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朕听闻了你的所作所为,防患于未然,提前在必经之路上设军断后,使我大隋将士能够顺利摆脱追兵,保留了主力军,这个功劳甚大,这几日,究竟发生什么,阻击几次进攻,说来听听!”隋炀帝询问,因为还没有正面击败过高句丽的军队,那几次都是攻坚战,而非地面常规冲锋作战。

    罗昭云娓娓道来:“臣当时看到高句丽大军掩杀而来,立即带兵抗衡……”

    他把打退了两路高句丽军,并且主动出击,迎面杀退七八万人马军队,阻断乙支文德的大军追击步伐,而且半夜撤军,又伏击了绕路杀来的高句丽骑兵,争分夺秒,层层惊险,慢一步,都可能被包围,覆灭在后方。

    这几日的孤军行动,可谓惊心动魄,听得在场大臣们,都暗暗心惊,觉得这个罗成的胆识太过人了。

    “哈哈,甚好,三四万人,就能击败数倍兵力的高句丽追兵,而且从容而退,连步兵都安全撤回,几百里的距离,没有被大军追上,坑杀了高句丽的骑兵队,让乙支文德的大军,没有追上我军主力,每一战役,都十分惊险,罗成,你这次出兵,也算为我大隋挽回一些颜面,朕必须要褒奖封赏,说吧,你有什么请求,大可提出?”

    隋炀帝本来打了一个败仗,无功而返,丢下了一半的军力埋骨他乡,可是最后撤军时候,隋将打了这样一个漂亮的仗,让他顿时挽回不少天颜,让大臣们都清楚,高句丽军并非什么勇武之师,照样被罗成带兵打退,只是这次征辽东,输在了天时、地利上。

    他忽然觉得,明年来个第二次征高句丽,绝对能成功,首先出兵要早,开春就快速进军,这样不必像这次,寒冬腊月来临,无法作战,被迫撤走。二是出动更多悍卒,成立骁果卫,更加英勇善战才行。

    罗昭云绝想不到,自己这次救主,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却使隋炀帝更加坚定了第二次出兵辽东,讨伐高句丽的决心,其自信、傲慢又都回复过来。

    “要什么封赏?”罗昭云陷入了犹豫中,他本想说,这是微臣份内之事,不求封赏,显得大义凛然。

    但是,那样自己又能得到哪些好处?越是无欲无求,功高盖主,反而越上君主不放心。

    就好比王翦在出兵楚国之前,手握六十万兵权,却担心秦王对他猜忌,最后功成之后被诛杀,所以提前要了许多封赏,比如土地、黄金等,就是要让君王放心。

    汉朝开国功勋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被刘邦猜忌,也都一个个拔除掉,连萧何在做丞相后,都要不断以贪污土地、俸禄等自污,让刘邦放心自己,没有其它野心。

    罗昭云又想到了出征前对如意公主的承诺,一咬牙,双手抱拳,单膝跪地,诚恳道:“臣已弱冠,该当婚配,心仪如意公主已久,不求其它封赏,只恳求陛下,将如意公主,许配给微臣为妻,感激不尽!”(。)

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弃城() 
隋炀帝愣住了,万没想到这个时候,罗昭云会提出这个请求,他以前曾经听萧后提过,看好罗昭云,有意把如意公主嫁给他,但是隋炀帝当初觉得罗家资历不够,罗成年纪也小,要观察几年再说。

    而且,杨广有意把如意公主嫁给门阀豪族,这样巩固皇室与顶级豪族之间的关系,同时辅助他削弱几大世家的影响力等,但是这一代年轻人,少有俊杰出现,即便有几人,但也被罗成的文武全才压制下去。

    可以说,二十多岁年轻一代人中,罗成的名声,一时无俩,风头太劲了,没有人能及得上他。

    隋炀帝目前正器重他,所以蹙眉之后,并没有直接反对。

    这时候宇文述站出来道:“大敌当前,罗将军竟然有心思谈及儿女之情,也太不识大局了。”

    罗昭云哼道:“宇文将军识大局,不妨断后,守住辽东城,让我等从容而退吧。”

    “你!罗将军,你这是在自视清高,贬斥我们这些败军之将吗?”宇文述话里带着挑唆。

    罗昭云道:“我没那个意思,只是觉得宇文将军什么事都积极参与,张口闭口谈大局观,轮到自己,却又向外推脱,故作不知,把别人推出来当作挡箭牌,若宇文将军真的想要为陛下分心,不如你我同守辽东城,让陛下和诸位大臣先一步返回北平郡如何?”

    宇文述脸色有些发白,现在高句丽大军反扑,隋军已无战意,辽东城对大隋而言,就是一座危城,因为四周的县邑,虽然被隋军攻打,但里面的居民和少数部落,都是心向高句丽,隋军在这,等若腹背受敌。

    而且辽东城内没有粮草,没有隋民百姓,空留几万守军,根本守不住这城池,会被高句丽军迅速反扑夺回。

    隋炀帝对宇文述很是照顾,不愿意看到他下不来台,开口道:“好了,不必口舌之争,罗成啊,婚姻大事,不可草率,朕已知你对如意有心,甚是欢颜,不过,大敌当前,朕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许诺什么婚事,但也不会让立功将臣寒心,这样吧,这件事,朕已经熟知,回去会征询一下如意的想法,得她愿意,此外,你要在来年的征讨高句丽中,再立新功,两者结合,便可赐婚于你。”

    罗昭云微微点头,自己表达这个诉求,同不同意,就看隋炀帝了。

    隋炀帝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也给了罗昭云台阶下,说道:“当然,你不必担心,在此期间,任何大臣再向朕恳求赐婚,都不会同意的,以你为先!”

    罗昭云拱手道:“谢陛下美意!”

    “起身吧!现在诸位将军讨论一下,如何从辽东城退军,此城有没有坚守的意义,如果坚守,需要多少兵力和粮草?”

    罗昭云站起身,站入了武将队伍中,宇文述横了他一眼,带着几分阴厉。

    不过,罗昭云现在并不惧怕所谓的八大家族之一的宇文家族,因为这是边疆,是他的大本营之地,不是京城,而且形势也今非昔比了,罗昭云羽翼丰满,有足够实力自保,大隋又到了末年,那所谓的关陇贵族,很快要土崩瓦解了。

    两人目光一对,都是带着几分阴冷,甚至罗昭云的眼中,还带着几分杀机。

    这种锐气和杀意,让宇文述这老狐狸都有些胆颤,忽然间,他意识到,如今的罗成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少年,已经真正成熟起来,再展露锋芒了。

    “哼,我宇文家在关陇集团中根深蒂固,朝廷做官者,多大百人,你小小一个罗家,即便手握兵权又如何?”宇文述心中在自我安慰着。

    李景这时站出来道:“陛下,辽东城攻下不已,若是放弃不管,来年还需要再战,死伤恐怕还有数万,甚至十万将士来换,所以,臣以为,应该死守几个月,等待来年开春。”

    樊子盖道:“臣以为,也该坚守,这是我大隋十万将士,以鲜血和尸骨换来的,不该轻易放弃。”

    裴蕴道:“只是辽东城内粮草紧缺,十万大军只够用两个月,现在冰天雪地,从北平郡怀远镇运来的粮道已经被雪掩盖,车马难通,何况高句丽大军一到,围困辽东城,切断粮道,这里就是绝境了,城内的将士可能都有覆灭的危险。”

    “臣以为,不该放弃!”

    “老臣以为,存人在此,太过危险,很容易城人皆失,损伤更大。”

    两股意见其实都有道理,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关键是哪个几率发生更大。

    隋炀帝询问罗昭云道:“罗成,你有何想法?”

    罗昭云犹豫了一下,回答道:“臣以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文武官员咀嚼他的话意之后,不少人恍然大悟,越发觉得有道理。

    “你也觉得,应该放弃辽东城?”

    罗昭云提出建议:“臣只是根据当前局势,城内粮草不足,留下几万人等若孤军,难有作为,如果留下十万重兵,粮草短缺,也很危险,不如撤军回去,最好迁徙走城内一些大户,带回北平郡,这样使辽东城变成孤城,下次来攻,就容易多了。”

    隋炀帝缓缓点头,觉得他说的道理更充足,于是下旨,立即迁徙辽东城的子民,去往辽西、北平,不给高句丽留下这里的百姓,让它成为一座孤城。(。)

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 
洛阳皇宫内。

    大雪下了一夜,清晨刚停,晨曦初照,整个宫廷院落都披挂一层洁白羽衣。

    如意公主出来透气,穿着华丽的霓裳裙,里面有棉绒袄衣,披着上等狐皮材质的大氅,面容娇美清丽,看着一片梅花,整个人心情说不出的欢喜。

    她在宫里,已经得知了前线的消息,虽然大军失利,差一点就征服高句丽,但这等战争国事,她并不如何关心,但是听回来的大臣、宫里人都说,罗昭云最后立功,还当面向圣驾提亲,求婚如意公主。

    “他做到了,没有辜负我的一片痴心!”如意公主面似桃花,整个人都感觉美滋滋的,虽然不在场,但是她可以想象,自己的白马王子,一身铠甲,征战而归,立下战功,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不求封赏,却提出迎娶如意公主,这一下,天下皆知,都在歌颂这段郎才女貌的爱情。

    少女情怀总是诗!

    这样浪漫、忠贞的感情经历,充满了战场厮杀后的沉淀,铁甲背后的柔情,还有远方伊人的厮守,综合在一起,如意公主十七八的年纪,简直把自己都迷醉了。

    萧后的凤驾,在宫女的簇拥下走过来,看到自己小女儿那样痴迷发怔,时而发笑,时而羞涩,开心地跟梅花、雪花为乐,心中一叹,女大不中留,自己这丫头,中情太深了。

    她心中有些担心,一旦出了差头,这婚姻没有成,可能对她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只怕难以活下去。

    萧后心中暗下决定,这件事,自己一定要撮合成,否则,自己小女儿会痛不欲生。

    ………

    罗昭云因为最后阶段的出彩表现,再次奠定了的军中地位,少年成名,有真才实学,绝非运气好那么简单,这次一下子挽救数十万将士的生命,使他的威望空前高涨,以前不少人觉得他年纪太轻,还有些不服气,现在从大将军到士卒,都不会再轻视这位大隋少帅!

    隋炀帝为了挽住颜面,也特意提升罗昭云的官职,褒奖一番,鼓舞士气,并且给了他特权,荣升为三军总管,涿郡、渔阳郡、北平郡都归他暂时管辖、调度,整编退回来的大军,三郡鹰扬郎将、郡守等,归其统领,连罗艺也要遵从儿子麾下。

    不过,父凭子贵,罗艺爵位和官职再次提升,原幽州的两个鹰扬府兵力都归他直接统领了。

    一些出征的大将军,如杨义臣、薛世雄、李景、樊子盖、赵才等,都已经跟随圣驾,回到洛阳过年了。

    整个东北边戍,留下的大将军不多,以罗昭云的官职最大,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三郡无冕之王。

    罗昭云的权力增大,促使罗家的地位水涨船高,自己安插了一些亲信进来,好几人都是跟他一起征战过吐谷浑,如今都提拔成都尉了,再往后,就是郎将、偏将。

    同时,史大奈培养、拉拢的一些人才,也趁机塞进来,壮大了罗家军的规模。

    罗昭云还给了史大奈、宁沐荷三人各写下一份名单,要按照上面的人名,寻找一些暂时埋没世间的草莽。

    史大奈点头,接过来一看,基本都是默默无名之辈。

    魏征,三十至四十岁间,巨鹿人。

    尉迟恭,二十五至三十岁间,铁匠,住址不详。

    徐世绩,二十岁左右,曹州人。

    张公瑾,二十岁左右,地址不详。

    苏定方,二十岁出头,武邑人

    ……

    罗昭云通过读研时候,读旧唐书,大致记住了一些名字,都是二十四凌烟阁上的隋唐牛人,他想提前网络过来,只是记不太清楚,他们究竟住在哪。

    萧依依、史大奈三人都有些发愁,天下重名重姓何其多,他们的情报组织只能覆盖到县邑,就是各县排查起来,也十分困难。

    “公子,信息模糊,要排查起来,如大海捞针,不容易找啊!”宁沐荷说道。

    罗昭云摇头道:“没关系,这是我在出征和历练中,听人所说,他们的家乡如何用英雄好汉等,依我看,虽然他们目前没有名气,但是在地方也许不是凡俗之辈。”

    三人点头,听罗昭云并不着急,所以也没有高度重视。

    罗昭云的想法是随缘,能找到就找到,找不到就算了,有时候,时机不对,命运使然,可能适得其反,只有机会到了,这些人就不期而遇了。

    至少,罗昭云现在跟李靖、长孙无忌、侯君集等都有交情了。

    如果史书记载没错的,秦琼和程知节,此时应该在来护儿帐下,下一次伐辽东城,就能不期而遇了。

    这个年,大隋过的有些窝囊,一些义军、盗匪出没,百姓疾苦加重,但隋炀帝还在为第二次伐高句丽煞费苦心,几乎成了他的心病。

    正月一过,骁果卫已经汇聚天下各地勇士,筹集了二十万人马,在京城外驻扎四个营区,日夜操劳,为三月份出兵,讨伐高句丽做准备。

    隋炀帝下旨,昭告天下,待三月份正式出兵百万,征讨高句丽,设一名先锋统帅罗昭云,统御五军,先一步进攻辽东;中军与尾军全部由他御驾指挥,徐徐压进,二月中旬出发,向北平郡聚集。(。)

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骁果卫() 
隋炀帝决定尽快撤走,因为在辽东城里,觉得很不安全,时刻都有被围困阻击的危险。

    大部队休整一夜,次日一早,数十万大军离开了辽东城,回到辽西之地,这里草原、山林茂密,居住着契丹、奚、室韦、鲜卑等少数民族。

    隋炀帝不做停留,继续赶往北平郡,过了临渝关后,是大隋的疆域,这才放心。

    辽东城的百姓被卷走了不少,使得偌大城池,变成一座孤城,迁徙的百姓都被安置在北平郡的县邑。

    这一次伐辽东失败了,隋炀帝脸面无光,但并不死心,反而觉得明年开春出兵,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