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条严厉的皇命下达后,整个洛阳城牵扯进来的人,先从几千人,最后扩到三万人,杨家上下全部诛杀,弘农杨家远支还好,五服之内的近支杨素族人,全部被杀,整个杨阀遭到了巨大打击,从此除名。

    朝中还牵扯到了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周罗睺儿子周仲将军、杨雄之子杨恭道、韩擒虎儿子韩世谔、史万岁儿子史怀义等人都被通缉或斩杀,洛阳和长安城内的家业都被没收,家眷统统打入死牢。

    虞世基、裴蕴、来护儿的儿子也有参与,杨广卖给这几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一个面子,没有动家族,只赐死了这三位参与叛乱的儿子。

    所有没有缉拿到的人,统统被悬赏,朝中派武侯卫士出京搜捕,地方官衙也要张贴通缉榜文,配合缉拿。

    杨广做完这些之后,有提拔一些人,将屈突通、杨义臣、陈稜、来护儿等人都官升一级,以前是将军官职,提升为大将军,以前是大将军的,就提为上大将军,又赏赐诸多黄金、财帛,留守的独孤机、段达、元文都、李浑等人,此次也立功了,都提升一职或一爵。

    同时,派苏威父子到关中安抚长安的民心,又调动李渊去往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防备关内西北方动乱。

    “陛下,平定了杨玄感叛乱,使四海复归安定,可喜可贺,然而一些地区山贼、盗匪横行,打家劫舍,哄抢粮仓,也需要调兵清肃围剿,以防做大,后患无穷!”这时候,裴矩提出来。

    樊子盖、卫文升、李景等人全都同意这说法。

    杨广同意了,将一些大将军分派各郡任郡守或诸郡的总管,负责清剿盗匪,屈突通、鱼惧罗、张须陀、陈稜等都被安排了新的平乱任务。

    此刻,虞世基站出来道:“陛下,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宇文述、王仁恭、卫玄等将军,虽然在辽东轻敌兵败,但是天下哪有一次不败的常胜将军,所以,臣斗胆求情,重新宽恕这几位将军的罪责,恢复启用,派往地方,戴罪立功,若是再有失利,从重处理也不迟。”

    鱼成都站出来道:“臣附议,岳丈宇文述兢兢业业,对皇帝一片忠心,请陛下宽恕罪责,给诸位将军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杨广皱起眉头,沉默不语,似乎也在考虑。

    封德彝、独孤盛、元文都等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求情,加上罗昭云不在这里,无人明着阻挡反驳,使得杨广终于松口了。

    “那就赦免了宇文述、卫玄、王仁恭等,暂时不封爵位,只赐一官职,戴罪立功。”

    “谢陛下恩准!”鱼成都大喜过望,终于解救了他的岳父。

    “陛下英明!”虞世基等人起身,达到了目的。

    裴蕴蹙眉,并不想宇文述这么快就官复原职,因为现在杨阀被铲除了,前四阀还有宇文阀、李阀、裴阀,若是宇文述被打压下去,宇文阀缺少了主心骨,他裴蕴带领的裴阀就能靠到前面去,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虞世基、封德彝等人却跟宇文述关系很近,借助宇文阀的力量,可以办很多事,属于一个阵营,所以趁机施救。

    其余大臣们不想掺和进来,所以都保持沉默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复原职() 
宇文府在东都洛阳的立行坊内,这个里坊,处于安喜门大道与上东门大道的交汇口,宇文述的府邸占据了半个坊的面积,门庭开阔,九进九出,还有相配套的别院,楼阁成群,假山、小湖、修竹、梧桐、长廊等相见相错,彼此掩映,园林的规划极有讲究。

    青砖黛瓦,红楼朱阁,玉石铺路,古色古香,除却杨素府外,宇文府已经算是第二大府宅了,跟裴府、晋王府规模相当。

    宇文述被赦免了,官复原职,除了爵位暂时没有恢复,他仍是左翊卫大将军,被鱼城都、虞世基、封德彝、独孤机、独孤盛、宇文化及等人迎接回到了宇文府。

    “这次老朽能出来全靠诸位帮忙,很是感激,请入府内小叙,我宇文家必定当成座上宾。”宇文述对独孤机、虞世基很是客气。

    “宇文大人太客气了,我们一直是盟友关系,唇亡齿寒,以后我们还需要宇文大人多照应。”虞世基身为内史侍郎,家族势力单薄,所以,需要依靠宇文阀的势力,才能在朝中继续站稳、弄权。

    独孤机则道:“咱老哥俩都是老交情,就不必客套了。”

    宇文述道:“这次栽个大跟头,差一点被执行军法,这个罗成,翅膀硬了,下手也狠了,在边关之地,手握兵权,竟然不把我宇文家放在眼里,欲置我于死地,这个仇怨不能不报。”

    虞世基微笑道:“宇文大人,你还不知道吧?罗成被人设计坑害了,也不知什么势力,假传圣旨,把他诓骗出了辽东城,途中伏击,随行三四百侍卫全部遇难,他的坐骑也在闪耀找到,乱箭射死,只是他下落不明,或许死了,尸体被带走。”

    “竟有此事!”宇文述吃了一惊,脸色大喜,现在罗昭云已经二十四五岁,不再是十年前那个十五岁的少年了,在军方威望甚高,武艺高强,带兵有道,不好对付,只能借助圣上的刀,才能斩了此人。

    对付武将,最好的办法,就是状告他拥兵自重,蓄意谋反,一旦坐实,以杨广的猜忌性格,肯定宁枉勿纵,不杀了他,也得废掉他的职权,掉回京城闲置,到时候,困住了他,在京城内,宇文述要对付他就容易了。

    “这个小崽子,成长起来,不易对付,希望这次他在劫难逃,省得我亲自出手了。”宇文述冷哼,这一次吃了大亏,颜面扫地,让他憋了一肚子怨恨。

    宇文化及也咬牙道:“爹爹放心,哪怕他回着出现,我们可搜罗他拥兵自重、企图谋反的罪证,他和他老子罗艺,都逃不掉。”

    “走,进府再说。”宇文述把这些老交情和归附的下属,请入宅院内,设宴款待,表示感激。

    夜幕降临,一番酒宴后,宇文述醉醺醺的,把鱼城都单独召入书房密谈。

    “城都啊,虽然你是我的女婿,但是我把你当成了自己儿子一般,化及、智及他们,性格顽劣,不成气候,唯独你,武功超群,成熟稳重,能成为我家族的领头人物,待我百年之后,希望你能挑起宇文家族的担子,能够保持我家族不衰。”宇文述经过此劫,突然想到自己万一死了,就这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宇文家族肯定要衰落,被排挤,甚至能否健在都是个未知数,所以,对鱼城都寄托厚望。

    鱼城都抱拳道:“岳丈,您这话说的客气了,我本是孤儿,被义父鱼惧罗抚养长大,少年时候跟随师傅去修行,根本没有体会过家庭冷暖,在这府宅内,有我的爱妻,有一家人对我的照顾,城都很感激岳丈的赏识,宇文家也是我的立足之地,我的家业,绝不会任由它衰败。”

    “说得好!我希望你能改姓宇文,真正加入我宇文家,以后你也不是什么赘婿,就是我的第四子了,我待你,会比亲子还亲,你可愿意?”

    鱼城都错愕一下,寻思一下,抱拳跪地,向宇文述叩头道:“宇文城都给父亲大人叩头了。”

    “好,以后你就是宇文城都,我宇文述的儿子!”宇文述扶起了鱼城都有些激动,加上酒色上涌,整个脸面带红光,叹道:“我会为你寻一个出外带兵的机会,咱不能总在陛下身边当差,出去历练一番,攒一攒军功再回来,树立威信,到时候话语权就更重了,出将入相,那才威风。”

    “一切听从父亲大人安排!”宇文城都点头,他也不想一直做御前护卫将军,若是能够带兵出去打几场仗,施展胸中才学,才没有遗憾。

    ………。

    罗昭云在农家小院内盘膝练功,加上中药配合,恢复得很快,伤口都已经结疤,内伤也在痊愈,普通人伤筋动骨一百天,对于这等习武一流高手,每天以绵绵化劲真气去淤血,加速骨质愈合,一个月就能完全康复。

    青霜也在吐纳练气,身上的伤势也在好转中,两人相处了十余日,从开始的设防、拌嘴,到现在已经习惯了结伴练功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除了睡觉不在一个屋子,其它大部分时间,都相隔不远,睁眼就能看到。

    “青霜,我饿了,你去烧饭吧。”罗昭云直接提出发话了。

    “怎么又是我啊?”青霜嘟起性感的小嘴。

    “因为你烧的饭,我比做的好吃,你能者多劳嘛。”

    青霜眼眸瞪着罗昭云,水灵闪亮,月光泻下来,照在她的侧脸上,晶莹如雪,几绺秀发轻轻垂在颊上,有些零散微乱,但结合那清美的容貌,却显得比平时的清冷,多出几分柔媚的味道。

    “噗嗤!”青霜忽然笑了一声,大概是觉得自己做饭有人喜欢吃,或是对方的表情有些怪异,瞪了片刻后,忍不住笑了一声,笑完后,又板起脸道:“早饭你负责,听到没?”

    “知道了。”罗昭云答了一句,心下想:你不就想多睡一会懒觉嘛。

    顾青霜站起了身子,盈盈走向了屋子,很快,屋内点了油灯,橘黄如豆,光线将她窈窕修长的身影影映在窗棂上,疏影浮动,玲珑浮凸。

    “上得房梁,下得厨房,出行必带的贤内助啊!”罗昭云微微一笑,若是能说服她加入自己的阵营,对自己筹谋的许多事,也许能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百二十二章 义军遍地()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出自齐郡邹平人王薄所著,大业七年,由于山东劳役繁重,到处灾荒,使齐鲁百姓苦不堪言,王薄与同郡人孟让,在邹平与章丘之间的长白山聚集逃亡农民,举起了反隋的义旗。

    次年,杨广征兵百万讨伐高句丽,王薄趁机做此诗文,召集群众拒绝出征高句丽,不要战死辽东,带有明显的反徭役、反暴政性质,附近百姓避役者争相归附。一年多的时间,义军队伍就发展到数万人,成为目前最大的义军之一。

    在齐鲁长白山起义风潮带动下,各地义军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趁着朝廷调动大批军力远征辽东,无暇内顾的时候,发展壮大,杀入周围郡县,开仓放粮,召集百姓,发放武器,瞬间拉起武装队伍。

    眼下正是大业九年的七月天,义军发展如火如荼,渐渐有了星星之火的燎原势头,最大的几支有河北高鸡泊窦建德、孙安祖,瓦岗山翟让,历阳杜伏威、辅公拓,鄃县张金称、渤海高士达、余杭刘元进等几十路人马,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淮一带。

    这些义军队伍的首领,往往都是一方豪强,有绿林背景,勇武任侠,不是安分的主,被官府压榨到一定程度,自然官逼民反,敢于挑头干大事。

    杨玄感起兵时,曾派人给这些义军队伍送书信,要求相互配合,响应他的反叛朝廷的大事,可是,这些所谓的义军首领反应平平,其中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出身和门第差距巨大,这些义军首领都是寒门,多为一方匪盗头子,虽然也有人在地方担任过小吏,但级别很低,对朝廷没有什么从属感和忠君感,反而带着黑道绿林的性质,对杨玄感这种上柱国身份的朝廷大官,本身就有些抗拒,觉得朝廷贵族都是一丘之貉,并不积极祝他。

    其次,这些义军首领信不过杨玄感,谁也不知道你起兵反隋的真假,都担心万一他成功了,掉过头收拾这些起义队伍,所以,不想掺和进来,让他们门阀势力跟皇族之间争斗,他们跟杨玄感的利益和立场都不同。

    第三,义军首领们,都有坐山观虎斗的心理,希望朝廷军队跟这些贵族军队能够厮杀惨烈,两败俱伤,门阀瓦解,他们这些寒门出身的豪强们,才有机会干出大事。此外,还有观望态度在其中,都看到大隋朝廷军兵强马壮,义军不敢出来迎敌,都是躲在山区打游击,所以,都在关注杨玄感的军队,能在朝廷的围剿下,支撑多久,谁也不敢先跳出来,当出头鸟。

    这些复杂的心理,使这些首领们,冷漠地看待着杨玄感起兵和失败,错过了一次联合起兵的大好机会。当隋炀帝杨广回到洛阳,接受了群臣提议,开始第一次国内围剿盗匪的部署。

    接近五十岁的张须陀,本是齐郡的郡丞,曾跟随史万岁、杨素打过突厥,平过汉王之乱,是一员勇猛大将,奈何隋朝名将、统帅济济,一直没有他独挡一面的机会,所以战功并不多,在整个大隋军中的威望尚未很高,武职官爵仍是从三品将军而已。

    不过这一次,他终于得到了一个统领三军为帅的机会,镇压各地盗匪,为国效力,可以施展自己的军事能力了。

    张须陀武艺很高,性格刚烈,有勇有谋,带着两万多兵马,从洛阳一带折返回了齐郡。

    这次作为勤王之师,他临时在齐郡征调了府兵和壮丁,前往洛阳一带解救东都之困,可是到得稍晚一步,杨玄感已经从洛阳撤军,在弘农一带,被杨义臣、屈突通、陈祾等围杀,他沿途虽然击败一些聚众的叛军,收押了不少逃散的乱贼,但军功肯定不如围剿杨玄感的几位将军大。

    如今张须陀得到了杨广的调令和手谕,封为山东招讨使,可以在齐郡组建十万以下的大军,镇压河北、山东一带的叛乱盗匪,主要针对王薄、孟让、郝孝德等人。

    张须陀甫到齐郡,立即开仓放梁,筹备军饷,炼制兵器和战甲,招募当地壮丁入伍,保卫齐郡附近的安宁。

    这一招募,方圆百里,健全的壮丁趋之若鹜,因为一旦加入地方军队,不但可以不必远征辽东,或被调去干其它劳役了,还能免去家里的繁重赋税,自己温饱,又有少许军饷发放,自然划算。再说,各地起义的军队,大多占山为王,打家劫舍,豪取强夺,祸害一方,并非什么造反的队伍,都是真正的仁义之军,可以叫做义师。

    知世郎王薄,得知这个消息后,脸色大变,立即与孟让联军,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