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久经沙场,当然清楚守城的关键就是不能让敌军爬上城墙,此刻以地利优势居高临下,敌兵便像钉在板上的肥肉任其宰割,一旦蜂拥扑上来,那时墙头空间小,又要与敌厮杀,又要阻挡下面的敌军,场面混乱不堪,乃守城大忌!

    一个时辰过后,薛世雄指挥大军继续渡河,要增援前线的冲锋。

    而麦铁杖等将领,已经指挥大军闯过了处处陷阱和障碍的沙滩,抵达了土堡防线的下面,开始架起小云梯攀爬,瞬间,几里的城墙范围,一列列的长梯架起来,隋军将士爬上去又摔下来,摔下来又爬上去,前仆后继,死的死,伤的伤,不到小半个时辰,城池下以积起一堆堆死尸,血流成河,浸入河沙之中。

    罗昭云坐镇在后方,已经出动数万人马攻打防线,但伤亡惨重,至少折了五千之多,而高句丽军也就死伤几百人而已,大多是被弓箭射中;不像隋军攻城的将士,有弓箭射死的、失足摔死的、石木砸死的、热油烫死的、刀斧砍死的、长矛刺死的等等,五花八门,横尸遍地,太过惨烈了。

    不过,冲锋号与战鼓不断急促,示意着大军继续猛攻,前方的将士明知必死,此时也义无反顾,没有回头路而走,因为这就是战场,一旦违背军令掉头逃跑,就是临阵脱逃,回去照样被砍头,死的一点价值都没有,至少现在战死了,有一定抚恤金,可以给家中的妻儿老小,甚至能免除一定赋税和劳役。

    隋军精兵,顶着飞石箭羽,冒着性命危险,仍在往上爬,终于有人登上土墙城头,挥刀砍了两名高句丽的士卒,却被守军十几个长矛手刺中,摔下了城墙,早已断气身亡。

    后面紧接着又登上百余名隋军将士,与高句丽军厮杀在城头,但很快又被替补上来的守卫以雷霆手段剿杀,一时高句丽军也有不畏死的露身举起大石块砸向云梯,然后自身被射成烂窟窿,却舍身阻断了隋军的攀爬。

    很多守卒见办法有效,便不要命地纷纷站起来防守投石,有的明知必死无疑,干脆直接跳下城,在半空中保住敌人的身躯或长梯,与隋军士兵同归于尽。

    战斗十分惨烈,面对不畏死的高句丽军精锐,隋军士卒气势有些受影响,攀爬的速度和进攻的气势明显降下许多,要不是后方大军坐镇,又有将军观望指挥大局,说不定早就逃命了。

    罗昭云观望着眼前场面,惨绝人寰,长舒一口气,身为将军,这一切都已是注定解不开的血债,人吃人,与人杀人到底有什么区别,最凶猛的野兽之战也没这么激烈吧!

    他极力控制着自己激动的情绪,压住汹涌澎湃的心情,仰天大吼:“传令,继续增兵,今日破城,……”

    战鼓继续擂动,如雨点般密集,战船不断靠近,源源输送兵力。

    隋军以人数上的优势,不惜代价地推进,吸引住了守军所有精力。

    大战过去了两个时辰,忽然间,响箭在土城防线的侧后方冲天响起,马蹄声大作,轰隆轰隆,似乎有数千铁骑冲锋而至。

    许多山峦上的岗哨,早已被隋军派出去的暗杀队伍袭击,导致烽火台没有及时放出信号,等骑兵杀到跟前,高句丽军才反应过来。

    侧面营地,可不像正面防线那样严密,因为阻挡于隘口后面,两山间隔之内,没想过隋军会越过山峦和土城堡,突然出现在后侧方,所以,隋骑兵马踏联营,重创了这里的守军营地。

    如此一来,骑兵扫过,冲锋猛击,使守军阵脚大乱,已经挡不住外面隋军的攀登将士了。

    “杀啊——”

    隋军里应外合,开始占据了上风,整个防线区域一片大乱,厮杀声鼎沸,两万高句丽军马逃脱不及时,陷入了混战之中。

    薛世雄带兵登陆,轻松不少,席卷而上,兵力增援之后,对高句丽军进行围歼。

    “大局已定了!”罗昭云终于松了一口气,多亏了骑兵及时赶到,否则,自己统率的军队,今日可要伤亡惨重,重蹈去年杨广的覆辙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章 无端遭妒() 
战马咆哮,铁骑横冲直撞,杀入了高句丽的河滩大营,以骑兵对步兵,占据了优势,很快击溃了高句丽大营内的防御。

    城头上的守卒,发现大营被袭击,已经自乱了阵脚,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被河滩上进攻的隋军淹没,数里长的土堡城头,爬上了成百上千的隋军,很快抢占了高地。

    一些鹿障被清楚,土堡防御的城门被打开,隋军鱼贯而入,上万人杀进去,把高句丽军给围困住了。

    这一次,两万多的高句丽军,被冲散了,分成若干队,被围剿击杀。

    “噗噗噗——”

    到处都是刀光,到处都是血迹,用砂石和木材搭建的土堡防线和临时大营,如有炼狱一般,不少将士倒下,汩汩鲜血,染红了河滩。

    “啊——”一名隋军将士杀红了眼,身上已经中了几刀,还拼命地扑向其中一个高句丽士卒。

    还有隋军士卒背后中箭,却无动于衷,手持横刀,刺穿了对面高句丽士卒的胸膛,刀尖一挑,开膛破肚,血光洒了一地。

    战斗激烈,以隋军占了上风,薛世雄带兵压上,更是如潮水一般,把河滩上的高句丽军淹没其中。

    一个时辰后,厮杀声已经收敛下来,遍地尸骨,血流成渠,汇入辽水之中。

    河滩关隘被抢夺下来,那是用鲜血和生命铺垫出来的辉煌,何等残酷!

    不过,这次比起去年的河滩之战,却要容易很多,只用了半日的时间,便势如破竹,横扫击破,而且并没有付出惨重的代价。

    经过统计,伤亡不足两万,跟歼敌的数目差不多了。

    要知道,去年隋炀帝亲征,河滩之中葬送了七八位隋军将士,惨不忍睹。

    这跟罗昭云训练有素,早就做好了军种配合和演练,同时军械更加优良,打法灵活多变,兵不厌诈,出其不意等等有关,不像隋炀帝那样,目中无人,轻视高句丽军,打法僵硬古板,不屑于使奇兵,才会伤亡巨大。

    捷报传回,辽水南岸的隋军们全都欢呼起来,因为这次胜仗,提高了士气,再次证明罗成带军的勇猛,所有将士,都感觉到成为罗家军的荣耀,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传令下去,清扫战场,拆除障碍,密切关注辽东城动向!”

    “遵命!”

    “薛将军,麻烦你带一路军,推向辽东城下,给高句丽施压,提防城内守军,偷袭我方大营!”

    “明白了。”薛世雄是一位老将,颇为威名,他的几个儿子都是虎贲将才。

    当天黄昏,薛世雄带兵向辽东城激发,兵临城下,牵制城内的守军,对峙起来,让高句丽军不敢擅自出动。

    ………

    隋炀帝还在北上的途中,就先后接到捷报,罗成带兵猛进,数日间,横推辽西诸县,夜里又有了急报,已经夺下了河滩,直指辽东城。

    “这个罗成,只有了几日时间,就打到辽东城下了,果然是大隋的福将!”隋炀帝微微一笑,对他统兵能力,还有快传捷报,都比较满意。

    这时候,宇文述眼神一转,拱手道:“启禀陛下,老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隋炀帝扫了他一眼,说道:“帐内没有外人,宇文卿家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宇文述恭维道:“臣以为,罗成势如破竹,自然是好事,只是……去年陛下御驾亲征,各路大军齐至,却在辽水苦战,损失巨大,又在辽东城鏖战多日,众所周知,如今罗成轻易拿下河滩,围困辽东城,臣担心,如果他再轻易拿下辽东城,只怕世人要传出一些闲言闲语,以为我大隋,只有罗成一人会带军打仗,其它将军都是草包一样。”

    隋炀帝闻言,脸色一沉,多少感到没有面子,去年是他御驾亲征,结果损失惨重,连连受挫,最后大败而归,若不是罗成断后,可能还有折损十万、二十万的兵马。

    这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很想这次御驾亲征,把面子都赢回来,征服高句丽,此时被宇文述一说,心中多了一些顾忌和不快。

    宇文述道:“陛下,罗成灭了吐谷浑,风头正劲,如果这次陛下和诸位将军未到辽东,就让罗成带兵攻克辽东城,把军队直接推到平壤去,那么天下人,恐怕都会谣传,是罗成灭的高句丽,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殊不知,他这次能如此进军顺利,完全是因为有了去年的作战经验,换做别人也能成功,却被他捞了大好处!”

    隋炀帝已经被说动了,他不愿罗成再立大军功,夺去他御驾亲征的光环,否则,自己亲自北伐就没有意义了。

    这等大业,由自己亲自完成,才更完美。

    沉思片刻,隋炀帝脸色有些阴冷,对着苏威道:“拟诏,命罗成再辽东城外按兵不动,不得进攻辽东城,等朕亲临之后,再做军事行动,否则,便以违抗军令处置。”

    苏威不便多言,拱手顺从道:“臣遵命。”

    宇文述躬身退后,心中冷哼,罗成啊罗成,你还想立下赫赫战功吗,没那么容易。(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一章 迫于无奈() 
罗昭云接到圣旨后,陷入了沉默,半晌后,嘴角溢出苦笑,也许,这就是大隋的命运,非凡人所能改变了。

    不是他不想改变历史,而是在你能力还不够的时候,你不能冒着杀头的危险去硬碰硬,明哲保身之下,历史还是在大方向上没有变化。

    罗昭云已经多次插手历史,引发了一些蝴蝶效应,但还不足以改变整体的脉络。

    只有当他足够实力,足够把握,可以不必在乎王命,不必受制于豪族的时候,那也是历史真正的改变之时。

    穿越引发的连锁反应和改变,只是对他周围有影响,可大可小,并非随心所欲,而是看时机、看运气、看实力!

    罗昭云自己反思,自己不可能劝得动隋炀帝改变性格,做一个好君王,也不可能改变宇文述对他的成见,更无法让世家豪门,放弃他们的价值观,所以,历史的背景暂时是无法改变的,他作为穿越人,只能因势利导,能够适应它,了解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社会风俗,为己所用,才能成大事。

    哪怕一代皇帝,要做出与时代违背的事,逆着洪流,终究也要被抛弃。

    “我无法改变大隋的命运了,就让它顺其自然吧,还是继续发展自己的力量,等到隋朝倾崩,天下大乱的时候,自己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力量,到时候,可以天下豪雄相争,那时候,李渊、窦建德、杜伏威、瓦岗李密之外,还有我罗昭云一席之地!”

    现在虽然知道,如果自己要打天下,李渊日后可能会成为自己的劲敌,但如今也不能丧心病狂派人去杀李渊一家啊,能否得手是未知数,即便得手,他擅杀朝廷命官,还是皇亲国戚,被查出来,罗家也要陪葬!

    时机不到,有些事,明明知道未来方向,也无法真正改变,只能朝着那个方向提前未雨绸缪。

    薛世雄问:“罗将军,辽东城已经被我军围住,要不要攻城?”

    麦铁杖豪情不减,说道:“是啊,罗将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趁着我军士气大增,可以拿下辽东城,这等速度,足以让大隋长一次脸了。”

    按照历史,这个麦铁杖应该死于第二次辽东登河滩之战,但因为罗昭云统军有方,历史有了变化,他反而没有死掉。

    赵才和其它两位将军,也都极力建议,明日攻城,赶在大军回合之前,拿下辽东城,可以为陛下分忧,还能在其他将领前扬眉吐气,同时打通高句丽军。

    罗昭云苦笑一声:“诸位将军所想,我何曾不知这个道理,可是,圣旨已到,你们相互传阅看一下吧。”

    五位将军接过圣旨后,轮番观看一遍,全都有些垂头丧气,感到无奈。

    如果说军令如山,那么皇命,就是天!

    天威不可触,这些将领,顿时都蔫了,不敢抗命。

    “等吧,既然陛下有了旨意,我等遵守就是了,传令五军,撤离围城,集中兵力,在一起扎营,可以有效防御,免得被高句丽军偷袭,我们等候其它各路军马到来。”

    “遵命!”五位将军听令,没有了异议。

    其实,罗昭云早在辽东城内布置了不少眼线、细作、斥候、刺客,同时还挖掘了几个地道,可以派入一小撮人马混入去,偷袭城门,然后夜间袭城,这都是当初占领辽东城后,他派人秘密做的,但现在用不上,因为隋炀帝和一些旧臣,不想让他立此大功。

    罗昭云自然明白功高盖主的道理,所以,为大隋立功之心已淡化了,反正自己尽力了,任凭杨广自己折腾,听天由命吧。

    接下来的数日,罗昭云只是派人在城下叫阵,并不攻城,让守城将军乙支文德、高氏等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何不趁胜攻城了。

    乙支文德曾夜间派出几只骑兵偷袭,可是罗昭云的大营似乎早有准备,每次都能预防在先,让出城偷袭的骑兵队伍损失惨重。

    双方较量一番后,谁乃奈何不了谁,对峙起来,毫无进展。

    不过,利用这个期间,罗昭云倒是派人筑起余梁大道,用布袋装土积累起来,与城池高度相当,到时候可以站上弓箭手,与对面城头的守卒对射。

    ………

    十日后,各路隋军相继赶到,人数骤然暴增,由二十万大军,累加到了一百多万。

    当隋炀帝的圣驾抵达,又携带了二十万的骁果卫,这是从各地征集招募过来,都是精通一些武技,或是天生勇武之辈,战斗力彪悍,他们不是地方鹰扬府兵,而是脱离了府兵田制的募兵,不必耕种田地,民兵合一,而是纯碎以战为主的实力劲旅。

    这一次,隋炀帝信心满满,他要试一试自己重组招募的骁果卫,战斗力是否强悍,以辽东城为例,誓要挽回去年鏖战二十多日的颜面。

    杨广郑重其事道:“传令下去,明日攻城,骁果卫负责攻南门,罗昭云统军负责攻西门,李景带军负责打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