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氏兄弟们看到表妹跟国公如此近的关系,都目瞪口呆,以前听她说自己跟罗成关系紧密,交情深厚,总觉得她在开玩笑,此时却都信了,暗忖由此关系,以后他们高氏子弟,在北方四郡里,都能有所作为了。

    接下来,罗昭云把远方客人迎入自己的新罗府内,设宴招待。

    长孙无蓉问起了她的兄长,罗昭云就把他的安排说了,高士廉父子等人,听到救济百姓过冬的事,都非常吃惊,被他的仁义之举打动。

    高士廉一叹:“国公能如此为民着想,真是乱世支福啊,相信一些华族名门,都会为你重重地写上一笔,凭此可以得到读书人的大尊敬!”

    “华族名门?”

    高士廉道:“不错,天下除了皇族、贵族之外,还有两股潜在势力,一个是隐门,他们传承上百年,有的是战国诸子设立的宗门,有的是秦汉圣贤所立,不过后来跟社稷切断了联系,并不在学术上深钻,而是研究武功了,可以说,本末倒置,会逐渐被淹没历史长河中。另一股势力就是华族名门,代表中原学问世家,汉人心目中的正统文化继承者,比如孔家、孟家、颜家等,这几个家族站出来,若是宗主亲自为你写传、点评,你就可以完全被中原士子接受认可,推崇备至。”

    罗昭云狐疑问:“有这么大影响力吗?”

    高士廉摇头道:“不好说,这种影响力是无形的,难以量估,但是,能得到中原正统儒派的认可,对你名声提升,还是有很大帮助。”

    罗昭云沉思一下,说道:“暂时不管这些了,我之所以这样安排,完全出自内心,不忍那些无辜百姓饿死,也没想着被人著书立说,非夸赞不可,那几个华族名门,写不写随意,我不会奢求。”

第五百三十九章 办学院() 
罗昭云对高士廉的到来,给予非常高的规格接待,亲自接风洗尘,让高氏父子都感到意外和惊喜。

    长孙无蓉则直接去了后院,那里有罗家女眷,外来贵客也只得止步,但是她是女孩子,而且跟一口一个罗成哥哥,自然拥有特权,去拜见如意公主,探望其它妾侍了。

    其实这小妮子聪明着呢,想要见一见罗成哥哥的家眷,都在什么层次上,是否配得上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宴席上,罗昭云、罗艺这对父子,跟高士廉父子们,一桌对饮,这可让高履行等人有一种自豪感,觉得他们选择来北方谋求入仕之路,是非常正确的,起码罗家父子对他们,很重视。

    高士廉才华出众,精通儒学与经纬之术,以正统华族自居,不过,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北齐、北周、北魏等等,往往被视为胡族汉化的正确,换句话说,他们是胡人,但是汉化了。

    但北齐开国皇帝高欢,自称东汉时期的太傅高襃之后,是真正汉人,在北魏时期,高欢的祖先犯罪被遣戍北部边疆,发配到怀朔镇,鲜卑人的聚集地。待高欢出生时,其族人已经完全适应并接受了鲜卑生活,所以,史书说高欢是“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鲜卑化的汉人一说,由此而来。

    而且高欢当时出身于渤海蓨县,这里本来就有东汉时期的真正华族高氏,所以,北齐王室也把自己看成正统的渤海高氏,其实里面真真假假,是否华族正统,历史已经难以考证了,后世学者也众说纷纭。

    高士廉有点受宠若惊,几轮酒水过后,询问道:“高某不懂带兵打仗,不懂奇谋良策,只是虚读了几十年木牍经卷,不知能否为国公、罗将军帮上忙,心中故惴惴难平。”

    罗昭云微笑开口:“实不相瞒,高先生,北方四郡,现在正缺少像先生这样饱读诗书的高才贤者,众所周知,北方乃边戍之地,教化不足,胡风犹存,对中原文化吸之甚少,我有意在比邻蓟城的一座燕山支脉的山岭上,建立一所书院,命名为‘燕山书院’,有教无类,广招北方诸君的士子读书,贵族和寒门的子弟皆可,一律以学院的考试成绩为准,由高先生作为书院的第一任院长,不知意下如何?”

    “燕山书院?”高士廉一惊道:“这是朝廷的学院,还是地方性质的郡学?”

    “这是独立办学,与朝廷的太学、县学等不同,是我罗家出资办理。”

    高士廉更加吃惊了,这种地方私办学院,罪名可大可小,往好处说,有教化之功,行圣贤之举,但无异于要跟皇室博名声,当权者不愿意看到谁的名声太大,压过皇帝,而且罗家还手握兵权,这样做太过危险了。

    “国公,你这样做,有所不妥,以当今陛下的猜忌性格,绝对不会容忍你如此提升威望,又手握重兵,太过危险,朝廷必定会有不少朋党,诬告你收买人心,有意谋反,罪名可就大了。”

    罗昭云摇头道:“当今大隋千疮百孔,朝不保夕,还有任何执行力和凝聚力吗?而且燕山书院,绝非一朝一日能办成,开春后择址,然后建立校区,教学、住宿等房舍,然后凑足讲师,再进行招生,最快也得两年之后才能有第一批学员,到那时,谁知道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

    高士廉闻言后,也觉得很有道理,点头道:“如果国公真要如此做,高某当着第一人院长,也没有问题,讲师方面,完全可以从高氏、卢氏、祖氏、薛氏中招来学识渊博者任教。”

    罗昭云道:“这燕山学院,并非太学院那种,只为进仕途、选拔官吏的学院,在整日辩论,纸上谈兵,我北方这座学府,包罗万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算术、物理、水利、建筑、船舶、化学等等多方面,前期需要很多授课的老师,希望高先生能多招来一些能人志士,各行各业的人才,到燕山学府内讲学授课。”

    “什么,这些也都要教,有人愿意学吗?”高士廉这等儒士心中,士农工商的观念太强了。

    “那些寒门士子,未必不肯学啊,各行各业,都有做官拿俸禄、爵位的资格。”罗昭云说道。

    罗艺在旁都蹙眉了,问道:“可朝廷能答应吗?”

    罗昭云淡淡一笑:“朝廷!两年后,能否在还是未知数呢,我在这做试点,以后在洛阳、长安、江南,也可以建立这样的学院。”

    高士廉、罗艺等人都目瞪口呆,这种话可不是开玩笑,难道他有心谋反不成?

    罗昭云似乎也察觉自己说的有些不严谨,尴尬一笑化解道:“你们这么吃惊干什么,高先生,你们久居渤海郡,可能对天下各地境况还不了解,表面上许多绿林盗匪起兵,乱民造反,都是寒门领导,其实还有一些地方郡守、鹰击郎将也准备起兵反隋了,还有萧阀、陈阀、高阀、宇文阀、这些曾经皇室子孙,也不甘心,要重新建立政权,你们说,这将会有多乱?”

    众人听完,这种乱局若是出现,的确超过以往,以目前朝廷半瘫痪的能力,的确难以镇压了。

    高士廉读书多,却不是死读书,心思缜密,隐隐猜到了罗昭云的意思,心中澎湃,有些激动。

    如果隋朝大乱,罗家是否会自立为王?这是高士廉心中的猜想,若是罗家在北方称雄,虎踞龙盘,此苦寒之地,人们的意志坚强,性格豪爽,身体结实,勇武过人,军队战斗力强悍,向南横扫,不是没有机会成功。

    不过,高士廉没有表现出异常,这种事,心照不宣即可,话多招人烦,尤其是局势不明朗前,说些谋反的事,乃是大忌,所以,诸人点到即止,没有深谈,继续回到办学这个话题,高士廉满口答应下来,心中的干劲儿更足了。

第五百四十章 战事来临() 
早春二月,大地复苏,草长莺飞,蓟城外数万劳力在修筑城池,这些劳力有蓟城内的百姓,也有附近县邑的劳动力,以及难民中抽调的壮丁。

    不过这次不是徭役,而是有偿筑城,由总督府出资,雇佣一部分壮丁扩建城墙,将城池规模扩大一倍,每三日结一次工钱,虽然一日只有几文钱,但也比之前白白付出要好得多了。

    劳工得到工钱后,家远之人可以在城内的钱庄寄存,积攒一定数目再提取送回家中,住得近的劳工,可以结算一次就把钱送回家去。

    总督府立信,钱庄运营,发放工钱,一系列的经济调控,使得涿郡死水般的市场复苏,有活跃的迹象。

    劳工们有钱赚了,自然可以购置家用品、菜肉、盐巴等给家人改善生活,促进消费;而粮食是必需品,罗昭云为压低粮价,同样出了限定政策,定期发放粮票,按照家庭人口数发放,有了粮票和钱币,才能去购买口粮,限制商人趁机从罗家这里买走,然后囤积粮食。

    同时,燕山学院的事也开展了,宇文恺之子宇文温,负责跟随高士廉等人去选址,最后选定了香山,作为学址。

    香山自晋代葛洪的丹井,始有记载,距离蓟城西郊三十里,地势险峻,苍翠连绵,站在山顶,可以望见蓟城全貌。

    建筑风格小部分有罗昭云的意见,其余都有高士廉、宇文温来负责,打造一个大型书院。

    不论教育、经济、军队、城建等方面,都在齐步发展,使涿郡换发勃勃生机,周围郡县百姓,不甘疾苦、贫困,纷纷来投,使得涿郡的人口激增。

    就在这时,罗昭云得到了消息,高昙晟在辽西起兵了,兵力达七万,号称十万,进攻北平郡,要切断燕郡和渔阳郡的联系,同时契丹、奚两部也派人进攻燕郡,配合高家,夺取北边三郡。

    与此同时,窦建德在长乐城誓师,要统领三军北上,进攻涿郡,统辖北方,成为唯一的北边雄!

    “该来的总要来的,窦建德、高昙晟这是不打算给我发展的时机。”罗成心如明镜,猜出二人联手之目的。

    目前北平郡守邵长函和府兵鹰击郎将贺兰宜全都发出紧急战报,他们守卒和府兵加起来,只有一万五千人,根本就挡不住,短短几日,几个县邑就被攻陷了。

    燕郡的祖颋和宋镶也在加紧求救,面对契丹和奚族的骑兵冲掠,也抵挡不住。

    北方战火被突如其来点燃了。

    蓟城内的百姓听到消息,人心惶惶,都在犹豫要不要逃亡。

    但很快,总督府就贴出告示,佑国公罗成,将亲自带军出战,平定北方边陲之乱。

    同时薛世雄、罗艺带兵南下,抵抗窦建德的大军。

    这一日,罗昭云亲自挂帅,身披银色战甲,带军五万开赴渔阳郡,总督府的事,暂由如意来主持,她身为大隋公主,身份高贵,批阅一些地方奏折,决定一些事情,无可厚非,都认为她的身份和威望符合。

    由于萧依依和宁沐荷各有事情要忙,所以如意就把长孙无蓉带在身边,帮着打理地方的日常政务,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长孙无蓉以及融入了罗府的生活,跟罗昭云的家眷关系极为融洽,她本身又聪明伶俐,所以很得诸女的喜爱。

    五万大军中,有一万五千骑兵,三万甲士,五千弓箭手,浩浩荡荡朝着渔阳郡赶去,旌旗飘展,兵甲锵锵,声威振动。

    “罗帅,这次还用得着你亲自出马吗,交给麦某人,也能横扫高氏乱军了。”麦铁杖是这次行军副帅,他觉得对付高价的兵马,用不着罗成亲自出头,自己就足以应对了。

    罗昭云沉思道:“大意不得,高家军比较是北齐皇室的后人,潜伏几十年,暗中招兵买马,实力肯定不是普通的暴民乱军可比,这极有可能训练成精锐之兵,而且还要契丹、奚部族的铁骑入境,本帅当亲自前来镇压。”

    “那头阵就交给麦某吧。”麦铁杖也是一员猛将,老当益壮,带军严明,最适合冲锋陷阵。

    罗昭云点头道:“好,先锋军由你来指挥了,所到之处,希望你们能所向披靡。”

    “得令!”麦铁杖微微一笑,他已经憋了一年多,没有战事,浑身都痒了,这次正好舒筋动骨,热血冲杀一番。

    三日后,五万大军抵达渔阳郡,短暂逗留后,继续向北平郡的地盘进发。

    行军第七日,在渔阳与北平的接壤地带,涿郡兵马跟北齐复国军来了一次交锋。

    麦铁杖父子带兵,统军两万,与北齐复国军的三万人在荒野上摆开了阵势。

    “呜……呜呜……”数十支牛角同时吹起了苍凉激越的号角声,在原野上空响彻开来。

    北齐一名将领斛律垂云,这是当年北齐三大战神之一斛律光之孙,自幼熟读兵法,布下三才冲轭阵,严以待势,脸着带着一股孤傲神色。

    今日他把这一场战役当作成名战,北齐要复国,就需要从辽西、辽东崛起,先吞下幽州一带的郡县,然后向南推移,他身为斛律光的后人,当再现战神家族的光彩。

    麦铁杖瞥了对付的阵型,冷哼一声:“华而不实,来人,传令下去,布偃月阵,准备冲锋。”

    “喏!”有传令官下去传达军令,很快,阵型微变,五千骑兵在前,形成偃月之形,长兵森然,要以骑兵的锐利为刀,斩杀对手。

    这偃月阵早已被罗昭云和麦铁杖等商议改造过,现由骑兵一层层套嵌,千人队为一层,内外分五层,可入海上波涛一般,一重一重地加力,前赴后继,扑杀上去,推移碾压。

    “对方只是寻常偃月阵而已,不足为惧!我这三才阵,有天地人三者结合之寓意,外有游骑,中有战锋队、攻坚队,后有中军和左右驻队,进可攻、退可守,还能左右包抄,单以阵法高下判断,我方已经胜了。”斛律垂云满口的兵法论调,神色冷傲,旁边的俾将们不明所以,均觉得斛律光后人,精通兵法,指挥绝对错不了。

第五百四十一章 冲锋攻阵() 
斛律垂云觉得自己布的阵型,在兵法上,比边戍隋军的阵法要高明,按照兵法上的记载,三才阵攻守兼备,可以应对偃月阵了。

    四周的俾将、都尉们也深信不疑,因为他是北齐名将之孙,当年斛律光可是战功赫赫,百战百胜,为北齐打下很大疆域,震慑北周,压制契丹等部落,用兵如神。

    他出身将门,用熟读兵法,自然被北齐这些遗民们推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