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番讲解下来,竟然过去了十日,姚思廉住下来,每日虽然讲解辛苦,但是却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意气奋发,看到这么多听众,恭敬聆听,作为大儒,讲学说道,那是一种精神传播的价值所在。

    ………

    王世充自从与李密交战各有损失后,养兵半个月后,被洛阳的杨侗派人不断催促出战,击败瓦岗军,无奈之下,王世充再次跟李密交锋。

    这一次,王世充带兵抵达石子河,与瓦岗军兵戎相见。

    李密继续使用以前的战略,先派王伯当、程知节兵马,跟王世充交战,几番冲锋后徉败,王世充带兵追击,想要一鼓作气,把瓦岗军赶到河边,全部围歼,但是在追击途中遭到伏击,裴仁基父子、罗士信等人带兵厮杀,将王世充再次击败。

    此次战败之后,王世充彻底老实了,躲入营垒之内,不管瓦岗军如何叫阵,也不轻易出击,私下讨论着如何对付李密。

    “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固不可测也。难道我王世充,真的就不是李密的对手?这是我命中的宿敌吗?”王世充感慨,有些垂头丧气。

    王应玄道:“父亲,你能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李密固然兵强马壮,但没有固定城池保障,一旦失败,就会一无所有,听闻李密和翟家人面和心不合,如果能让瓦岗军内斗加剧,相互仇杀,这就容易多了。”

    “你有什么办法?”王世充听出儿子似乎有什么计划,急忙询问。

    王应玄道:“不如雇楼外楼的人,派一些刺客混入瓦岗军内,行刺李密,如果失败,就一口咬定是受翟让、翟宽等人的指使,到时候,双方非拼个你死我活,大大削弱瓦岗军实力,破坏团结,士气动摇,我军的机会就来了。”

    王世充寻思了一下,微微点头,觉得这一条计策,虽然阴毒,却十分管用,就派王应玄负责此事,如何重金请来楼外楼的刺客。

    ………

    李世民、刘弘基、房玄龄、刘文静、窦琮、殷开山、李孝恭、段玄志等人才济济,凑在一支队伍中,从龙门镇渡河,抢夺风陵渡,攻克龙门关,进入了洛川之地。

    接下来,唐军拿下韩城,推过澄城、白水等城,整个冯翊郡,十余日内,全部沦陷了。

    李世民时刻记着叶珺瑶跟他提过的话,不要忙着攻战城池,抢夺地盘,要早一步围住京师,兵贵神速,只要拿下西京,斩首行动成功,周围所有的关内郡县防线,都会瞬间土崩瓦解,随时能被招降,为己所用。

    “我们不走函谷道,直接从冯翊郡向西,插入京兆郡,那里有京城十万驻军把守,是一场硬仗,但必须要攻克。”李世民对着所有文谋武将说道。

    刘弘基指着地图分析道:“西京北面,有一座泾阳防线,驻扎着一支大隋重兵,会阻挡我们的去路,那里会有一场恶战了。”

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贤纳士() 
李世民最后当众说道:“诸位,关中一带,有无数豪杰,各地举旗反抗朝廷,只是没有归处,四处游荡,正盼着我们在日招抚,此次进军,可以派人去联络关内各地的聚众起义的兵马,多少不限,可以加入唐军。正所谓功者难成易败,机者难遇易失,一旦时机把握不住,那就坐看大势成空。”

    “当年的李玄感正是不肯听从李密的上与中策,贻误战机,最后死于非命,我们现在看似兵威雄壮,但是跟李密、窦建德、罗成、薛举等其它各路大军比起来,未必就占优势,所以,大兴城,是我李家立足脚跟,强势崛起的根本。”

    众人极表赞同,顿时举得李世民年纪虽轻,尚未弱冠,但是见识却非常不凡。

    只有李二心中明白,这些话的大意,都是叶珺瑶跟他讲过的。

    就在这时,帐外有侍卫禀告,发现一股人马靠近大营五里外,有人要求见主将。

    “什么来头,可有通报名讳?”

    “他自称是李家人,唤统帅为二哥?”

    “二哥?”李二愣了一下,能这样称呼他的只有三个人,晋阳留守的李元吉,逃出京城的李秀宁,以及去深山紫阳宫学艺的李玄霸。

    “我亲自去迎接。”李世民一身铠甲,带人走出辕门,看到了门外不少豪杰武将。

    为首的一人,身材纤细,明眸皓齿,娇丽照人,穿着白色的盔甲戎装,银绫短袄,很有英气。

    “小妹。”

    “二哥!”十七岁的李秀宁,婷婷玉立,她去年在李渊赶往晋阳时,被撮合与柴绍的亲事,但是李秀宁念着家族大业未定,动辄有灭族危险,所以暂时不想考虑婚事,而是带着贴身侍卫马万宝,回到大兴城,要拉拢一些年轻士子投奔李唐。

    不料风声走露,被人破坏,卫文升总领大兴城兵事,早就担忧李渊会起兵,所以一得知李秀宁秘密归来图谋大事后,立即派人追捕。

    李秀宁回来招揽人才的机会泡汤后,被迫逃离,潜至鄠县,这里有李家值班的庄院和上前倾良田,部曲数百人,李秀宁来到这变卖了家当,拉起一直队伍,躲入深山老林,然后向北转移,要在京兆郡北,响应父亲的晋阳起兵。

    不多不少,李秀宁巾帼不让须眉,短短一个月间,聚集了接近两万兵马。

    其中刘德威、潘仁、戴元祥、王行敏等关内义军首领,带兵来头,队伍强大。

    如今得知李世民带军进入京兆郡的边界,李秀宁立即带军来投,要献计夺取泾阳关。

    ………

    金城内的帅府内,今日异常热闹,因为迎来了一批京城士子和贵族。

    罗荣老爷子接到孙子的情报,走动京城一些豪族,促成了一批京城门阀子弟投奔西北参军。

    与此同时,燕琅阁发挥作用,把一些门庭没落的士族中盛名才子,也都给渗透、拉拢,分别送出京城,在始平县城聚集,然后一起跟随商队,护送来到金城郡。

    这里面大多名贵之后,如苏威的儿子苏均、苏昱,虞庆则的儿子虞仁孝、虞澄道,长孙炽的儿子长孙安世,韦孝宽的玄孙韦义节等,大多名臣名将之后。

    还有一位青年,名为诸遂良,刚及弱冠二十岁,眉清目秀,在太学府读书,才气最近在京城名声鹊起,若是在以前,肯定很快传往各地,但乱世之中,才气也就不被人们怎么关注了。

    还有一人,最近与诸遂良名气相当,名叫于宁志,也是太学府的一位优秀门生,历史上“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罗昭云接到这份名单之后,足有三四十人,顿时兴奋的一晚未眠,自古以来,争夺天下,人才储备才是根本,以前罗昭云不敢明目张胆地招揽人才,就是不想让杨广、宇文化及、虞世基等人猜忌,怀疑他有谋反之心,如今却不同了,这些名门之后,他可以不避嫌的招揽过来,直接提拔重用,依旧打着为镇压叛军、匡扶社稷的名义。

    实力雄厚,羽翼丰满,罗昭云也就不担心江都那群人的猜忌,对洛阳、西京两个后辈杨隋亲王,也没有多少忌惮,才会这样不通过西京代王朝廷,自己随意招揽、任命人才了。

    当天夜里,罗昭云设酒宴为众人接风洗尘,亲自作陪,对这些跟自己年纪相仿,大不了几岁,小不了多少,算是同一辈人。

    宴会开始,这些人虽然在西京内都是贵族子弟,眼高于顶,祖辈上都是良臣名将,自信满满,但是见到罗成的时候,还是有些拘束。

    因为他们在西京的官衔都不大,没有受到重用,贵族子弟往往会因为庇荫关系被推荐任职,可是他们的父辈,不是被降职处理,革职为民,就是因为父亲早逝,家族没落,还没有把他们推到很高位置,就撒手人寰,所以,这些人空有一些世袭爵位,没有高职位,也没有实权。

    这十年内,罗成威名依靠战功立下,手握大军,杀伐果断,凭靠自己实力和功劳,年纪轻轻就获得国公爵位,当时少有,所以,来到军中,这些人既兴奋,又有些担忧,不敢太随意。

    “诸位不必拘谨,当年本帅在西京时候,与一些人就是旧识了,你们的父辈,跟我在朝堂、沙场都曾并肩作战,尽管他们不在,物是人非,但是,我对他们的敬佩还是由衷的,发自肺腑。来到我西北军中,不会在乎你们以前做什么官职,不会管祖辈功劳多大,一切都考你们的才能和性格,来安排职务,如果胜任的话,会破格提拔,尽快受到重用。。”

    罗昭云这一番话,使得在场数十位西京人杰,都兴奋起来,如今乱世,难找到真正用武之地,各地都是农民起义军,他们这些贵族子弟,还不屑于去投奔窦建德、王薄、刘武周、梁师都等这些寒门、地方强族出身的人。

    “罗帅,如今天下大乱,朝廷、朝廷千疮百孔,我们继续镇压叛军,四处救火,还有意义吗?”诸遂良借着酒劲,忽然询问道。

    罗昭云微笑道:“可能大伙都有这个疑问,其实,不论朝廷如何,我罗成都要按部就班,在西北继续平定祸乱,因为这些起义军,并非各个都是仁义之师,他们打造反隋口号,四处祸害百姓,我要将西北平定,治理国泰民安。不论日后朝廷命运如何,江山会被谁所得,至少我能安抚一方百姓,这就值得。”

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 
罗昭云跟这些士子们把酒言欢,放下了架子,言语中对他们都很重视,顿时让众人有一种宾客如归的感觉,心下都觉得,自己来对的地方。

    苏均、苏昱、虞仁孝、虞澄道、长孙安世、韦义节、于宁志、诸遂良等人,皆出身贵族门第,自幼接触文化熏陶,视野和家传等,比寒门的士子要高出很多,这个时代,可不像宋代,教育体制推广得深,使寒门士子通过苦读高中状元,然后如何锦绣前程。

    隋代尽管推行了科举制,开创了先河,但时断时续,名额极少,一届人数不足二十,而且被门阀打压,从没有重用,所以隋代科举在历史上只有开端的意义,实际上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到了唐代,略微放宽,但中榜人数仍极其有限,乡学、县学、州学、太学体制并不完善,寒门读书的覆盖率还是不够的,宋代士大夫被重视过度,才会突飞猛进发展。

    所以,在隋代要招揽人才,那么基本八九成都是出自那些官宦、贵族的子弟,即便是没落的贵族,他们的孩子的视野、接触知识的机会、圈子,也不是耕夫、佃农家的子弟能比的。

    相同这些,罗昭云这个后世人,虽然看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要找人才,还是得顺应这个历史背景,需要把这些贵族优秀子弟给提前招揽过来。

    当然,这些人除了褚遂良、于宁志在历史上是十八学士而名传千古外,其余的人,似乎最高都做到州刺史,在带兵方面,没有多厉害,但治民方面还比一般人强。

    当天夜里,罗昭云就安排这些士子在弘文馆入住,衣物、伙食、钱票等,样样不缺,让他们休息几日,就有任务下发。

    唯独诸遂良一人,被罗昭云单独招入了书房密谈。

    “诸先生,若是本帅接到的情报无误的话,令尊诸亮,目前正在薛举的帐下任司马,作为西秦的幕僚,为何你没有投奔西秦,反而来到了本帅帐下?”

    诸遂良先是一愣,然后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既然少帅已经知晓,遂良也就不隐瞒了,家父身在西秦,也是被迫无奈,当初他靠近金城的会宁郡任县令,因为在西北治民,有了贤明,被薛举派人带回去做谋士,加上大隋本来就没有了希望,所以,家父也就在西秦起义军中做官了。”

    “不过,家父看出薛举父子,有勇无谋,带兵打仗尚可,但不是真正明主,也没有治国之大才,称王西北,已经是顶天了。家父派人给我捎来的书信中,不让我投奔西秦,告诫我在乱世中,得寻真正贤良明主。”

    “哦,那你认为我是明主了?”罗昭云好奇地问。

    诸遂良说道:“现在还说不准,各路称王中,李密、窦建德都有一定王者风范,但是,身上也各有缺点,终究难成大器,唐王李渊厚重老成,拥有李阀、窦阀、独孤阀等支持,实力会越来越强盛,目前剑指大兴城,一旦短时间拿下,或许也有大优势,不过,这些人中,以少帅的名声最响亮,最符合英主的形象,只是,少帅迟迟未动,依旧以隋臣旗号自居,让不少人失望,没有来投。”

    罗昭云微微点头,说道:“那你看出来,本帅日后的动向?”

    诸遂良拱手道:“属下不敢随意揣测,但是,时势造英雄,大隋灭亡后,相信少帅不会再支持那些隋室后裔,继续作为隋臣了吧,即便少帅愿意一心为隋,只怕到时候,这些代王、越王成长起来,他们第一个要夺的就是你的兵权,那些身边宠臣、佞臣,第一个还陷害,都是功高盖主的少帅,那时候,少帅为自保,也不能不为自己和家人安危着想了。”

    聪明人交流,一点就透,罗昭云已经探测出诸遂良的目光和心智,看问题很远,而不像其它人,着急少帅为何不反,自立为王,未来会如何等等?

    诸遂良越说越激动:“少帅最明智的是,把西北整合,如今六郡在手,开仓放粮,治民扩军,恢复经济,推行文教,使西北百废待兴,逐渐恢复,甚至百姓比以前更活得有质感,都拥戴少帅。西北民风彪悍,胡族杂糅,一旦征兵起来,组成骑兵、悍卒,向陇右、关内冲击,谁能抵挡得住?到时候西北雄兵数十万,何愁天下不能平定?”

    罗昭云莞尔一笑,说道:“遂良,你可愿意随本帅出征,做个记室参军?”

    记室参军官职并不很大,也不像俾将、亚将那样响亮,只是文职,但可是参与帅帐军机大事的一员,算是主帅的幕僚和助手,非心腹不用。

    诸遂良神色一动,心下高兴,知道自己的一番言论,打动了少帅,对自己刮目相看,这是要重用的预兆了。

    “属下愿意,追随少帅左右,助主公有朝一日,完成大业!”诸遂良起身抱拳,弯身行礼。

    罗昭云哈哈一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