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末将参见公主殿下!”

    “不必虚礼了,跟我来。”如意公主笑了笑,也不理睬什么宫廷礼制了,对他招手,然后转身就微笑离开,让罗昭云跟随在后。

    到了禁宫林苑后,如意公主更是让宫女、太监们,离得很远,她独自一个人,拉着罗昭云在林荫中漫步,得知他就要出京去边疆了,兀自不舍,格外珍惜这离别前的相处。

    一个时辰过后,罗昭云要提出告辞了,如意公主眸子有些酸楚,站在他的面前,说道:“你一定要平安归来,我就在东都等你,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这首诗句,出自《白头吟》,据说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私奔相如,因生计艰难,曾得到卓王孙的资助。司马相如得势后,准备娶茂陵的一个女子为妾,卓文君得知就写了一首《白头吟》给他,表达自己的哀怨之情,相如因此打消了娶妾的念头。

    如意公主说出这句话,就是在表明心迹,毫不畏怯。

    罗昭云听了,有些感动,心中暗暗一叹,不忍心伤害小公主,所以勉强一笑,说道:“现在公主年纪还小,那就等我回来吧,那时候,公主长成大姑娘了,我再认真考虑哦!”

    如意公主见他没有直接答复回应,眼神流露出几分幽怨,但还是点头一笑,至少他回来会认真考虑,到时候,自己父王母后下旨,自己难道还不能嫁入罗家吗?想到这,不禁咯咯娇笑起来。(。)

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国无门() 
罗昭云离开了皇宫,回到罗府,已接近晌午,府上来了几位客人,正在大厅等候他。

    当罗昭云走进明堂的大厅,看到了侯君集,还有几个武士打扮的人,有的在几日前的酒宴上见过面了,多是习武的汉子,出身寒层,报国无门,如果他们去从军,只能从士卒做起,而且起步很慢。

    眼下大隋无战事,他们这些年轻人,舞刀弄枪数载,精善骑马射箭,无所事事,有报效朝廷之心,却苦于没有机会。

    “见过罗将军!”侯君集等人,全都抱拳施礼。

    “不必客气,侯兄弟,还有几位壮士,今日登临敝府做客,罗某非常高兴,自当款待一番,不醉不休!”

    侯君集尴尬道:“罗将军能如此看待我等寒门出来的武夫,让我们心中感激,实不相瞒,此次前来,除了拜访罗将军外,是想自荐,能跟随罗将军一起去边疆,从军戎马,杀敌建功。”

    “几位想要从军?”罗昭云错愕了一下,瞬间就明白过来,自己马上就要去边疆了,目前大隋无战事,他们要进入府兵,如果在地方慢慢熬,不知要熬多久,没有机会,如果去了边疆,马上要抗击吐谷浑和吐蕃的滋扰边界,很容易杀敌立功了。

    “我等愿追随罗将军,哪怕从侍卫兵、斥候、先锋营做起,都可以。”一位壮汉开口道。

    “是啊,我们只想跟随罗将军,做铁骨铮铮的军伍汉子,报效国家。”又一位年轻武士激昂地说。

    罗昭云心中当然乐意,得这几人,好好栽培一番,日后必是得力属下,点点头道:“既然几位有此等豪情壮志,要去边疆磨练,罗某人当然欢迎,今日就在本府上饮宴,明日我会亲自去一趟兵部,把你们的籍贯等信息递交上去,直接给你们安插入我的亲卫军内,这样可以略过当地人必须加入当地府兵的限制,等到了边疆,再看你们的表现,立功越多,罗某人,自然会加以提拔,绝不会因门第出处,而有任何偏颇。”

    这五六人听完,全都热血涌动,没想到他回答的这么爽快,心中对罗昭云都有些暗暗感激,觉得自己跟对了人。

    罗昭云吩咐管家备酒备菜,不一会,菜肴端上来,几人围桌饮酒交流,熟悉彼此。

    除侯君集外,其它五人,分别是东郡人晁威,武阳人翟永砾,马邑人张海明,琅琊人梅长峰,楼烦人拓跋翼,年纪在二十出头,到三十岁之间,刚步入青壮年,可谓大好前途。

    罗昭云得知,这些人在地方多少都是小有名气,打小爱好舞刀弄枪,有的曾拜一些绿林豪杰为师,或是镇上的武师学艺,都有一身本领。他们不想入绿林做强盗,也不想去做护院家丁,而是想投军,改变寒门身份,有朝一日,成为校尉、督尉、俾将,也能光宗耀祖,免除家族的徭役和赋税,真正的改变身份。

    在目前的大隋朝,正统思想在百姓心中,还是被认可的,所以大部分热血男儿,文人墨客,还是希望报效国家,官路亨通,改变自身的命运。

    这个时代,隋朝蒸蒸日上,没有人想过要造反,更没人会相信,如此鼎盛的大隋,会在十年内,就风雨飘摇,濒临覆亡。

    下午宴席后,侯君集几个人兴高采烈,带着一身酒气离开罗府,回去收拾行李,准备几日后就要跟随罗昭云去边塞军营磨练去了。

    次日,罗昭云真的携带几人,去了兵部的衙门,把这几人入了兵籍,然后调入左卫府,划成他的亲兵部下,领取了腰牌和铠甲、佩刀、战马等。

    “好了,你们回去准备吧,后天上午辰时离开东都。”

    “多谢罗将军,告辞了。”侯君集等人,兴致勃勃赶回客栈下榻处,更换衣甲,向朋友辞行一番。

    罗昭云坐在马背上,寻思了一下,决定去一趟杨府。

    杨素的府邸靠近上东门,在北城区域,毗邻东城墙的游艺坊,整个里坊内,只有杨素一家住,可知府邸有多豪华阔绰了。

    杨府九进九出,左右还有厢房别院群落,青砖瓦黛,楼宇林立,巧夺天工,门墙高丈,内院清雅,防守严密。

    宅门上额有一块金扁赫赫闪着“越王府”,在门前两座石狮的烘托下格外气宇不凡,八名手持长戈的护卫甲士,站在门口,森然肃穆,显示着府主人的高贵与权势。

    罗昭云心知肚明,杨素的寿命要到了,估计也就两个月吧,他十分好奇,这杨素究竟是怎么死的,这次离开洛阳,也许跟杨素见最后一面了。

    不管怎么说,罗昭云被提拔,跟杨素带军也有关系,加上几次被破格提拔,都与杨素有关,建造东都,也是彼此合作,所以,哪怕他被杨素摆过一道儿,但毕竟他帮助李靖、红拂女私奔,始终理亏在罗昭云这儿,故此临行前,有必要登门来访。

    他通报的姓名,侍卫直接把他领进去,根本没有用拜访柬或是通报,似乎杨素早有吩咐了。

    在杨素所在的第六院落的主宅卧室内,罗昭云见到了病卧在床的杨素,他的脸色很差,脸孔瘦长,但鹰眉剑目,虽然瘦得脱相了,但他的余威还在。

    杨素看到罗昭云进来的一刻,忽地露出了笑容,指了指他,招了招手。

    罗昭云心中感叹,一代枭雄权臣,无奈要落幕了,两年前还曾是朝廷第一红人,第一权臣,如今垂垂危矣。

    “罗成见过越王!”他抱拳一礼。

    杨素一摆手,声音轻微道:“不必虚礼了,我猜到,你离京之前,会来看完老夫的,果然没有看错人,你是一个念旧,知道感恩的少年,有气节,有能力,那些京城公子们,比你逊色多了。”

    “越王过赞了!”

    杨素苦笑,摇头兴叹,压低声音说:“老夫要见你,其实也没有什么事交待,以杨家的余荫,只要他们不作乱,足够几代人从官不倒了,家产更是挥霍百年都够了。不过,天无常数,我人之将死,隐隐感到家族未来要有劫难了,希望你将来在我杨家有难的时候,能抚照一下。”(。)

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 
罗昭云对杨素的话,感到错愕吃惊,都说人临死之前,往往比较灵异,能感知许多未来兴衰或是阴界的事,这杨素不是一般的人,气运浓厚,如今到了病入膏肓时候,鸿运在消散,但他依然能感受到,杨家将来要出事。

    “越王,你这说的是哪里事,杨家盘根错杂,堪称第一门阀,不会有事的,而且,属下觉得,越王福泽深厚,肯定能挺过这一劫,再过十年八载不成问题。”

    杨素闻言,摇头苦笑道:“我再活下去,家族可真要被拔掉了,到了现在的形势,我是不得不死了,这样也好,以老夫垂死之躯,换家族平安,值得了,值得了。”

    罗昭云似乎听到了弦外之音,问道:“圣上不是派太医给越王治病吗,难道不见起色?”

    杨素眼神一滞,旋即露出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异彩,摇头说:“太医里,难免也有庸医啊,越治越倒退,这就是命,不强求了。昭云,这些事你不要问了,知道多了,对你没好处。你能看望我,老夫很高兴,若你早生十年,我们定会成为忘年之交,好了,早点回去吧,老夫临死前,会还你一样东西的。”

    “什么东西?”罗昭云不解地问。

    “别问了,到时候,自然知道。”

    罗昭云愣了一下,沉默下来,一老一少,都有心事。

    半晌,杨素昏昏欲睡,精神明显萎靡不振了,罗昭云趁机提出告辞,离开了杨府。

    走到了洛河岸边,看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罗昭云忽然想到了这几句,感叹一位枭雄的落幕,他有幸见证了杨素的晚年,那样的光辉闪耀,位及权臣,根本不像演义上说的那样昏聩无能,只贪图享乐之辈,相反,杨素文武全才,是历史上少有的百胜将军。

    只不过,任何权臣最后的下场都不会善终,甚至会波及他的家族,因为这些年得罪的政敌,会在他死之后,进行反扑,让权臣断子绝孙,从此绝户。

    至于杨广为何会盼不得杨素早死,这就是君王猜忌,当他羽翼丰满,用不到权臣的时候,往往就会卸磨杀驴了,觉得你的存在,影响他施政,影响他的威严,而且杨素知道隋炀帝太多的事,这就是大忌。

    现在杨广已经不再需要杨素了,所以,派来的御医,只怕不是专心给他看病的,而是要加快他的死亡,这一切,杨素已经心知肚明,所以慷慨乐观,渴望求死,保得家族安稳。

    罗昭云回到府内,陪了宁沐荷两日,其乐融融。

    该见面的都见了,他在京城没了牵挂,准备远行出塞。

    这一日清晨,长孙无忌、郭孝恪、侯莫陈婴、长孙超、宁武飞等人都到齐了,还有三十亲卫,加上侯君集等六人,凑成三十六铁骑,全副武装,从左卫府又调来三千骑兵,作为他的亲军力量。

    “时候不早了,出发!”罗昭云心志坚定,对洛阳城没有多少眷恋,很想早点出外面闯荡。

    “喏!”将士们要出征了,都兴奋起来。

    尤其是长孙无忌,身高不低了,十四岁的年纪,有些纤瘦,但穿上了一身铠甲,也显得挺有英拔之气。

    罗昭云率领队伍,从长厦门出了洛阳,一路向南,旗幡招展。

    三千仅仅穿戴着轻便胸甲的轻骑,腰佩横刀,斜挂战弓,长缨的漆枪竖指天空,精钢打造的三棱枪刃上,寒光闪烁,全军锵锵震动,甲胄鲜明,队伍整齐,十分威武雄壮。

    罗昭云换上了一身将军的甲胄,身披白袍,金盔银甲,手持虎头湛金枪,胯下的卢马,威风凛凛,越来越有大将气度了。

    这一次,由他率领单独行军,一切由他调度,行军速度、安营扎寨、颁布军律,如何盘查军营细节等,他都了然于胸,带着侯君集、长孙无忌等人,示范了一遍,讲解一些当将领的知识,令众人受益匪浅。

    “无忌,虽然你以后志不在军旅,但是懂得军队打仗的事,对你以后在朝廷为官,也大有好处。孝恪、君集,你们虽然出身寒门,但只要肯努力,在军中立功,我照样能把你们提拔起来,日后也做将军!”

    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听完之后,心中激动,罗将军如此看得起他们,不免有些受宠若惊。

    侯君集感慨道:“京城都在传罗将军年纪虽轻,但为人仗义,一身忠肝义胆,我等今日才明白,罗将军的气度,绝非常人可比。”

    经过半个月的行军,罗昭云率军来到了大隋的正西边陲之地,西平郡,这里的边疆驻军大营,设在了临羌城。再往西南方位,就是吐谷浑的边界了。

    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慕容氏的后裔,在公元四世纪,慕容吐谷浑因与慕容产于嫡系长子不合,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佨罕,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后来便以这位先祖吐谷浑为族名、部落名。

    在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吐谷浑逐渐壮大,已经盘踞了整个青海地区,阻挡了丝绸之路,吐谷浑以游牧为主,配以少量农耕,这里的战马很强,良马有龙种、青海骢,相当出名。

    目前,吐谷浑壮大起来,对中原腹地,垂涎三尺,甚至威逼西域诸国,都要投靠它,抗衡大隋,又不断滋扰隋朝边境,给边塞安宁带来不小麻烦。

    罗昭云带人抵达临羌城,不久就要开启征战吐谷浑的边疆历程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临羌城() 
临羌城,顾名思义,因为古时候靠近羌族而得名,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西汉宣帝诏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在十二月与赵充国合击先零,后来,将军赵充国进军湟水流域,同年在今湟源县东设临羌县并筑此城。

    自两汉、魏晋、南北朝之后,它依然成为西部要塞之一。杨坚立隋之后,在这设西平郡、浇河郡,与吐谷浑比邻,这里屯兵八万,一部分是各地征调来的府兵,在这扎根生活,兵农合一;还有一部分人,是当地的羌人、西域人、汉人等,混杂在一起的地方府兵。

    临羌城驻军有三万人,算是兵力雄厚,在隋开皇年间,府兵制军府名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而临羌城的骠骑将军,就是梁元礼,车骑将军二人,分别为张峻、崔师,他们得到了斥候传报,带人在城外迎接。

    罗昭云此行,属于空降地方,携带了圣旨,皇帝赐的金麟剑,王权兵符,有权调动地方的大军,同时,圣旨上宣布册封罗昭云为大将军官衔,暂时俸禄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