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霜跟罗昭云相处这段时间,不知不觉,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成长过程中隐藏的阴暗面,就好像被阳光照进心窗,扫清了不少阴霾,变得阳光许多。

    她爱笑了,身子也变得敏感,不那么僵硬,女孩子的性格回来了,不再像冷冰冰的刺客。

    当然,这一切,都因为罗昭云在她身边,陪她说哈,陪她聊天的缘故。

    如果再让她回去过那种杀手生活,她绝对不会再适应、再同意的。

    两个人在一个帐篷内入睡,起初中间还放着一把宝剑来隔开,作为分界线,到后来,已经并肩而眠,不在划线了,早晨起来的时候,难免有些尴尬,不是他搂压着她,就是她依偎着他。

    清晨醒来后,一个道歉,一个害羞,时间长了,都已经习以如常了。

    只不过,没有过激的举动,仍是相敬如宾,保持红颜挚友的关系。

    半个月后,终于抵达了吐谷浑的疆域,当年罗昭云带兵击败吐谷浑,将其灭国,隋朝后来在此设立了青海郡、西平郡、浇河郡、河源郡等,划入大隋的国土。

    伏俟城。

    这是昔日吐谷浑的王都,昔日在战火中损坏了一些,但罗昭云攻占之后,禁令部将杀烧抢夺,维持当地治安,保持城池完整,当他走之后,留下了李靖、侯君集等亲信部将,守在这里。

    罗昭云和青霜沿着青海湖畔,来到了伏俟城下。

    青海郡的太守名叫于远浩,罗昭云并不熟悉,但是鹰扬府的郎将和副郎将,他却关系紧密,分别是李靖和侯君集。

    这两人昔日都在罗昭云的帐下任职,被罗昭云赏识,破格提拔使用,得到了很好发挥,灭吐谷浑时立下大功,后来经罗昭云上奏争取,为二人留在边疆任职,铺好了路子,再加上罗昭云回京之后打通关系,李靖成为了鹰扬郎将,侯君集则是鹰扬副郎将。

    “虽然以前是你的部下,但事隔多年,他们还会对你言听计从吗?”

    “人心异变,不过,我信得过李靖兄长的人品,只要他依旧向着我,到时候天下大变,罗家起义,确保他能跟着响应。”

    “哦,到时候,人心浮动,谁都想拥兵自重。”

    “李靖没有那个野心,他是一个帅才,但不是一个枭雄!”

    “那你呢?是否也具备枭雄之才?”青霜古怪一问。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我不是枭雄,却会镇压群雄!”

    “吹牛!”青霜别过头,咕哝一句,心想他可真会给自己贴金啊!

    二人牵马进入了伏俟城,这一座边疆之城,如今非常繁华,被大隋接管之后,迁徙临洮、天水一带的百姓,融入这座城内,使得吐谷浑人、汉人混居,加上西域人、羌人、突厥人的加入,鱼龙混杂。

    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服饰的商旅、行人,进进出出,来回走动,川流不息。

    罗昭云找中原人模样的行人,打听了鹰扬郎将李靖的住宅,然后两个人牵马找去。

    这是一处门庭高阔的大宅院,昔日曾为一位吐谷浑王族的府邸,被改成了将军府。

    门口站立六名甲士,手持长矛,佩带横刀,执勤站岗,一副英悍之气。

    “我是李靖将军的故友,想要拜访李将军,这是拜会函,请卫长通传一下。”罗昭云拿出了一封书函,递给了卫兵长。

    那位卫兵长听说他是李将军的故交,半信半疑,但是不敢怠慢,因为他们都知道李靖的脾气,刚正不阿,为人正直,带兵有方,深受地方兵士的拥戴,被他选中的卫士和亲兵,自然都不是势利之辈。

    卫兵长让二人等候,他转身到里面去送信,很巧李靖就在府上,没有外出去巡营,打开书函一看,顿时一惊,然后疾步出来迎接。

    “贤弟,你终于来了。”李靖阔步如风地走过来,穿着一身青色的圆襟长袍,身材魁梧,虽然已是中年,鬓角了有了一点斑白,但是丰俊勇猛,精气神很好,浑身透着一种军旅的英锐之气。

    罗昭云在书函中,已经提到了,他不是公干过来,只是顺路途径,要掩盖身份,不必出来迎接了。

    但是李靖对罗昭云有很大的敬意,因为知遇之恩,还有惺惺相惜之情,加上罗昭云的官职较大,爵位又高,他于公于私,都要出来亲自迎接,只不过,没有张口喊罗将军,而是喊了贤弟。

    “李兄长!”罗昭云笑着拱手。

    李靖眼神一亮,看到果然是罗昭云,露出喜色,热情拉着他走进将军府邸。

    青霜也跟了进来,有些怪异地看着李靖,发现对方似乎对罗昭云很是热情、敬重,脸色的神色,毫无虚假。

    到了正厅,李靖本要请罗昭云入主位,但是后者推辞,不想喧兵夺主。

    李靖无奈,只得自己做了主人位,罗昭云坐了客位,青霜紧挨着后者坐在胡椅上。

    “罗将军,你怎么忽然来到了这里?”李靖看到罗昭云虽然有些高兴,但是见到罗昭云隐蔽身份,没有身穿铠甲,手持兵符到边疆来公干,觉得十分好奇。

    青海郡本就是边疆之地,远离中原,消息闭塞,自然还不清楚,罗昭云已经在两个月前,遭遇伏击,下落不明的事。

    罗昭云苦笑一声,说道:“实不相瞒,我在辽东带兵归返时,中了歹人毒计,遭到行刺,受伤逃脱,然后昏迷,等醒来疗伤后,听说太行山出现了鬼谷帛书之事,便赶过去凑热闹,碰巧遇到了一位豪杰,名为张仲坚,他自称虬髯客,说已跟李将军、兄嫂,三人义结金兰。得知你我故交关系后,他便助我一臂之力,后来,帛书到手后,彼此都遭到追杀。我就一路奔逃,躲入茫茫草原,养伤过后,打算回返中原之前,过来看望一下李将军,顺便问一问,最近张兄是否到你这来过?”

    李靖听完,有些目瞪口呆,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还牵扯到了什么鬼谷传承,战国帛书。

第四百五十章 阔谈局势() 
“张义兄他没有回来,自从一年前离开,就再未见了。”李靖神色凝重地回答,他似乎也察觉到,张仲坚可能遇到危险了。

    “都是为了助我,才陷于危险境地。”罗昭云轻叹一声,多少有些自责,担心虬髯客与沈光遭遇不测。

    “张大侠武功高强,接近宗师的修为,应该能突围出去,你们不必这样担忧了。”青霜见过宗师高手,知道那种人物的可怕,虽然个人勇武无法抗衡万人军队,但是要围堵他,连万人兵马都无济于事,因为逃入山岭,奔如虎豹,难以追上。

    太行山追击他们的武士、侠客,绿林豪杰,世家子弟,最高也就先天罡气层次,要把虬髯客完全堵住击杀,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罗昭云、李靖听到安慰,多少找个心理平衡,担忧之色减少一些。

    “李将军,你在这里过的如何,习惯了这里生活没?”

    李靖闻言道:“这里倒很适合我,没有京城做官时候的麻烦事,也不必事事看别人脸色,应付各种社交,在这里,除了操练军阵,训练兵卒,巡防边戍外,就是在书房研读兵书,非常惬意,这一切,还要多谢罗将军当初的知遇之恩啊!”

    “不必客气,你能迅速崛起,完全是因为你的才能,少有人及,与我亦师亦友,当初没少向李将军请教,受益匪浅。”罗昭云十分谦逊。

    青霜在一旁听完,小嘴张开,有些惊讶,想不到罗昭云说的如此谦虚,完全没有了大将军的架子,同时觉得,这个李靖肯定有真才实学,否则不会被罗昭云如此抬举。

    李靖心中暗自佩服,心想罗成将军名震天下,早已被册封了王侯爵位,又是朝廷的大将军,官居正三品,比他李靖名气可大多了,此时相见,仍如此礼贤下士,对他保持一种敬意,让他感激。

    “罗将军,我们虽在西北边戍,但是关于朝廷伐高句丽的事,也听说了,据说损失很大,除了罗将军屡立奇功外,其余均以失利告终,百万大军折损在那,两次讨伐高句丽后,陛下是否会罢休?”李靖忽然询问,脸色凝重。

    罗昭云摇头苦笑道:“圣意难猜,陛下的心思,现在越发难以捉摸,不过,依据他的性格,只要高句丽王不肯臣服,估计还有三征、四征,直到最后屈服。”

    “还有三征?”青霜和李靖都吃了一惊。

    “哼,大隋已经每况日下,江河决提,四处蝗灾,田地绝收,男丁锐减,百姓没有了安稳日子,纷纷落草为寇,不听朝廷管制了,杨广好大喜功,难道非要折腾隋亡不可吗?”青霜气愤地说。

    李靖脸色大变,听着如此大叛之言,简直犯了大不敬之罪。

    “请慎言!”李靖有些担忧,察觉门外没有侍卫和丫鬟,这才松一口气道:“罗将军,这位是?”

    “我的朋友,未来罗家的人。”罗昭云说的含蓄,模棱两可,但是让人遐想。

    青霜听到最后一句,脸颊有些绯红,轻咬嘴唇,没有反驳。

    李靖微微点头,直接把她当成罗将军的女人了,屋内没有外人在,他倒是没有那么担心和谨慎了。

    “其实,我也觉得,不该劳民伤财,倾国之力对外作战,这等若自耗,兵者,国之大事也,能不动兵干戈,就不要轻易发动战事,很容易消耗国力,酿成大患。”李靖常年研究兵法,融会贯通,自然也领悟出,国战绝非战役的层面,更有战略的高度,与民生、国运都息息相关。

    罗昭云叹道:“当今陛下,已经听不进纳言,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陛下猜忌日重,而且刚愎自负,谁的话也听不进了,围绕在陛下身边的大臣,虞世基、裴蕴、宇文述等人,开始结党弄权,闭塞纳谏之路,排斥异己,对于各地的叛军形势,遮盖瞒报,使陛下根本没有意识到,朝廷的运转在地方已经出现了大问题,可以危及朝廷的根基了。”

    李靖对大隋是有感情的,身为隋军正规的鹰击郎将,忠君爱国,这是儒家治世准则,他也不能免俗,觉得国家动荡,当有所作为,感慨道:“罗将军,以你目前在军中的威望,在朝廷的人脉,战功赫赫,陛下对你宠信有加,难道不能劝陛下暂停伐辽东吗?”

    罗昭云摇头,脸色尴尬道:“正因为短短几年,立功太多,已经引起陛下的猜忌了,武将锋芒过露,展现出太强的能力,反而也成为悬在上位者头上的双刃剑,陛下已经开始对我戒备、打压了,加上宇文述、独孤机等人,与我罗家有旧怨,朝中不止一股力量,想置我于死地,所以,我也不便开口,仗着军功来触犯君威!”

    李靖叹息一口气,他阅历很长,瞬间就明白了罗昭云的意思,无奈摇头,说道:“我听闻,中原已经很乱了,出现了不少起义军,王薄、翟让、高士达、杜伏威、郝孝德等等,多达二三十股力量,大隋还从没有这么乱过。”

    罗昭云神色冷峻,说道:“尽管群雄并起,然龙蛇混杂,多数成不了气候,只是战乱频频,烽盗四起,使中原各郡生灵涂炭,分和离乱,自古皆然,夏商周之后,朝代更迭,越来越频繁,我等不幸,生逢乱世,注定血与骨的生活,但又是何等有幸,可以快意恩仇,纵横捭阖,依我看,陛下若不是收敛,还一意孤行的话,用不了两三年,全国义军便能撕跨朝廷秩序,使王朝崩塌。”

    “什么?大隋会亡吗?”李靖目瞪口呆,忍不住心惊。

    “没有不灭的王朝,只是看它能维持多久而已,大隋尽管强盛了十多年,可惜这几年,陛下不懂收敛,穷奢极欲,开运河、修长城、建东都、伐辽东等,虽然看似都是有益之事,奈何这些浩大工程,任何一件,都需要大量人力物资,要徐徐图之,不能让百姓超负荷,可咱们的陛下,哪管百姓死活,恨不得同时完成,一下子成为名传青史的圣君,结果物极必反,把国运亲手断送了。”罗昭云分析得头头是道,李靖和青霜听完,全都点着头,同意他的说法。

第四百五十一章 论豪雄() 
李靖听罗昭云说了许多见解,其中不乏一些高谈阔论,针砭时弊,对目前大隋的处境,也是分析的条条在理儿,使他深有感触。

    “罗将军,你如何看待这些四处谋反作乱的叛军首领?”李靖询问,这是一直纠结他的问题。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北周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他的舅舅,是隋朝大将韩擒虎,可谓根红苗正,世族门阀之后,只不过,父亲早逝,当李靖成长起来时候,家族已经没落,自己因为持才傲物,年轻时候不知变通,所以官路不顺。

    但他心中的忠君报国的思想,却非常的深厚,对出身寒门的贼首,也没有太多好感,此时询问起罗昭云的看法。

    罗昭云沉吟一下,说道:“大隋气数将尽,各路豪杰揭竿而起,以至民间,百里为旗,烽烟四起,河北一带有高开道、窦建德、张金称、郝孝德、历山飞,中部齐鲁有翟让、孟海公、王薄,江淮有杜伏威、辅公祏、林士弘等,能说上名字的少说也有二三十,没有大名气,却占山为王者,可能不下百路,然则,这些人,大多为一己之利,各行其事,浑水摸鱼,打家劫舍,难成大业,说好听的是义军,其实一大半都是草寇,没有军纪,走到哪抢到哪,祸害庄家,破坏农舍,杀人放火,靠这种队伍,要续接中原朝廷的国运,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李靖听完微微点头,也觉得农民起义军,并不可信,难以有大抱负,好的劫富济贫,救济一方百姓,差的可能更多是带来战火与劫掠。

    “罗将军,若大隋真的不可救药,不知你有何打算?”李靖处于边疆之地,他没有任何称王称霸的野心,但是手握三万士兵,驻扎数载,对这些兵马和部将,都有了感情,而且跟侯君集等人,也有深交,日后天下要乱,各方实力相互吞噬,肯定要寻找明主投奔。

    “现在说出来,为时过早,不过,我肯定不会束手待毙,坐视我罗家灭亡,幽州遭劫,所以,一旦隋朝真的腐朽将亡,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