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故而,罗昭云哪怕功力还不如鱼成都,但是这并影响他,跟对方厮杀惨烈,三十回合内,几乎没有处于多少劣势,至少外人是这样觉得。

    不过罗昭云心中清楚,他还是逊于对手,因为鱼成都的刀气已经伤到了他,虽然只是两道小活口,皮肉伤,没有伤及内脏和要害,但长久战下去,他体内憋不住真气了,战力锐减下来,就是死路一条。

    好在有了三十回合的限制,而非不到生死不罢休,这样一来,比武就算结束了。

    罗昭云有伤在身,血痕出现,衣衫破口,即便如此,但他视死如归的气魄,还有挺拔傲立的神情,却增添许多少年霸气。

    鱼成都并没有伤到,但是他的头巾却被罗昭云的枪锋扫到,长发披散下来,浓发飞舞,横刀在手,形象方面,多少有一点狼狈。

    隋炀帝听完长孙晟的纳谏后,脸色有些阴沉,因为这种经常打斗,让他别开生面,刮目相看,有些意犹未尽,就被打断了。

    二来,隋炀帝也在想,如果有刺客,本领跟鱼成都、罗昭云一般,若是在十步之内,要刺杀他,雷霆出击,并非没有可能。

    这使得隋炀帝内心复杂,一时间沉默了一下,萧皇后在一旁说道:“这场比武精彩至极,不过,看得人心惊胆战,还是不要比下去了,伤到谁,都是大隋的损失!”

    隋炀帝微微点头,他对萧皇后还是有一种特殊的尊敬,毕竟二人在少年时候就结为夫妻,相濡以沫二十年,感情深了,天下人的话,他现在狂到听不进去了,但是萧皇后的言语,有时候,他还是会下意识点头准许的。

    “就到此为止吧!”隋炀帝说得毫无感情,语气中充满不容置疑的威严。

    “可是,陛下,三十回合限制只是随口提提,要真正比出水平,还有继续斗下去,才能分个高下!”宇文述并不甘心,站起来提出反驳意见。

    长孙晟道:“君前无戏言,宇文将军觉得众目睽睽之下,大伙都是聋子不成,还是在陛下面前,海口可以随便乱夸。”

    隋炀帝目光瞅了瞅罗昭云和鱼成都,可以说,都是他比较信任的武将,一个是在外征战,为他开疆拓土,一个守卫京师,保护他的人身安全,都非常的重要,所以,他也不想让二人势成水火,两不相容。

    “罗将军进步飞速,让朕刮目相看,虽然不及鱼将军的武功,却也相差不多,所以,你没胜出,却也胜得精彩,因为你让所有人都吃惊了,这一场比试,是鱼将军知己不知彼,所以有些大意了,这样吧,比赛不分胜负,都是我大隋的英武男儿,值得嘉奖,先退下吧。”

    隋炀帝这么一说,似乎不准备公布最后结果了,以不分输赢来定论,也不再提鱼成都事先夸海口,不胜就认输的事了,算是给他一个颜面。

    鱼成都提刀谢恩,眼神冷冷地瞪了罗昭云一眼,充满了怨恨和杀机,今日本该是他大放光彩,力压群雄,征服西域诸王的戏码,却被这个罗昭云给搅和了。

    宇文述等人也都暗叫可惜,没有打压住罗昭云的上升气焰,反而助长了他的名声。

    “陛下圣明!”长孙晟、李渊等大臣高呼了一声,算是认可了这个结局。

    “好——”三军将士和二十万百姓,都欢呼起来,觉得非常激烈、精彩。

    西域使节团也都看得惊心动魄,没想到中原人的刀法、枪技如此高超,武艺非凡,西域的勇士似乎无法做到。

    罗昭云手枪施礼后,退出了万众瞩目的校场,但是他收到了全场的喝彩声,仿佛英雄式的回归。

    谁也想不到,这位不足二十岁的少年将军,武功这么高,以后谁也不敢小觑了。

    军方的许多将领,以前还有些小觑罗昭云,没把他当回事,始终觉得他运气好,或是仗着宠信而已,现在才明白,这个少年已经成长起来,即将弱冠,而且武功已经直追军方第一高手了。

    “不知道罗成的本领,比起张须陀如何?大隋军方的个人武功前三名,似乎就这三人了。”

    不少武将和大臣们心中一动,觉得罗成罗昭云的个人勇武,已经超越了不少虎将,甚至比鱼俱罗、史万岁、来护儿这些猛将都要强一些,当然,这纯是一种感觉,真正如何,还有比过才知晓。(。)

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师回京() 
篝火晚宴结束了,可以说,圆满成功落幕,中原百艺的表演,还有西域胡人的舞蹈,异族风情,给数十万官兵和百姓留下强烈印象。

    当然,最有冲击感的,还属于两大将军的比武,厮杀猛烈,武功高强,动作潇洒又狠辣,在普通士卒和百姓眼中,就好像绝世高手一样。

    罗昭云在这一战中,也是打出了名气,加上以前积累的征战功勋,使他威望更高了。

    长孙无忌兴奋地跑来跟他说,他押注罗昭云能挺住三十招不败,赢回不少赌金,回京城内,可以大吃大喝好几个月了。

    罗昭云摇头一笑,这毛头小子,真拿他的生死,做赌注啊!

    “罗将军,我听说,陛下很快要决定起驾回京城了,你真要跟随大军返京吗?”

    罗昭云点头道:“那当然了,边戍生涯要结束了,我们要回到京城,开启新的生活,你好好努力,再过几年可以去地方任职了,历练一番,以后能成大才。”

    长孙无忌有些不舍地说:“我只想多跟罗将军身边,实在太过瘾了,生活每日都精彩。”

    罗昭云叹道:“精彩,就注定充满波折,时间久了,激情过后,也会过够的。”

    “也许吧,现在我还不是很懂那些,我父亲也说了,让我回去多读书,以后准备接他班,能够去六部任官。”十六岁的长孙无忌有些懵懂,还不知未来的变故将发生。

    “嗯,回去之后,我可能也会做个散官了。”

    “难道咱们大隋真的不再有战事了吗?”长孙无忌觉得像罗昭云这种年轻帅才,就这样放马南山,卸甲归田,不能轰轰烈烈驰骋沙场,真的太可惜了。

    罗昭云闻言犹豫了一下,想到不久之后,可能要讨伐高句丽,神秘笑道:“未来的事,谁能说得准呢,我有一种预感,很快,大隋还将开启新的战事!”

    “新战事,那是什么?”

    “等着吧,这只是我的预感,时机到来,你自然会知晓。”罗昭云淡笑过后,走到王营外,翻身上马,扬鞭而去,赶回自己营地去了。

    半个月后,隋炀帝在边塞已经待够了,觉得自己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天气也进入了寒冬,决定班师回朝,赶在年关前抵达京城。

    西域使节团纷纷上言,想随同隋炀帝一起去中原见见世面,得到了杨广的准许。

    如此一来,大军浩浩荡荡,队伍庞大,二十七国的使臣团,随着王驾,风风光光地从玉门关一路向东,进入中原腹地。

    隋炀帝为炫耀大隋国力,下令沿途郡县,都要整齐道路,所有上街的人都要穿戴华丽,街道的饭馆、酒肆,一律不得收费,彰显大隋雄厚的财力,天朝上国的光辉。

    许多大臣明知这样不对,但是谁也不敢上奏纳谏,因为高颎、贺若弼等人就是前车之鉴,连那等开国功臣说杀就要杀,谁还够斤两敢顶着来?比开国功勋的门阀士族都有份量?

    不但不能纳谏,私下也不得说,不然,给你安插一个妄议朝廷大罪,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隋炀帝专权非常厉害,门下省、中书省,完全没有了议论的资格,全部听从皇帝的一句话就下旨意了。

    罗昭云看在眼中,微微苦笑,这样看似鼎盛的大隋国力,促成这样跋扈的隋炀帝,因杨广觉得大隋足够富强,要加快步伐,实现前所未有的盛世,超越秦皇汉武,直追三皇五帝了,甚至没有把他父亲隋文帝的功绩看在眼中,觉得墨守成规,还不够大胆。

    “这个隋炀帝,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聪明用过了头,往往就会犯聪明人的致命错误!就好像权力越大的人物,往往晚年越会犯大错误一样,自觉智商高人一等,辉煌一辈子,听不进别人劝了。”罗昭云心中叹息,他觉得大隋的问题,归根结底处在杨广的身上,但是,他也没有把握去说服那个反复多变,猜忌日深的隋炀帝,除非,自己不想好好地活了。

    行军途中,罗昭云私下去见了几次如意公主,后者谈论起那一晚的比武,至今心有余悸。

    “昭云,你真的进步很快,当初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想不到这些年,你的武艺这么厉害了?”如意公主带着几分崇拜,文武全才的俊杰,整个大隋,又有几人?

    罗昭云点点头,说道:“这几年在外历练,的确有了一些长进,不过,暂时比起鱼成都,还是弱一点,但是差距不大了。”

    如意公主劝慰道:“那当然,鱼将军比你年长了七八岁呢,而且自幼就跟随鱼俱罗将军习武,后来被江湖名师指点,带去深山学艺数载,功夫肯定很高,你能这么快追上来,他肯定更吃惊!”

    罗昭云微微一笑,鱼成都的确以为他还是外门汉,练到化劲就止步了,想不到他也会遇到江湖中人,传授了内功心法的口诀。

    “昭云,这次你回京之后,就留在京城做官了吗,不要再去地方做刺史好不好?”如意公主轻声地说。

    “为什么?”

    如意公主脸颊飞上两朵红云,羞涩地说:“因为我,实在……忍受不住,这种思念的煎熬了,我每天想你想得,都要发疯了。”

    罗昭云看着她少女羞答答的神态,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的娇羞,宁静娴雅,令人沉醉,他忍不住伸出手,把如意公主轻轻搂入怀里,大隋公主,才貌倾城,却如此地喜欢他,迷恋他,让罗昭云心中说不出的感动。

    “不论大隋如何风云变幻,我一定要保护好如意,让她不受伤害!”罗昭云心中轻叹,对这小公主,心中多出一份柔情来。(。)

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别归长安() 
隋炀帝班师回朝了,大军足有三十多万护行,一路向东,车马劳顿,加上天气逐渐寒冷,刚走了十几日,大雪就飘了下来。

    好在沿途的郡县都早早准备了热菜热饭,还有棉衣厚被,不必像过祁连雪山时候那样,一夜冻死、病死了十万人。

    行军第二十日,已经回到了西京大兴城。

    罗昭云骑着马,望着雄伟的城池,阔别了三年,终于回到了关陇平原内,登临长安。

    这新长安又叫大兴城,当地百姓和外来百姓的叫法是不一样的,当地百姓区别于旧长安,往往称大兴,而天下各地的百姓,并不清楚新旧之说,往往都称呼这座京城为长安城,甚至连西域人都喊着长安、长安,感到无比兴奋,因为它的名声,早就被丝绸商人传诵远播。

    由于东都洛阳建立,迁走了许多富甲大贾家族,豪门士族,还有文武百官,使得大兴城的人气减弱三四分,但仍是天下第一大城,甚至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城!

    西京百姓很早就被留守的官吏,组织起来,出城迎接皇帝亲临,还有各国使节团。

    二十七个西域诸国的代表团,包括番邦国主在内,依附大隋,这时几百年来未有之大事件,往上追到强大的汉朝,也不过如此,只是开通丝绸之路,并没有得到西域诸国的国主,表示归附,朝拜,有从属关系。

    即便只是表面上的从属,没有任何直接管理权限,不插手西域诸国的内部事宜,但这种四方来拜的殊荣和成就,也值得青史留名了。

    而隋炀帝看中的,恰恰是这种虚名,乐不彼此,为名所累。

    罗昭云不管这些了,他进入了高墙厚城,雄伟的西京,宽阔的道路,整齐的里坊,让他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他先入朝点卯,朝会过后,罗昭云策骑回到了自己的罗府。

    管家钟烨看到了少主回来这个院子,非常高兴,吩咐着后厨准备丰富菜肴。

    罗昭云跟钟管家寒暄一番后,得知几个跟他有关的消息,一是宁沐荷暂时没在长安,而是在洛阳经商,二是萧依依前些日子从洛阳回到长安,似乎从妙音阁搬出来,不再是那里的魁首了。

    罗昭云沉思一下,觉得吃饭过会,先去见萧依依,毕竟跟他有过实质关系,三年未见,鸿雁难寄,书信不通,也不知这三年来,她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事?

    是否人依旧,还是那个红颜知己?

    午饭过后,罗昭云沐浴更衣,换了一身便装,出门去了,沿着启夏门对着的南北大街,朝南过两个里坊后,进入了昭国坊,这个里坊因为有一座昭国寺而得名。

    他在这个里坊内,有一座隐蔽的院子,打着卖布匹、典当的招牌,实则是一个联络点。

    负责长安城内情报的三个管事人都来了,分别是夏英,周显蒙,吴洵,算是罗昭云组建天辰阁,在长安分舵的三个堂主,拜见这个幕后主人。

    其余人,都不知罗昭云是宁氏商会的股东之一。

    “见过东家!”

    “大兴城内,留守的门阀士族,健在的名宿大人,都统计好了吧?”

    三十出头的夏英,浓眉短须,孔武有力,是负责行动组的堂主,他回道:“已经统计过了。”

    罗昭云询问:“南陈、萧梁、北齐遗留势力,在长安的部署,可都有探查到落脚点和他们最近的行动?”

    一身青衣长袍,四十岁的吴洵拱手道:“回东家,由于京师东移,当今陛下偏爱东都洛阳,迁走的富贵之户和文武百官,导致这些遗留势力,在大兴的部署有所抽调,妙音阁、铜雀楼、红袖薇等大小青楼,都迁走头牌、当红花旦,为了在洛阳立稳脚跟,大兴城的各方势力已经减弱了。”

    罗昭云道:“很好,我们却不能放松,趁着他们抽走人力和资源,我们要更进一步,把长安城的龙蛇混杂之地,牢牢把握手中,控制一些地下帮会,如盐帮、漕运等,把大兴城的灰色势力,控制在我们手里,以后会有大用处。”

    三个堂主跟清楚少东家的大用处指的是什么,他们也无需多问,只要按照吩咐做就是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