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数日,辽东城继续大战,有数次已经攻上城头,但是又被反攻下来,依旧没有破城,两军伤亡都很大,只不过,守城一方占据地利优势,在全军上下,斗志不减情况下,攻城一方伤亡无疑会多处几倍来。

    隋朝属于完全的冷兵器时代,黑火药还没有研制出来,所以战争中,都是刀枪剑戟的厮杀。

    罗昭云暗中已经开始让人收集各种原材料,甚至进行矿山物质的勘探了,但是,他都是分开派人寻找,没有说出自己的意图,配方更不可能泄露,甚至,他并不止详细的黑火药配方,只是粗略从网络看到的,什么一硝二炭三硫磺,到时候需要具体研制。

    他没有把火药说出来,也算自己的私心吧,那东西可是杀人利器,如果制造了火炮出来,隋炀帝有了它,信心爆棚,估计要干出更狂妄的事来。

    那种火器技术一旦扩散,日后天下大乱,各异军都有炸药了,岂不是增加自己的敌对实力,失去了奇效作用。

    辽东城坚固无比,加上隋炀帝的策略僵固,隋军在这里停滞不前,耽误了战机。

    十日期已到,仍然没有破城,伤亡巨大,有些动摇了军心。

    隋炀帝大发雷霆,命令四面大军,不分昼夜,全面狂攻,最后,城内的高句丽军因寡不敌众,疲于鏖战,终于坚守不住,夜里选择突围,乙支文德带着一拨人马,冲杀而出,卷着参军逃往鸭绿江东岸的大营。

    隋军终于攻克了辽东城,但是进入之后,却发现里面千疮百孔,不少靠近城池的房舍都被投石机砸塌,木椽等被高句丽士兵拆掉,用于守城用了,街道不少难民,哀鸿遍地,深受战争苦果。

    乙支文德逃走前,派人还烧毁了仅存的粮仓、武器库,没有给隋军留下什么可用的装备,未有几万户的贫困百姓。

    隋炀帝分出一些粮草给这里的百姓,以展示自己吊民伐罪,要帮助辽东人脱离苦难的正面形象,这样一来,军中的粮草,就愈发显得紧凑了。

    隋军驻扎三日,派出一部分人马攻战附近一些简略县邑,主力大军继续向东推进,要攻打下一个要塞渡口。

    这片地域山恋起伏,丛林茂密,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比较多,原生态很浓。

    一条扩宽湍急的鸭绿江,比辽水地形还有险峻,对岸的防御工事却比辽东北岸更加复杂,土堡也换成了石头墙堡,坚厚又宽阔,横在鸭绿江的对岸,雄关隘口,城墙蜿蜒,连接崇山叠嶂,直接堵住了隋军东进的路线。

    石头堡后面,就是乙支文德大营,屯军十万,高句丽的主力军居多,比辽东城的混杂守军,素质还有强悍一些。

    “过了鸭绿江,就是高句丽本土地盘了,离着平壤城,不过五百里之遥,”

    “恭喜陛下,我等已经拿下了三分之一的高句丽了。”虞世基一脸奉承的道。

    杨广脸色阴沉,心情不是很好,八月中旬正式出兵,如今连鏖战,加上行军,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才拿下三分之一的疆域,而且,这三分之一,原本在北齐时期,就是依附于北齐的地盘,并不是高句丽原本疆域。

    “十日之内,必须拿下鸭绿江对岸的敌营!”杨广下了死命令,因为他原本想着两个月就打到平壤城下,使得高句丽王屈服称臣,但现在似乎进程很曲折。

    “咚咚咚!”

    战船继续渡河,隋军跟高句丽军再次上演了渡河之战。

    农历九月份的河水,尤其是长白山支流,崇山峻岭之间,绵绵多雨,河水已经冰冷了,掉入河水的隋军,不少打着冷颤,战力比当初更减几分。

    相反,这种秋凉的环境,却被高句丽军士适应,所以双方大战,气势此消彼涨,对隋军更加不利。

    数日大战下来,十几路隋军轮番上阵,都没有攻克那道防线。

    两岸肃杀之气,仇杀渡江人。

    “启禀皇上,段文振将军病逝了。”

    隋炀帝听到消息,有些担忧,段文振是兵部尚书,这次为南苏道行军总管,负责沿途的粮草押运,还有调度之事,从北平郡到辽西怀远镇,然后从怀远镇运送至目前鸭绿江,陆续很长,需要重要人物负责,否则,粮草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段将军为国操劳,捐躯疆场,值得钦佩,当厚葬之,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北平侯,谥号襄!”隋炀帝对段文振很是器重,在其夺嫡中,也出过大力,所以算是亲信之一。

    “陛下,请节哀,段将军这一走,恐怕这一军将帅,需要重新任命了。”苏威在旁说道。

    隋炀帝点头,也深知他们身后粮草之事的重要性,神光闪烁间,他看到了罗昭云的身影,心中一动,关键时候,他觉得启用暂时搁置在御前的罗昭云了,担负此重任。(。)

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 
罗昭云利用铁弓,一箭射断了高句丽军先锋大旗,那些冲锋的甲士们,看到大旗倒了,许多人不知发生了何事,下意识勒住马缰,止住步伐,大军速度减缓下来,甚至停滞不前。

    “发生了什么事?”

    “大旗断了。”

    “有人一箭射断了它,我看到了,从对面的隘**出的。”

    这些先锋士官、骑兵们,议论纷纷,显然这么远的距离,软弓七八十步,长弓一百多步,复合硬弓也就一百五十步,现在他们根本没有进入隘口雄关的射程,却被人射断了大旗杆子,有些匪夷所思。

    “是大隋军中的一位神箭手!”一些契丹族游牧部落的能箭手,目测过距离之后,都感到吃惊。

    一位高句丽的将军拔古贺,手持一口宽背长刀,策骑冲出来,询问先锋军几名校尉、百夫长后,冷哼道:“隋军正在撤退,我们一路追杀,能够斩杀数倍于敌,如何在这耽误时机?乙支大帅正在后方赶来,我们要始终咬住隋军的尾巴,来人,攻打城关,路上捡到不少隋军军械、云梯等,正好投用,一个时辰内,必须拿下。”

    “得令!”一些高句丽的徒步士兵,开始准备云梯。

    骑兵们则佩带弓箭,朝着关口冲去,快速接近,然后释放箭羽,再快速掉头,这样,既可以射击隋军,又能躲避对方的箭羽,分散守军的目光。

    罗昭云准备妥当,所以在关口两侧的城墙上,布置了不少远弩,连环弩,嗖嗖嗖一阵射击,射程超过了高句丽长弓手,逼得高句丽骑兵队不得不继续靠前,这样伤亡在增多,留下不少骑士和战马的尸体。

    “冲杀!”拔古贺挥刀大喝,已经准备了一些云梯和绳索的士兵,开始朝着关口杀去。

    罗昭云下令军队,严密防御,跟高句丽军鏖战隘口峡关,阻挡了追兵的步伐。

    如今地利优势在隋军手上,高句丽的先锋军攻打一个时辰下来,死伤枕藉,远远望去交锋处,士卒从城墙上往下掉落,摔得脑浆崩裂,血红染雪。

    呜呜!呜呜呜——

    牛角长鸣,沉重无比,高句丽军后续部队不断凑集赶至,越来越多,已经达到四五万人了,都是主力军。

    “怎么回事,还没有追杀到隋军的大部队了。”又一位将军赶到,脸色不满。

    “前面长弓岭峡口被阻挡了。”

    “迅速杀过去,全力进攻!”

    两股军力合二为一,继续猛攻,厮杀惨烈。

    罗昭云率军抵挡,让数万高句丽无法逾越,当他看到敌军锐气已消的时候,突然喝令打开关口,他亲自带着骑兵杀了出去。

    这是他从幽州调来数百武士,加上段文振所管辖的一军,抽出了两千多骑兵,组成了三千铁骑,早就在关口内等待,养精蓄锐。

    此刻,罗昭云亲自带兵冲杀,身边跟着燕云十八骑,一身银色铠甲,起着老当益壮的卢马,手持虎刃湛金枪,以洪水决堤之势,勇不可挡,奔如雷霆,杀气腾腾。

    “杀!杀杀!”

    三千铁骑仿佛钢甲洪流,踩踏着城下的甲士,正面呼啸而出,掩杀而过。

    一时间,锋利的马刀、击刺的长矛,凄厉的惨叫、愤怒的咆哮,交织在一起。

    罗昭云设了骑兵阵,犹如尖刀一般,纵横切割,将冲上来的上万步兵给大乱了阵型,四处逃散中,成为他们战马下的肉泥和死尸,无法有效抵抗。

    哪怕高句丽的数千骑兵冲杀来,也被罗昭云带着十八铁骑,加上几百精锐骑士,给迎面痛击,杀得落花流水,溃败下去。

    “休得撒野!”拔古贺看到罗昭云一身将帅战衣,知道应该为大隋高级将领,所以带着亲卫挥刀来战,他很自信,觉得只要击杀这个人,隋军这个关卡就不攻自破了。

    “看刀!”拔古贺展开精湛刀术,劈、斩、切、扫,威风凌厉,刀光密集,不断斩向要害。

    罗昭云的枪术,更是炉火纯青,加上本身的武功底子厚,出枪如电,几个回合之间,就让拔古贺竟出一身冷汗,引以为傲的刀术,堪称高句丽七虎将之末的他,竟然打几个回合,就落于绝对下风了。

    “你究竟是何人,报上名讳来!”

    “罗成!”罗昭云大喝一声后,枪术如龙出海,杀手锏使出,直接扫开了对方的刀锋,然后一枪扎过去,让对方躲无可躲。

    拔古贺惊慌失措地躲闪,却仍被刺中右胸,一枪刺透,把他挑起来,挂于空中。

    他还没有死,但是浑身疼痛难当,嘴角喷着血,艰难道:“大隋…无敌少帅,名不……虚传!”

    罗昭云手臂振枪,将此人挑飞出去,摔在七八米外,已经身亡了。

    “拔将军遇害了。”不少高句丽士兵大惊,这可是高句丽的猛将啊,就这样被击杀了。

    罗昭云趁着对方大军分神,率军继续凶猛掩杀,使得高句丽的兵马仓惶败退了回去。(。)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阴影() 
罗昭云接受了新的委派,替代了段文振的将职,负责保护怀远镇到辽东城之间,上百里路的粮草通道安全,这个任务,责任重大,关乎着生死隋军的存亡,不容有差。

    宇文述等人没有反对,也是考虑到一旦出现大的差错,他们上奏一番,就能借刀杀人,让罗昭云和罗艺全部完蛋。

    但宇文、独孤等旧阀他们决计想不到,罗昭云在幽州、渔阳,乃至辽西一带,已经经营数载,消息比他们灵通多了,算是地头蛇,散开暗中力量,同时派出斥候营的骑兵,反复侦查一些主要干道,能够藏下伏兵的位置,重点盘查。

    罗昭云离开了前线大营,往大隋的方向返回,他对于这个差事,倒是不反感,欣然接受,因为前线太郁闷了,他已经察觉到失败的征兆,可惜,他劝不动杨广,事实上,谁也劝不了隋炀帝了。

    偏执又自大,性格容易走极端的人,是听不进劝的,不撞倒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

    与其看着大军将士不断折戟惨死,还不如眼不见为净,躲开远远!

    罗昭云想到高雨菲临走前跟他说过的话,许多古武势力都在观望中杨广,已经推测出他的性格变化,甚至有阴阳师、堪舆师,已经预测到大隋的劫难要来临了,就在辽东。

    所以,不少势力会派人暗中帮助高句丽,让它拖垮大隋主力军。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世家开始招兵买马,杨玄感、李密,西北薛举,江陵萧铣,楚地林士弘,江左陈兴业等,都在蠢蠢欲动了。

    罗昭云暂时不想参与进来,他是隋将,暂时还没有反心,之前的储备,也是未雨绸缪,担心日后真的大乱,自己和罗家也有本钱自保,其次才是争夺天下,否则,以罗艺的枭雄脾气,如何肯屈尊投靠其它义军首领。

    “增加斥候队,游哨、暗哨,监视沿途险峻之地,是否有高句丽兵埋伏。”罗昭云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并且他隐隐猜到了高句丽的谋计,是要一步步拖垮隋军,延误战机,再过一个月,鸭绿江一带就要下雪了,到时候,只能退军。

    罗昭云纷纷后勤部,开始收购足够的棉衣,并且开始小规模粮草押运,并不兴师动众,不让高句丽军发觉,积少成多,给最后撤退的隋军,一些保护,减少冻死、饿死的军队,也是一种大功德。

    史书记载,隋军每一次进攻高句丽,百万雄狮,最后不足几万人逃回来,其实,后世考究,并非那一百多万人都死在了辽东战场,战死者其实只有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一,都是溺死、饿死、冻死的,还有五分之三,都是逃散了,没有再回军中,厌恶了打仗,往往钻入山林峻岭中,落草为寇了。

    所以,隋末狼烟四起,各地绿林、响马盗纷纷变成义军,多如牛毛,其实这里面,就有不少是当年征伐高句丽,失败撤军中,逃散或是故意逃跑的士兵,涌向不少山头、偏僻山林去了。

    真正战死的人,远没有历史记载的那么夸张,好像一百多万士兵都阵亡了一样。

    又是半个月过去,罗昭云经历了大大小小数丈,成功护送了几段路的粮草,确保前线大营食用充足。

    这一日,鸭绿江的防线终于告破,但是隋军大营,密密麻麻躺满了伤员,缺胳膊断腿的不在少数,因为没有消炎药、特效药等,许多人熬不过去,高烧、风寒、感染等疾病,夺走了不少将士的性命。

    “天气越来越冷了。”杨义臣看到罗昭云,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担心。

    二人曾经共事过几次,关系不错,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罗昭云问:“杨将军,现在战事可顺利吗?”

    一身铠甲的杨义臣,脸上带着几分疲倦之色,站在大营前,望着远方的山峦叹道:“我军虽然节节胜利,但是代价太大,眼看天气快接近十月了,这里塞外苦寒之地,咱们的隋军将士,染了风寒很多,快要坚持不住了,数十万大军,也抵挡不住天灾人祸啊。”

    “陛下的意图,究竟是要灭了高句丽,还是逼其称臣?”

    “没有人知道,谁能猜透圣上的心思?”杨义臣苦笑道:“现在各路军马指挥受限,都要听从陛下统一指挥,这样进兵,毫无兵法可言,兵书有云,兵贵神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