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大兴城就在前面了。”罗昭云言语中透露出一份兴奋。

    青霜抬起头,看着前方数里的一座宏伟巨城,高大城楼,雄伟城墙,连绵不绝,仿佛长城一般延伸到远方。

    “终于到了。”

    罗昭云点头一叹:“是啊,已经是冬月下旬,我们赶路快一个半月了,总算回到了西京。”

    二人快马赶路,终于接近大兴城下。

    近乡情更怯,罗昭云离开大兴城数载,老爷子好几年不见了,多少有些挂念。

    由于隋炀帝迁都洛阳,裹挟了文武官员和家眷,但是也留下朝廷分支班底,和不受重用的官员,在西京处理事物,而且一些退休的官员,都留在西京,没有去洛阳。

    罗荣年快七十,自然在大兴城内颐养天年,跟一些老臣们喝喝茶、下下棋,维持着家族的关系。

    “你直接回罗公府吗?”青霜穿着一袭月白色对襟长衫,牵着马走在进大兴城内。

    罗昭云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暂时不回去,先到一个隐蔽落脚点吧,自家罗宅也先不回去了,放心吧,在西京城内,我的落脚点最多了。”

    这不是假话,他很早就在大兴城内置办酒楼和产业,不说一百零八坊,都有他的隐蔽家产也差不多了。

    当然,大部分他并不清楚,只知道几个府宅,有明的,也有暗的。

    罗昭云二人从明德门进,在第二个路口右拐,进入了保宁坊,这里面有他知道的一座院邸,里面的家丁都是最忠诚的一批卫士和仆人,很早就在幽州被训练,派来了京城候命。

    当他来到门口,敲了敲朱红大门上的熟铜门环后,有一位家丁透出头来,询问他什么事,以往可是从没有人来登门造访,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住什么人,只有一些仆人在守宅。

    罗昭云亮出了一块特殊腰牌,那家丁看之后,心头一惊,这可是宁氏商会的组织上,最高级令牌的一种,顿时明白此人肯定是组织上的大人物,立即迎内府邸。

    “召集府内的人,来到前堂,我有事吩咐。”

    “是!”家丁没有询问其它,完全遵守它的话,因为这种高阶腰牌,有调度他们做任何事的权力,务必全力配合,无需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名字。

    很快,宅子内二十多人都聚齐在一起,有些不明所以。

    罗昭云递出令牌,让每个人看了一眼后,全都神色激动,因为他们在这坚守了数年,都没有什么重要任务过来居住,他们一直这样默默无闻地守着,今日,终于来了一位组织上的高级首领。

    “你们这里,基本来自燕琅阁和青影卫两个部门,负责情报与行动,由于大隋一直处于盛世,我们组织也不接那些杀人的买卖,所以,你们都在这里埋没和等待,但是,局势在不断变化,你们的沉默也是有意义的,今日我的到来,就代表你们将会被启用,开始重要任务。”

    这些人中有两个男子站出来,一个中年,一个青年,前者负责情报组人员,后者负责行动与护卫任务,并非青影卫的精锐,否则,也不会跟情报人员混合在一起,充当护院侍卫了。

    “首先,第一个任务,帮我送出一封书信去涿郡西北的燕云堡。”

    “其次,给西京各联络点传话,我要知道目前大兴城留守的官员、家眷、子嗣、门阀、青年才俊、名门之后等信息,越详细越好。”

    “第三个任务,关注唐国公李渊一家,以及李渊家眷,跟他关系走近的官员,以及李阀势力。”

    罗昭云要未雨绸缪,把大兴城内的人才和官员及早弄清、提前关注和拉拢,并且提防李渊的威望和家族实力,而且对李阀也不放心,原本大隋八大门阀,就以杨阀、李阀为最,现在杨阀受到杨玄感叛乱影响,几乎覆灭,一蹶不振,毫无疑问,李阀将成为最大的门阀势力,在西京根深蒂固,一旦日后李渊起兵,自己即便先一步占据新长安城,如何能震慑住李阀的联合反抗。

    通过历史知识,罗昭云心中把李渊当成最大的对手,别看史书上描写李渊懦弱、碌碌无为、瞻前顾后、还很好色、没有什么能力,全靠他那英明神勇的二儿子李世民,才得到了天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事实上,通过后世许多历史学者挖掘,深度研究隋书唐史,发现整个唐书前面记载非常虚假的,李渊并非平庸之辈,而是很有大智慧,开创唐朝,全靠他的威望和才能,至于二儿子李世民的功劳和带兵立功,真正在历史上,还没有李建成多。

    许多李世民前期作战的事,都是李建成为主,他为辅,后面李建成因为被立为太子,要帮助李渊处理国政,才没有继续出征,李世民也只不过在打窦建德、王世充的那一年中,显露了才能而已,后面灭刘黑闼等义军,则是李建成之功。

    只不过,李世民通过玄武之变,成为了胜利者,当上了皇帝,杀了兄弟,逼父退位,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声变臭,曾直接干涉史书撰写者,把许多功劳都安插在他身上,塑造出英明神武的形象,这一行为打破了以往历史上,皇帝不得干涉史书笔官记载起居录的先河,从唐朝开始,史书也就越来越不真实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 
罗昭云已经把李渊当做了潜在对手,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因为历史写的很明确,李唐得天下。

    虽然这是异世,他穿越而来,可是大背景、大环境,并没有因为他的蝴蝶效应,产生太大的变化,这让他有些担忧,李家是否还会崛起。

    按目前的年纪来算,李建成跟他统领,都是二十五虚岁,李世民只有十六岁,相差了八九岁,由于多年未见,他对这两兄弟的了解,也是不够,需要重新深入地调查一番。

    尤其是李世民,这可是他所知的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唐太宗,允文允武的人物,当然,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许多都是他自己篡改历史,给自己脸上浓妆艳抹,贴金了许多,如果尽信史书,往往会被他折服,生不起对抗之心。

    而罗昭云恰恰读了一年多的历史系研究生,接触过隋唐一些历史古籍和学者论文,发现了李世民在古籍中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据说李世民曾经先后三次要求亲自观看高祖李渊和他本人的《实录》;前两次都被史官魏征等人婉言拒绝,但第三次,李世民调走魏征,不让他继续参与,而是改用亲信房玄龄,他得到“两朝实录”后,自己肆意改动,使李建成、李元吉的形象十分丑恶,他们在反隋战争中的功绩也被一笔抹煞了。

    谈到这位李家二公子,只要你认真地研究史书,从那些自相矛盾欲盖弥彰的字里行间,你就会清楚地看到,被一道道赞美之言和英雄无匹的光环笼罩着李世民,被千百世人歌功颂德誉为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其实是一种“虚伪”的假像,国人被骗了千年。

    因为李世民自知“以臣谋君是不忠;以子逼父是不孝,血洗两宫是不仁;以弟杀兄是不义”的行为,无论从儒家道德还是从法家观念来看,都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为了不被后人唾骂,他便责令当朝史官们编纂歪曲、掩盖历史真相的大唐史书,把自己打扮成圣明之君。为了给玄武门阴谋制造合理依据,就对父皇、兄弟和武德年间的多数功臣大泼污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罪过归于别人,竭力为自己贴金。

    罗昭云心中想通此节之后,并没有把李世民当成什么圣人之君,不可抗衡,相反,他更觉得此人手段很多,聪明智慧,如果与之对敌,一切都要小心,不能被李世民算计了。

    “李阀,李阀,要对付李家,先要从李阀下手,否则,根深蒂固,一呼百应,朝堂之上,带职官员,加上爵位散佚官,整个庞大的李阀就占了四五百人,这些人跟李渊沾亲带故,或是一个祖宗传承下来,有的出了五服,有的没出五服,都算一个大集团,到时候,相互夺权,肯定都站在他那一边。”罗昭云心中一动,打算对李阀出手,不过,他一个人没有这力量,只能借势。

    罗昭云暂时让这些情报人员按照他的吩咐去办事,暂时朝廷未崩,皇权仍然强大,他也不敢策划行动组去刺杀大臣,风险太大,还是要耐心等待时间。

    这些情报人员纷纷从侧门、后门出宅,散发情报去了。

    “走,咱们在这多住一段日子,过年也在大兴城过了。”罗昭云对着青霜说道。

    顾青霜点头,在哪对她而言,都差不多,只要没有楼外楼找麻烦,跟在罗昭云身边,她都欣然接受。

    “你刚才提到的燕琅阁和青影卫,就是你的底牌吗?”到了屋子内,青霜询问他。

    罗昭云点头道:“不错,我很早担心数代将门,功高盖主,没有好下场,所以早就置办了其它财产,比如酒楼、布坊、印刷厂、典当行等,有了财富,即便哪一天,我们罗家人不做将军了,不在朝廷做官,也照应衣食无忧,几年下来,有所储备,也开始构建自己的底班了。”

    青霜蹙眉,忽然询问:“上次你说要让我帮你训练精通暗杀的人员,是否也是这里面的组织?”

    “不错,我目前分出了三个机构组织,协调工作,分别是燕琅阁、青影卫、锦衣会,一个负责情报,一个负责暗杀、施救等行动,一个负责经商,三叉戟,各有不同。”

    “哦,原来如此,当初我以为,你让我训练杀手,干的是楼外楼那种买卖。”青霜直接吐露心声,她当初没有同意,因为不想在加入这种组织卖命,那样残酷地生活,她要重新开始人生,就想再拔剑杀人。

    罗昭云解释说:“我建立这个行动组织,可以称之为特殊行动人员,简称特工,杀人不是目的,也不会为钱财而杀人,主要为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军事行动,比如在打仗的时候,刺杀对方的官员、将领,达到军事胜利的目的;另外,还有解救人质,搭救己方将领,追杀叛徒等行动,是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必不可少。”

    顾青霜听完,微微点头,算是真正了解了他的目的,对他的这些想法,感到新颖独特。

    “特工?这个词我很钟喜!”顾青霜轻声说了一句,又念着:“青影卫!青影卫……”

    罗昭云在一旁笑道:“我也没想到,会遇到一位叫青霜的姑娘,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如果由你来指挥、训练青影卫,在合适不过了,名字都那样般配。”

    顾青霜忽尔一笑,点头道:“好吧,这个青影卫,由我来负责训练了,不过丑话说到头,要是里面一些人员太差劲,我可是要清除去一些人,我的青影卫,不要蠢材和平庸之辈。”

    罗昭云道:“那是自然,青影卫由你来负责训练,辐射到各郡,设立站点,接受组织的人,只向我一人汇报,还要定期做相关的人员数目等报告,在可监控下,进行发展。。”

    “明白,你也担心失控,尾大不掉,这个我能理解。”青霜点头同意。

    “过几日,那三个负责人回来到长安,我们在一起,好好商议一下。”罗昭云要过问三大组织的运行情况,不会再想以前那样,做甩手掌柜了,要把权力紧握在手中,否则,以后可能会出问题。

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 
罗昭云在保宁坊的府宅住下来,自己的标配府邸都没有回去,暂时也没有去拜访罗老爷子,担心府上杂七杂八的家丁、仆人看到,七嘴八舌传出去,泄露踪迹,对他不利。

    当今罗昭云被伏击,下落不明的消息已经传回了洛阳和西京,让不少百姓惊呼,不愿意相信。

    因为在过去的十余年内,罗昭云从十五岁的少年从军,以战成名,然后一步步打出自己的威名,独当一面,统领三军,成为大隋军中的中流砥柱,名扬天下的年轻英雄。

    大街小巷流传着他的过往事迹,百姓把他都当成了大隋的一员福将,如今这福将都出事了,不少人担忧,大隋可能真的气数将尽了。

    各地叛军作乱的消息,像差了翅膀一般,不断涌入西京。

    这里没有了朝廷坐镇,剩下一些辅助官员和散轶官,没有什么实权,都在混日子,叛军扩大的消息一传开,顿时人心惶惶,对朝廷敬畏之心也就淡了。

    此为心理战,不利于朝廷的消息越来越多,关于辽东死伤无数,河北山东暴乱不止的事情,都被无限放大了,这里面就有一些组织推波助澜,青楼茶坊、烟花之所,都在放出而坏笑,使得西京百姓笼罩心头一层阴影,觉得大隋要不行了。

    燕琅阁在传播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加速隋朝负面形象的扩散,使杨广失去民心。

    两三日后,一些情报人员陆续返回,带了许多情报资料回来,有自己打听的,更多是其它落脚点的燕琅阁人员早就查探了一些信息,进行了汇总。

    罗昭云在书房内仔细翻阅,对西京内的许多贵族、家眷等,有了初步了解,还有哪些青年才俊等,也心中有数了。

    “李渊竟然派人把家眷接走了,不在西京,也不在洛阳!”罗昭云眼神微微一冷,算他们一家跑得快,使自己暂时无从下手。

    “民间对罗成将军遭遇不测,生死未卜的事情,都有什么议论了?”罗昭云询问。

    这些燕琅阁底层情报人员,并不知道坐在他们面前的组织里大人物,就是罗成,因为他已经易容了一些,不想过多暴露自己。

    这些情报人员只把他当成组织上派来的一位档头,高层管理者而已,并不知晓罗成其实就是幕后的老板。

    “回档头的话,民间的确多有议论,对罗成将军英年早逝,多有惋惜,甚至罗家的烟雨楼生意空前火热起来,都想去瞻仰一下罗成将军的生前字迹。”

    “噗!”罗昭云喝着茶汤,差点喷笑出来。

    “还有哪些举动,在追忆罗成将军?”

    “嗯,比如有西京的才子,写了诗赋,有人写了挽联,追悼这位少年成名的大隋少将军!”这名情报小头目,如实地回答着。

    罗昭云仔细分析着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