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武官员咀嚼他的话意之后,不少人恍然大悟,越发觉得有道理。

    “你也觉得,应该放弃辽东城?”

    罗昭云提出建议:“臣只是根据当前局势,城内粮草不足,留下几万人等若孤军,难有作为,如果留下十万重兵,粮草短缺,也很危险,不如撤军回去,最好迁徙走城内一些大户,带回北平郡,这样使辽东城变成孤城,下次来攻,就容易多了。”

    隋炀帝缓缓点头,觉得他说的道理更充足,于是下旨,立即迁徙辽东城的子民,去往辽西、北平,不给高句丽留下这里的百姓,让它成为一座孤城。(。)

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击() 
大雪飘飞,遍地银白,整个山峦、林地、河流都银装素裹。

    罗昭云带着三千骑兵,纵横冲杀,所向无敌,压盖了高句丽大军的气焰,直接掩杀出十余里,砍杀、踩死近万的士兵,这才收军而归。

    次日,高句丽第三支队伍赶来,与前面两路军汇合,再次杀向山岭峡口。

    罗昭云指挥三四万人,继续誓死抵抗,让七八万的大军,难以逾越,反而被罗昭云带兵再次杀退。

    这日黄昏,乙支文德亲自衰落五万大军赶来,得知这里战况后,勃然大怒,原本是追杀隋军的大好机会,却被浪费掉了,贻误战机。

    “罗成,就是那个大隋名声鹊起的少年元帅?”乙支文德询问。

    一位将领上前道:“回大将军,就是他,带兵驻守此地,阻截我军难以前进。”

    乙支文德脸如寒霜,喝斥道:“岂有此理,百万隋军都亏败了,难道我们这么多人马,连对方几万人都攻不下,这不是天大笑话吗?”

    “将军令,全力攻城!”

    “呜呜呜!”

    号角吹动,战鼓敲响,高句丽大军开始猛攻。

    罗昭云亲自站在关隘城头,拉弓射箭,百发百中,专射一些扛旗的人,很快,大旗不断倒下,影响军心。

    双方鏖战,在小型雄关处,厮杀惨烈。

    乙支文德坐镇后方,已经开始调度,派出一支万人骑兵,要绕过前方的山岭,多走出两三日路程,却能包抄过去,即便追击不上隋军,却能把罗昭云等人截断去路,前后围困,变成一支孤军。

    大战途中,罗昭云已经吩咐后勤人员,把伤员提前运走了,做好今夜就撤兵的准备。

    他自然清楚,这里虽是必经之路,却不是唯一之路,只是其它路线要绕过山峦和荒林,不宜行军,而且多走出上百里的路,轻骑也得两日多。

    所以,罗昭云阻击了两日后,也不敢再耽搁下去,否则,鏖战五六日,等高句丽军前后包抄,他就插翅难飞了,即便自己能突围出去,那么这数万步兵,也绝对要死在这。

    “雪橇都用上!”

    罗昭云提前准备了雪橇板,有的用战马拉着,有的需要士兵自己撑着滑雪板,这样将移动速度提升,摆脱后方的追兵。

    黄昏降临后,罗昭云带兵打退了高句丽当日最后一次进攻,然后悄然撤退。

    城头上全部用稻草兵,布下疑阵,然后大军利用车队雪橇板等器材,拉着装备和士兵,快速逃走,只要甩开后方的大军足够远,即便次日高句丽骑兵来追击,也需要一段时间。

    “驾——”

    数万人撤走,滑雪板在厚雪上,阻力很小,速度快,比马车要便捷多了。

    狂奔出了一夜,冲出百里,然后休息一个时辰,继续赶路,走到下午时候,来到一片复杂的地形区域,山林茂密,地形奇遇,是辽东边界。

    这里有罗昭云安置的千人队接应,早就利用地形,在山林之地,布好了陷阱,等待追兵。

    罗昭云调下了马,然后让步兵短暂休息后,继续赶路,他带着骑兵留下,等待高句丽的追兵。

    到了黄昏事后,一万骑兵追来。

    “果然来了。”罗昭云眯起了眼神,变得犀利肃杀。

    一名副将敬佩道:“罗将军料敌如神,高句丽派出了骑兵,从侧方包抄过来。”

    罗昭云道:“只是猜测而已,即便这般不来骑兵,后面关隘被攻破,也会有骑兵先锋追来。”

    “射!”

    当高句丽的骑兵接近陷阱区域,绊马索、蒺藜等,使得奔跑的骑兵人仰马翻。

    这时候,隋军开始射箭,让敌军骑士雪上加霜。

    咻咻咻!

    一番冷箭袭射之后,罗昭云带着十八骑,还有数千骑兵从两翼杀出。

    铁骑纵横,如浪之纵,陌刀、长枪高举,如虎狼之行!

    “太痛快了。”这些隋兵将士热血沸腾,终于能跟罗昭云并肩作战,体会那种血勇之威了。

    “杀!”罗昭云等人裹挟着极其凌厉强悍的杀气,犹如天降狂飙一般,令人震颤的蹄雷声浪涌起,大地为之震颤,仿佛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他亲自冲锋在前,使一杆长枪拨打雕翎,冲击敌阵,率领着他的十八骑和亲兵侍卫,如出柙猛虎般迅猛突进,义无反顾时杀向敌群。

    前方的敌军骑兵人数虽众,但是已经奔逃两日,疲惫不堪,加上刚才遭遇了伏击,心惊胆颤,已经锐气大减,此时完全抵挡不住罗昭云所部的冒死冲锋,大军向铁轮一般辗压过去,辗得一地死尸,零落成泥,溃败下去。

    这一次,罗昭云带人追击两三里就止步了,迅速掉头,然后从容退走。

    乙支文德带着大军赶至的时候,已经是次日清晨,从退回来的骑兵将领口子得知了消息,气得脸色铁青。

    “罗成,名不虚传啊!”一位身穿青袍的兰陵王高氏后人,忍不住轻叹。

    (祝书友们,平安夜快乐!)(。)

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骁果卫() 
隋炀帝决定尽快撤走,因为在辽东城里,觉得很不安全,时刻都有被围困阻击的危险。

    大部队休整一夜,次日一早,数十万大军离开了辽东城,回到辽西之地,这里草原、山林茂密,居住着契丹、奚、室韦、鲜卑等少数民族。

    隋炀帝不做停留,继续赶往北平郡,过了临渝关后,是大隋的疆域,这才放心。

    辽东城的百姓被卷走了不少,使得偌大城池,变成一座孤城,迁徙的百姓都被安置在北平郡的县邑。

    这一次伐辽东失败了,隋炀帝脸面无光,但并不死心,反而觉得明年开春出兵,时间延长,兵力再增加,肯定能攻克平壤,征服高句丽,俯首称臣。

    隋炀帝下诏,把这活着回来的数十万大军,安插在北平、渔阳、涿郡三地,安营驻扎,加强训练和阵法操练,几个月后,要重新攻入辽东去。

    由于这次征战失利,也让隋炀帝意识到,目前的府兵制,太过守旧僵化,百姓参军入伍,却没有了战斗力,因为大隋承平日久,各地府兵治所,往往都是兵农合一,士兵已经习惯了开垦种地,厌倦了战争,这样的军队,已经没有了多少战斗力,更不愿意背井离乡,远征辽东。

    裴矩上奏,请隋炀帝重新以募兵形式,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提升战斗力,而不是从各地抽掉那些民兵性质的府兵。

    这条建议被隋炀帝采纳,于是刚回洛阳,杨广就下诏,在京城外成立一支骁果卫,隶属于左右备身府,置左右雄武郎将,官职比各地鹰扬郎将高半阶。

    它虽然仍属于十六卫所,但依旧不是府兵制,而是募兵制,不需要屯田种地,就近入伍,而是从全国各地招募勇士,来京城附近编军入伍,不限户籍和地域,既然选择背井离乡,就没有了牵挂,可以四处征战,骁勇彪悍。

    各地英雄豪杰,懂一些拳脚功夫、刀枪剑术的,纷纷不远千里赶来,要加入骁果卫中,因为军中不看出身,只比勇武,完全是一支为战而集合的队伍。

    罗昭云没有跟回洛阳,而是继续留在涿郡,监督兵器制造,为明年第二次伐辽东做准备。

    他有一种预感,大隋的气数将尽了,因为从各地得来的情报看到,不少前朝遗族和地方义军,都在蠢蠢欲动,四方灾难增多,百姓疾苦。

    由于第一次征战争动员百万雄狮,粮草需求和运输都是一个大困难。

    比如山东民夫运米至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反,士卒死亡过半。江淮以南民夫船运黎阳、洛口诸仓也是如此,运送者因劳累而死枕藉,沿途遍地死尸。还有朔方数十万车夫,护送粮草,因为道理崎岖,消耗巨大,最后送到之后,只是原来数目的三分之一,畏罪逃亡。

    大批的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逃亡深山老林避难,社会萧条,民心不安。

    今年山东、河南发生大水灾,重役、灾荒之下,官府不加救恤,反而苛逼,已经有人起义造反了。

    邹平人王薄拥众聚长白山,率先打起反隋旗号,自称‘知世郎’,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此为号召,收聚了大批逃亡的百姓和从前线逃散回来的士兵。

    罗昭云轻轻一叹:大隋真的要完了。

    ………

    大雪纷飞,但是各地郡县接到朝廷诏书后,开始召集勇士入伍,要推向朝廷,加入骁果卫。

    漳南县邑。

    一个壮年大汉,国字脸,络腮胡,浓眉大眼,身材挺拔,手中提着一把带鞘宝剑,走在县城街道上,因为他勇武本领在郡县很有名气,被县令拉拢,许诺他二百夫长之职,过几日,就让他带着县里凑齐的人,去京城外的骁果卫驻军之地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窦建德!

    他正要去县衙里报道,街道上忽然蹿出一个男子身影,衣衫褴褛,对着他喊道:“窦大哥,你让我找的好苦!”

    窦建德转身望去,愣了一下,愕然:“安祖,你怎么来了?”

    原来这个浑身狼狈的人正是他的同县密友,结拜兄弟,孙安祖。

    “窦大哥,此处不是说话之地,可否借一步说话!”

    窦建德点头,带着孙安祖离开大街,来到一处酒楼雅间,孙安祖讲述了他经历,原来他所在的镇子遭遇洪水,房屋财产被洪水冲走,老婆孩子饥饿而死,但县令派去的官吏看上孙安祖骁勇,也把他选进了队伍。孙安祖以家庭贫穷为理由不愿入伍,向那官吏当面申说,但征兵官吏大发脾气狠狠打他,孙安祖一怒之下,杀死了那几名征兵官吏,逃跑投奔窦建德。

    “这件事,麻烦了。”

    孙安祖道:“窦大哥,现在大隋各地都出现乱象,咱们不能为大隋出兵远征,客死他乡。”

    窦建德沉思半晌,对孙安祖说:“文帝在位时,天下富裕兴旺,派出百万人马征讨辽东,尚且被高丽打败。今年发生水灾,百姓贫困,但皇上不体恤民情,要御驾亲征,亲自到辽东督战,加上往年西征,损伤的元气还没有恢复,百姓疲劳困乏,连年征战,长年在外的人不能回家,如今又要出兵,容易酿成动乱。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就该建功立业,怎能去当仓皇逃跑的俘虏,我熟悉高鸡泊面积辽阔方圆几百里,湖沼上的蒲草又密又深,可以到那里去隐藏起来,找机会出来抢劫,足够生活、积蓄,拉起人马以后,等待时局动荡,必然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诺言() 
罗昭云带兵风驰电掣,赶回来了辽东城,已经黄昏时分。

    这些人大多带着伤病,厮杀中或多或少挂彩了,伤口没有及时处理,有些炎症,风寒侵袭,会有些发烧的情况。

    进入辽东城后,立即找军医治疗。

    提前赶回来的士兵,得知少帅平安杀回,成功阻断了后面的追军,全都欢呼起来,毕竟这件事,影响重大,如果没有他们誓死断后,大隋数十万大军,可能都要被冲散、打垮,横尸遍野不可。

    即便如此,这几日,隋炀帝吩咐各路将帅在辽东城整军,清点人数,只剩下不足五十万军力了。

    数日前统计,还有七十多万兵力,现在一下子缩水了二十多万,不是被击杀,就是被冲散,消失了踪迹,逃到各处都有。

    百万雄师征辽东,不足一半回来,可谓惨败。

    如果没有罗昭云料敌先机,早就在长弓岭峡谷关伏击,打退了前来此处设伏的高句丽军,那么隋军被阻断去路,前后包抄,很可能要全军覆没,能逃回数万人都不错了。

    正因为罗昭云熟悉历史,早就料到了这种结局,所以才会提前部署,抢占了先机,成功地阻击了高句丽的追兵,保住了大隋数十万的兵力。

    寒冬腊月,辽东格外寒冷,隋炀帝也染了风寒,咳嗽不断,一半因为失败的愤怒,羞愧丢面,一半因为天气原因,水土不服,没有经过这么冷的天寒地冻。

    隋炀帝通过一些大臣和将领,得知罗昭云所做事情后,对他更看重了,他也清楚,若是没有人断后,被高句丽一路追杀,直接逃回大隋北平郡去,这一路上,千里之遥,很可能都是隋军埋骨之所。

    “宣罗成觐见!”隋炀帝得知了罗成归来,立即吩咐人去传唤。

    一名老太监出了临时行宫,不久,罗成风尘仆仆赶来,在一处大堂内,拜见了隋炀帝。

    大堂内,站着不少文武百官,不论苏威、裴蕴、黄门侍郎王弘崔弘升等文臣,还是李景、薛世雄、杨义臣、樊子盖、荆元恒、赵才等武将们,看到罗成一身铁甲进来,都有些肃然起敬。

    这个年仅二十岁的少年将军,这一次的神奇举动,带着一军断后,打败了数次高句丽大军的追击,可是把他们都给救了。

    宇文述等人虽然对罗成很有意见,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青年很有才能!

    “臣罗成,拜见陛下!”

    隋炀帝点头,挥手道:“平身,起来说话。”

    “遵命!”罗昭云起身后,抬头看向杨广。

    隋炀帝有了一些倦意,有时还重咳嗽几声,跟来时候那种意气奋发,君临天下的感觉,完全不同了,脸上带着一丝阴霾,所有大臣们都不敢言语。

    “朕听闻了你的所作所为,防患于未然,提前在必经之路上设军断后,使我大隋将士能够顺利摆脱追兵,保留了主力军,这个功劳甚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