密集。

    西秦文武官员和三军将士们,也都感受到了,越往东推进,环境越美,百姓相对富足,穿衣打扮要比西北时尚、精美,风俗文化浓厚不少。

    已经开春,西秦霸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