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昭云听着这些人的建议,心中冷笑,历史的车轱辘,还是在原来的轨迹上运转吗,这样打下去,大隋非得拖垮不可。

    隋炀帝听取了一些主战派的声音后,多少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沉思之际,忽然发现罗昭云未发一言,虽然近来对他不冷不热,颇有几分疏远,但毕竟还是他信得过之人,而且罗昭云的确有真才实学,又是大隋的福将,所以,他主动问了一句。

    “罗将军,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

    罗昭云错愕一下,然后赶紧回过神答道:“启禀陛下,臣觉得诸位将军所言,都有一定道理,如果能汇总在一起,综合分析,取舍利弊之后,便是一份很好的北伐策略。”

    有人嗤地一笑,讥讽道:“罗将军,你这算自己的想法吗,分明在投机取巧,是不是被调离了边疆,手中无兵权了,悠闲下来,有什么不满情绪?”

    罗昭云不用眼神去看,光听这阴阳怪气的话,就知道是老奸巨滑的宇文述说的了。

    这些大臣中,以这宇文家的人跟自己作对最多,尤其是宇文述,虽然罗昭云自问没有得罪他,但是这个老家伙,时刻想着给他下套。

    罗昭云曾跟长孙晟、周罗睺、罗荣等人分别讨论过,最后,他多少想通了。

    因为利益之争,权力之妒!

    宇文述如今能如此风光,逐渐成为杨素之后的另一个权臣,主要得宠于隋炀帝,他自己也清楚,若没有杨广当初就信任他,跟他密谋夺嫡,一步步宠信他,宇文述不会有今日成就,所以,他不甘心这种宠信之位,被其它人夺去。

    加上罗昭云的性格和行为,跟宇文述家族的人格格不入,一正一邪,水火不能相合,宇文述很担心自己一旦失宠之后,自己的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人,无法成气候,最后家族衰败下去。

    故此,当宇文述看到罗昭云平步而起,仕途无量,威胁到他宠臣之位时候,联合独孤家、裴蕴等人,要打压这个后起之秀。

    罗昭云也是冷笑道:“难道宇文将军,觉得其它将军所言,没有道理吗?”

    宇文述脸色一沉,立即回道:“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指的是,你自己的建议,对伐高句丽,有什么具体的计谋妙策,不妨让陛下和诸位将军参详一番。”

    罗昭云看着他的老脸,心情不是很好,但是没有爆发出来,皮笑肉不笑地说:“宇文将军如此年岁,本应沉稳老练,但不想,还是急性子啊,罗某出战数载,边关磨砺,对带兵打仗自然有一些想法。”

    隋炀帝听着二人唇枪舌剑,并没有多恼火,毕竟大臣们越是相斗,君王才能好驾驭,如果大臣们抱团,那才是皇帝最不愿看到的事。

    因为如果朝中有两派、三派,这样会分化势力,各方势力都会借势皇帝,这样,皇帝的君权才能至高无上,可以随时掌控,这就是古代皇帝最常用的二柄权术,所谓二柄,从驾车的两个方向柄来隐喻。

    如果没有争斗,和和气气,很容易一家独大,最后宫变篡位,如大隋取代北周,北周取代西魏,晋取代曹魏等等,都是朝廷某位大臣独大的局面,超出掌控了。

    隋炀帝并不偏帮谁,一言带过,开口道:“好了,不必口舌之争了,罗将军,你有什么奇思妙计,但说无妨。”(。)

第三百一十六章 考虑细微() 
罗昭云被杨广亲自询问,逃脱不开,只能硬着头皮来作答,其它武将和大臣们,也都来了精神,很想知道这大隋后起之秀的少帅,如何提出策略?

    这几年来,罗昭云的名声太盛了,原本是幽州府兵副将的儿子,却没有活在父亲的庇荫之下,独自一人前往边塞,从一个小卒做起,光是这一点,就让这些大将军钦佩不已。

    太多的庸才,将军之子,由于常年生活在庭院内,远离沙场,只懂纸上谈兵,个别不错者,能跟随将父身边学习,委任一个校尉,真刀实枪的战斗,一般不参与,就这样混军衔起来,大多不会再有出息了。

    这也是为何名将之子,很少有成名,再盖过其父者,因为他们都生活在羽翼之下,缺少磨练。

    像那些大将军,那个不是当初身先士卒,从最前线做起,积累了无穷的经验,打磨出来,只要不死,层层提升,最后千锤百炼,都是铁骨铮铮的大将军。

    罗昭云崛起的过程,是其它将军家的孩子无法效仿的,因为他们都不忍心让自己孩子去前线那样拼,所以,他们身为将军,孩子却血性不足,经验缺少,无法独当一面了。

    当初如果罗昭云把想法告诉罗艺,那罗艺肯定也不会同意,罗家独苗,如何舍得让去前线?只会让他镇守边防,长大后由于庇荫关系,任命一个督尉,默默无名了。

    可以说,罗昭云目前的一切,都是自己闯出来的,更受人尊崇!

    罗昭云道:“臣觉得,要攻打高句丽,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后勤保障、兵力部署等到位,这样才能势如破竹。臣刚才大致盘算一下,以高句丽人口和兵力,加上城防和要塞险峻,要夺取辽西、辽东之地,三十万兵力即可,但要全面打垮高句丽,逼其称臣,灭其国度,至少要五十万大军,若粮草以牛车、驴车和人力运行,太过缓慢,需要发动五至十倍的壮丁,才能满足前线需求。”

    “如此算来,五十万大军,至少要三百万人的运粮队伍,途中消耗就近半了,如果让百姓自己带粮食,几个月的车程,恐怕把自家存粮都要用光,实不可取,所以,臣以为,最好等运河通往东北涿郡的永济渠开凿完成,顺利通航,以水路运粮,就能缓解了这一后勤保障,会更稳妥。”

    隋炀帝听完之后,陷入沉思,然后眼神一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现在从洛阳往东北方位的永济渠,已经修了一年,沟通沁河、淇水、卫河,逐步沟通幽州一带,如果加快工程,明年溯永定河而上,通到涿郡,粮草源源不绝运往幽州边界,发动对高句丽的国战,的确轻易许多。

    其它大臣和武将们却没有他想得这么细致,对后勤运输方面,没有过深考虑,因为大将军考虑是作战路线,只有六部才会关心运漕和粮草、军饷的事,如何配合得上。

    “说下去!”隋炀帝来了兴致,让他继续说。

    宇文述的脸色有些难堪,他没想到这罗昭云还真有一些高明谋算,他本以为,该说的都已经被这些将军和大臣说完了,他这么说,都有拾人牙慧的嫌疑,所以才出言挤兑一下。

    “其二,是器械和战马等攻击问题,臣觉得,若能提前一年,就到幽州一带,开始打造兵戈,秘密修建攻城器械,研制出威力更大的冲车、耧车、大弩等,在幽州现造,储备下来,到时候作战,肯定能事半功倍,若能再多设马场,一年多后,后年开战,也能培养出不少战马,可以随时使用,不必千里迢迢,从各地抽调骑兵了。”

    “嗯,有道理,罗将军就在边关戍守,对这些方面的很清楚,可谓了如指掌,这些建议,虽然不是攻击路线和谋划,但是,却对整个大局有帮助,这几年,看来你进步很快啊!”隋炀帝对罗昭云的一番言辞,表示赞赏,一点都不空洞,完全切入要点,属于实干派,令隋炀帝很高兴。

    “是啊,罗将军年纪轻轻,却能考虑入微,的确有真才实学!”来护儿性格比较直率一些,听到好意见,忍不住在旁夸赞一句。

    其它将军或多或少知道罗昭云似乎跟宇文述不对付,所以,只是微微点头,没有公开表示支持,两不得罪。

    “既然罗将军有了这些具体想法,朕便给你一个差事,年后开春,你便以回幽州省亲为名义,回去见一见你父亲罗艺将军,顺便暗中调动人马,开始修建器械,扩建马场,为讨伐高句丽做准备!”

    罗昭云心中一喜,这样有了皇令,回到幽州就好办事了,可以把幽州一带,重新囤建,规划自己的布局,日后倘若天下大乱,东北幽州,便是一个强大的藩王之地!

    “陛下,请听老臣一言!”宇文述立即抱拳开口,插话进来。

    隋炀帝蹙了一下眉,若是别人,他肯定不高兴了,但宇文述是他最先宠信之人,一直为他奔波、考虑,跟其他大臣不同,完全听从他的安排,所以,没有生气,问道:“你有什么话说?”

    “臣以为,如此大事,只压给罗将军一人,未免担子太重了,而且责任重大,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这又是建造军械,又是扩建马场,分身无术,正好犬子三人都在京城做将官,却苦于没有锤炼之地,不如派宇文化及同去幽州,负责马场之事,为陛下分忧,为大隋出一份力。”

    宇文述说完,还不忘可怜巴巴地看着隋炀帝,同时使了眼神,意思我事出有因,还有其它言辞不方便讲。

    隋炀帝对着宇文述很熟悉,所以微微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说道:“好吧,两件事对征讨高句丽的确影响甚大,只交给罗昭云一人,是有些重了,那就由让右卫将军宇文化及听命,年后去往幽州,监管马场吧。”

    “谢陛下恩准!”宇文述叩谢一声,心中暗喜,算是为儿子捞了一份好差事,造军械他不懂,可养马就容易了,一旦完成,功劳非常大。(。)

第三百一十七章 谋而后动() 
宇文述的请求,得到了隋炀帝的准许后,站起身,眉开眼笑,精神一震,这可是一个肥差,而且有实权,到了幽州一带养马,并不困难,到时候讨伐高句丽成功,也是大功一件。

    罗昭云闻言,心头一沉,宇文化及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比他爹更没规矩,而且狡猾冷峻,胆子很大,去了幽州一带,可能会破坏了他的部分计划。

    毕竟,罗昭云在幽州已经暗中发展势力,私人马场也有十来处了,虽然每个马场的马匹不多,在一定份额上,不敢扩大,否则就会引起朝廷戒备、接手讨要了。

    一旦宇文化及过去,说不定会生出一些麻烦。

    不过,罗昭云暂时没有反驳的机会,眼神瞥了宇文述一眼,这个老狐狸,没少给自己使绊子下套,等有机会,自己也要反击一次,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那需要等待时间,抓住宇文述的把柄,利用隋炀帝的威严,才能惩治,这是朝廷争斗的规则,你不可能自己派刺客出手,那就大忌。

    栽赃陷害,还是故意找茬,首先要有把柄,然后需要陛下裁决,但目前宇文述得宠,即便有一些收取贿赂之事,可大可小,隋炀帝如何肯制裁他?

    罗昭云不是没有想过主动出击,可惜,他人单势薄,罗家虽然是将门,但毕竟太过单薄,跟宇文家族这等八大门阀之一无法相比,因为那些门阀势力,传承百年,数代立功下来,门内子弟受到庇荫,基本都在朝廷为官。

    比如弘农杨氏,也就是杨素为首的杨阀,至少有几百人在朝廷任职,大大小小的官员很多,谁能轻易扳倒整个杨阀?

    宇文阀也如此,北周皇族就是宇文氏,虽然隋文帝登基后,先后捕杀了不少宇文家族皇室嫡系,但毕竟旁支很多都放过了,而宇文述不属于皇室,得以提拔,逐渐得宠,那些宇文势力,几十年前,暂时吸入了宇文述,推他为首,来保护整个宇文势力。

    罗昭云要扳倒宇文述,可以说希望渺茫,但是那些宇文家族的旁支势力,错综复杂,可不是他一个出入朝堂的愣头青能办到的。

    新人来到朝廷,切忌出手对付人,很容易惹老牌实力的反感,觉得你是不安分的人,今日能对付宇文家,明日也许就能对付杨家、独孤家、李家等等,而且一击不中,很容易把自己陷进去。

    宇文述老奸巨猾,并没有什么天大违纪的事,罗昭云三年前就让天辰阁情报人员秘密调查他,并往宇文府上派内应,观察他的举动,收获并不大。

    所以,暂时罗昭云只能隐忍,以不变应万变,谨慎小心,尽量离开京城是非之地,等待机会。

    他知道宇文述在历史上,一直都是隋炀帝的心腹,既有才能,又懂得拍马,察言观色,为隋炀帝办了不少秘密之事,非常受宠,而且没有过贬斥、降职等处分,一直到大业十二年病逝。

    “也许,可以从宇文化及身上下手,离间隋炀帝和宇文述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宇文述自顾不暇,才能安稳一些。”罗昭云心中这样想着。

    ………

    朝议结束了,罗昭云回到府邸院落,拟定要三月开春后,再去幽州一带了。

    离开幽州五年多,也该回去考察一番,北部边关,古之燕国、赵国之地,当时雄风豪迈之地,如果能利用好,日后打造一支勇猛的罗家军,可以南下横扫诸侯。

    不过,还有一件事,横在他心中,不能释怀,那就是大夫人孟氏,当年犯下的罪行,是该了结恩怨的时候了,否则,有这个毒妇在,日后挑拨他和罗艺父子关系,或是从中破坏,泄露机密,都是一个祸害。

    这件事,罗昭云一直都没有忘记,虽然死去的生母柳氏,跟他关系微妙,灵魂其实不是母子关系,但毕竟有血脉联系,自己既然继承了罗昭云的身体,那么她就算做自己的亲生母亲了。

    这个仇,不能不报,但也不能以权压人,凭借手中权力,强行越过父亲给主母知罪,那可是大不孝,按照开皇律中记载,大不孝,不不敬都要受到律法管制,影响很差,一旦被儒家文官们抓住小辫子,够他们执笔诛伐的。

    所以,罗昭云要掌握证据,人证、物证等,然后交给罗艺处置,是经官审判,还是执行家法,最后还是由罗艺来主持公道,这样才算正规,否则,只会弄巧成拙,打蛇不死,反被咬一口。

    “公子,你回来了。”宁沐荷昨夜完成了少女向轻妇的蜕变,眉梢眼角都是春意盎然,身子得到开发,满脸的愉悦神色,容光焕发,看到罗昭云进来,还有些羞涩。

    罗昭云微微点头,暂时把回幽州的事放一放,即将年关了,好好陪一陪家人吧,毕竟一走三年多,青春最好的年纪,不能都白白错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