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日鏖战,死尸盈野,初步估算,五到八倍于敌的伤亡。

    高句丽战死不足一万,但隋军至少伤亡超过五六万人马了,这只是第一战,用血的代价和付出,换取的一个毫无意义的渡口。

    五军长官,于仲文、赵才、麦铁杖、薛世雄、张瑾等人碰头,都露出苦涩笑容,伤亡过大,比跟突厥作战更残酷。

    接下来,诸位将军都在下令,命人清理余孽,打扫战场,准备迎接隋炀帝明日登临河滩。

    渡过辽水,北面不足十里,就是巍峨的辽东城,等待隋军的,还有更大的挑战。(。)

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 
大军陆续登陆,清除了河面,推开巨石,填完马坑,使后面的五牙战舰缓缓靠近,抵达了河滩上,一次性数万兵马上岸,一直到深夜,已经运送了二三十多万兵力。

    五路军为先锋,在前方安营扎寨,布置防御线,提防着高句丽军的偷袭。

    隋炀帝和文武大臣没有渡河,在辽水南岸休息,毕竟对岸充满了不安因素,高句丽的地界,随时都可能出现伏兵和偷袭。

    今日的大战,让隋军伤亡很大,原本趾高气昂,觉得可以轻松横扫小国的大臣、将军们,信心有些动摇。

    这只是第一战而已,就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夜间,罗昭云出来走动,看着月色正浓,秋高气爽,他有些担忧,高句丽果然是难啃的骨头,跟它交战,绝不能御驾亲征,而是应该派出一些斥候滋扰,从内部瓦解,然后派出奇兵袭击,不敢这样大集团军一层层推进,伤亡实在太大。

    他看过这里的地图,隋唐时期,关外人少,林木还没有遭到破坏,所以大部分地区都是密集的山林,居住人很少,从这里到平壤,主干道不多,只有那么两条主路,但都有险要地形扼住隘口。

    辽水、鸭绿水、萨水、浿水四道地障,而且地形不断纵深,隋军要是节节破关攻过去,沿途还有城池攻击,兵力一铺开,加上粮草运送困难,百万大军说崩溃,也是一夜之间的事。

    杨广征高句丽,唐太宗征渤海国,都是失败而归,有复杂的相似性。

    “这高句丽是我幽州背后的威胁,如果能重创它最好了,可以解除我罗家大本营日后的麻烦。”

    罗昭云把今日之战都看在眼里,这一次,他没有挂帅,只是陪同在君王身侧的御林军将领,保护杨广安危,前线的事,与他无关,只是当一个看客,但罗昭云仍很上新,也许以后,自己跟高句丽之间,也有类似的苦战,如何能知己知彼,才能减少伤亡。

    “兰陵王高长恭的后人,是否就在辽东之地呢?”他隐隐怀疑,北齐的一些后裔就在辽西、辽东一带蛰伏。

    罗昭云心中想着,是日后如何把商业铺到高句丽,斥候散开,打听情报,关键时候,起到巨大作用。

    ………

    次日一大早,隋炀帝迫不及待带人渡河,来到了北岸的大营,指挥各军将领,继续出击,围困辽东城。

    这座辽东城是关外第一大城,跟平壤城不相上下,自汉朝开始,就在此经营,数百年下来,不断扩建,几易城主,北齐之后,落入了高句丽手中。

    隋文帝在位时曾派军来袭,要夺回辽东,但三十万大军,损失很大,最后不了了之。

    “明日围城,一面城墙出动两军,如此八路人马轮流攻打,三日内,务必克城!”杨广当着众多武将的面,发号施令,下了期限。

    “得令!”于仲文、麦铁杖、赵才、辛世雄等人,接了皇命,继续鏖战。

    杨广又看了罗昭云一眼,问道:“罗成,攻城器械都运送过来没?”

    “回禀陛下,已经运来三分之一的器械,攻克辽东城,足矣够用!”

    “那就好!”隋炀帝点头,没有再提,一挥手,让诸位将军回营,各就其位,准备明日的攻城了。

    罗昭云欲言又止,没有多说,还是等攻打辽东城的战局,看看后面形势如何,在做定义,是否给隋炀帝纳谏吧。

    ………

    一日的准备很快过去,辽东城已经被隋军四面合围。

    旌旗飘展,铁甲生寒,武器露着锋芒,弓箭阵、长枪阵、刀斧手、盾牌手等,排列有序,每一面城池,都动用了两军,六七万多人马,兵威雄壮。

    两日前五军有所损伤,此时已经从其它辅助军里,抽掉过来,补齐了伤亡人数。

    “咚咚咚!”

    战鼓变得气促,发出了进攻的号角。

    顿时间,杀声震天,隋军开始推动着各种攻城器械涌向了城下。

    冲车、楼车、云梯等,在隋军将士的操纵下,接近了城墙。

    此刻,城头上的高句丽士兵在朝下放箭,各种滚石檑木,沸水狼烟,往下面倾泻砸去。

    这是一片惨烈的战场,隋军冲锋陷阵,高句丽士兵奋死抵抗,到处有倒卧血泊、已经永远也不会再爬起来的死尸。

    人马过十万在攻城,无边无沿,看来真有投鞭断流、举手如云的庞大气势。

    “咻咻咻!”

    城下那一排排集束似的弩箭,仿佛不花钱似的向城头上猛射,企图压制城头的反击。

    在这暴风骤雨般的猛烈打击中,隋军又有百余架抛石机,把一颗颗一百多斤重的石弹砸向城头,每一颗巨石砸落下去,都传来轰隆轰隆的震响,有士兵被砸的脑袋崩裂,城头破损,双方的攻城战打响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战辽东城() 
隋军大将军李景,总领攻城大军,抽出腰间配剑传令道:“三军听令,即刻攻城!”

    军令如山,顿时号角齐鸣,雷鼓震天,杀声四起,漫天箭羽如蝗,互相射击。

    潮水般的隋兵架起云梯、设钩车、累蹬道,蜂拥冲上,在迎头抛落的滚木、石块、沸水等攻击下,一批倒下又一批顶上,一场古代攻城战激烈地展开。

    兵书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隋军的兵力,今日攻城投入了二十万,外围还有数十万大军在后方观战,可以说兵源庞大,足够对辽东城进行重重围困,全面进攻。

    守城的军队有五万人左右,但是骁勇善战,还有北齐的将领投奔辽东,做了指挥使,他们也精通守城之道、用兵之法。

    隋军犹如潮水一般逐波涌上,旋即被守军杀下城去,两军交锋死伤无数,悲声震天。

    “杀杀杀!”隋军不断在攻城,但是辽大古城巍峨,早已经过加厚、加高,石弹砸上去,虽然略有损伤,但无法砸出洞来。

    城头的守军更是不畏死地坚守着,东北地区游牧民族的彪悍,展现出了。

    他们的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比隋军的身高要多出一些,加上常年在酷寒之地,体质过人,而隋军已经承平三十年,除了边疆镇戍的军队尚且跟突厥、吐谷浑作战外,其余中原内地的府兵,已经多年没有打过仗了,许多士兵都是苦役的农民,不愿意被抓去劳役修运河、长城等,纷纷加入鹰扬府做士卒,可以逃脱赋税和劳役,这些人的战斗力,明显较低,意志也不坚定。

    太平盛世的百万雄师,战力已经大大打了折扣,跟开国时期的南征北战的将士比起来,缺少了一股狠劲、杀意、勇不畏死的精神。

    城如孤岛,战阵如云,隋军在漫天箭羽的掩护下,早已跨过护城河,撞城门、爬云梯、登楼车,向城墙猛袭。

    但是辽东城在鏖战中,依然屹立不动,一个上午下来,没有被隋军拿下。

    这场战争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如火如荼,隋军固然兵多将广,但在地利的劣势下,死伤枕藉,远远望去交锋处,仿佛熟烂的葡萄从城墙上往下掉落,摔得脑浆崩裂,成了一滩淤肉。

    只见隋兵的尸体在城下渐渐堆高,而后面的军队却如怒涛狂涌,丝毫没有仁慈之心,践踏着尸体攻城,夜幕苍苍之下,城内城外点起万千火把,如同白昼。

    隋炀帝见辽东城就攻不下,脸色铁青,下令收兵,大军如潮水一般退却,留下遍地尸骸。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战争。

    辽东城上,高句丽军在欢呼,大将军乙支文德一身金色锁子甲,站在城楼上瞭望,整个人气势冷峻、威严。

    这是高句丽的第一帅,也是一个常胜将军,出将入相,三十出头,这几年吞契丹、打靺鞨,占辽东,威压百济、新罗,都有他的身影。

    身上的锁子甲,是君王所赐的黄金铠甲,代表着一种殊荣,同时,他也是当朝驸马。

    “随军终于退了。”乙支文德脸色凝重,气魄过人,刚从二十万隋军攻城,他都没有任何变色,始终坐于城楼的二层阕上发号施令,在他的前面有两排铁丝网,上面都是穿透楼阁外窗而射进来箭头,扎在了上面。

    一位身穿青袍汉服的男子,长松一口气道:“这只是第一日,大隋有备而来,要正面击退,凭靠咱们二三十万兵力,很难做到。”

    “中原兵法,不是有句话叫‘诱而歼之’吗?他们远道而来,长驱直入,辽水、鸭绿江、萨水、浿水,四路河滩,可以让隋军疲于攻战,元气大伤,一旦进入腹地,打到平壤城下,死伤也得过半了,到时候,切断补给,冬季来临,即便百万大军又如何,都得冻死饿死在高句丽了。”

    “乙支将军果然妙算,大隋这次恐怕要折戟了。”

    乙支文德畅快笑道:“哈哈,多亏你们北齐的一些后人,为我王朝提供许多精细的情报,还有北齐战神高长恭的后裔子孙,担负起这次战略计划的制定!”

    青袍中年淡淡一笑道:“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大隋看似承平,天下一统,但是门阀僵固,难以改变,虽然靠内部暂时无法撼动大隋王朝,但是,一旦杨广连年动兵,损耗国力,使国内民不聊生,自然就会义军四起,分崩离析,而且,中原古老门派天机宗,有阴阳堪舆师已经透露天机,大隋在数年后,会因为连年对辽东之战,而导致覆灭,现在国内一些势力,都在暗自准备了。”

    “哦,是那些幾言?”乙支文德嘴角有些冷笑。

    青袍男子带着几分敬意道:“中原古老预测术,可窥探天机,不容小觑,这也是我北齐旧贵,不遗余力帮助高句丽的原因,只要你们能挺住,拖垮大隋的正规军,国内矛盾激化,将天翻地覆。”(。)

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 
由于第一日的攻城失利,杨广自觉在西域、草原使节团面前有失威严,当天夜里,召见了各路军的大将军,商议进军破城之策。

    李景、宇文述、于仲文、樊子盖、麦铁杖、鱼俱罗、荆元恒、辛世雄、史祥、张瑾、薛世雄、卫玄、杨义臣、赵才、罗艺等大将军都到了,几乎囊括了大隋七成以上的猛将、大将。

    杨广表情严肃道:“今日伤亡多少?”

    李景回道:“启禀陛下,阵亡四万六千人,轻伤三万多人,重伤七千人。”

    隋炀帝杨广问:“能否估算到高句丽的伤亡情况?”

    李景答道:“粗布估计,阵亡也有一万,伤者也差不多一万左右。”

    隋炀帝拍了一下桌案,喝斥道:“差距怎么会这么大?”

    樊子盖稀释道:“回陛下,对方有地利优势,居高临下,人身躲在城墙后,历来战争,攻城与守城一方的鏖战,如果两军战斗力相近,那么伤亡也就是这个比例。”

    隋炀帝有些愤愤不平:“我堂堂大隋将士,难道战力不会高于高句丽这些蛮化关外之人?”

    众人哑口无言,不敢说大隋各地鹰扬府士兵,已经很久不作战,血性被磨掉了,这等硬仗,单兵个人勇武,未必及得上高句丽的士兵。

    当然,除非大隋军中一些从一些边疆沿线调来的镇戍兵,他们的战力和勇武还是很强的,曾经参加过对突厥、对吐谷浑的禁军,也是很强悍,但大部分鹰扬府的战士,往往都是贫困百姓,为躲避劳役加入,平时训练也不严格,甚至入伍不长时间,作战起来,就出现了大破绽。

    盛世之兵,没有战争磨练,多是花拳绣腿,实战时候肯定要吃大亏,浴血磨练过后,剩下的战士,才是精锐之师。

    于仲文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将以为,这样打下去,并非上策,应该讲究策略,才能胜敌。”

    “你有什么办法?”隋炀帝脸色微动,出言询问。

    于仲文道:“派兵偷袭辽东一带周围的小城,全部拿下,然后绕过辽东城,直逼下一个要塞,这样使辽东城变为无根之源,困也能困死他,我军再拍出一股精锐,直捣各地要塞、粮仓地,不必跟高句丽军进行地毯式推进,这样其它大军无法用上,都在这干耗着,空吃粮草等也是大数目,如果攻克其它小城,可以以战养战,利用高句丽的人力、物资来养我大隋将士,还能进一步削弱高句丽的国力,这样的胜算会更高!”

    于仲文素有智谋,他说出了一番想法,让不少将领都觉得有道理。

    但这个方案,跟隋炀帝大相径庭,差距很大,隋炀帝要光明正大,一步步推进,势如破竹,彰显大隋威势,如果他御驾亲征,还有出兵偷偷摸摸,狡诈无比,那样如何能体现出他圣可汗的威严和大隋的雄师之利?

    所以,隋炀帝直接否定了这个决策,说道:“朕伐高句丽,要堂堂正正,以大国之资,轻易碾压之,而非鬼蜮伎俩,吊民伐罪,征服高句丽,并非要完全灭掉,只要高句丽军出降,不得杀之。”

    不少将领难以理解,出动百万雄兵,如此浩大,动用国之根本,竟然不是为了消灭邦国,而是要征服,让对方心服口服而已,这不是过于兴师动众了吗?

    “陛下,辽东小丑,未服严刑,夷狄多诈,深须提防,我军粮草目前主要集结于辽西的泸河、怀远二镇,随行只有百日口粮,若不能速战速决,拖入冬季,被切断粮草,那时候便相当危险了。”

    “百日之期,难道朕统御百万雄兵,还灭不了小小的高句丽吗?”隋炀帝脸色不悦,喝斥道:“退下吧,此事休提。”

    于仲文万般无奈,忠言逆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