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场诸位大臣闻言皆流露出震惊之意,也明白皇上召开这次御前会议的真正目的了。

    这时候谢迁坐不住了,站起来朗声道,“陛下,南京乃是我大明龙兴之地,太祖皇帝在此登基称帝御极天下三十余年,即使太宗皇帝迁都北京也未曾下诏舍弃,若是裁撤南京六部等诸司衙门恐怕会引起天下震荡不安啊。”

    “有这么严重吗?”郑德心里嘀咕了一句,又扫了一眼在座的诸位大臣,大多眼中都流露出了犹豫的神情,显然对此事多半是不赞成了。

    好在郑德也只是试探一下众人的反应,见事不可为便直接转移话题,“应天府尹魏绅正月病殁,而南京六部诸司衙门官员大都老迈,遵照朝廷颁发的退休诏令应予以致仕。而现在朝廷各衙门均空缺严重,南京那边暂时也是无法顾忌那么多,所以朕决定派文渊阁大学士王鏊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南京暂时担任应天府尹,稳住南直隶那边的局势,诸卿以为如何?”

    王鏊因为惹恼了天子被贬官发配南京一事的传闻一直在朝中有传闻,不过没想到皇上会在这种场合跟他们讨论这种事情,这同样是出乎了在场诸位大臣的意料之外。

    这好像不算是贬官吧?

    一般来说,惹恼天子遭到厌弃贬官的官员一般都是在接到了圣旨之后便立刻滚蛋的。不过这位倒好,在朝野上下流言四起的时候还好好兼着恩科会试主考官的位置,这也让朝中百官半信半疑直至今日。可现在皇帝在这种场合郑重其事的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让众人觉得这更像是在加官进爵。

    可能吗?

    诚然正三品的应天府尹也算是半个京官,可发配南京在朝中百官看来无论如何肯定是被贬官了。尽管还有一个钦差大臣的头衔,可又有哪个钦差大臣外派之后还需要在地方任职的?恐怕王鏊还是大明立朝以来的第一人,这明显是皇上不想让这位回来故意为之的。

    众人面面相觑,这怎么感觉有些前后矛盾呢?那皇帝是厌弃还是喜爱王鏊这位阁老呢?

    看着神情淡然的王鏊,连最爱和皇帝唱反调的谢迁也沉默不语,接着内阁首辅李东阳第一个举手示意,之前一直犹豫不决的在场诸位大臣,暗暗看了一眼最后大部分还是举手表示了赞同。

    这是皇上发明的表决的方式,渐渐的他们也熟悉起来了。当然他们在心中也是暗暗鄙视了一番,这种表决方式好像并没有卵用,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至少在目前为止,好像没有一件事情是他们真心实意表决出来的。

    对于诸位大臣的想法郑德自然是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太在意。虽然没有当过皇帝这种一国领导人的角色,不过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现在的郑德就是把自己当做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老板,手底下这班大臣就是自己的一批员工,如此一来倒是让他找到了一丝上位者的感觉。至少现在不会因为手下大臣们的意见,而左右动摇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朕决定裁撤詹事府,诸卿有什么话要说?”郑德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在场的诸位大臣给镇住了。

    “陛下,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乃是朝廷不可或缺的衙署。”李东阳提醒了一句。

    “不可或缺吗?”郑德看着他笑着淡淡说了一句,“朝中既然有翰林院的存在,今后太子的老师不是也可以从那里挑选吗,詹事府在朕看来实无存在的必要了。此事朕意已决,诸位大臣还有什么要说的?”

    话毕,在场诸位大臣都保持了缄默。自古以来,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是最亲近也是最敏感的,而关于双方的话题无论在哪朝哪都是颇为忌讳的,一个不慎很容易招惹杀身之祸。诚然当天天子还年幼还无后嗣,可谁又知道这不是这位少年皇帝为了将来削弱太子的势力而故意裁撤詹事府呢?

    若是现在出头岂不是正中口?

    能够混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蠢人,自然不会在皇帝心意已决的情况之下开口反对,免得遭到皇帝记恨上。而且皇上说的也有道理,没有了詹事府也可以从从翰林院替太子找老师啊。从这看来,这个衙门还真不是不可获缺的。

    最后又在郑德一嗓子示意举手投票当中,这件事情勉强半数通过了,这让他颇为满意。

    当然若是举手表决出现意外没有通过,郑德也不会太过于意料的,至少他也是有办法强行通过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五寺() 
“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五寺的存废问题了。”郑德接着说了一句,面带微笑地扫了诸位大臣一眼,“朕决定裁撤五寺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其职职掌之诸多事宜交由礼部祠祭、精膳、主客等三个清吏司分别掌管,裁撤太仆寺并入兵部车驾清吏司,诸卿有何话可说?”

    没想到皇帝在裁撤詹事府之后,开始对朝廷中的五寺下手了,李东阳闻言流露出一丝不解,“陛下,为何要将太常、光禄、鸿胪、太仆这四寺尽皆并入六部之中?”

    “问的好,那这四寺职掌的是什么权责?”郑德望着他不答反问道。

    李东阳一怔,有些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是回答道,“回陛下的话,太常寺负责祭祀,光禄寺主管寿宴,鸿胪寺负责接待外臣,而太仆寺则负责马政。”

    “那祠祭、精膳、主客、车驾四司呢?”

    “回陛下的话,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等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臣等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等事务,车驾清吏司主管驿站、军马等事务。”

    李东阳话音刚落,便有些明白皇帝这样做的意思了。因为这四个衙门所掌事务与太常、光禄、鸿胪、太仆三寺职掌的事务实在太接近了,也难怪皇上想要将其裁撤并入六部之中。

    果不其然,只听皇帝接着便说了一句,“诸卿没有觉得这四寺与礼部、兵部这四个清吏司所职掌事务有所相似重叠吗?”

    众大臣闻言也不得赞同地点了点头,细细想来还真是如此。

    不过一旁的谢迁却是微微蹙眉,站起来道,“陛下,五寺乃是太祖皇帝所设,如此裁撤是否过于草率了?”

    “草率吗?我不是正和大家商量吗,又哪里草率了?”郑德摊了摊手,也没怎么生气,他已经渐渐习惯了谢迁这种态度。

    谢迁顿时被皇帝的话给拿住了,这时候反倒是显得他有些没事找事了,不过还是强梗着脖子说了一句,“五寺乃是祖制所定,不可随意废止。”

    郑德挑了挑眉,不置可否地扫了在场的诸卿一样,略带训斥地口吻道,“诸卿不要老是循环守旧,抱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老东西不放。五寺虽然是太祖皇帝设置的,可他老人家也没有说朝中的这些衙门,后嗣君王不可废除啊?”

    虽然听起来这有些强词夺理的成分,不过皇帝说的这个也的确不无道理。可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家伙被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训斥,即使是大明天子,还是让在场的诸位大臣略显得有些尴尬了。

    而听到皇上称呼自己的老祖宗“老人家”,也让在场的诸位大臣面色顿时显得有些怪异,哪有人这样称呼自己家先辈的吗?

    不过这些都是旁枝末节,只是一个称谓而已。皇帝自己都不在意,身为臣子又何必再提呢?

    所以众大臣皆保持了缄默,不过神情却显得有些怪怪的。

    郑德此刻也感觉到了,不过也未多想,继续说了下去,“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政出多门,提高朝廷各个衙门的办事效率,防止互相推诿以及推责事情的发生。”

    他语气顿了顿了,见在场的诸位大臣闻言之后,不少人都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下意识的微微颔首,郑德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诸位爱卿若是没人反对,这事就这样定下了。”郑德最后解释了一句。

    最终也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这事便这样定下来了。

    “现在就说说大理寺的事情吧。”郑德笑容一敛,神情突然变得颇为严肃。

    其实他召开这次御前会议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商讨什么学校以及科考改制的事情,就是主要商讨的是大理寺改制的事情。

    在场的诸位大臣闻言都下意识地看向了大理寺卿屠滽,不少人更是觉得皇上肯定会将大理寺并入刑部,毕竟从职权方面这两个衙门也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对这位刚刚起复的朝廷元老充满了同情。

    “终于要轮到大理寺了吗?这样的结果也好,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向陛下请辞告老还乡,好好的安度晚年。”

    就连屠滽自己也认为是这样的结果的时候,皇帝接下来的一番话将诸位大臣给震住了。

    “朕决定将大理寺卿品秩升为正二品,大理寺少卿品秩升为从二品。下设立案、监审、刑事、民事、吏事、执行六庭,廷尉一人,品秩正三品,副廷尉不限,品秩从三品,至于其余具体官职的设置以及职权,这份文件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郑德对一旁的王廷相点了点了头,站起来将手中的文件下发给每一位在场的官员。接到这份文件的诸位大臣看完之后,皆流露出沉思之色,一时之间整个大殿之内默然无言。

    原本以为大理寺也要像刚才四寺那样遭到裁撤的命运,最后却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将大理寺卿的品秩给提升到了正二品,而且在其下设置了属官,如同六部一样,将大理寺的职权给大大的提升,这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皇上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当看完了手头上的这份文件之后,所有人的目光便在大理寺卿屠滽和刑部尚书屠勋二人身上来回扫射。这两人可谓是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最大的影响,前者乃是最大的受益者,后者乃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众人也终于明白皇上为何会将屠滽安排在内阁首辅李东阳之下的缘由,现在想来原来一切早有预谋。

    “从今日起所有审判事宜全部都交由大理寺职掌,任何死刑判决必须得到大理寺卿的签署,诸卿可有异议?”

    众人目光纷纷看向刑部尚书屠勋,皇上此举削弱了刑部的职权,显然这位不可能继续默不作声。

    迎着众人的目光,后者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神情淡然的大理寺卿屠滽,站起来拱手道,“陛下,那今后刑部负责哪些事物?”

    众人皆倒,没想到这位刑部尚书竟然摆出一副认命的姿态,还询问自己今后的职责所在,这也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不过想想这事也的确不是他们这般大臣能够干涉的,只要皇上不是设置什么酒池肉林之类太过于离谱的东西,他们还真说不出反对的话。

    “负责案件的侦破以及治安等事宜,然后移交给大理寺审判定罪。”郑德解释了一句。

    李东阳这时候沉吟着说了一句,“陛下,这大理寺卿的品秩是否太高了一点?”

    郑德瞥了他一眼,“大理寺卿负责审判天下所有有罪之人,若是品秩不高如何服众,更是容易被品秩高者所左右,如何做到公正公平的审案?”

    李东阳顿时哑口无言,而在场的诸位大臣也尽皆默然,毕竟皇上说的也是事实。若是品秩不高,显然被上位者以权势压人是避免不了的。

    “既然这事儿没人反对,就这样定下来了。”良久,郑德见再没有一人站出来说事儿,便直接拍板决定了。

    “说到大理寺卿的品秩,朕想了想决定也将朝中一些官职的品秩做出一番调整。”这事是郑德突然临时起意决定说出来的。

    扫了一眼在场的诸位大臣,没有任何人抬一下眼皮,都眼观鼻鼻观心,静候着聆听下文。

    郑德清咳一声,又抛出了一个让人震撼的消息,“朕决定将六部尚书的品秩降为正三品,左右侍郎的品秩降为从三品,各清吏司郎中品秩升为正四品,员外郎升为从四品,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对于之前五寺的事情,在场的众人都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所以能够顺利的通过自然不出意外,可皇上现在将手伸向了六部,让在场的诸位大臣再也坐不住了。

    皇上到底想要干嘛?

    “陛下的意思是?”这次出声的是吏部尚书韩文,本来这事牵涉其中他应该避嫌的。不过毕竟说来他才是百官之首,又是当场的吏部尚书,不可能再对此事坐视不管。

    “职事官的品秩代表着担任这个官职的最低官衔要求,就如现在的户部尚书孙交一样,他现在的官衔是正三品中卿大夫,却担任着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这与其资历严重不符,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朕决定将六部尚书的品秩下调,解决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当皇帝的话音刚落,在场的诸位大臣纷纷看向孙交,眼中闪烁着莫名的意味。皇上竟然会为了一位大臣,直接将六部的品秩降为了正三品,这也实在太过于儿戏了吧?

    孙交则是一脸无奈之色,皇上拿谁说事不好,为何就要找他呢?这下倒好了,自己肯定因为这事无形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这纯粹就是躺着也中枪啊。

    “陛下,因为一名大臣将六部品秩降为正三品,这事有些太过于不妥了点吧?”这次说话的不是谢迁,而是文渊阁大学士王鏊。

    “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并不是真的因为户部尚书孙交而将品秩降低,只是希望一些优秀的大臣不会因为资历的问题而无法获得重用,仅此而已。”

    谢迁闻言却是抓住了皇帝话里的一个漏洞,站起来道,“若是如此,陛下又为何将六部各清吏司职事官品秩上调?毕竟按照现在各清吏司郎中以及员外郎的品秩,显然可以更好的让朝中年轻优秀官员得到锻炼。”

    郑德被他话一噎,不过他也是早有想法的,“朕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朝中官员更好的得到锻炼,激励他们。”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觉得皇帝这就是死鸭子嘴硬,强词夺理。

    从众人的眼神当中,他也能够猜到诸位大臣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却是忍不住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