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俺以前在老家很少服人,这次见了国公,真心佩服,只是暂时无缘追随作用,日后若俺有机会,也会投奔罗将军帐下,做个先锋官就行。”

    “哈哈,若是我统帅三军,凭你们二人的本事,迟早都提为大将!”罗昭云并不吝啬语言,给二人一种期盼念想。

    果然,秦琼和程知节闻言,心中都有些激动,奈何张须陀这一年待二人不薄,又是在家乡附近镇压叛军,保护地方安宁,所以,无法现在就脱离出张须陀的军队,过来跟他出征北上。

    这时候,灰蒙蒙的天空飘起了雪,北风呼啸,整个街巷冷冷清清。

    “国公,我们刚出城赶路了,就此别过。”二员虎将对着罗昭云抱拳一礼,辞过国公,带着几十名亲卫,出城去了。

    罗昭云望着二人身影,心中感叹,今日种因,他日有果,自己提前拉拢,若有朝一日,兵戎相见,说不定也能挖走二将,为己效力。

    下雪了,寒冬降至,隋炀帝将要南巡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 
十月二十这日早朝,隋炀帝杨广当场宣布要南巡,这个冬天要去江都过年,过暖冬,带领后宫佳丽、亲信重臣和文武官员前往。

    许多大臣们听到陛下要去江都,都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北上就行,不论是去辽东,还是去雁门,都是自讨苦吃,死伤无数,历经劫难,他们实在是怕了。

    而江都那里没有强敌虎视眈眈,也没有冲锋陷阵的厮杀,江南水乡,气候宜人,哪怕即将入冬,依旧草木葱绿,并不落叶,生机盎然,郁郁青青,而且江都一带没有叛乱的消息,没有危险。

    但是,也有御史大夫站出来,反对南巡,耿骊就是一名御史台的言官,在大殿上纳谏,声称北方叛军严重,作为天子,应该坐镇都城,指挥四方,消灭叛军,使国家安定。

    这些言论有道理,却不合时宜,杨广最反感纳谏,而且是他一心想去江都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这位耿骊的御史直接被推出去斩了。

    裴蕴、虞世基、封德彝等人站出来,纷纷赞同杨广的提议,一群大臣觉得去那里没有危险,也不损害利益,所以,顺其自然,不做口舌之争。

    就这样,杨广决定三日后出发,带着十万禁卫军前往江都过暖冬,后宫嫔妃和文武大臣同行,赶在通济渠、大运河没有冰封之前,坐船南下。

    杨广将要离开,留下十一岁的皇孙杨侗坐镇洛阳,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代理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留守后方,辅佐越王处理一些朝廷事宜。

    国家大事的奏折,都会被送往江都,由杨广批阅,洛阳一带的事,则由越王杨侗和几位留守大臣们商议决断。

    三日时间很快过去,杨广身穿金丝龙袍,头戴天子冠,先是坐车抵达渡口,带着文武百官登船,十万禁军,由三分之一坐船,其余六万多人马,在河渠沿岸的道上行军,水路与陆路并发,远赴江东之地。

    罗昭云望着河面上乘风破浪的战舰,逐渐远去,心中忍不住猜想,这次去江都,应该难回来了吧。

    也许明年,就会有江都宫变的消息传出,比历史提前两三年。

    “走,咱们也走,准备早点回涿郡过年!”罗昭云浑身轻松下来,没有了隋炀帝在洛阳,他不用处小心翼翼,隐藏锋芒了。

    长孙无忌无语道:“我刚回来几日,就要回去啊。”

    “这里也没有你指的留恋的地方,待在这里作甚,玩物丧志吗,早早离开,我们还有更大的事要做。”

    “哦,什么事?”长孙无忌已经二十多岁了,也属于文武全才型,不但军旅经验丰富,智谋层出,对于文案、民政等,管理起来也十分顺手。

    罗昭云很清楚长孙无忌的潜力,有做谋士和宰相的料,说道:“我手中有一道圣旨,可以去北方招兵买马,重新拉起队伍,镇压边关四郡的叛乱,同时,要镇压河北窦建德的军队,天下要乱,我们必须遭到回去准备,否则,留在这迟早是瓮中之鳖。”

    长孙无忌点头,觉得他说的有道理,问道:“这次我们带多少人马过去。”

    “陛下没有给我调用骁果卫之权,这是留给越王,巩固东都的宿卫力量,可以说,不给军饷和一兵一卒,只有一道圣旨而已,其余的,都考我们自己来组建,首先,我要带走洛阳内的青年才俊去北方,你帮我去召集,询问他们的态度,只要愿意前往,到了那里,统统都会安排实权职务。”罗昭云似笑非笑地说道。

    “不用经过兵部,我们直接委任官职?”

    罗昭云肯定道:“那当然,陛下让我便宜行事,军方任免权在我,所以,他们只要跟随,愿意效力,我肯定会破格录用。”

    长孙无忌佩服道:“这样一来,肯定有一些人愿意前往。”

    “这几日跟你们一起吃酒的一些俊杰,士子们,都可以叫上,那些名将、功臣的后裔子嗣,有的已经被剥夺了爵位,有的家族没落,他们大多都知书识字,或精通武艺,皆为难得人才,一同带走北上。”

    长孙无忌点头,知道他说的是哪些人了。

    诸人回到城内,当日间,长孙无忌、薛万仞、麦孟才等人,穿梭一些没落豪门的府邸,高熲之子高表仁、贺若弼之子贺若怀廓、周法尚的长子周绍基,少子周绍范都来了。

    虞世南听说了罗昭云在招揽一些青年才俊北上镇压叛军,可以破格提拔无官职者,推荐了太学院的几个有才学和智谋的士子过来,想要通过从军方式,得到提拔,通过战功走入仕途。

    当罗昭云听到这几位士子中,有杜如晦的时候,顿时大喜,亲自迎接他入了府邸,跟他倾谈一番。

    “早听闻过东都杜如晦的才名,上一次相见,还是多年前猜灯会上,没有来得及交流,数年过去,你的才名逐渐远播,若能加入军中历练,出谋划策,日后必成为国之栋梁。”罗昭云夸赞。

    杜如晦听完有些汗颜,心想自己只不过小有名气,跟眼前罗成比起来,文才武略都逊色太多,如此评价,也看得起他了。

    “国公过奖了,如晦何德何能,担当如此高赞?”

    罗昭云正容道:“你若能加入军中,用不了多久,当个司马不成问题,先从参军文吏做起,来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华。”

    “一定尽心尽力,不辜负国公抬爱与厚望。”杜如晦有些激动,他的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代周朝后,祖父杜果在隋文帝期间曾担任过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却因病早退,家道中落。杜如晦自太学院读完书后,一直没有得到入仕机会,暂时在学院里担任祭酒,讲讲诗赋课而已,无法展开自身的抱负。

    如今有了这等捷径,可以被破格录用,还有机会学习许多行军知识,都是他需要的,被国公如此器重,自然有一种千里马遇伯乐的感觉。

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约() 
罗昭云送走了杜如晦后,心中有些高兴,这一次回洛阳广撒网,笼络到好几位青年俊杰,除了将门虎子,还有精通文谋的饱学之士,甚至像杜如晦这种,历史上可是李世民的贴身军师之一。

    现在算起来,凌烟阁上的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侯君集等人,自己都有了实质的交情,秦琼、程知节二人,也算关系不错,撬一些李唐的脚跟儿,日后会减少对抗的难度。

    不过,更多的人大多各投其主,如魏征、徐世绩等人,也有一些人不会被他轻易拉拢,因为他们跟李阀的关系,比跟他深得多,如刘弘基、李孝恭、刘文静等。

    当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是相对于李世民而言,它并不代表聚集了隋唐的最优秀人杰,只能算隋唐众多名将文谋的几分之一而已。

    且不说杜伏威、窦建德、李密身边就占有部分厉害武将、谋士,光李渊、李建成身边也有一些才俊,只不过最后没有站在李世民这边,所以不是被抹杀掉,就是不得重用,在唐历中没有留下什么大名气。

    杜如晦刚走不久,虞世南又来了,手中还带着一张请柬。

    “虞兄,请入座。”罗昭云站起来,对他在学院给自己做广告,推荐学生和士子,还是很感谢的。

    “国公,你这样称呼我,真是不敢当啊。”虞世南非常有才华,免不了持才傲物一点,但是一个国公跟他称兄道弟,还是感觉到有些心虚,只要尊敬他、重视他,文人其实心中就挺自豪了,毕竟这个时代的等级观念还是很强的。

    “在外面,我们有爵位之别,在院子内,咱们也算老朋友了,兄弟相称也没什么。”

    虞世南心中有暖流,他兄长虞世基现在对罗成都不敢轻易视之,而他自己的官职不高,虽有才名,但也不敢轻慢国公,被对方如此抬举,自然觉得很有面子。

    “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我是来给国公送请帖的。”

    “怎么,虞兄要请吃宴吗?”

    “嗯,来宴请你,不过请客的主人,却不是我,嘿嘿,我只是过来跑腿的。”

    罗昭云有些惊讶地问:“哦,什么人能劳你跑来送请柬?”

    文人都有傲骨,除非热衷名利,或是受到威胁的文人大夫才会低身失节,不顾身份当跑腿的。

    虞世南苦笑道:“还不是太学院的那个薛祭酒,她可是代理太学院长了。”

    “薛?薛芷箐?”罗昭云一下子就猜到了,因为其它人,谁能让虞世南如此受苦,还甘之如饴,也只有大才女的魅力,才能让文人士子心甘情愿去做事、传信。

    “就是她。”

    “她请我吃酒,什么意思?”罗昭云愕然。

    虞世南额头冒青筋,心中暗诽:有多少洛阳才子,得知薛大才女宴请,估计早就兴奋连连,他还在无动于衷,询问为什么。

    “你可能不知道,芷箐对你的诗文才华,很是欣赏。”

    “哦,不会让我会对诗吧,如今国内乱局未平,我实在无心吟诗作对,观山赏月,若是谈论文学,那是算了吧。”罗昭云装的大义凛然,实则不想去当面出丑。

    他的罗成诗集,上面没有一首是他自己做的,都是背诵唐宋的名诗上去,借用古人的才华而已。

    别说是他,后世也没有什么文化人,能写出超过李白、王昌龄、李商隐等等大家的诗文,所以自己印刷出来后,自然让天下文人士子惊叹了。

    不过,万一凑在一起,玩什么填词酒令,拟古做赋,瞬间他就现原形了。

    跟这些当代文豪比起来,他不能说是白丁,但真才实学也差了很多。

    如果比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学等科目,罗昭云觉得自己轻松胜出,但古文那些东西,让是自己来写作,没有天赋,原创是行不通的。

    虞世南有些无语了,盯着罗昭云道:“国公,临行前,薛姑娘可是再三叮嘱,希望国公今晚也定要去赴宴,并没有外人,她要单独见你。”

    “单独见我?在她府上,两个人,饮酒赏月?”罗昭云听到这,忽然有些心动了,因为薛大才女,年龄跟他相仿,在世人眼中可能是大龄女,但是他却觉得,年纪刚好适合谈婚论嫁,洁身自好,任其发展到二十四五岁,身体发育刚刚好,如果十三四就破身,那会影响身材诸多发育。

    “国公,你想拿去了,她邀请你赴宴不假,去不是在府中,在太学书院之地,薛姑娘在学院里办公,有自己的独立小院,学问搞得晚了,有时候也在那就寝。”

    “原来是这样。”罗昭云心思淡了一点,知道去了,肯定不是他想的那样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请国公赴宴,薛姑娘为学院尽心竭力,人品高洁,才华出众,从不牵扯男女婚恋,被勋贵子弟们敬仰,这次单独邀请国公,已算少有之事,请国公勿推却。”虞世南一边劝慰,一边轻叹他好福气。

    罗昭云想到薛芷箐乃是隋代大文豪薛道衡的孙女,薛家与韦、裴、柳并未“关中四姓”之一,才学与名望甚高,从西魏时期就积累下来,虽然现在只有裴家算是关陇豪族,与李阀、宇文阀等争权,但那只是权贵势力的排名,而非这种老牌姓氏的名望。

    关中四姓之上,还有五姓七家,就是隋代地方的“崔、卢、李、郑、王”了,都是累世治经研学的传承家族,尽管在仕途方面已没落,但对读书人,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好吧,我去赴宴,拜会一下薛姑娘。”罗昭云轻叹,他上次见到薛芷箐的时候,还是几年前,薛道衡入狱,薛芷箐登门求他帮助,可是他明哲保身,只是出了点子,也在幕后出了一份力了,只是结果不理想,薛道衡还是死在了狱中。

第五百一十七章 才女往事() 
罗昭云和虞世南乘车前往太学院,一路上,二人倒是相谈投机,虽然他对虞世基有意见,觉得那是一个佞臣,为了一己权力,与裴蕴、封德彝等人,对杨广阿谀拍马,阻断忠言,遮掩事实,才使得杨广越来越不能听到真实的奏报,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内患,这对大隋是一种祸害。

    但这虞世南品性不错,有文人气节,知道当下仕途有这些黑暗,这几年他兄长虽然得势了,给他推荐新的高职,却都没有接受,还是做秘书郎一职,更多时间,在太学担任忌酒讲师,给学院士子们授课。

    “虞兄似乎很在乎这个薛姑娘。”

    虞世南道:“何止是我,学院的不少忌酒和士子,都很尊敬她,面对她的请求,都没来由地答应,这是芷箐的个人魅力,也是她洁身自好,专于学问,才学冠京华的原因,大家对她,并非都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就拿我来说吧,虞某今年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早成了家,长子虞昶都快弱冠了,每次见到芷箐,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即是才学共鸣的知己,又把她当成自己女儿一般看待,她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无形之中,就把你影响,不知不觉,甘愿为她做任何事。”

    罗昭云听着虞世南娓娓道来,吐露心声,不禁对着薛芷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