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去年北巡中,隋炀帝已经召见了******、契丹等部落可汗及分部酋长首领,除了高句丽外,北部的番邦,都表示臣服、归顺大隋,成为附属邦。

    但是高句丽不但没有派人过来参加朝会,还派人劫持了契丹本要送给隋炀帝的马匹队伍,这让杨广很不高兴,如鲠之刺卡于喉。

    不过西巡倒是让隋炀帝比较满意,因为最初的目的达到了,如今出了玉门关,来到了张掖郡的西北部的燕支山附近,由于裴世矩早一步到来,带来了玉门关的边戍将士,在这里修建帐篷、土城等,等隋炀帝的大部队到之后,组建观凤殿,百戏艺人全部就位,开始准备服装道具,确定演出节目,因为西域二三十国的使节团就要来到了。

    乌孙、龟兹、焉耆、若羌、高昌等二十七个西域国的国王或是使者团,陆陆续续赶到,轮流着拜见大隋天子。

    这种西域朝拜的盛况,风情各异,让隋炀帝兴奋起来,下令载歌载舞,军民共欢,就这临时土城内,举行了盛大的歌舞会。

    隋炀帝在观风行殿里大摆酒宴,款待各国使节,命人给他们表演鱼龙百戏,让这些西域小国的使节看得瞠目结舌,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天朝上国,不同凡响啊!”

    “中原风俗文化,真的是包罗万象,大赞!”

    “果真不是我们西域小邦能比的,如果能住入中原,经常多看一些这些表演,也值得了。”

    这些小邦国王们,纷纷赞叹不已,听得隋炀帝满脸风光,傲然无比,他索性下令,让武威、张掖两个郡的年轻男女,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停下手头的活儿,一起来参加这的盛世欢歌,哪个地区若是不积极参与,穿戴不体面,就要治郡县长官的罪。

    如此一来,地方的人群不断涌来,到山下土城内游玩作乐,吃住多是不花费金钱的,使得这里盛会,变得非常成功,当然,消耗国库的钱财等,也是非常巨大的。

    私下里,贺若弼、高熲、宇文弼等凑在一起,饮酒交谈,借着酒劲,大发牢骚,觉得隋炀帝如此,实在太过铺张浪费了。

    高熲叹道:“陛下虽然想要一心想要做个好皇帝,千古君王,可是,太过于急功近利,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复长城,北巡、西巡,每一次都是大手笔,国库这几年,消耗很厉害,即便库存粮食仓禀仍充裕,但是库存的钱币和珠宝已经削弱的厉害,朝廷只得继续铸造钱币,这样会使钱币贬值,加大百姓的负担,长此下去,大隋经济堪忧啊!”

    宇文弼也说道:“何止如此,几次大工程,劳役苦不堪言,百姓流离失所,许多农庄已经荒废,收成减半,但是朝廷继续按原赋税收取,甚至还要多交,除缴纳粮食外,还有一些苛捐杂税,要交纳钱币,百姓压力甚大,看似国库粮仓充足,就以为国力强盛,百姓充裕,哼,这只不过是表象而已,百姓的压力已经很大了。”

    贺若弼的大嘴巴更厉害,加上酒劲道:“当今陛下,好大喜功,可不如先帝了,这些仓库粮食,还不是开皇年间储备的,进入大业四年了,收入国库的,比如花费的五分之一吧?照此下去,我大隋库存,光有粮食了,算得上盛世辉煌?而且,你们也看到了,这次西巡,数十万人跟随,有这必要吗?给那些西域小邦的人,演示几天就行了,至于这样大场合,要演奏两个月,这不是有病吗?”

    三人自觉身份足够了,所以指点江山社稷,忧国忧民的情绪弥漫开,已经收不住嘴了。

    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隋炀帝当了几年皇帝后,设置了宫廷影卫,还派出不少耳目,监视大臣私下举动,不说面面俱到,但是这样明显的聚会饮酒,妄议君主的言辞,还是被传入隋炀帝的耳中。

    “这几个老东西,倚老卖老,活腻歪了。”

    隋炀帝勃然大怒,下令侍卫军,连夜逮捕了三个老臣,直接关押起来。

    日次早晨,百官朝见君王时,有些大臣求情,却遭到隋炀帝的一番喝斥,都闭口不敢言了。

    宇文述早在杨广夺嫡时候,就跟高熲、贺若弼结怨了,他们算是旧太子杨勇一方的人,隋炀帝等机会,自然对这些太子旧人,并没有多重用,哪怕升了官,但是并不亲近、宠信。

    因此,宇文述、司马德戡等人,继续说一些冷言冷语,加强隋炀帝的处死三人的决心。

    这时候,罗昭云站出来道:“陛下,这三人出口不逊,满腹牢骚,明显就是酒后耍疯,不能全部当真,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请陛下念在三人曾为大隋立下不少功勋的情面上,免三人一死,革职查办,可不再录用,以示圣上的恩威。况且,这次西域之行,陛下功高武帝,开疆拓土,成为圣可汗,当是大喜之事,若盛会中便斩二品大员,有些不妥,请陛下三思!”

    隋炀帝见罗昭云站出来求情,眼神冷冽下来,他最反感就是有人逆天的主意行事,以前觉得罗昭云是他亲信,当遵从他的眼色,却不料今日唱了反调。

    不过,罗昭云说的条条在理,让隋炀帝的怒火减轻几分,沉默片刻,目光盯着罗昭云,露出几分猜疑和失望,说道:“既然罗将军请求,而且所言并非没有一点道理,朕就念着三位大臣,以前为大隋立下许多功勋的份上,免除一死,但是,除掉爵位和官职,贬为平民,没收财产充公,不在任用!”

    “谢主开恩!”罗昭云回礼,以及一些跟高熲等人关系不错的大臣纷纷行礼。

    “都退下吧——”隋炀帝一挥手,心情欠佳,直接让百官推出观凤殿了。

    罗昭云离开时,心中想着:我为大隋做了一件益事,保住了三位大臣之命,没有让一些老臣对杨广完全寒心,希望它能有所作用吧。(。)

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后余生() 
观风殿外,临时刑场上,高颎、贺若弼、宇文弼三人全部绑着,眼看要动刑了。

    三人百感交集,竟然无一人求情,但也没有破口大骂,因为害怕担心再次惹怒隋炀帝,会满门抄斩。

    他们年纪都过花甲,六十多岁了,即使不被杀头,能活到七十岁也是尽头,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他们也不怕事,只是觉得这样死,太憋屈了,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开国功勋,竟然在二世的时候,不得善终。

    “老高啊,你有什么想说的没?”

    “没了,摊上这样的陛下,还能说什么,就这样吧,死了,也是一种解脱。”高颎唏嘘,老泪转动强忍着不流下来,心彻底寒了。

    宇文弼在隋炀帝登基之后,先担任刑部尚书,现在是礼部尚书,年轻时期随平北齐、击厥败陈,也算劳苦功高,加上他身上还有宇文皇室的旁系血脉,隋炀帝竟然丝毫不理,一点没顾忌宇文阀,我行我素,对重臣生杀大权都如此轻易,岂会在乎其它臣子?

    “我三位老臣,虽然死不足惜,但是,光从这一点看,大隋要危矣!”

    贺若弼冷哼道:“还管它什么大隋,临时之前,我算明白了,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盛世了,我们这些立功的老臣都没用处了,圈养了多年,如今早也不必顾忌,杀掉一了百了!”

    高颎提醒道:“行了,当心这些话传入御史耳中,禀告陛下,祸及家族。”

    贺若弼愤愤不平道:“我那些兔崽子,平时在京城惹是生非,每个成材的,几十年后,哪还有贺家?早死晚死,差不了多少,苟活几十年,也是败坏老子威名!”

    三人还在这谈论着,有的赌气,有的感慨,有的绝望,都在等待圣旨一到,就被行刑了。

    谁知半个时辰后,有太监总管过来宣读圣上口谕,念三人为大隋立下功勋,妄议朝政,诋毁圣上的死罪可免,但是,罢官为民,削掉俸禄,没收财产,永不录用,回京后,举家搬迁,不得住两京,各有迁徙之地。

    高颎等人得知不用死了,自然有些意外,心中对隋炀帝又产生几分好感,觉得这个帝王,还没有完全绝情,最后竟然念三人往日功劳,免了一死,保住了颜面。

    这时候,一些跟三人关系近的大臣和族亲官僚,纷纷赶过来,看望三人,不少人落泪了。

    当贺若弼等人得知这次是因为罗成求情,三人才免遭一死之后,全都惊呆了。

    貌似他们三个人,跟罗成并没有什么深交,甚至不冷不热,只是表面的一种寒暄客套,没有任何的交集。

    “他竟然冒着被责罚的风险,为我们三人老家伙求情,真是怪哉!”宇文弼有些不理解。

    贺若弼也点头说:“这小子,平时我看他风头满满,年轻气盛的样子,没什么好感,没想到,他会这样做?”

    高颎一叹:“也许,我们以前都错怪他了,他跟那个势力的人,不大一样,也许,真的是国之栋梁大才。”

    ………

    罗昭云回到了帐篷内,今日为三位老臣请求,有些冒险,弄不好,自己也要吃瓜捞,收到处分和反感,但是,他依然决定,避免这次历史上的一次冤杀大臣的戏码。另一个原因,他想试试稳住大隋,改变历史方向。

    蝴蝶效应,往往就是一些关键的事,偏离了方向,就可能造成很大的波澜,改变命运。

    半晌后,有人来到营外,请见罗昭云,过来探望叙旧。

    罗昭云走出来,发现是李渊,现任官职是殿内少监,只是从三品,官职略低于他了,当然,李渊背后有庞大的李阀背景,而且他又是皇帝的表亲,还有世族门阀窦家支持,所以李渊身份特殊,即便现在没有受到隋炀帝重视,官位不足够显赫,但世袭唐国公的爵位,祖上世代显贵,所以朝中仆射、尚书等二品官,见到李渊,也都挺客气的。

    “罗成见过国公!”

    “罗将军,怎么这么客气!三年前,老夫就说过,咱们是忘年之交,不按辈分,也不按官职大小,各交各的就行。”

    罗昭云谦虚道:“那如何使得,朝中自有辈分。唐国公与家父年纪相当,我与建成相近,应该称国公为叔辈。”

    李渊见他三年历练,更加沉凝,成熟稳重,却又没有傲气,非常的难得,感叹道:“那李某人,就称呼昭云为贤侄了。”

    罗昭云感受到李渊的热气和客套,虽然有虚有实,但是对方要结交他之心,这是非常真诚的,毕竟此刻罗昭云受到重用,算是杨广心腹和亲信,年纪轻轻,身为大将军,前途不可限量。

    而李渊一直郁郁不得志,虽然外放当了几年刺史,但不知什么原因,一旦坐稳,就被杨广调回京师,给了闲置,捉摸不透圣意,所以想要多交深罗昭云,来蹭一蹭热度和气运。

    李渊露出老练的笑容,说道:“昭云贤侄,这次你大胆为高仆射、宇文尚书等人求情的事,已经在各军营传开;不论朝中大臣,还是世族贵人,军方将士,对你能施以援手,私下都称赞有加。现在你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不知军方对你拥戴推崇,朝中许多大臣,不同阵营、世家,现在都你的态度,由观望,到重视,甚至拉拢之意更浓了。所以,你回到京城,只怕更要忙于应酬了。”

    罗昭云回道:“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当初根本没有想这么多。”

    李渊结合半百岁的人生经验,还有在朝廷为官的技巧,对他耐心说道:“这才是难能可贵之处,说来惭愧,本人在陛下面前,分量不够,位薄言轻,哪怕求情也毫无作用,那些与高颎、宇文弼关系莫逆的苏威、牛弘、裴世基等人,也都开口了,却没有挽回,你跟那三人,可以说,没有多大交情,却能关键时候站出来,说一些公道话,让人都惊诧了,估计连圣上也都没意料到,才起到了这次效果。”

    “不过,日后你也要谨慎了,这一次,可以说陛下给了你天大的面子和人情,让你一下子红透了朝廷,无人再敢小觑你了。但是,你也同样更加危险,一旦有人搬弄是非,常说以些对你不利的话,也容易引发陛下猜忌,所以,下一次纳谏请愿,你未必还能这么顺利了。”(。)

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 
李渊跟罗昭云说了一些肺腑之言,掏心窝子的话,让罗昭云感到一阵心暖,虽然这里面有李渊的计谋,故意拉近关系,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

    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利益交接,没有一定价值,谁会降低身价来拉拢你?

    只要不是恶意地算计和坑害,正常的套近乎,攀交情,如果性情对了,品格有底线,还是可以深交的。

    罗昭云目前对前途还不明确,在力保大隋,追随李渊,自己打天下三方面,有些举棋不定,还需要走一步看一步,时机到了,逼到某一条路,才能抉择。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君子当借势而行,而不是盲目去逆着形势,闯一条死路!

    “实不相瞒,老夫见罗贤侄的本领和人品外,实在欣喜不已,比我那几个不争气的儿郎,强多了,真的是难得才俊。不过,我李家倒是有一个闺女,名叫秀宁,天生丽质,才华与容貌都是上上之选,如果罗贤侄有机会,回到京城,你们可以交往一下,她对你的英雄事迹和诗文才华,也非常爱慕。”

    罗昭云尴尬一笑,这个话题,真不知如何接了,李渊出牌不安常理,没有找媒人上门提,反倒是自己推荐起女儿来。

    他以前去李府,曾见过那个李秀宁,比李世民还有小一岁,现在才十一岁,这不是开玩笑嘛!

    “这个,秀宁还小,不宜过早谈论这些,而且,我现在被如意公主看的紧,实在不好再去看其它姑娘了。”罗昭云搬出了如意公主,这样却能挡住不少大臣。

    李渊似乎也早听说过内部消息,知道如意公主对他情根深种,而且萧皇后似乎也力推,只差罗家提亲,或是隋炀帝赐婚了。

    他暗叫可惜,一旦如意公主加入罗家,罗昭云就成了驸马爷,其它大臣再嫁女,可要想清楚了,跟公主夺情争夫家地位,整不好,醋坛子一爆发,到皇帝面前告一状,就让其家族跟着出大事。

    古代讲究三妻四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