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罗昭云策马疾奔,周围是十八燕云骑,以及两百侍卫,后面浩浩荡荡的五千骑兵保护,进入了西海郡。

    这里属于高原地区,广袤的草地,湛蓝的天空,显得那样的开阔,没有崎岖山麓,没有茂密丛林,绿油油的青草地如同草毡铺开大地上。

    杜如晦、薛万仞等人第一次来到西北高原,对着边陲之地,感到陌生和新鲜。

    商队沿着清澈青海湖畔,向伏俟城进发。

    罗昭云瞭望青海湖,忽然想到这里有着华夏最大的产盐湖地,绝对是一块宝地,取之不尽,按后世的说法,光一个察尔汗盐湖的盐,可供全世界食用上千年。

    不过,这是时代的造盐法太过粗糙,百姓食用的盐带着苦涩,即便贵族家用盐,也是盐块石,相对贫民,味道稍微好一点,但跟后世的精盐相比,差了诸多工序,千年的进程。

    涿郡靠近渤海,天罗组织的商会在那里制盐,跟后世的细盐面相比,只能算粗糙盐粒,但是跟隋唐的盐比起来,那就好上好几倍了,至少不苦涩,不带其它化合物的味道,目前上等盐尚未推向普通百姓,而是奇货可居的形势,渗透向各地门阀贵族,赚一大批钱财。

    罗昭云此时心中一动,若是能在这里制造一个盐场,就可以跟西域三十六国合作,甚至销售到波斯等中东国家了,换取金银和香料、经济作物回来,加强东西方的交流,赚取更多西方人的钱。

    一旦贸易打开,重设丝绸之路,将会财源滚滚,这几个边戍之郡,罗昭云觉得应该找机会拿下,从西北方位崛起,逐步向中原推进,

    这时候,伏俟城方位马蹄声响彻起来,烟尘滚滚,李靖、侯君集等武将,率领一批亲卫军,前来迎接钦差大臣罗昭云了。

第六百零三章 走马上任() 
罗昭云目光眯起,看着远处滚滚而来的烟尘,那是千余骑,声威雄壮,战马奔腾。

    由于西北的战马品种优良,那坐骑速度要比中原战马快,而且健壮高大,神骏异常,薛万仞、长孙无忌等人看了,都露出惊讶,感到这支骑兵的精锐。

    “罗将军——”

    骑兵未至,却呼声响起,兴高采烈地席卷而来。

    李靖、侯君集亲自带兵前来,还有不少熟悉的面孔,都是当年跟随罗昭云在西北攻打吐谷浑时候的旧人,梁元礼、崔师也在其中。

    行到近处,这些将士勒马停住,然后翻身下马。

    “拜见罗将军!”李靖等人抱拳行礼,单膝跪地,神态非常的恭敬。

    毕竟他们虽然在西北,但是罗成的战功和威名,这几年还是不断传来,让他们打心底敬佩。

    罗昭云下马后,上前伸手做虚扶状,朗声笑道:“诸位将军,快快起身,上次一别,数载不见,我罗成终于回来了。”

    “哈哈,得知罗将军即将到来,继续做我等统帅,都非常高兴。”侯君集大笑起来道。

    李靖目光深邃地望着罗昭云,两人对视,兄弟情义深重,一切言语,尽在不言中。

    “请罗将军回到伏俟城帅堂宣读圣旨,接受帅令。”李靖越过客套话,直切主题。

    罗昭云微微点头,也知道刻不容缓,顺利接受这里的兵权,以防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故。

    “好,进城!”

    众人纷纷上马,然后赶向伏俟城。

    长孙无忌、薛万仞、杜如晦等人,先前有些担心,不知道这里的边戍将领能否听从罗将军的调遣,毕竟人心隔肚皮,相隔数年后,光凭朝廷的圣旨,能否让七八万大军归顺,这是他们所担忧的。

    如今的朝廷,威望不在,各地反王中,有一半都是府兵将领,如果李靖、侯君集等人中,有图谋不轨罪者,他们进入城内,将会被围攻斩杀。

    不过,他们看到李靖等人亲自来迎接,神态恭敬,对罗昭云有一种身为下属的觉悟,都觉得有些意外,想不到他的影响力,隔了数年后,还是这么大。

    半个时辰后,诸将入城,进入了当年吐谷浑的王城,如今是西海郡的治所。

    昔日王宫被暂时封存,没有武将敢入住皇宫做指挥所,这是僭越,容易被御史弹劾,被猜忌日重的杨广处以大罪,所以,当年罗昭云为避嫌,只选择一座吐谷浑的亲王府改造成了帅府。

    李靖后来接任这里做府兵郎将,也是在帅府内办公,中规中矩。

    罗昭云此次入城内,依然进入帅府,召见都尉以上的偏将、俾将、将军等,云集一堂,宣读朝廷圣旨。

    尽管各地起义消息传出,边戍将领心思也变了,对朝廷没有了敬畏之心,没有直接造反就算不错了,李靖一直凭着威望压制着麾下将领们的杂念,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许多武将背后都在议论,何时西海郡也该像李轨、薛举、刘武周那样,称王称帝,他们则直接成为立国功臣,高官厚禄,得到封赏。

    如今罗昭云前来接管,李靖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感到再过一年,这里都有可能发生兵变,有人敢举旗造反,因为人心太难测了。

    罗昭云读完圣旨之后,这些武将心思各异地叩首接旨,大多想的却是如何扇动主帅,早日脱离朝廷控制,自立为王。

    梁元礼、崔师、张峻、侯君集等人,多少都摸清了李靖的性格,他有将帅之才,但绝不是称王的枭雄秉性,逼他起兵造反不可能,要兵变也诀斗不过他,所以都在隐忍,旁敲侧推,得知以后罗昭云回来接管军权,这才一直苦盼着,今日终于来临,他们的心思再次活跃起来。

    “诸位,天下形势变幻莫测,山河破碎,我罗成也不是顽固之人,不知变通,但目前朝廷仍在,我等食君之禄,当做好最后一班岗,绝不可成为主动谋反之人,只能被动顺应潮流,今我罗成,蒙陛下信任,接此西海郡兵权,总管西北战事,平定这里的叛乱,于公于私,我都不希望这西北的地盘上,有其它势力搅局,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

    罗昭云率先表明自己的立场,既是告诫众人,不可妄动,但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绝非顽固守旧之人,让一些揣有小心思者,不必着急。

    侯君集起身道:“末将赞同罗帅之言,当今天下虽乱,但我等气节不能丢,西北乃是我等辛苦打下之地,不能准许李轨、薛举之流在这附近生事,所以,恳请出兵,平定周围叛乱。”

    张峻起身抱拳道:“末将愿带精兵两万,袭击西平郡的李轨!”

    罗昭云微笑道:“诸位将军不必心急,本帅刚到此地,首先要检阅三军,对己方实力掌握清楚;其次,如果我们忙于攻打李轨、薛举,只会让西北叛军们抱成一团跟我等对抗,这对我们很不利;第三,我们跟西北叛军彼此消耗,反而会便宜刘武周、李渊、郭子和、梁师都等势力,所以说,当从长计议,懂得分化敌人,激化他们的矛盾,逐一击破!”

    李靖听到他的言论,顿时眼神一亮,他原本担心罗成一到,就兴师动众去平定那些叛军,使得西北起义军抱团对抗边戍军,那七八万精锐,只怕最后也要拼光,正所谓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西北六七股起义军联合起来,那可是不小的势力,足有五六十万兵力,如何能全部平定?

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 
聚将会结束后,罗昭云留下了李靖、侯君集、郭孝恪、长孙无忌、杜如晦、薛万仞几人,参与了核心会议。

    整个帅府的防卫,则由麦季才、程名振、周仲隐三人带兵接管,全部换上了随行带来的侍卫。

    节堂内灯火通明,罗昭云询问了一下目前军力、后勤补给、粮草、马匹等细节问题,由杜如晦来做笔录,长孙无忌负责查看账目,这样做,并非信不过诸位将军,而是一种接管程序,马虎不得,只有事事按章办事,上下军纪才能如同一辙,不开马虎豁口。

    李靖如实地将目前伏俟城兵力,以及其它几座小城驻军禀告出来,伏俟城大约有三万主力军,其它三座小城各有一万兵力,除此之外,还有两座军营,各有一万五千兵马,正规军加起来,足有八万人。

    罗昭云思忖一番,说道:“八万兵力,能够随军出战,征讨叛军的人马,恐怕只有五万,毕竟西海郡还要留下防守的驻军,以防叛军来袭,或是吐蕃趁机压境。”

    李靖点头道:“不错,只能抽调出五万精锐,远征其它地方,当然,如果我军能占据其它郡,开仓放粮,继续征兵,收编降军,队伍就会越来越大。”

    罗昭云觉得李靖所言,颇有道理,对照沙盘地图道:“李将军,对于接下来的用兵,你有什么想法?”

    李靖沉思一下,说道:“西部面积很大,有河西走廊,能与西域数十国联系,如果我们能先一步拿下河西走廊上的诸郡,划到我们的势力范围内,地域之广,汲取西域诸多色目种族人加入队伍,组成混合军队,然后对抗西北的一些自立为王的势力,就会游刃有余。”

    罗昭云皱眉道:“李将军的意思,先在西部发展,扩增地盘,储备实力,然后向东推进?”

    李靖解释道:“嗯,正是此意,中原混战,群雄逐鹿,虽然中原腹地是天下中心,洛阳更是东都,谁能掌控,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中原没有天险可守,易攻不易守,任何势力占据后,都会轻易被抢夺走,我们并不急着去中原夺取地盘。”

    “西部就不一样了,只要积累足够,把各郡相连,组合更大的军队,向东推进,只要最后能拿下长安城,整合西北、西南的疆域,物资、兵源都要比中原那些起义势力强大许多,如秦一般横扫六合,不是难事。”

    长孙无忌道:“这样做,会不会贻误战机,一旦有人先一步攻入长安,攻入洛阳,各自称帝,抢占了先机,我们还在边戍征战,只怕到时候会被当成异类,反而被中原新起的王朝,聚集中原之力对抗,西北贫瘠,如何能消耗过中原的富足?”

    诸人点头,觉得长孙无忌说的也有道理,门阀贵族、贤者才子们,都在中原,西北只是偏僻未教化之地,在这里长期发展,肯定不如中原迅速,如果错过了争霸时期,到时候就成了边塞王,如何能对付中原的新王朝?

    李靖和长孙无忌目光都看向了元帅,最后还是由他来决策。

    罗昭云吸取了二人的意见,在脑海中分析,思考半晌后,说道:“其实我们可以分兵两路,一路兵马直取张掖郡、敦煌郡,拿下玉门关,占据河西走廊,确保我们跟西域数十国的联系,能够正常交流,然后逐步渗透伊吾、楼兰、且末等地,也变为我们的郡,汲取当地的羌人、胡人、西域人,组合一支混合民族的军队。”

    “第二路兵马,集中精锐兵力,向武威、西平郡进发,先征讨李轨,驱赶薛举、梁师都地盘向东发展,让他们跟刘武周、李渊、关陇地区势力去争夺地盘,我们坐山观虎斗,等各方彼此削弱的军力,再找机会消灭他们。”

    诸将听完,都觉得大有道理,纷纷点头,这样两条路线同时发展,不会贻误战机。

    “元帅所言极有道理,属下认为可行!”杜如晦拱手说道。

    李靖开口道:“向西面发展,就由末将领兵吧,在西北边戍待了数年,对西域文化、高原文化有所猎涉,这里的语言,我也掌握,可以将汉代河西走廊的诸郡,重新再掌握回来。”

    罗昭云脸上露出笑容,这也是他的意愿,换别人都不放心,不光是才能,还有人的品格,都不如李靖。

    毕竟李靖已经四十多岁,接近五十,他没有称霸的野心,成熟稳重,有自己主见,放在哪里手握兵权,都能让人放心,如果换做侯君集等年轻将领,难免会让罗昭云猜忌。

    罗昭云叹道:“那就有劳李将军了,希望两三年之内,可以将西北的广袤土地,串联起来,加强沟通联系,促进商业交流,本帅会引来中原一些商贾在丝绸之路上贸易,一旦这片西北地区百姓富裕起来,就会死心塌地跟随我们了。”

    李靖感慨道:“早在四五百前,汉末王莽上奏当时临朝的太后王政君,说天下已经有了东海、南海和北海郡,再有个西海郡,才算是四海一统,后来便在青海湖的西海郡设置,沿着湟水河流域,汉代便有了邮亭。”

    “那些早已不存在的邮亭,曾经把雪域高原和内地联系起来。它们既是驿传设施,负责军事物资和军事情报的传递;又是军事据点,负有防守任务,我也会在这方面下手,设立邮亭驿站,休整道路,便于沟通,传递情报,将邮亭连起来,把雪域高原和内地彻底联系了起来。”

第六百零五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 
会议过后,各自回去更换锦衣长衫,脱去甲胄,因为晚上有一次酒宴,为元帅等人接风洗尘。

    宴会就设在了将军府的前厅,罗昭云坐在猛虎上山图的屏风下主位上,虎踞龙盘,坐得上半身挺拔笔直,剑眉星目,神情气度,自蕴威严,虽然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但是久经历练的他,见惯了大场面,所以稳稳压制住了气场。

    带着西北边戍风格的美味佳肴,很快放满桌案,众人喝着醇酒,吃着美味,欣赏着西域舞蹈,气氛热烈。

    有不少武将心中充满了兴奋,因为罗成威名赫赫,如今来到西北,接受了军权,很快西部将会有大动作,兵马会增多,实力强大,日后说不定也会称王称霸,他们跟了潜力股的首领,前途自然光明许多。

    以前不少武将私下都有了其它杂念心思,毕竟李靖是一个合格统帅,却不是一个枭雄,在乱世中无法带领众人干大事,自立为王,分封爵位,自然就会有所怨言,但是李靖治军严谨,而且提拔不少忠心耿耿的中层军官,一些别有用心者找不到破绽,也就不敢贸然起义。

    如今罗成来到,就会将这股潜在隐患消除了,他们都认为,到了关键时候,这个年轻的少帅,肯定不会愚忠朝廷,继续陪着隋王朝覆灭,所以充满了期待。

    酒宴进行得顺利,将领们主动向罗昭云敬酒,表达自己的效忠之意。

    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