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觉得皇帝这就是死鸭子嘴硬,强词夺理。

    从众人的眼神当中,他也能够猜到诸位大臣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却是忍不住轻轻一笑,“朕将六部属官品秩如此安排,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底层的官员们好好做事。像现在从正四品员外郎到正正三品尚书像一个一个阶梯一样,只要中低级官员能力出众者,就能够一步一个台阶从员外郎升迁至一部尚书之位,诸卿不觉得这挺好的吗?”

    从员外郎升迁至一部尚书,这有可能吗?

    在场诸位大臣皆忍不住对视一眼,都没有想到皇帝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不过若是真的做出了这样的品秩调整,还是真的有可能的。

    “臣觉得可行。”

    这时候一个赞同的声音响起,众人有些惊讶的望去,却是礼部尚书王璟。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王璟毫不在意众人的目光,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品秩上下相承自然能够为才华出众者提供晋升之阶,尤其是在一衙门之中为官优异者,若是能够在同一衙门晋升,无疑会提高这个衙门处理任何事宜的能力。”

    众人闻言也不由对他这番有理有据的微微颔首,显然这位阁老不是纯粹的想附和皇帝的想法。不过即便如此,郑德这番话在他们眼中看来,还是觉得皇上有点没事找事的感觉。

    如之前那般,一个衙门属官品秩相差甚远,一个人想要从一个从五品员外郎晋升至正二品尚书,简直和天方夜谭无疑。而现在虽然做出了一番改变,可还是机会渺渺,反而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

    “还请陛下三思,如此一来,恐怕更容易造成各个衙门结党营私,任人唯亲的情况出现。”左都御史戴珊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郑德仔细想想还真有这种可能,不过问题倒也不大。之前吏部掌握了大明的官吏推荐以及任命之权,自大明立朝百余年以来至今,不也是没出什么太大的乱子吗?

    而现在只是调整一下六部衙门的品秩,人事权可还掌握在自己和吏部的手头之上,就更不用太过于担心了。

    “朕会考虑的。”郑德一句轻飘飘的话就将这位左都御史给打发了,后者只能无奈悻悻的坐了下来。毕竟他说的只是说是未来的一种可能,还真谈不上有多大的说服力。

    “陛下,若是将六部清吏司郎中、员外郎等职事官的品秩提升为正四品、从四品,恐怕凭现在的这些官员资历还不足以担任此职。若是全部任命一批新的官员的话,暂不说现在朝中官员缺额甚重难以补缺之事,恐怕也会因为官员更换太多导致六部清吏司衙门出现混乱,对朝中一干事务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臣以为不妥啊。”

    这时候吏部尚书韩文站了出来说道。

    虽然这位说的这番话的确挺有道理,不过郑德也没有真的想要替换六部清吏司这批官员。可这样一来他自己建立的官衔与职事官品秩对等任命制度,恐怕就要被自己亲手打破了,这是他不可能会去做的。

    那现在怎么办?

    郑德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如这样,若是六部清吏司郎中、员外郎等官员的官衔低于职事官品秩无法达到任命的标准,可在职事官前加‘暂代’二字表示只是暂时代为职掌,等其官衔达到职事官品秩任命标准,则可以去除二字,诸卿以为如何?”

    暂代?

    在场诸位大臣还真没有想到皇帝真的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在既能够保证自己亲手定下的规矩不被破坏的前提之下,又避免了朝廷因为六部清吏司人员大规模更换导致的混乱,这实在让他们有些惊讶,对于郑德这位皇帝也有些刮目相看。

    “众位爱卿还有什么话想说,若是没有那这事就这样定了。”良久,郑德见无人站出来说话,说道。

    不过直到最后,也没任何人站出来出言反对,这事就这样在众人默认之中通过了。

    连郑德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进行的这么顺利,微微有些惊讶。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只要不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这些大臣也不会总是吃饱了没事干总和皇帝对着干。虽然皇上将六部尚书以及左右侍郎的职事官品秩都降低了,可在郑德颁布了官衔之后,却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毕竟现在真正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是官衔,至于职事官的品秩更多的是一种获得任命的标准而已,已经没有其他任何的意义。

    就像现在的礼部尚书王璟一样,虽然皇上将六部尚书的品秩降为了正三品职事官,可他加授的官衔依然是正二品正卿大夫。朝中文武百官自然是以最高的官衔品秩论身份地位了,所以此事对于他而言还真的没有任何的影响。

    郑德略微一想,也有些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了。

    “为了避免衙门和各地方行政划分单位搞混淆,朕决定将浙江、江西等十三处承宣布政使司改为行省,各行省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以及都指挥使都降为正三品职事官;各府知府、同知等职事官保持不变;各县县令、县丞升为正五品、从五品职事官;直隶州知州职事官品秩与各府知府相同,各散州知州职事官品级与各县县令相同。”

    郑德将最后自己想说的说了出来。

    对于将各承宣布政使司改设为行省,在场诸位大臣虽然有些惊讶,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毕竟这种称呼各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的事情,其实已经成为了习惯的称谓,现在只是将官方的称呼改过来而已。

    而对于皇上将县令、县丞这种正七品芝麻小官直接提升为正五品职事官的举动,就让在场的诸位大臣有些看不懂了,皇上这是想干嘛?

    “陛下将县令提升为朝中正五品职事官,是否有些不妥?”内阁首辅李东阳迟疑道。

    郑德望着他反问了一句,“布政使管理一省之地为正二品职事官,布政使之下的知府管理一府之地为正四品职事官,而知府之下的县令管理一县之地却只是正七品的芝麻小官,难道爱卿以为这样就妥当了吗?”

    李东阳顿时也没什么话好说的,尽管皇帝的这个理由不免牵强了些。可从皇帝口中说出来的,即使再牵强的理由也是理由啊。

    “若是一人能够管好一县之地,自然应该升为知府管好一域之地;若是一人能够管好一府之地,自然应该身为布政使主政一方;若是一人能够真正的治理一方,自然应该入朝主政为朕为天下百姓分忧解劳。”

    此话一出,在场的诸位大臣是彻底的哑口无言了。显然也明白了皇上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个上升的台阶,好让底层那些优秀的官员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

    “陛下,若是正七品官员暂代正五品职事官,这也实在太过于牵强难以服众啊。”吏部尚书韩文最后说了一句。

    正五品暂代正四品虽然听起来别扭,可也没大问题,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将官衔升上去了。可正七品暂代正五品职事官这差距实在有点大,而且全大明一千多个县,这人数也实在太多了一点。而且外放为官也不是真的那么好升迁的,有的甚至在县令一职上干个十几二十年的也不在少数。

    “那就从发布这条诏令起,所有的县令、县丞毕竟是正五品、从五品官衔担任,至于正德元年之前担任县令、县丞者可以以正七品、继续履职。”

    说完之后,郑德本还想说些什么,不过见在场的诸位大臣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显然还在对自己所说的这些事情进行消化呢,便打消了继续说下去的打算。

    “詹事府、光禄、太仆、太常、鸿胪裁撤之后,所有官员的安排问题就交由韩爱卿来处理了。”

    迎着皇帝的目光,韩文站起来拱手道,“臣遵旨。”

    郑德点了点头,扫了众人一眼,“那我们现在讨论一下大理寺六庭廷尉以及副廷尉的人员安排吧,朕决定调南京礼部尚书李杰入朝担任大理寺少卿,起复原六部侍郎王华、刘机、刘玑、叶贽、顾佐、何鉴等六人担任大理寺六庭廷尉一职,诸卿觉得如何?”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难怪皇上之前将朝中一批老臣留任之后却又没有给与具体的职务,朝中文武百官之前还疑惑不解,以为皇上害怕离开的老臣太多,才故意留下一批老臣却又不想给与具体职务,原来目的在此啊。

    又一想到皇上为了此事肯定谋划了一两个月了,心里更是一惊,倒没有这位少年天子竟然能够这么耐的住性子。

    因为这批老臣在朝中声名不错,所以这事儿倒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件事算是最顺利通过的。

    当郑德宣布散会当先离开之后,在场的所有大臣都陆续的走了出来。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联袂而出,让看到的人似乎感觉又回到了弘治年间一样。

    “茶陵,对于近日之事你怎们看?”刘健回头看向了李东阳。

    “陛下裁撤詹事府以及光禄、太常、太仆、鸿胪四寺在某看来的确是出人意料,不过陛下说的好像也不无道理,这些衙门也的确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至于对六部尚书等职事官品秩进行调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妥。可大理寺的事情,其实我也有些看不懂陛下想要做什么。”

    说道最后,李东阳无奈苦笑着摇了摇头。

    大理寺升为正二品职事官虽然意外却也不是不能够接受之事,好像之前就有先例可循。可大理寺增设如此之多的属官,宛如开府一样就让人闹不明白了。

    刘健沉吟着说了一句,“有没有觉得之前被太祖皇帝裁撤的中书省和现在的大理寺很相似?”

    李东阳一愣,这还真是。

    中书省下有六部属官,现在大理寺有六庭属官,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啊。

    皇上到底想要干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流露出深思之色。不仅是他们二人,即使每位参加这次会议的大臣,此刻都是同样一副若有所思之色。

    皇上对大理寺做出的这番调整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不说其他与会的诸位大臣弄不明白,即使是作为大理寺卿的屠滽,在开完这次会议之后,依然有些弄不明白皇帝在大理寺之下所设六庭属官具体是做什么的。不过有一点倒是让他明白了,皇上起复他为大理寺卿并不是不看重他,而是为了今日的这番打算。

    当他在诸位大臣神色各异的目光之中迈出本仁殿,犹豫着是否应该现在就去面见皇上,王岳倒是先领着一人走了过来,笑呵呵地道,“屠大人,皇上有请,请随老奴来吧。”

    “公公先请。”

    屠滽恭敬地说了一声,诧异地望了一眼跟在王岳身后的刑部尚书屠勋。双方都微微点头示意了一下,显然两人都受到了皇帝的传召,只是不知是否为了同一件事情而来。

    两人跟着王岳来到了懋勤殿御书房内。后者也没有通禀一声,便直接推开了殿门站到一旁,对二人道,“皇上刚才说了,两位屠大人来了之后,可以直接进去。”

    屠滽、屠勋二人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

    “臣大理寺卿屠滽(刑部尚书屠勋)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屠二人低着头恭敬地走了进来,大声行礼道。

    “免礼,坐吧。”坐在御案后的郑德对抬起头的两人摆摆手,招呼他们先坐下来再说。

    “谢陛下赐坐。”

    屠滽、屠勋二人这才挨着半边屁股坐了下来,抬起头刚好与隔着一张御案的皇帝四目相对。

    和天子平起平坐,这让二人都微微感觉有些不太适应。

    “想来两位爱卿肯定是对大理寺增设六庭等诸多事宜有所不解,若是有什么疑问你们都可以想我询问,朕会一一为你解答。”

    郑德直接开门见山,让让有些不知道怎么开口的屠滽暗松了一口气,沉吟着询问,“陛下既然想要裁撤冗官冗员,又为何要在大理寺增设六庭,这在微臣看来实无必要。”

    “实无必要吗?”郑德不置可否,笑着说了一句,“那你觉得朕在大理寺增设六庭是为了什么,养一堆闲人吗?”

    屠滽顿时被皇帝的话给噎住了,虽然后者仅仅只是一位少年天子,可从他即位以来所作所为,断不可能做这么幼稚无聊的事情,那皇上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呢?

    而一旁的屠勋则保持着缄默,虽然诧异皇上找自己前来的目的,可大理寺的事情和他这个刑部尚书并无多大关系,所以也不太愿意掺和。

    “还请陛下明示。”屠滽站了起来拱手道。

    “爱卿请坐。”郑德见状也不再卖关子了,望着他将自己的想法直接说了出来,“朕将大明所有的权利归纳总结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以及军权,军权不必多提,立法权现在暂且不说。所谓的行政权,就是治理一方管理天下的权利,而司法权则是决狱、审判定罪的权利。这四个部分的权利若是集于一人身上,可谓是权倾天下无人可挡。所以当年太祖皇帝才废除了丞相之位,以防出现不臣之心。可朕觉得这样还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才将朝廷的权利划分为四个部分,将司法权从六部之中剥离出来,单独交由大理寺掌控。现在大理寺拥有审判天下所有事务的权利,若是不增设属官如何能够处理的过来?”

    审判天下说所有事务的权利?

    听到这话,不仅仅是屠滽连一旁的屠勋闻言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皇上这口气也太大了吧?

    望着他们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郑德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也没有过多的做什么解释,毕竟这种事情也只能让时间来慢慢检验了,口头上说的再好也不如事实来的更有说服力。

    不过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当然若是有必要,我也可以站在审判席上的。”

    不过他心底还是暗自嘀咕了一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这话还是将两人给彻底给镇住了,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不过对于郑德所说的,他们肯定是不信的,只是感觉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