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河间郡,乐寿城。

    窦建德在这里称王之后,按照朝廷旧制,设文武百官的官衔,一日早朝时候,有人看到五只大鸟降落在乐寿城,几万只鸟雀跟着飞来,堪称异像,礼部尚书改齐善行提议,改年号为五凤。

    不久,有一个宗城人进献一枚黑色玉质的玄王圭,景城丞孔德绍道:“古时夏禹亲受符命,上天赐给玄王圭。现在吉兆跟夏禹一样,应当称为夏国。”

    窦建德听从了这个建议,河北政权就变成了夏政权。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河北军再次壮大,大战到二十万兵马,有三大骁勇善战的将军,刘黑闼、苏定方、王伏宝,除此之外,猛将还有张青特、曹旦、张玄素等人。

    “夏王,我们应该趁着罗成不在涿郡的机会,偷袭防线,进攻涿郡,倘若北方六郡被我们掌控,整合了河北与辽东,与当年北齐的势力相差无几,实力倍增,就是真正的朝廷政权了。”凌敬提议,虽然现在他们称王了,但只占了五六郡而已,地盘还不是不够,国力有限,要统一天下,还远远不够。

    王伏宝拱手道:“正是,罗成不在,涿郡只有罗艺坐镇,剩下薛世雄、麦铁杖等人,虽然懂得带兵,但毕竟没有运筹帷幄,指挥大局之人,我军发兵十万,定能破敌。”

    “夏王,臣将愿意带兵前往征讨。”苏定方上一次被伏击,全军覆没,还连累了另一路渡河的大军,使河北军一战损失六七位,大大削弱了他的光彩,苏定方一直怀恨在心,希冀在跟涿郡大战,洗刷耻辱。

    窦建德陷入犹豫,询问齐善行道:“齐尚书,你有何高见?”

    齐善行发表意见道:“我军休养生息一年多,队伍扩大到二十万,是该实战检验,是否乌合之众,否则,光有人多,没有战斗力,浪费军粮,如今往东是大海,往西是李渊与屈突通大战,往南是王世充与李密争锋,都不适合我们参与,让他们两虎相争,我们渔翁得利最好,但是北面的涿郡,却是我们的头号大敌,倘若夏王有吞并天下之心,日后要往南征讨,那么背后的涿郡就是心腹大患,以免他背后偷袭我方,所以,欲立大事,必先克涿郡,兼并幽州至辽东一带。”

    窦建德点头,觉得大家所提建议都有道理,也就答应了。

    “那好,这次调动兵马十万,分两路进攻,左军由苏定方带领,右军由刘黑闼统领,进攻罗军防线,趁着罗成不在涿郡,我们消灭他的大本营。”

    窦建德金口一开,定了战略,苏定方、刘黑闼站出来,抱拳领命。

    ………

    李密在洛口仓南十里的大营内,脸色铁青,最近军中的传闻,他都派人秘密打听。

    霍家的人,竟然要重新夺回指挥权,散播谣言,说他为假龙天子,根本就没有帝王位,对他的形象和威望影响颇大。

    虽然抓住了一些散播谣言者,但是不起作用,因为幕后主子还在,这个谣言无法止住。

    李密非常郁闷上火,召集邴元真、王伯当、蔡建德、房彦藻等心腹,商讨如何对付这件事。

    邴元真道:“魏公,现在流言在军中传开,对魏公不利,军令有所阻滞,因为有些老人军士,不知道是否该继续听命魏公的命令,还是听从翟家人,担心魏公被废掉,他们过于效忠魏公,从而失去以后晋升机会。”

    李密听完沉默不语,眼神闪烁,显然在思忖什么,该不该下狠心。

    房彦藻在一旁添油加醋说:“魏公,有句话不知该讲不该讲?”

    “有话直说,这里没有外人。”

    “是这样,前些日子,属下从汝南之地归来仓城,却被翟大当家派人叫去,索要财物,他听说我在汝南之地,缴获一些物资,却埋怨全都交给了魏公处理,却一点没有分给他,还是,魏公都是他拥立的,以后有什么变化,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让我别不把他放在心上,当心他翻脸收拾我等。”房彦藻这样说出,倒不是故意编造,而是确有实事。

    不过翟让也是随口说说,气愤他们这群人,眼中只有魏公,没有把他第二人物放在心上,所以恫吓了房彦藻一番,但是房彦藻吓得不轻,怀恨在心,所以此时也抖出来。

    “真有此事?”李密脸色铁青地问。

    房彦藻举手道:“千真万确,若有半分拟造,叫我不得善终。”

    李密略感惊讶,房彦藻既然如此发毒誓,那就说明,此事假不了。

    房彦藻叹道:“魏公,你也知晓霍家人都是粗人,目光短浅,不善谋略,但做事却不计后果,胆大手黑,如果魏公以君子之心待他们,却被他们突然发难,铤而走险,到时候,魏公您可就后悔莫及了。”

    李密听完,脸色浮现了杀机,已经暗下定了决心。

第六百六十三章 设枢密机构() 
罗昭云在金城办公,安抚了当地的商会外,开始发出檄文,招揽中原商贾与胡商在西北诸郡的大城内,设立商铺,新策中也规定建立自由坊市,前期税率提得不高,用后世的话讲,叫招商引资,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在民生方面,对于每年有七十岁以上老人者,每月口粮会有补助,八十岁者,给的口粮更多一些,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因为古代医疗设施差,天灾人祸多,所以,能活上七十者并不多,有句古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活到七十岁自古都稀少。

    这样做,很大成分是为了拉拢民心,送出一部分粮食,赢得了百姓的口碑,老人得到了实惠,他们教育子孙就会偏向罗成这边,古人重孝道,对长辈很尊敬,自然对罗成理政治民的印象就好。

    再说虽都有年迈的时候,百姓看到了在罗成治理下,以后老有所养,不必担心饿死,心中更有踏实感,都私下希望罗成能够称王,就在西北不走了,这样他们可以一直享受这种好政策。

    这笔粮草和钱财从哪里来?牵扯到地方财政、帅府财政收支问题,乱世打仗,养兵养马都需要大笔开销,许多势力都向民掠夺,不会反哺给百姓。

    罗昭云与杜如晦、褚遂良、于志宁等人商讨,目前西北八郡,土地大部分都是荒野和山林,耕种地少,而且多干旱、风沙带,像西海郡、西平、浇河等郡,只有绿洲能够耕作。

    “每个郡、每个县城都需要有官田,粮食要自给自足,官吏的俸禄,一半用粮食,一半用钱币,然后再分一些土地,让家仆耕作,保证西北官吏的收入水准,不能大富,但也不可清贫。”

    “另外,军队划分成乡府兵、武备军、远征军三种类型,乡府兵,顾名思义,就是守护家乡,驻扎郡府的守城兵,每个郡都设立一支郡府兵,县里的乡兵,人数配比合理,平时负责守城,镇压小型叛乱,剿灭地方盗贼团伙,包括军屯等。”

    “武备军通过募兵形式,组合在一起的大军,大多为新军,一年以下储备军,开设立几个军区,管辖武备军。至于远征军,就是要随军不断东进的精锐人马。这种分配,暂时符合动乱时期,战争频繁的阶段,等安定下来,再按照朝廷制度重新安置兵马。”

    众人点头,同意少帅的意见,因为分析到位,符合当前形势。

    罗昭云又道:“另外,由于乱世到来,这几年肯定会有诸多战事,我军管辖西北,镇抚一方,平时对军事情报、军事作战谋划等,有个严密的组织,所以,本帅打算设立一个临时的枢密院,挑选数人入职,共研大事,这几人权力有分工,都属于枢密院的军机大臣。”

    这枢密院,始于唐朝,盛于五代,宋辽元皆有沿用,明清时废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代皆使用,有它的意义所在。

    罗昭云打算成立一个枢密院组织,负责军机大事的讨论,这样组织运作起来,不必他事事躬亲,也不必担心交给某个人,名不正言不顺,而且相互妒忌或推诿,把它组织化,制度化,有利于责任担当和军事管理。

    最后经过一番讨论,暂选五人,分别是郭孝恪、杜如晦、程名振、褚遂良、于志宁。

    程名振正在地方为官历练,如今被挑选出来,委以重用。

    至于李靖、侯君集、薛万仞等人,都是统军元帅、大将,有调兵权,就不适合再认枢密院额度职务了。

    长孙无忌则主要在民政方面,以后是做宰相、尚书的料子,罗昭云每月把他列入其中。

    “日后本将军带军出征,枢密院至少要留下三人,在后方运作,调配各郡兵马、粮草事宜,另外两人,随我出征。”

    “明白!”诸人点头,觉得这样安排符合实际需求,非常稳妥。

    罗昭云进一步分工道:“军械兵器、战马、军粮、武将考核、军功奖赏等,以后都需要枢密院来负责,有调兵遣将权力,却无指挥权。各地将军有带兵指挥权,无调兵权,去往何地,需要听枢密院调度。”

    就在这时,白虎节堂外,有侍卫急促道:“元帅,有紧急军情到。”

    罗昭云闻言,喝道:“递进来。”

    门口带刀侍卫,从一名边戍斥候手中,拿过军情折子,大步进入堂内,呈递上去。

    罗昭云接过之后,眼神一紧,脸色不变,语气转冷道:“吐蕃出动了五万大军,向河源、临眺两郡发起攻击,麦季才兵力有限,在边戍之地吃了败仗,正在后撤,需要大军前往支援,抗衡吐蕃来犯。”

    杜如晦道:“元帅,这个节骨眼儿上,正是我们考虑东进的时刻,吐蕃来犯,会拖住我军,影响下一步战略。”

    褚遂良在旁哼道:“吐蕃不断壮大,吞了半个吐谷浑,现在要入侵西北,野心不小。”

    “根据情报,吐蕃国有一位年轻国师,噶尔东赞,颇有韬略,谋计甚多,由他在账内运筹帷幄,这场仗不容易打。”罗昭云通过燕琅阁,提取就知晓了吐蕃国内的情况,这个噶尔东赞,就是在历史上,吐蕃国也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禄东赞。

    于志宁提出疑问:“那该派何人出征,目前军中唯有侯君集、郭孝恪、薛万仞三位将军的威望,可以统领五万人马以上的资历,其它将军,还不能独当一面。”

    罗昭云犹豫片刻,最终开口道:“由我亲自统兵出征吧,这场仗,我们输不起,否则,攒起来的威望都会垮掉,而且,兵力招募、训练起来不易,如果兵败,五六万兵马葬送掉,太过可惜,由我亲自出兵,务必打痛吐蕃,让他们老实几年,至少等我们入住中原后,找机会掉过头再彻底收拾一番吐蕃国。”

    “元帅若亲自出征,那肯定能够战胜吐蕃!”几人不是恭维,还是都觉得少帅带兵是强项,少有败绩,对他有自信。

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 
吐蕃大军进犯边陲,形势危急,边戍烽烟再起。

    罗昭云综合考虑之后,决定亲自带军出征,给吐蕃一个血的教训,把它杀痛,不敢在滋事。

    这些西北番邦,多是土蛮居多,他们文教太少,崇尚武力,思维仍愚昧,你跟他们讲仁义礼智信,完全对牛弹琴,只有以武力打怕,然后再怀柔,给一点好处,打一棍子给一颗枣,才能震慑住这些部落首领。

    罗昭云立足西北是一盘大棋,要经营好它,除了口碑、民声、威望之外,还要适当展现霸气,给百姓一个安定环境,让他们看到少帅的定国安邦强大实力。

    还有一点,他明年开春会继续向东推进,吐蕃在斜后方虎视眈眈,随时都有跳出来咬一口的威胁,赶在秋季收拾了他,让它伤元气,对未来两年,后方的稳定会有积极作用。

    罗昭云当晚与谋士、将领相商后,决定自己带军六万精锐,其中一万人为先锋,由薛万仞担任先锋统帅,随军谋士有杜如晦、褚遂良。

    枢密院留下三人,分别是郭孝恪、于志宁,还有尚未抵任的程名振。

    又派侯君集率领两万军马屯守在金城郡与会宁郡、陇西郡的接壤处,防御西秦兵马来犯。

    “两日后出发,粮草、骑兵、物资,全部准备妥当,以枢密院的调令发布。”

    “遵命!”郭孝恪暂时为枢密院使,第一长官。

    他是十多年前,就跟罗昭云在西北成为袍泽,一直对他忠心耿耿,而且兄弟感情很深,罗昭云对他非常信任,尤其是,他在历史上,也没有反叛变节的事发生,不像侯君集,后半生留有案底,曾反唐投突厥被诛杀,晚节未保。

    因此,罗昭云对侯君集有些防备,对郭孝恪却更加信任一些。

    次日金城帅府来了远方客人,正是女扮男装的萧依依和宁沐荷到了。

    分别接近一年,二女见到了夫君,眼眸荡漾,流露着一种温情脉脉,还有热火的欲望。

    罗昭云也十分高兴,把二女直接引入了自己的卧室,关上了房门,三人在里面倾诉交流。

    “夫君!”二女打开了长发束带,让青丝如瀑布般倾泻下来,顿时恢复了女人的妩媚和柔情。

    “欢迎来到西北。”罗昭云笑了笑,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人,这次写书信二女叫过来,一来是慰藉相思之苦,二来,也有在西北推动经济,建立情报机构的计划。

    二女一个负责锦衣会,一个负责燕琅阁,都是首脑人物,他们在这里坐镇,能将机构置办更完善。

    此外,还有一个目的,随着地盘扩大,商会和情报铺开的摊子变大,罗昭云要逐步插手进来,对两大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了。

    虽然他很信任二女,但分别久了,女人独守空闺,也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他不想出什么变故。

    而且,权力在女人手中放久了,得不到监控的话,对以后的后宫和家庭也会有危险。

    罗昭云本身就是庶子,深知当年罗艺府内女眷争斗何其激烈,虽然这是个例,因为孟氏的强烈嫉妒心导致,但这也是豪门家庭生活写照的一个缩影,宫廷之内,后宫争宠喋血的事太多,为达到受宠和权力,有的女人甚至杀了自己亲生骨肉来嫁祸对手。

    所以,罗昭云既然有意打江山了,随着权力增多,他要逐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