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渎明-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反常态必有妖孽,果然,一个月都没到,几个白莲教出身的大佬集体请辞,朱元璋欣然接受,各地的白莲教徒竟然就此散去还乡,该种地的种地,该读书的读书,甚至连那些官、兵都没受到什么牵连!

    就此,虽然时间短暂,但是白莲教的声威是再一次的打出来了,在除南京以外的地方,信徒发展的速度令各地方大员冷汗直流,成为全国之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绝对不会漫长!

    更加主要的是,白莲教已经明目张胆的成立了教兵!虽然数量不多,可是谁也不敢忘记,洪武皇帝是靠什么起家的!

    可就算是已经威胁到江山社稷了,端坐龙椅上的那位陛下,依旧是不闻不问!

    ps:某人嫑打我啊,照你的样子写的……

第四十八章 还能有谁?() 
餐前美味,秘制松茸汤,请慢用,主菜稍晚就来。求推荐,求收藏,求抱养啊!

    ————————

    如今不仅白莲教实力大增,声名刚刚好转的蜀中易家也蠢蠢欲动。

    易家是个非常古老的家族,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唐朝末年开始迅速崛起于武林,五代十国时期子弟大多活跃于抗击****、拯救黎民于水火的伟大事业中,当然,越伟大的事业付出的代价就越惨痛,在老赵建立大宋之前,这个家族就基本上快死绝了。

    可惜,快死绝究竟是没有死绝,万顷地还剩下几颗营养不怎么良好的小青苗挣扎着活着,有宋一朝,这个家族逐渐的恢复了元气,再次兴旺起来,惊才艳艳的人物就好像大白菜一样层出不穷,与各大派、各大武林世家明争暗斗了几百年,又因为祖上用血肉换回的好名声,终于搏回一个第一武林世家的名头。

    然后,或许是死怕了引起的痛定思痛,在宋朝岌岌可危的时候,他们萎了,没有向自己的祖先那样投入到抗击****、抵御外辱、为民做主的伟大事业里,而是选择蛰伏蜀中保存实力。

    他们怂了,易家的门人弟子因为对家族或者师门的忠诚,同样或心甘情愿或不甘心的潜匿起来,被契丹人压了好几百年的老赵家没有和江湖草莽开过口,金人入侵,宋徽宗赵佶向武林领袖易家服软了,但是,没用!

    易家举家失踪在蜀地的连绵山林之间,门人弟子也是不知道跑哪猫着去了,要知道那个时候,易家能控制的好手,至少有近千人,这其中能入万军斩上将首级的高手高高手可大有人在,多好的刺客小分队啊!

    草莽多忠义之士,少林峨眉青城等派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北宋还是亡了,坐井二帝被金兀术抓了回去玩儿。

    宋军孱弱,武林豪杰松散,虽武艺高强但是终结难敌金人精锐大军,但是如果不是易家贪生怕死,约束族人和门客,而是让手中的力量加入到抗金之战,至少两位帝王不至于那般凄惨。

    再后来蒙古人大局已成,傻子都知道,易家手里那点力量,连螳臂当车都不配。

    蒙古人当政的时候,各大派都被祸害的惨兮兮的,尤其是峨眉派,更是差点儿山门被灭,传人流落各地苟且偷生,和灭派也没多大却别了。

    可他易家却如日中天!武林第一的扛把子地位坐的稳如泰山!继续在蜀中潜伏着笑看风云!

    刘福通举旗反元的时候,易家终于坐不住了,派了几个自幼研习兵法的内门弟子从军,算是几百年来第一次参与到国事之争里面,但是谁都看得出来,他们是想分一杯羹。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易家差点血本无归。朱元璋立国的时候狠啊!我的,我的,都是我的!什么白莲教、老易家,都是我的子民,一边玩儿去!

    易家除了几个看着显赫的官爵,毛都没捞着,然后他们又怂了,继续老老实实的蜗居蜀中,易老爷子更是宣称要闭死关。

    再然后,那个白莲教徒心心中虔诚信仰的女人走出了那间小屋,走出了那个院子,易老爷子终于看到了某种机遇,也决然出关。

    可是,他却万万没想到,那个明明已经疯的不像话的女人,也仅仅是走出了那个自幽十几年的房子,就仿佛只是出来透透气,就没有了其他的动作。

    于是,蜀中武林大会也变成了雷大雨点小的闹剧,草草收场。

    可是,易老爷子不甘心啊,家族好不容易在自己这一代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朝堂上有咱的大员,江湖里有咱的门客,民间有无数的商贾在为咱创造着金银,还没玩出点花儿来,老头子舍不得死啊!尤其是现在大明刚立国,一切都是方兴未艾,这个时候抓不住机会,难道还要等到下一次****?

    老爷子觉得自己活不了那么大。

    于是,他派出了自己最喜爱的重孙子,经他一手调教的易广远,去试试走老朱的科举途径,看看能不能在朝堂之上,为自家嫡系找到一方立锥之地,能不能向强势的老朱讨要一个话语权。

    于是,易广远来到了明州,因为明州城有一座书院,书院的院正名叫孙美和。

    他这时候,就站在离客栈不远的一家酒楼二楼临窗而立,在那里发生的纷争从头至尾他都看在眼里,怜叹着小小百姓在官府这架暴力战车之前的卑微,想着自己今后如何如何匡扶大世。

    十六岁的小小人儿,悲天悯人,以巨像之身,怜悯蚂蚁之哀。

    苍老的刘长老,已经对段洪和邹蚺说明了来意,白莲之火不灭,光明自在人间,每一个白莲教信徒都必然是纯良之辈,绝不会作奸犯科,而今天在场的当事人,那对爷孙、那对姐弟,甚至那条狗,都是他白莲笼罩下的纯洁生命,不应该受到来自污浊之手的迫害。

    老人没有理会高丽太子,高丽太子低头看着自己还在流血的腿,眼中极其小心的掩盖着愤恨,没有说话。

    老人在白莲教中身份很特殊,他叫刘福苗,很有乡土气息的名字,但是,他投身白莲教极早,在教别很松散的时候,就已经小有名望,最主要的是,他的堂兄是刘福通。

    所以,像张万成这种虽然稳稳抓着权力,却职位卑微的小人物,甚至连与他平等对话的权利都没有。

    至于高丽太子,则更不用说,高丽早就在这十几年间成了白莲教的牧场,而白莲教在那里的代言人不姓王,而是一个叫做李成桂的野心家。

    一个生于小国,一心争权夺利的野心家,远远要比一个腐朽的王室,容易控制得多、好用的多。

    朱顶被老人的话赫的骤然抬头,他的视线扫过段知府,扫过邹蚺,扫过张万成,在他们脸上看到的,竟然是理所当然或者愤怒无奈!

    在他的记忆里,从明朝之后开始,白莲教都是应该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只能在台面以下活动,而在朱元璋在位期间,更是连一点水花都没有。

    自己究竟做了什么,能让历史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蝴蝶的翅膀还未开始招展,远在无尽彼端的风暴就已经席卷成型,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朱顶的一颗心,开始怦怦乱跳起来。

    自己一直以来以为的简单,似乎并不怎么简单。

    这具身体的父亲是谁,他已经知道了,可是这具身体的妈,到底是谁?

    历史,已经被那个朱顶在原本世界从未听说过的白莲圣母所改变,但是那个女人是从他出生开始就一心要置他于死地的,绝对不会是他的母亲。

    自己的身世,似乎关乎到白莲教的归属,所以当某些人以为自己已经死掉之后,开始蠢蠢欲动,开始兴风作浪。

    可是,朱元璋竟然就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显然,段洪和邹蚺的表情已经给了他答案。

    大明明初的历史,似乎并不像满清所描述的那样,除了杀杀功臣就别无旁事,这里边的故事似乎多得很。

    “但是,我妈到底是谁,还能有谁?!”朱顶都不知道为了什么,思想竟然跑偏到了这上面。

第四十九章 皇权与白莲() 
主菜,香煎小牛里脊,客官慢用,今天六千多,求收藏,求推荐,求抱养啊……

    ——————————

    明州城说大不大,说下不小,曾经无比的繁华,现在一片萧条。

    就在这个萧条的城市,竟然有两个身份尊崇的人物,或身在局中,或冷眼悲悯,不得不说让人有些意外,和那么一点点的有趣。

    刘长老只身前来,苍老却不佝偻,皓首白须满面祥和,可他就站在那里,并没有盛气凌人,倒比五百锦衣卫加上数十个巡城武卒来的更有气势。

    朱顶止住哭声,就像是一个寻常人家的孩子受了骤然惊吓一样,开始反过来缩在方老头儿的怀里惴惴不安,这份演技,让他在自己心里给自己点了十万个赞。

    他很好奇于这个看上去有些倔强和不畏权贵的知府大人,究竟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在刚刚,他就已经看出来,这位老大人至少在表面上,是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可是那刘长老所求诉的事情,已经不仅仅限于谁对谁错的诉讼之争,这已经涉及到教权和国法的争端,这已经可以说是那个被神化了的女人和高高在上的洪武大帝的争端,一个处理不好,后果可不是知府这种地方官吏能承受的起的。

    国不可有二日,哪怕一公和一母。

    朱顶思绪转来转去的不停飘飞,关于争权夺利这种事情,他几辈子下来虽然没有多少机会真正决策其中,但是却经历的多了。

    回到他现在的境地,他反而一点儿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官府压倒白莲教,他最多不过是去大牢一日游,能做到指挥佥事位置的邹蚺,不可能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

    白莲教压倒地方官吏,他更省心,无非就是顶着个白莲教徒无罪释放,这有什么,真按血缘来论,他那大部分没见过,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几个的一大家子,早先可都是家传的白莲教徒。

    大黄刚刚已经抱住了邹蚺的大腿,想来也绝不会有事。

    至于花魁姐弟?朱顶并不关心,冷血也好,麻木不仁也罢,他没什么圣母气质,他只在乎他在乎的人。

    他现在甚至在恶意的猜测,段洪老大人刚刚已经被高丽太子气的直蒙圈,站都站不稳了,这会儿会不会借坡下驴,干脆来个“晕遁”,将这个烂摊子直接交给锦衣卫?

    除了刘长老,在场的其他人脸色都很难看,围观的百姓,早在刘长老那些话说了一半的时候,就被很有眼力见的邓总旗疏散回家了,然后他和几十个巡城武卒便把客栈周围封锁起来。

    朱顶这才发现,这个只会低着脑袋无声抗争的小军官,居然颇会处事,至少比从刘长老来了之后就开始假装隐身的张万成要好得多。

    段知府的面色很平静,至少现在平静了下来,他看向刘长老的眼睛,竟然不再夹杂其他情绪,完全没有要晕厥过去的迹象,很清明。

    他正了正衣襟,理了理纷飞的长须,对着南京方向恭敬拱手,说道:

    “刘长老此言差矣,圣天子自开国之初便言之以明,有作奸犯科着,纵皇子之尊亦以庶民同!

    今日这方姓老人爷孙,在外邦贵使落榻之处扬声喧哗逼责,已属不敬,虽事出有因,又被恶奴打伤,其因由自有本府从中详查,自然不会让良民蒙冤,让恶人逍遥。

    本府不问他出身何家,更不问他出身何门,只要是我大明子民,只要是我明州辖下,本府定会秉公而断,不劳刘长老费心!”

    张万成心下一惊,万万没想到段知府会如此应对,这话说的是相当不客气了,若放在市井,那意思就和“这管你什么事,你算哪根葱显得着你吗?”相差无几!

    段洪今天的为人处事,真让张万成大感意外,这哪里是平日里那个又软又孬的老好人?这明明就是一块茅房里的石头,臭硬无匹啊!

    朱顶事不关己的缩在方老头儿怀里打着哆嗦,余光瞄向好像漫不经心看过来的邹蚺,悄悄的打了一个胡同里约定好的肯定手势。

    他不喜欢官府,不喜欢锦衣卫,但是他更仇恨白莲教,那一夜的事情,到死他都不会忘记!能让白莲教重要人物吃瘪,他当然乐见其成。

    这已经是三个人的戏码,刘长老、段洪、邹蚺,其余人包括高丽太子在内,都没有插言的余地。

    段知府慷慨激昂的说完那番话之后,坦然的看着刘长老,看着他那张保养极好、看不出多少皱纹的白净脸庞,等待着老人的反应。

    刘长老面色很平静,已经很少有事情,能让从大风大浪里一路淌过来的他有所动容,可他反驳段知府的话,却让人心肝直颤。

    “段大人此言差矣,白莲教虽在大明,却不归大明朝廷约束,白莲教徒是大明子民,却有我教圣光护佑,一切因果福报,一切错恶端由,自有白莲明鉴,人间王法,怎能判定我教民皂白?

    官府多冤案,可我白莲上下却从未放过一个恶人,更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正如段知府所说,我教下善民,自不劳大人费心。

    不仅仅这对爷孙,那姐弟俩人,还有那条挺身护教的神犬,老夫今天都要一并带走。

    或者大人准备将我个老头子一并羁押?”

    字字诛心!

    纵观华夏几千年,就没有哪个教派敢和官府这么说话,纵然心里憋着天大的坏,见到代表着皇帝的官员,也只能处处恭顺!

    可这个刘长老,就是这么的硬气,硬气到牛哄哄的锦衣卫,听到这些无异于分疆裂土的叛逆之言,竟然一时间敢怒不敢言!

    就因为他是刘长老,白莲教内数一数二的长者,就因为白莲教教徒太众,甚至已经有了数量可观的教兵!

    牵一发而动全身,谁敢保证这个老头子今天在这里出了什么状况,那些信仰疯狂的信徒,会不会再起民乱?这种事情谁担得起?

    象征着皇帝权柄的锦衣卫沉默了,张万成沉默了,邹蚺在心里斟酌着措辞也在沉默着,可有人不会沉默,在他心中,正统的华夏皇权容不得任何亵渎!

    “老匹夫!竟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