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体。”

    萧依依和宁沐荷听得一愣一愣的,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要把这四郡做为试验区,把经济搞活,首先是钱币政策,目前市面上黄金白银和钱币太少了,由于朝廷这几年忙于打仗,一败涂地,各地纷争不断,官府铸钱已经大不如前,不够各地交易使用,出现以物换物的情况;其次,私铸钱的情况很多,轻重不一,所以,我们要稳固北边四郡,得把货币这一项先规范起来。”

    二女听他说的头头是道,都安静下来,仔细聆听,不知他有什么好办法来规范。

    “钱庄以宁氏商会为主,融合四郡各县的几个大商会加盟,给他们占一点股份,然后成立钱庄,让一些世家、贵族的钱币投入钱庄,可以兑换银票、钱钞,存钱者每个月还会有一定利息支付,那些小商贩因为资金周转不开,可以过来借贷,只要有抵押即可。这样等若把货币资金汇总,然后用于流通,把四寂潭水搅活起来,交易越频繁,各得所需,各卖所货,经济就会好转……”

    “这可以吗?”二女都吃了一惊,有点不可思议,如果让其它世家把钱交给钱庄,人家能信得过吗?

    “放心吧,我罗家做担保,相当于四郡的总管,等若官方背景,可让世家、商会安心,另外,黄金、白银、铜钱的兑换率,都由咱们掌控,每一次对换交易,收取了折损率、手续费等,每个月下来都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宁沐荷眼神一亮,多少抓住了一丝想法,惊叹道:“如果行得通,那这种经济体,还真是赚钱的好途径。”

    “那百姓参与不进来,基数太大,人口众多,暂时商会一直供给,消耗太大,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萧依依有些担忧,积累多年的粮草,三百万石,只够十多万大军和数十万百姓吃三年的,这也太恐怖了。

    罗昭云摇头感叹:“不止这四郡的百姓,我还有趁此乱局,派人去河北一带散发消息,怂恿更多河北、河东的难民,涌向涿郡来,估计年关来临前,也会多出十万、二十万的难民需要安置。”

    萧依依吃惊了:“啊,那咱们养得起吗?”

    罗昭云解释道:“无妨,并非白吃白喝,可以由将军府斥资,利用这些劳动力,从事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雇佣男丁修河渠、扩建蓟城、修关塞等,给少许工钱;妇孺老人可以编织席子、放线做针线活、炒茶叶等等,都可以利用起来,同样给工钱,不是白白施舍。如此一来,难民依靠自身的劳动强度,赚取工钱,用于生活,最后又返回到咱们商会中来,这样不论是贫民,还是贵族,都投入这种经济体中,交易越频繁,商贩税收也就越大,市场活跃,生机也就带动起来了。”

    “而且,我们不能把目光只局限在当地,由于涿郡靠渤海,我们可以发挥制造精细的海盐,超出目前百姓所用的粗盐石块,还有捕捞水产品,沟通与海外地域的联系,把生意做大,东南沿海一带的百姓,也能跟我们贸易,可以绕过中原地带的战乱,不影响生意。”

    二女听了之后,频频点头,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规划的蓝图很好,只是细节方面还需要仔细斟酌、探讨,如何开展。

    宁沐荷担忧道:“公子,朝廷有限令,禁制与草原部落的人,私自开市交易,一旦发现罪名可是很大,动辄抄家、砍头,说不定以私通敌国来治罪。”

    “不必担心,从明年开春之后,我罗家就是北方之雄,割据藩王,明着依然属于大隋的将士,但我们只听对我们有利的旨意,如果是对咱们不利,甚至安插什么罪名,一律拒绝执行,更不会坐以待毙。”罗昭云有这个自信,因为明年天下的局势更乱,窦建德、李密、杜伏威这三个枭雄会做强做大,而其它各地的豪雄也会起兵,比如李渊、薛举、李轨、萧铣、王世充、刘武周等崛起,还有数不清的义军,相互混战,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了。

    “公子,那商会该从哪一步先做起呢?”

    罗昭云沉思一下说道:“首先,派人联合幽州世家、四郡的大商会,商议一下,看他们是否愿意出资占股,如果不愿意,也不勉强,我们自己的实力也足够了,多他们一伙人,只是参与分成,利益捆绑在一起,有很好的宣传促进效果,更容易推广。

    “其次,挑选这些年培养的商业、算数人才,构建钱庄班底,需要懂经济的头脑,能够运算兑换率、利息等,属于专业人才。

    “第三,在蓟城内挑选一个好地方,建一座气派的钱庄总部,年关后就开张。至于安顿难民、扩建蓟城等事,我会安排其它人去做,需要治理民政的人才。”

    这个时候,人才的需求就凸显出来,身为地方雄主,领袖人物,不可能事事躬亲,只是有个宏观的思路,制定大方向,具体执行者,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各尽其能。

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 
北风呼啸,如刀刺骨,已经进入寒冬时节,燕山地带的郡县全都被冰雪覆盖,无比寒冷。

    从一大早晨,天上就下起了茫茫白雪,雪花飞舞如柳絮,气温反而暖和了起来,雪花落在身上有些发粘。

    一道道身穿长袍士子装束的身影,没有打伞,有的披着蓑衣,有的则裹着厚厚的棉袄,快步走入了罗将军设立的总督衙门。

    这些人身上已挂上了一层雪,不过各个精神饱满,因为被通知来此接受罗将军指名接见,都觉得可能是一次机会,要有大用了。

    比如杜如晦、高表仁等人,都心中暗暗期待,被分配一些职务,从而一展才华。

    这些日子虽然在酒楼好吃好喝,但是他们毕竟渴望早些受到重用,今日得到通知后,立即冒着风雪,大踏步地冲向总督衙门。

    长孙无忌也来了,二十二岁的青年,因为十五岁就跟着罗昭云上了战场历练,又在征辽军内担当过参军,经历很多,变得干练、沉稳,心智锻炼得成熟。

    大约十多人,聚在一起,彼此已经认识,因为在烟雨楼的客栈内,曾经不止一次设宴吃酒了,都拉近了关系。

    “长孙兄,你知道这次罗将军请咱们所为何事吗?”

    “还不知道,但是,应该会有所动作,诸位,可都都用用武之地了。”长孙无忌微微一笑,他很清楚罗昭云的为人,网络这些青年士子,肯定有所启用,否则不会花费如此气力招揽这些名门之后。

    顷刻,人到齐了,罗昭云从后院走过来,与这些士子们相见。

    “见过罗将军。”这些士子全都恭敬行礼,对这位少帅非常钦佩。

    “好,诸位请坐。”

    众人坐下后,全都翘首以盼,期待着罗昭云开口。

    “今日大雪骤降,眼看就是寒冬中下旬,离着腊月近了,河北、燕山一带,百姓因为战乱、灾荒,导致难民无数,今日请诸位过来,就是打算给大家安排一个苦差事,全都有事要忙了。”

    “哦,罗将军,不管什么事,都请安排吧?”

    “是啊,我们既然选择北上,就是打算来做事的,这些日子在酒楼好吃好喝,虽然逍遥,但终究不是我等所好。”

    罗昭云闻言,微微点头,他早就明白,这些士子眼高于顶,自负才华,迫不及待等着被重用,可偏偏罗昭云一到涿郡,就把他们安排酒楼闲置了十多日,要打压一下诸士子的傲气,让他们更渴望做事的机会。

    “你们可从地形图上看到,我涿郡西南有上谷郡、博陵郡,南面有河间郡、渤海郡,再往南,还有赵郡、信都郡、平原郡等,都是重灾区,不论是修运河、征辽东,这里发动的劳役很重,起义众多,盗匪横行,百姓难以为继,这个冬天还不知道会饿死多少,所以,本将军打算在涿郡的西南、南面、东南,各设置三个安置难民场所,可做临时县邑,而你们分配三地,负责这次搭救难民,治理当地民生的重任,不知你们可以信心,救民于水火?”

    长孙无忌等人闻言,都愣住,这种任务,还真是不轻松,因为一切都是杂乱无章,从头开始,没有什么治民经验,简直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那些难民,家里老弱妇孺较多,孤苦无依,男丁战死在外,或是死于劳役,落草为寇也有之,我们要尽量多解救,诸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功德无量,更何况那么多鲜活百姓,这件事,虽然看似不够热血,不会沙场立功,但是,却是我等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根本,仁义所在,虽万死独往矣,你们的功劳,全在这次重任上。”

    杜如晦等人听后,全都动容,感觉到热血流动,瞬间像打了鸡血一样,来了兴致,对这件事看得很重了。

    “不知罗将军,打算给我们安置什么职位,是辅助人员,还是功曹笔录?”有人询问,担心职务太低,干不了什么事,天天埋头记录东西,那就没意义了。

    罗昭云说道:“当然是县令、县丞等,一二把手,全权负责这次安顿流民的事。”

    “啊!”诸人惊呼,都感到了意外。

    罗昭云神色坚定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本将军了解你们都是名门之后,祖上历代为官,几世公卿,底蕴雄厚,从小就学了许多知识,现在即将乱世,需要真正救世济民的人才,希望我没有看错人,也希望你们,不要辱没家门的底蕴和名望,把这次任务,顺利完成,如果那个县饿死了百姓,出现了哗变,那么,自己滚蛋,别再回来诉苦了。”

    这些人听完,既感到热血,又觉得任务艰巨,心中有了矛盾,却也觉得新的任具有挑战性。

    罗昭云道:“长孙无忌、高仁表、杜如晦总管大局,你三人为县令,总管大局,麦仲才、来恒、樊东尹三人为县丞,负责具体民政,贺若怀廓、周仲隐、薛万述为县尉,负责带兵,除此之外,本将军还会抽调一些当地年纪较大、在官府做过功曹的小吏,他们经验丰富,会辅助你们,每县拨发两万石先行,钱币百万贯,精兵三千,跟你们运转,看你们三路队伍,谁能在此次任务中完成的最好,功劳最大,救助的难民最多,肯定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这些人都是名门望族之后,比如长孙晟、高熲、樊子盖、来护儿、周罗睺、贺若弼、薛世雄、麦铁杖等后人,资历绝对够了,只是还缺少历练,这一次,罗昭云打算启用他们。

    因为北边四郡的人员配置都是由朝廷任命的,一时没必要改动,但这次救济河北、河东难民的事,却需要额外的人手,罗昭云正好给他们此重任来锤炼,这种地方乱局,安置百姓,需要有应变能力,可不是书本上的诗书文赋能够教得了,等若让他们提前演练,日后才有机会独当一面,派往一个郡做郡守,甚至更大的官衔。

    诸人听到后,都是面面相觑,心想这个罗将军果然非同一般,给他们安排如此大的任务何官衔,如此推心置腹,用人不疑的态度,让他们都心中感动,暗自决心,得干出一番成绩来,绝不辱没家门底蕴。

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 
这些年轻士子们,心高气傲,眼高于顶,没有一次挫折和历练,是难以让人放心,暗处在重要岗位上的,虽然有些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但是,罗昭云也不想纸上谈兵,给予迫在眉睫的任务,没有定律,需要这些人随机应变,处理民事和暴乱,他在后方会随时关注,强大的情报系统也会监督好每个一人的行为举动。

    杜如晦等离开了总督衙府,各自回去准备行李,明日给一天时间,后日一早就要远行了,时间紧迫。

    他们三五成群冲入风雪中,神色激动又紧张,这是他们来到北方四郡,追随少帅之后,第一次被委以重任,虽然县令官职品阶不大,但他们心中都清楚,这是一次历练,而且具有实权,绝不是在隋朝廷那种分派各地混日子的差事。

    如果能在此次任务中脱颖而出,不但救济数以万计百姓,成就自己的名气,还能被罗家看重,以后重点推荐给朝廷,做郡守、甚至调入京城为侍郎、尚书、仆射,也不是没有可能。

    都是聪明人,所以心照不宣,出去之后,跟自己组队的士子,联袂快步离去,好回去商议如何开展工作。

    “无忌,你舅父回信没有?”

    长孙无忌停下来,转身对着罗昭云微微一笑道:“已经回信,说会过完年,元宵前就会来蓟城。”

    “我对渤海高氏敬仰已久,如果你舅父高士廉能来到蓟城做客,相信我说服其它豪门世族就容易多了。”罗昭云轻叹,渤海高氏门阀,也是名望大族,高颎、高士廉等都是出自那里,威望很大。

    长孙无忌解释道:“舅父听说罗将军要大力发展边陲四郡,改善民生,救济百姓,直接答应了,还会带着几位族人、表弟一起过来,还有,舍妹可能也好来。”

    “你妹妹?”罗昭云愣了一下,忽然想到谁了,观音婢,她还给自己起了大名,长孙无蓉!

    “舍妹可是对罗将军念念不忘呢,这些年与我通信不断,对你的那些征战沙场的事迹,还有哪些文词等,都很熟稔,信中对罗将军你钦佩不已,早就想再见面了。”长孙无忌脸上堆着笑容,笑的有些龌龊。

    罗昭云莞尔一笑道:“呵呵,她当年还是个跟屁虫,留着大鼻涕,开裆裤才换掉,现在长大了吗?”

    长孙无忌听到他对自己妹妹是这个印象,脸色都发黑了,彻底无语。

    “罗将军,大家熟归熟,这样埋汰舍妹,可不好了吧,当年你初见她时,舍妹才三四岁,仁寿四年而已,现在马上都大业十一年了,过了年,观音婢她都十五了。”

    “这么大了!”罗昭云摇摇头,想到那个黄毛小丫头的样子,上次分别,是长孙晟去世,长孙无忌一家人被庶子要分家赶出了府,那时候,观音婢她才八九岁,后来高士廉接走了这对兄妹和高氏,回渤海郡高家生活,直到一年前,长孙无忌不甘寂寞,前来辽东投靠他。

    “既然想来,那就跟随队伍一起过来吧,在蓟城住上一段日子,算是外出散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