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罗荣果断决定撤离,一切听从燕琅阁指挥人员的安排,被易容送出城外,家眷也在后半夜化整为零,分拨送走了。

    这个时间段,同时派秘密带走的人,还有一些贵族子弟和太院俊彦,比如虞世南、薛芷箐就在其中。

    这些年轻人才,罗昭云不会留给李家,至于那些中年一辈,比较稳重,暂时保持中立,不想过早站队,毕竟一旦离开,家族太大,很可能会遭到代王朝廷、李唐军的报复。

第六百六十七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余日后,罗昭云抵达了河源郡,在治所城外驻扎,暂时补充消耗,再需要两日就能抵达边塞了,与吐蕃军对峙了。

    麦季才损兵折将,垂头丧气到军营请罪。

    罗昭云道:“敌我悬殊,此战非你带兵之过,你能坚持到现在,没有让吐蕃党项军顺利入境,已经算不错了。”

    麦季才听到主帅安慰,没有追究责任,心中充满感激。

    “这次,你做薛万仞将军的副手,任先锋副将,带着人马汇入先锋军内,整合之后,继续开赴前线,与吐蕃军作战。”

    “属下领命。”麦季才抱拳,恭敬应诺。

    “讲一讲吐蕃军目前安营扎寨,分兵的情况吧。”

    “喏!吐蕃国的军马,超七成都是骑兵,为高原牧民,也有一些步兵,都是吐蕃赞普征讨其它部落时候,收押的一些降兵和奴隶,全加在一起,大约五六万人,跟我军人数相当,主要分三军,左军一万,右军一万,中军三万多人。”

    罗昭云盯着地图,微微点头道:“这样吧,我军骑兵不足三万,直接正面对决有些吃亏,就效仿田忌赛马,置换交战顺序,暂时不与对方的中军硬碰,虚张声势,跟他暂时对峙,而集中优势兵力,动用精锐,先灭他的右军,打击吐蕃军士气,也能剪掉羽翼,然后再与吐蕃大军力战血拼。”

    褚遂良、薛万仞、麦季才等人,听到主帅的策略,都觉得用兵不按常理,智计百出,深感佩服。

    薛万仞道:“请元帅放心,我先锋军定能破了敌方右军。”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不是派你去,你们先锋军还有任务。”

    薛万仞愕然问:“不是派先锋军去,哪派谁去行动?”

    罗昭云解释道:“本帅会亲自带兵前往,利用铁甲精骑,马踏连营最适合,六千人足以快速横扫了,薛将军带先锋军去顶住吐蕃左军,牵制他们的动向,褚遂良、于志宁,你二人暂时统军缓慢前行,派一人穿上本帅的白袍白甲,蒙混过关,做出一副要跟吐蕃军正面决战的架势,诱使吐蕃军原地修整,麻痹大意,给我军偷袭创造机会。”

    褚遂良、于志宁等人,早就听闻少帅罗成带兵如神,一路凯歌,成为常胜将军,总觉得不可思议,眼下他们已经跟随了两个月,切身体会到少帅的用兵,如水无常形,善使奇谋,兵者诡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

    吐蕃大营。

    噶尔?东赞在帅帐辅佐统帅批阅军需折子,此次统帅是吐蕃王的弟弟布拉干赞,由于青海高原上的牧民,大多不识字,统军出征,各种数字记载需要检查,名义上是布拉干赞为统帅,实际指挥权都在噶尔?东赞身上。

    “根据探子回报,隋军主力抵达,带兵者正是西北王罗成,分成两军,一路为先锋,顶上了我方左军,一路为中军,向我军正面逼来。”

    布拉干赞听完他的话,眼神一亮,哈哈大笑道:“就是那个号称大隋常胜少帅的毛小子吗,他来的正好,我拿他试刀,只要宰了他,大隋的西北,就归咱们吐蕃国了。”

    噶尔?东赞脸色复杂,看着有勇无谋的吐蕃亲王,心想你不懂带兵打仗,只凭个人勇武在高原上有些威名,可是跟中原人打仗,可不是光靠冲锋就能解决问题。

    “大统帅,要当心隋军的阵法,当年我随突厥可汗发兵玉门关时候,曾经尝试过中原军队阵法的变化与威力,回来潜心研究数载,颇有成效,不可不做准备就冲锋,要反复迂回,把隋军阵法拖垮,我军离胜利不远。”

    布拉干赞一脸不屑:“什么阵法不阵法,我只相信战马,数万骑兵冲过去,足以横扫一切,谁能阻挡,靠那些花俏阵型能有什么用,若不能亲眼见到它的威力,我断然不信。”

    噶尔?东赞看了干赞一眼,感到有些无奈,这种莽夫在草原上太多了,归根到底,就是文化太浅,高原不兴文教,语言往往都是口口相传,文字很少,能读懂书、识字、写文章、知大理的人,太少了,出现一个,在高原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加强防备,让将士们修整好,磨快了刀,喂饱了马,然后等待冲锋作战,到时候,我会派桑布扎将军,布成倒悬阵,效仿当年中原汉族大将卫青对付匈奴的阵法,以骑兵冲击,打垮对手。”

    布拉干赞点点头,对国师的话,他也不好总反驳,因为这位年轻的国师,深得赞普信任,有指挥作战的权力,临行前,其兄赞普,也就是吐蕃王囊日论赞告诫他,遇到作战问题,一定要听国师的计划。

    就在吐蕃军队好整以暇,等待隋军到来的时候。

    吐蕃右军营地,一顶顶帐篷犹如开在草原上的花骨朵,连绵不绝,成片存在。

    由于这藏地的党项族人,也是游牧民族,比之突厥发展还有落后一些,行军部队如同一个部落,扎营也随意一些,没有正规军的样子,不像汉族军队,要挖壕沟、搭木栅、建辕门、垒箭塔等那么繁琐。

    夜幕降临,一直浑身发着银光的铁甲精骑,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了吐蕃右军大营的两里外。

    外面的放哨游骑,都被隋军特种部队干掉,没有把消息传回去,使得营地完全不知道隋军靠近,犹如眼盲了一般。

    罗昭云也穿着一身铁甲,带着战神面具,唯一区别就是披着一件猩红战袍,作为主帅的标志。

    他的双眼露出冷酷,盯着吐蕃营地,觉得时机成熟后,大喝一声:“进攻!”

    轰隆隆隆!

    铁骑忽然发起冲锋,地面陡然震动起来,全副武装的铁甲骑兵,人数只有六千,但是那股危势排山倒海,催枯拉巧,滚滚而来。

    当营地的吐蕃士兵从梦中被惊醒,慌慌张张穿衣出账的时候,一轮箭雨飞射而下,使得营地守卒和士兵自乱阵脚,随即那股金戈铁马钢铁洪流猛灌而入。

第六百六十八章 横扫() 
罗昭云亲自带领六千铁骑,分成了数股,插入了吐蕃的营地。

    这股燕甲精骑,乃是罗昭云投入了巨大的开销,全身铁甲包裹,用铁的分量远超过其它兵卒的甲胄,而且连坐骑也都被铁甲裹住,不论是骑士还是战马,都带着面具,只露着双眼而已。

    一身的寒气,冷酷肃杀,挥舞起长枪和刀斧,横冲直闯,普通软弓的冷箭和长矛,对铁甲战士的伤势,没有那么大。

    夜幕之下,营地火光冲天,精锐铁骑所向无敌,在大营内横冲直撞,借助战马的冲击,还有浑身甲胄的威力,催枯拉巧,吐蕃军队仓皇应战,又是在夜色下,没有任何准备,根本无力反抗。

    “杀!杀杀——”

    精骑一波又一波横扫而过,营地的吐蕃军一批批倒下,成为没有生命的死尸。

    这些游牧部落的党项骑士,平时都是牧民,聚则成兵,散则为民,没有什么正规的军旅训练,此时如一盘散沙,四处逃散,被隋军铁骑收割着生命。

    罗昭云手持长枪,勇不可当,带着亲卫和精骑,如开凿石膏板一般,贯穿到底,将营地割裂,千疮百孔。

    吐蕃军士惨叫不断,伤亡无数,有的被长枪刺中,有的被马蹄踩成肉泥,反抗的厮杀声越来越小,只用了半个时辰,一万军马驻守的右军大营,彻底沦陷。

    当隋军在营地外重新集合的时候,伤亡并不大,只折损几百人而已,但是一万人数的吐蕃军,过半阵亡在营地,还有一些做了降军,其余则落荒而逃。

    “牵走战马,烧毁营地,然后撤军!”罗昭云下令。

    “遵命!”

    顷刻,整个营地烧起大火,能在数里之外看到,烧毁了吐蕃的物资和尸体。

    事实上,在十多里外的噶尔东赞已经接到了右军被袭击的消息,他迅速下令调集军队准备营救,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逃兵涌过来,描述场景,他已经感觉到,大势已去,前去解救已经没有必要,而且还可能折损更多人马。

    更何况,越是聪明绝顶的人,也是心中疑神疑鬼,把人想得复杂化,容易多疑,噶尔东赞怀疑隋军在途中设有伏兵,在途中要打伏击,用那围城打援之计,所以,他反而不敢派兵前往解救了。

    “想不到,尚未交锋,就被他算计一局,比他还是棋差一招啊”噶尔东赞觉得自己也算是极其聪明的人杰,奈何两次交锋,都在罗成手上吃亏,上一次打突厥,就有罗成参与,发挥了不小作用,这一次,本该是自己雪耻,要收拾罗成的机会,却失了先招。

    “大意了啊,这个罗成,本已经高估他了,没想到用兵如此迅速和诡道,敢派兵先一步偷袭我的右军!”此时噶尔东赞还不知道,那是罗成亲自带兵,他一直派人关注的罗成中军,其实是个幌子。

    ………

    李唐军经过十多日的进兵,攻克长安故城,接收了不少人才和关陇贵族子弟,整个京兆郡人口密集,毕竟是皇城直辖郡,所以人才济济,纷纷加入李唐的军队。

    尽管罗昭云提前派人搜刮一些人才带走,但毕竟他只是朝廷一个边戍藩王性质,不能明目张胆颁布求贤令等,广纳人才,但李唐就不同了,已经造反,索性大张旗鼓宣传遵隋,但反杨广,招揽关陇子弟加入李唐队伍,为国家做贡献。

    这些关陇子弟心知肚明,这只是一个口号,实则李家有意自己得天下,他们趋之若鹜,也是想早一点加入,占个有利位置,进入权力核心,容易被重用和提拔,后加入的肯定会遭到一些排斥,仕途晋升相比前面到来者,也就困难一些了。

    经过房玄龄等人的四处走动,把跟他们家族要好的贵族子弟找来过来,比如安阳县尉颜师古一批饱学之士。

    同时,京兆郡附近三辅之地的一些义军首领,关中群雄纷纷来投,使得李世民带领的这支唐军队伍更加壮大,从最初四五万人,到小妹李秀宁的加入,达到七八万人,此时更是突破十万大军。

    这个消息传回去后,李渊也按耐不住了,觉得大业即将成功,当即率领麾下十万人马,继续从龙门阵、风陵渡一带渡河,绕过函谷关、潼关等天险,直奔京兆郡而去。

    大兴城内的代王杨侑,急的都哭了,毕竟只是一个十一岁的毛孩子,遇到如此紧迫大事,犹如泰山倾崩,如何不让他惊慌失色。

    朝中留守官员分成两派,主战一派如兵部尚书卫文升、阴世师、滑仪等人,他们已经在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派人挖掘了李氏祖坟,等若自绝后路,必须要死战到底。

    主降的一派,是一些不想陪葬的墙头草,如崔毗伽、李仁政等人,觉得抵抗毫无意义,开城投降,李渊既然打着遵隋旗号,就不会对大家赶尽杀绝,一起共建新的大隋,完全是臆想。

    最后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有兵权的一方,卫文升力排众议,坚决抵抗,调动城内数万大军防守,同时派人突围,去给潼关屈突通送信,请求回援,解救大兴之围。

    李世民担心夜长梦多,最后腹背受敌,所以趁着薛举大兵进攻扶风郡唐弼的时候,也下令猛攻大兴城。

    一时间,皇城外围旌旗飘扬,云梯高架,箭矢如雨,战鼓阵阵,杀声喧天。

    李唐军士在殷开山、段志玄、雷永吉等一些猛将带领下,前仆后继,奋力攀登城池,发起一拨又一拨的攻势。

    这种形势下,三辅地区闻讯赶来的义军队伍越来越多,群雄汹汹,都觉得大兴城保不住了,所以赶过来要立功受封,支持李阀换江山。

    大势形成,墙倒众人推,所有痛恨杨广暴君的百姓男丁,也纷纷加入队伍。

    不过,大兴城墙高坚固,物资充足,接近十万精兵把守,短时间内,李唐军还是无法攻克,但是随着李渊率大军增援,关陇各地队伍的不断汇入,攻克皇城,也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阵交锋() 
罗昭云带兵及时回到中军,把替身更换,掌握大军继续向前。

    他派出的斥候,已经源源不断把消息送回,基本对吐蕃军队的人数、布防、战马、粮草情况都知晓了。

    沙盘地图前,罗昭云沉思着如何排兵布阵,由于高原上地形并不复杂,除了高山丘陵,就是一望无际的荒原。

    吐蕃担心隋军继续偷袭,没有选择密林区设营,都是在广阔的草原上,一旦靠近,必能看到。

    噶尔东赞的想法并不复杂,就是以骑兵的优势,来打隋军,因为他综合衡量,隋军的优势在守城和攻城,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交锋,就会失去优势,骑兵少,而且骑士的技术,也不如这些游牧男子自幼就骑马为生的娴熟。

    所以,正面对抗,是少数部落骑兵更占优势,只要不上当,隋军的计谋就无法施展。

    噶尔东赞心如明镜,罗成擅于带兵,好使诈,一旦对付诡异败退,肯定在后面设伏,由于一望无垠,伏兵很难隐藏,所以,阴谋无法展现,只有阳谋,那就是比拼士气和军阵,正面厮杀见分晓。

    两军在地平线逐渐出现,然后拉近了距离,最后相隔一里,停下来重新整理队形,便于发动更猛烈的进攻。

    一时间骏马的嘶鸣,兵甲锵锵,昂扬旗帜飘舞,发出猎猎风声。

    前排方阵是战将,周围擂鼓手、号角手、鸣金手、令旗手皆在身前阵列,随时听候调令,发起信号。

    罗昭云盯着吐蕃军的骑兵,虽然数量上超过他的中军,但这并不影响什么,因为他有专门克制骑兵的陌刀阵,还有所向披靡的燕甲精骑。

    方阵排列是按照车弩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