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半个月后,隋炀帝觉得西巡吐谷浑的军事和政治目的已经达到,设置了大隋郡县——西海郡,留下了梁文礼为郡守,驻守当地,管理吐谷浑的旧地,然后决定大军继续向西北挺进,把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连接起来。

    故此,隋炀帝不再逗留,打算统领王师,要从青海北上河西走廊,这就的从南向北,穿越高耸入云的祁连山。

    得知这个消息,不少随行的王公贵族都感到担忧和害怕,那祁连山,没有道路,只有几个山谷,隐约能贯通,但是山路崎岖,到了深秋,山脉里已经开始飘雪了。

    “这要如何通过,自古以来,那里只有商人和牧羊人从那里穿行,从没有大队人马走过啊,更别说是皇帝了,这也太冒险了。”高颎等大臣苦劝,但是,隋炀帝一意孤行,根本就不听劝慰。

    杨广下定决心,要穿过祁连山脉,进入张掖郡,然后西出玉门关,在敦煌之地,接见西域三十多国,还有草原数个邦国的首领的朝见。

    罗昭云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苦笑,自己也要随驾离开吐谷浑,穿越雪山,这隋炀帝,真是个疯子皇帝啊!(。)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托孤之意()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祁连山脉出于青海与甘陕接壤之地,从西向东,连绵上千里。巍峨挺拔,连绵不绝,祁连一词源于匈奴语的音译,按匈奴人的意思,他们称呼天为祁连,因此祁连山,也有天山之称。

    吐谷浑与张掖郡,被祁连山隔开,隋炀帝不想再绕过关内变道,而是直接一鼓作气,穿过雪山,直接抵达张掖郡,连通丝绸之路,继续向西,那里有草原和西域诸国的国主,等着他前去,朝拜大隋天子。

    在杨广眼中,这是重大的外交事件,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被一座山就阻碍了。

    人定胜天,牛人总是有这样的想法!

    隋炀帝吩咐下王令之后,裴世矩、长孙晟、高熲等人都发愁了,时间短促,根本没有先锋趟路,如何能行?

    杨义臣、周法尚、薛世雄、韦云起、陈稜等大将军也都参加了,这次虽然不算军事行动,但是大军前行,还是需要文武官员共同协商的。

    苏威问道:“这么办,现在陛下圣意已定,不容更改,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了。”

    高熲哼道:“祁连山没有大路,只有一些沟壑和峡谷,大军只能排成长蛇形,一字排开,五十多万人,估计前面通过,尾部才刚进入。”

    长孙晟轻叹:“陛下既然要走,肯定要走通,我们做臣子的,应该谋出对策,顺利度过雪山。”

    众人沉默,发牢骚没有用,而且极容易被参一本,不是丢官,就是丢命。

    裴世矩开口道:“陛下命某,要先一步去玉门关、敦煌地,设行辕,布置边城,接待西域使者,比如由我先行一步,带着三千人,作为先锋,找当地一些牧羊人、吐谷浑商旅做向导,闯一闯这祁连山,留下一些记号,大军在后面同行,这样把握会大一些。”

    “甚好,那就有劳裴大人了。”长孙晟、苏威等人闻言一喜,纷纷赞同。

    “都是为大隋效命,听命于君,何劳之有?”裴世矩一拱手,十分谦逊,不便居功。

    商议好后,这些文武官员散开,各自忙着手头事去了。

    罗昭云回到自己的帐篷,开了一个临时小会,参加者有侯君集、晁威等人。

    “诸位,这次我不能继续留在边疆了,要跟随圣驾,穿过雪山,去往西域,然后回返京城,要离开河西之地,日后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你们虽然这次都提拔了爵位,但除了侯君集被破格提到督尉,其余人,仍是千夫长、百夫长,留下来,没有了战事,不易在提升了,所以,除了侯君集暂时驻守在边塞外,其余几个人,跟我一同回京。”

    “喏!”晁威、梅长峰等人全都抱拳施礼。

    侯君集抱拳道:“属下也想追随罗将军。”

    “君集,你的官职不低,先不必随我回京养闲,这里是我罗家军的一个驻地,我带不走十万大军,需要留下人管理,李靖、郭孝恪会留在赤水城那边,继续练兵,你们在这里,彼此有个照应,在边关磨砺!如今大隋达到了盛世,没有战事了,数年内,我可能都要在京师戍守,无法调兵,你跟着回去,有什么意思?”

    侯君集听完,也觉得有道理,回到京城,就是一个站岗执勤的武官,没有兵马可以统领,处处受拘束,倒不如在边塞自由。

    “那行,属下听从罗将军安排。”侯君集同意下来。

    “这次我要带走五千精锐回京,融入我的左骁卫兵府内,晁威,你带人去挑选人,梅长峰,你带人去购置棉被、棉衣,还有多带帐篷,过雪山的时候,温度很低,做好保暖准备。”

    “遵命!”

    罗昭云吩咐完毕,让他们先去忙,然后亲自去了长孙晟的营地,此时长孙晟身体有疾,经常哮喘,有时咳血,似乎大限将至了。

    如果罗昭云没有记错的话,长孙晟就是在这一两年间病逝的。

    他来到营地,长孙晟正与长孙无忌谈话,阔别三年的父子,自然有很多话要聊。

    “昭云,你来了。”

    “晚辈过来看望一下长孙叔叔。”

    长孙晟微微一笑,把他请入账内,感慨道:“昭云少年得志,恐怕在北周大隋众多名将之中,成长轨迹也是耀眼的,日后必非池中之物,我有幸在晚年结识你这位小友,实乃平生快事,以后,无忌和蓉儿,还要麻烦你帮着多抚照一番。”

    罗昭云听得心中一紧,看着他的表情有些古怪,但是多少懂了,明白长孙晟似乎也知道自己近年旧病缠身,命不久矣了。

    “放心吧,长孙叔叔,无忌和蓉儿,还有婶夫人,我都会照顾的。”

    长孙无忌毕竟还年少,没有完全听懂,在旁略微不满道:“父亲,如今孩儿已经长大,可以照顾好自己了,你这么还把我当小孩子看啊!告诉你,这三年我可是长大不少,还亲手格杀不少吐谷浑的敌兵,文采武略,都有长进,日后肯定能超越父亲。”

    “哈哈哈,好好,你终于长大了,父亲不能再把你当孩子看,你十六岁了,回京之后,父亲应该给你置办一个府邸,可以独立生活了,就像你昭云兄长,十五六岁,就自成一府,独立门户了。”

    长孙无忌想到自己有了府邸,可以更自由一些,而且面前的罗成就是例子,所以,他也想着早点成熟,就点头答应了。

    长孙晟一双慈目中,闪着泪光,他却坚强地没有让泪水流下,以他的身体状况,要经过险恶的祁连山峡谷,就等于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长孙叔叔,这次过雪山,峡谷内天气多变,请多准备好棉衣暖帐,另外,麻烦通知那些大将军、尚书一声,提前多购置一些物质,免得进入山谷遭罪。”罗昭云有心提醒,因为他在历史课本上,可是看到过,隋炀帝西巡,带着五十万大军过雪山,折损过半数目的士兵,真是造孽啊!(。)

第二百八十七章 过祁连雪山() 
大军浩荡,旌旗飘展,锣鼓声声,兵甲雄壮,铁骑推过,大地在震动。

    沉重的号角划破天际,在高原上悲凉雄浑地响起,大隋数十万将士,迈着整齐的步法,拍着队伍想着青海高原的北部挺进。

    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和尚道士、百戏艺人全部在队伍之中,许多人还不知道未来的艰险,正坐在车内、骑在马背,欣赏着高原的豪迈风景,谈笑风生。

    罗昭云却上心一些,派了宁武飞、梅长峰、晁威等人,带足了足够的帐篷,棉被,厚衣等,另外,沿途经过一些部落,也在派斥候不断收购。

    长孙晟把他的叮嘱转告了大部分将军和大臣,但是有些人不以为然,有的人却觉得有备无患。

    数日后,大军接近了祁连山,巍峨挺拔,雄壮威武,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许多山峰似乎与天齐高,不断插入了云霄。

    这里根本就没有路,只有一些峡谷与河床,最后,队伍选择了裴世矩先锋部队经过的大斗拔谷来穿行。

    此谷南北长八十多里,路况复杂,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两个人,马匹勉强能过,但是辕车肯定过不去,必须在途中弃车做马,或是坐轿子了。

    在山谷外时,高熲、苏威等人商议,这种峡谷,裴世矩等人轻装快马,从拂晓出发,天黑之前,就能赶出去了。

    “只要加快行军速度,赶在天黑前出谷,问题不大。”

    “好在还没有飘雪,但是山里面有一块距离,常年有积雪,还是要小心为上。”

    众大臣商议后,向隋炀帝禀告,获得同意,大军在谷外好好休息一晚,翌日一早,天刚拂晓,大军就拔营出发,进入祁连山脉中。

    临行时候,罗昭云来到如意公主的车前,特意给她装备了一件皮毛夹袄,雪白如裘。

    “这是冬天才穿的呀?”

    “带着吧,山里面气候多变,不要染了风寒。”罗昭云关心地说。

    如意公主闻言,顿觉浑身暖洋洋的,心中说不出的感动,脸颊一红,点头道:“谢谢你,我会一直带在身边的。”

    罗昭云淡淡一笑,转身回自己的管辖队伍中。

    数十万大军队伍,进入了山谷内,崎岖行走,排成蛇形阵,越往里,越崎岖难行,骑兵队的甲士要牵着马匹,只有一些大臣们,才能骑马,宫女太监们体力不支,苦不堪言。

    原本计划一个白昼就走出谷外,但途中路途艰险,又有积雪与沟壑,荆棘丛生,让皇亲国戚、后宫女眷、数十万大军来行走,只行走了五十里,就到黄昏了;被迫无奈下,只得在山谷内休息一晚了。

    祁连山内,天气变幻莫测,一到了夜里,没有了阳光照射,温度骤降,刮起了寒风,渐渐又飘起雨来。

    “把所有帐篷都支起来!”

    长长的队伍,顿时紊乱起来,因为许多军营,准备的帐篷有限,不可能全部都融入。

    宫廷帐篷,只留给皇亲国戚、贵妃公主们,宫女和太监们,只能自认倒霉了,数十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不是为了睡觉,而是为取暖。

    寒雨夜来,峡谷内风声呼啸,雨水浸透了士兵的甲胄,还有那些文官、侍从们的衣衫,篝火全都被浇灭了,温度比白天下降了二十度不止。

    罗昭云的军营,全部撑起了帐篷,除了轮流执勤的卫士,其余将士都有帐篷取暖。

    “把多余的棉被和帐篷,给那些没有准备的营地送一些去吧。”罗昭云看着黑乎乎的峡谷,瑟瑟发抖的大隋士兵,忍不住轻叹。

    “将军,当初你好心提醒那些将军了,可是许多人根本不屑一顾,现在咱们还要帮助他们啊?”宁武飞有些愤愤不平地道。

    “都是大隋的将士,袍泽兄弟,岂能因为一些偏执和意见,就看着他们被活活冻死?”

    诸将闻言,面有愧色,罗将军的这种胸襟,顿时让这些人都佩服之极。

    宁武飞等将领,开始带着棉被、帐篷,给那些没有什么准备的营地,送去了一些,再给一些王公大臣送去一些,虽然杯水车薪,但是也能帮助不少人。

    甚至他亲自带人,去了前方宫廷驻扎地,给一些宫女、太监送了一些帐篷,这些人虽然都是最底层的人,但也是一条生命。

    积善积德,能积赞气运,总能逢凶化吉的人,往往平时也是广施恩德之人,这是因果缘。

    到了后半夜,雨水减少,气温下降的厉害,峡谷内飘起了雪花,变成雨夹雪了。

    如意公主躺在帐篷内,穿着夹袄,非常的暖和,有时候,她会站在门口,感受着外面的寒风刺骨,风雨交加,更觉得心中有一股温暖和柔情,因为这件衣服,是罗昭云对她的关心和疼爱,穿着它,就如同躲在他的怀内一般。

    这一夜,不少人湿透了衣袍,挨着风寒,撑过一宿后,开始发烧生病,甚至许多人,直接冻死了。

    终于等到了天亮,三军将士已经迫不及待启程赶路,离开这个恶劣峡谷了。

    路上死伤枕藉,不少士兵和侍从,闭着眼,浑身僵硬,已经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到处都是,惨不忍睹。

    到了中午,队伍陆续从祁连山的北面出谷,这一场冒险才算结束。

    又行军二十里,黄昏时候,大军在草原上扎营修整,盘点一下人数,竟然少了六分之一,都死在了峡谷内,或病死在途中。

    “七八万人,连冻死,带发病,就这样没了。”罗昭云站在山下,望着祁连山的峡谷,生出感触,虽然比历史上写的“士卒冻死大半”有很大差距,但是七八万人,也不是小数目了,他这些年打突厥,打吐谷浑,一场战争下来,也没死这么多人啊!

    这时候,营地火把通明,篝火生起,隐隐在王帐区域,传来丝竹、琴瑟、钟鼓之声,隋炀帝在欣赏歌舞,或许他根本不知道,大军已经死伤了七八万人,也或许,即便知道,也毫不在乎。

    “这就是古代王权,视百姓和将士的生命如草芥,值得我尽职效忠下去吗?”罗昭云心中有些茫然,思想在挣扎。(。)

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来拜() 
玉门关外,黄沙古道,夕阳照在沙丘上,泛着橙橙金光,戈壁苍凉,苦寒之地,自古已然。

    虽然玉门关在隋唐时期,沙漠化还没有那么严重,绿洲可见,但跟外围的荒漠、沙原比起来,还是太小了,无法阻挡沙漠化的步法。

    这次隋炀帝西巡,并非贪图享乐,恰恰相反,他是想要有所作为,才如此冒险,不畏险阻,长途跋涉,先去吐谷浑,是为了震慑青海高原的游牧部落残余势力,设置郡县,巩固开拓的新地盘。

    而这次,来到张掖郡,隋炀帝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召见西域诸国,还有附近的游牧部落首领,朝见中原天子,表示归附。

    在去年北巡中,隋炀帝已经召见了******、契丹等部落可汗及分部酋长首领,除了高句丽外,北部的番邦,都表示臣服、归顺大隋,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