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就什么也不做?”郑德望着他一脸不满之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陛下应该一步一步慢慢来。而不是一蹴而就,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王廷相倒是不慌不满的拱手道。

    郑德不置可否,望着他,“那你觉得该怎样做?”

    “陛下可以先行废除八股文,毕竟这事谢迁、王鏊两位阁老弄出来的,又不是祖制所定,谅朝中文武百也没什么好说的。至于考试题目之事,可以暂且先缓一缓再说。毕竟恩科在即,若是冒然更改又从何出题呢?”

    王廷相虽然是科举进士出身,其实他对于八股文也是颇为厌恶。这种因袭旧说的考试,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束缚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对于废除八股文之事,他是极为赞成的。至于科考第一场的题目来源,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其他什么,他都觉得关系不大,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另外两场考试在主考官的分量。

    略微沉吟接道,“其实第一场之所以为应试者所注重,导致天下士子皆习八股文。根子还是主要在主考官太过于看重第一场考试,至于其余两场只是大致浏览一遍。所以只要第一场八股文做的好,其余两场只要没有错误,基本能够录取。若是第一场八股文没有做好,其余两场做的再好也没用。所以陛下不应该纠结于第一场,而是应该提高另外两场在天下士子们的分量。”

    郑德闻言倒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觉得自己太过于执着于八股文了,并没有看到这只是三场考试中的一场考试而已。只要提高另外两场考试在录取中的分量,想必天下的读书人也不会时刻钻研八股文了吧。

    “那你觉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王廷相想了想,“刚才陛下所说的百分制臣觉得倒是可不错的办法。每场考试推行百分制,三场考试按照总分来决定会试名次。”

    郑德点了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还是先将这次考试的试题弄出来吧。”

    说道这,他感觉头有点大了。也觉得自己刚才说话说的太快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想到这,他恨不得甩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叫你嘴贱!

    “你把石珤找来吧,我们一起商议一下这次恩科的试题吧。”

    王廷相闻言顿时愕然,赶紧推辞道,“陛下,微臣才疏学浅,恐怕难以胜任。”

    皇帝出题也就罢了,若是他这个才登科不过三年的官场新贵敢参与进去,恐怕到时候就是惹出一身麻烦来了。

    “身为朕的御前秘书官,辅助朕处理一些事情不是你的职责吗?”郑德挑了挑眉头,望着他不容拒绝。

    王廷相闻言苦笑道,“陛下为何不把自己的先生请来呢?凭着杨先生的才学,足矣担当这次恩科的出题人。”

    杨廷和?

    想到自己的这位老师,自己这段时间是不是太过于不重视他了?

    一想到这,郑德也没多想便答应了下来。

    刘健致仕之后倒是没有急着回河南洛阳老家,而是暂时的留在了京师闭门读书。说是闭门读书,其实也是在暗暗注视着朝中发生的一切,说到底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毕竟皇帝还年幼,又有先帝临终之托。就这样撒手不管,总感觉心里有愧。

    当然也是郑德给了他一个议员的头衔,让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插手朝中的一切事务,而不必担心惹来非议,所以最后犹豫再三才决定留下来。虽然这个议员除了打打嘴炮并没有什么权利,但凭借着他在朝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却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若是郑德知道自己画手添足的弄出一个“议员”的头衔,还在暗暗得意的不行时。估计也未曾料到这也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若是知道后十有**连死的心都有了。

    所以当李东阳、谢迁前来拜访的时候,正在后院读书的刘健看到二人赶紧起身,笑着拱手道,“茶陵、余姚今后怎么得空到老夫这儿来了?快坐!”

    两人落座之后,李东阳笑着道,“阁老精神倒是越来越好了,真是羡煞我等啊!”

    “我现在就是一介草民,实在担不起‘阁老’这个称呼啊,首辅大人莫要折煞老夫了。”刘健笑呵呵的道。

    放下朝中的一切是是非非之后,他整个人倒是爽朗了许多,现在居然也学会开玩笑了,倒是让二人颇感惊奇。

    “今日冒昧来打扰先生,是因为朝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令我等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来向您求助了。”谢迁倒是懒得客套那么多,直接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刘健神情一动,望着他,“朝中出什么事情了?”

    “阁老去年提议在今年开恩科取仕,可皇上对于第一场的八股文产生了异议,坚持要自己给这次恩科出题,我等执拗不过最后被陛下给赶了出来。”说道这,谢迁还是很不满地瞪了李东阳一眼。

    显然在这位的眼中,若不是李东阳这位没有担当的内阁首辅最后不肯站出来,事情怎么也会闹到这种地步。

    李东阳也只能无奈的苦笑一声,其实闹到那个地步,显然皇帝已经有了赌气的意味,若是再勉强下去也改变不了什么。为何不等到下次皇帝气消了,再去劝说呢?

    其实这就是两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在李东阳看来,若是前面有一座大山阻挡了去路,那就绕一下或许更省时省力。而对谢迁而言,即使是珠穆朗玛峰立在前头,他也是绝不绕路肯定直接翻过去,至于会不会费时费力,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刘健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二位的这番表情,即使知道也不会太在意。而是想着谢迁刚才说的这番话,疑惑的询问道,“陛下怎么会想到亲自替这次恩科出题,还有八股文是怎么回事?”

    李东阳便将在皇帝那边发生的一切事情说了出来,刘健闻言沉思半晌,抬起头望向他,“茶陵,你觉得八股文是好是坏?”

    李东阳闻言一愣,不过还是说道,“八股文好坏不好评定,只是对于科考阅卷而言,总是难免有分歧,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阅卷总是好的。”

    刘健点了点头,又突然问了一句,“那你觉得陛下所说的百分制如何?”

    李东阳摇了摇头,“未曾实施,下官实在不知该如何评说。”见刘健略显得有些不满,又补充道,“在某看来,这事有利有弊。利在于不用再以一场八股文论会试之名次高低,弊在于三场考试以总分相论,恐怕会导致考官阅卷困难,而且对士子而言变数更大,科考难度加大。”

    刘健没有多做评说,而是望向他,“那对于此事你有何打算?”

    李东阳沉吟着道,“联合朝中大臣向陛下施压,当然若是有阁老出面,事情自然好办了许多。”

    “你觉得这事情有多大把握?”

    李东阳一脸肃然道,“只能尽力而为!”

    显然他并不看好这种联合朝中大臣向皇上施压的办法,依照皇帝的性子,这样反而会将事情越弄越糟糕。不过现在身处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许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这也是他讨厌官场的原因。

    “这是余姚想出来的吧?”刘健突然询问了一句。

    李东阳一愣,随即苦笑着点了点头。毕竟三人同殿为臣这么多年,对于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能想出这种和皇帝硬刚的办法,绝不是李东阳的风格。

    刘健那双苍老且深邃如大海般的双眸紧紧盯着他,“既然明知如此,为何不换个方式呢?”

    谢迁这时候忍不住说了一句,“好像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吧。”

    “真的吗?”刘健却是盯着李东阳,后者摇了摇头,“其实这只是向皇帝表明我等朝中大臣们对于此事的态度而已,真正决定这件事情的其实是天下的士子而已。若是士子们都反对这事儿,陛下即使想做出改变也不可能一意孤行,否则岂不让天下读书人寒心。”

    “若是陛下非要一意孤行呢?”听到刘健的话,李东阳一愣,只听后者接着说了一句,“不要忘了皇上的年纪。”

    他顿时呆了呆了,不过瞬间反应过来,苦笑着说了一句,“你觉得陛下现在的心智像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吗?”

    这反倒让刘健一怔,是啊,看皇上的种种行径,虽然还是略显不成熟,却也不是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有的。

    摇了摇头不再去纠结这些,“现在你是内阁首辅,这些事儿老夫也不会替你拿什么主意。想到什么就大胆地放手去做吧,只要觉得正确即可。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老夫到时候会出面的。”

    听到刘健最后给出的这番承诺,李东阳多少是放心下来了。其实他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和皇帝硬刚了,若是真的闹翻了,无论对谁都不是一件好事。当然就像刘健说的那样,也不能事事顺着皇帝的心意办事,否则最后就会成为皇帝身边的一条应声虫,这事显然是他们这些士大夫不愿意做的。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xh。186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随着朝廷大量空缺出现,杨廷和终于荣升为礼部右侍郎。若没有孙交这个破格提拔的先例在前头,他对自己这个年纪能够做到现在这个位置,其实比较很满意了。不过有了这个先例在前,而且还有一个更加优秀的张澯在自己身边晃悠。也让他多年修炼出来的那颗宠辱不惊的心产生了一丝动摇,不过以他安静慎重的性格,自然也不会表露出来。

    当听到皇帝召见自己帮着出这次恩科试题的时候,杨廷和却是有些惊讶,这事儿不是应该交给礼部去做吗?”他虽然是礼部右侍郎,不过对于这种事情还真的是无权做主。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郑德将今日发生的一切说了出来。

    杨廷和闻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想到皇帝不仅要废除八股文,还要将第一场的考试范围变革的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连他都不知道皇帝这个大胆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其实对于八股文这种作文格式的态度他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可对于会试第一场的考试范围他觉得是不可更改。和这个时代所有人一样,他们都是儒家门徒,自然是对这种事情是持反对态度的。

    不过若是直接这样对皇帝说,恐怕自己就真的会在皇帝面前失宠了,即使有帝师这项光环估计也再也罩不住自己了。其实他或许有点热衷于功名利禄,但真正的还是想替天下的百姓做一点事情。或许这也算儒家门徒的优秀品质——忠君爱国。

    这也是为何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儒学的原因!

    当然他想到更深得一点就是,就是如何让自己在皇帝心中占据更重要的分量。其实在郑德刚刚登基的时候,杨廷和便很少掺和朝中的一切事物。毕竟凭借着帝师身份,身份地位什么的唾手而得,再去露脸显然给别人留下一个热衷功名的不好印象,还不如坐等时局变化顺其自然便可上位,也不容易招来非议。

    可惜因为郑德的到来将他的打算落空了,而随着王璟、孙交迅速蹿升,更是让稳坐钓鱼台的他产生了一丝动摇。导致他最后不得不拉下脸来,去自己的师兄那里拉拉关系。毕竟是师兄弟,这也算不得什么事儿。不过对希望凭借着自身能力来上位的杨廷和而言,的确是一种难言的耻辱。

    不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蛰伏,对于杨廷和而言也不是一件坏事,身为旁观者的他对朝中事情看的更清楚。综合皇帝登基以来的种种表现,估摸十有**自己的这位学生也想像历朝历代的伟大的君王一样,实施一场变革,让大明重新走向盛世巅峰。不过对于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绝对的反对,毕竟以眼下大明的情况有些事情的确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但决不应该是变乱成法。

    不过显然皇帝在做这些的时候不懂得变通,最后的结果更是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反对,导致许多事情无功而返。虽然最后皇帝用一个退休制度将朝中老臣给清洗了大半,令他都感到吃惊不已,却还远远未达到真正掌控朝廷政局的程度。而破格提拔出来的王璟、孙交对于皇帝而言也只是换了一个新人而已,他们对皇帝的态度也是其他朝廷大臣对皇帝一样,谈心腹显然是差远了。这也是皇帝面对朝中各种流言四起,却更本无能为力的原因。若是自己在这时候帮皇帝一把,帮他稳定了朝中局势,想必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地位将大大上升,甚至超过王璟、孙交二人也未可知。

    而这次恩科取仕的事情,却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陛下,你觉得该如何出试题呢?”杨廷和询问了一句,显然是想先试试皇帝的底线。

    “那你觉得呢?”

    郑德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其实对于如何出题他是完全没有头绪。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头绪,若是按照他的想法,其实一场考试应该改为一个综合类型的考试,比如数学、地理、历史等多门学科混合在一起,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眼界以及综合认知。不过若是真的这样出题,估计整个科考第一场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六十及格线了吧。

    如此一来,这样出题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

    杨廷和仔细斟酌着说道,“第一场就按照陛下的意思不再限定必须用八股文格式,至于第二场、第三场还是按照以前的规定出题,皇上觉得如何?”

    郑德闻言微微蹙眉,“为何不重新设定一场考试呢?朕觉得从四书五经取题实在太过于狭窄了,先生觉得呢?”

    “陛下,离二月会试开考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若是再更改试题恐怕也来不及了。”杨廷和倒是没有回答,反而是突然提醒了一句。

    郑德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子顾着着和几位阁老置气,倒是忘了现在已经是一月底了。会试因为在春天所以又被称为春闱,每年的二月初九开考,显然现在离这个时间只有短短十来天的时候,想要重设定一场考试,显然在时间上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