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最后,语气顿时变得凌厉起来,警告意味颇重。

    “阁老请放心,东阳明白。”李东阳神情肃然地站了起来,拱手道。

    刘健只是点了点头,毕竟口头答应这事儿是最没准的,也只能看他日后的表现了。不过他现在有‘议员’这个身份在身,也能参与到朝中的一切事务当中来,到也不必太过于担心。

    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又望向一旁的谢迁,“余姚,你性子太过于直了。日后做事还是需要收敛一下脾气,莫要和皇上硬着说话,多少委婉一些。”说道这忍不住摇了摇头,“你和茶陵的性格倒像两个极端,希望你们日后能够相互扶持,将朝中大局撑起来,莫要让离开的这些老臣操心。”

    虽然对于他的话并不太在意,不过谢迁还是恭敬的应了一声,“阁老放心,迁自省的。”

    刘健又将目光移向下一位王璟,这位刚刚入阁没几个月的新人阁老。或许因为是‘中旨入阁’,所以刚开始众人都是以审视的目光看待这位。不过这位以老黄牛般扎实肯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博得了内阁众人的认可。而对于这位,他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

    或则换一个角度来说的话,在他看来这位比李东阳这位心已经不在朝廷当中的阁老更适合出任内阁首辅,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能力是毫不逊色,尤其是在能力方面更是颇为出色。可惜,不说其非翰林出身的身份,就是以入阁时间而论,怎么也轮不到这位。

    可惜了!

    刘健心里暗叹一声,最后也只是简单地说了四个字,“你很不错。”

    虽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也让在场众人都明白这位内阁首辅很看好这位新晋的阁老。

    而对于最后的王鏊,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有你在内阁,我很放心。”

    没想到刘健对与王鏊的评价如此之高,令在场众人忍不住有些吃惊。不过想到王鏊老成持重的性格,这个评价倒也不为过。

    “若是有你们在内阁主事,能够相互扶持,老夫倒也放心了。”刘健最后总结了一句。

    “阁老请放心。”四人对视一眼,齐声道。

    刘健点了点头,继续说下去,“自皇上登基之后这大半年来,皇上的性子像是换了一个人似得,虽然说不上好却比东宫之时强太多了。行为举止不太得体显得有些癫狂,却也能够听得见别人的意见,只是有些吃软不吃硬罢了。以后做事莫要顶着皇帝性子来,若是你们真的顺着皇帝的这个性子,办起事来恐怕要得心应手一些。切记!”

    对于这位内阁首辅的叮嘱,众人自然是点头应了下来。

    不过似乎想到了什么,刘健微微蹙眉,突然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陛下今日倒是异常的强势啊!”

    众人一愣,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今日这次朝会,虽然皇帝一直在询问朝廷众臣的意见,不过最后看起来只不过是个走个过场而已。而且皇上说的这些恐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让朝中大臣根本没有多少反驳的余地。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好像一切尽在前者的掌控之中一样。

    之前还没有太过于注意到这一点,现在想来却是觉得有些恐怖了,这还是一个少年天子能够做的出来的事情吗?

    ”这或许只是个巧合而已吧。”谢迁是一脸的不信,从皇上登基以来的种种表现来看,还真不是那种性格强势的人。

    不过他却是忘了,世上除了性格强势的人之外,其实还有一种人,也可以在某个时候显得比较强势。而郑德显然属于后者。

    王鏊道,“我倒是不觉的意外,你们难道忘了王廷相吗?有此人在陛下后面出谋划策,有这番表现又有什么奇怪可言。”

    不过他显然没有考虑到一点,若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即使有人在一旁出谋划策,也很难说出一番强势的话。

    说到王廷相,在场的众位阁老才突然想起皇帝身边还跟着这一位。和一般的宠臣不同,这位当朝第一红人显得过于低调。也没有仗着皇帝的宠信,狐假虎威在朝中为所欲为。所以往往很让人忘记了这位的存在,不过这样倒也让朝中文武百官对其没有多少的戒备之心,也不会招来言官的攻击弹劾。

    “这位倒是个聪明之人啊!”刘健忍不住说了一句。

    众位阁老闻言也是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虽然仗着皇帝的宠信虽然可以横行一时,却不可能横行一世。若是不明白这一点,随意得罪朝中大臣,虽然现在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日后一旦失势,恐怕会陷入墙倒万人推的尴尬局面,多半是不会有好的下场。

    “对于王廷相此人,在座的诸位阁老有什么想说的?”

    听到刘健的问话,在场的众位阁老闻言也是一愣,随即陷入了沉思之中。作为皇上最为亲近之人,他们和这位打交道肯定是避免不了的。而且在半年以来的这段时间以来,几位阁老与这位也是比较熟络了。

    总的来说,给人的印象就是温文如玉、如谦谦君子一般的人物,身上带着一股读书人特有的书卷气息。不狂不躁、不卑不亢、谦和有礼,在众位阁老心中倒是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倒是个不错的人。”李东阳淡淡说了一句。

    王璟也是点了点头,“观其职掌内务府整治内廷二十四衙门来看,能力倒是颇为出众。”

    “有他跟在皇上身边,我倒是挺放心的。”王鏊紧接着也说了一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佞。”

    听到谢迁这一番评价,众人皆是一脸愕然的望着他。这评价实在有点出人意料啊!

    刘健也是一脸奇怪地看向他,“余姚此话怎讲?”

    对于众人投射过来的不解目光,谢迁似乎早就有所预料,倒是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若是王廷相不行变乱成法之举,倒是一位能臣干吏,也是我大明的一位股肱之臣。”

    变乱成法?

    听到这位的这番话,众人皆是面面相觑,这好像说的有些过了吧。

    刘健皱了皱眉,“你就这么确定这位会行变法之举?”

    谢迁却是扫了众人一眼,“听其言观其行,陛下初登大宝御极天下的这大半年一来,做了多少出人意料的事情?若是没有人在背后指使着,凭陛下的年纪能够做出这一切来的吗?若是没有任何目的,陛下做这些又是为了什么呢?而且陛下刚刚登基又为何要急于将朝中这些老臣赶回家呢,还不是因为我等妨碍了陛下或则更准确说是王廷相的变法事宜,所以才会做出制定出强迫官员致仕的规定,以方便其行事。”

    众人闻言尽皆默然,皇帝这大半年折腾的事情虽然并没有涉及到朝廷的根本利益,却也是一种危险的举动。这才仅仅半年而已,谁知道继续下去,皇上会不会将这种事情扩展到朝廷之中去呢?

    “事情还没有发生,余姚还是不要乱说。”刘健最后轻叹一声,给这个事情最后定了调。

    “只要你们在内阁撑着,皇上也不敢太过于胡来。”

    听到这位的话,四位阁老心情也不太好。若是真的发生了谢迁所说的变法之事,恐怕他们也要陷入两难之地。不过这种事情也是无法预防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对于朝中正三品以上朝廷大员凡年龄达到标准者,将于正德元年勒令退休致仕一事,朝野之中自然无人不知。而大部分都是一边上书喊着反对一边心里头却是暗自窃喜不已,毕竟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有出头之日,当然他们是不可能将心底话说出来的。不过私底下这几个月之中,朝野之中暗地里却一直流传着新的六部九卿人选的猜测,当然其中热门人选当然是杨廷和、梁储、刘忠这三位的帝师了。毕竟皇上排挤掉了朝中老臣,自然要换上自己的亲信之人,而无疑是自己的老师最为值得信任了。

    但在十二月廿六这一日,最终名单出炉之后,尤其是孙交意外的入选,倒是让众人大吃一惊。毕竟这位的资历在所有的九卿当中资历是最浅的,或则说在不久前这位在朝中还可以称的上是籍籍无名,没想到最后竟然挤开了户部左侍郎顾佐坐上了户部尚书的宝座,一时朝中非议四起。

    而作为当事人的孙交也是颇觉得有些尴尬,一年之间连跳两级从一个正四品太常寺少卿变为了正二品户部尚书,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也有些受宠若惊,不知皇上为何对自己如此看重。

    迎着同僚异样的眼光,这份天大的荣宠实在令他有些受宠若惊,所以思虑良久还是找上门来。

    毕竟皇帝只是定下来人选,却还未颁下圣旨,所以还有回旋的余地。

    “你说你不想干了?”郑德闻言一脸诧异的望着他,难道这位又是一个李东阳第二,淡泊虚名之人?

    不过细想之下,这位肯定是因为破格提拔,受到来自朝中的压力,否则不会做出如此决定的。

    不管这样,这件事情已经定下了,郑德也懒得再去更改人选了。而且他的性格也比较犟,决定的事情绝不轻易更改。再者现在好像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来职掌户部尚书,所以一口回绝道,“朕让你职掌户部尚书是相信你的能力,若是一些流言蜚语都承受不住,何以成大事?”

    被一个十几岁的人教训了一番,即使是当今天子,也让这位臊的不行,一脸尴尬的愣在原地。

    “好了,这件事情就先这样了,你回去吧。”郑德也是懒得和这位说那么多废话,摆了摆手不耐烦地直接赶他走。

    孙交见状也只能无奈的退了出去,站在雍肃殿门外,望着远处重重殿宇,忍不住自言自语了一句,“或许自己是真的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轻叹一声,摇了摇头不再去多想,这才离去。

    “廷相,我现在重新将官员退休致仕的顺序从中级官员调到从高级官员开始,为何朝中大臣没有多大反应?”

    看到孙交离去之后,郑德感到奇怪地向王廷相询问道。

    本来按照之前的计划,是先将朝中那一批达到退休年龄的中层官员先行勒令他们致仕的。不过在考虑良久之后,郑德还是改变了这个主意。虽然这个先行清洗朝中的那些中层官员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他们是这次退休制度实施的最大反对者。不过最后他还是觉得先将达到退休年龄的朝中高官勒令其致仕比较好,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行退休制度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会让那些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朝中大员,会在中层官员留有空缺的时候,会疯狂地安插自己的门生故吏,这样导致这些离开后的老臣在朝中的影响力丝毫不减,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当他最后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王廷相先是默然,最后也是肯定的点了点头。当然更多的是震惊,也不知这位少年天子为何想的如此深远。

    现在听到这位有些后知后觉的问话,王廷相也是一脸无语,“陛下,这件事情是朝中大臣商议之后决定的。而且朝野上下早已经有了风声。只不过调换一下退休人员致仕的前后顺序而已,金口玉言之下朝臣们又何须多言了?”

    毕竟只要事情不是涉及到祖制这个原则性上的问题,大明的文官集团虽然强势但对皇权还是有所畏惧的。否则当年的“纸糊三阁老”之一的万安为何能够靠着巴结万贵妃,向宪宗皇帝进献****成为内阁首辅呢?

    所以大明的文官集团看起来人多势众显得很强势,但在皇权面前还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否则后世的“大礼仪”之争就不会以嘉靖皇帝大获全胜而告终了!

    而郑德闻言也是默然,或许自己是太过于在意朝中大臣的反应,导致自己现在做起事情反而有些束手束脚,也不知这是是好是坏。

    哎

    王廷相倒是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这一番话,导致让皇帝陷入了深思之中,令他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朝中传出了新六部尚书的人选之后,杨廷和先是一愣,接着又有些自嘲的说了一句,“连比自己后一科的人都比不过,真是枉为帝师啊!”

    他说的比自己后一科的人不言而喻,肯定是指的新晋户部尚书孙交了。

    也怪不得这位多想,本来他在太子东宫苦熬这么多年,直到现在还担着正五品左春坊大学士的头衔,就是盼着能够有一日太子登基之后,自己也能够跟着鸡犬升天。没想到皇帝登基之后倒是一人得道了,自己却还没有任何改变,难免会感到有些失落。

    先前入阁人选出来之后,杨廷和在书房之中静坐了一日。不是说他觉得自己有入阁的资格,而是对于王璟这个先前不如自己的人竟然也能够入阁,令他感到吃惊的同时也实在有些不解。

    对于王鏊入阁他是心里有底的,这位苦熬这么多年,在朝中无论声望还是资历皆在他之上,入阁也算是顺理成章之事。而最后皇帝坚持王璟入阁,却是让他实在有些搞不明白。

    毕竟身为太子东宫时的属臣,杨廷和这位帝师也算是朱厚照最为亲近信任之人。若是后者能够顺利登基称帝,肯定是要让他们这些人入朝辅政,帮助皇帝掌控住整个朝廷的局势的。而之前刘健、李东阳、谢迁皆是因此而入阁的,却没有料到最后入阁的人选竟然是与自己无关,反而落到了一个和皇帝并无多大关系的人头上。这也让朝中大臣大跌眼镜的同时,为杨廷和这一班东宫属臣的遭遇感到默哀。

    或许这是大明立朝百余年以来,跟着太子登基之后混的最差的一群的东宫属臣了吧?

    也让朝中流传着这群东宫属臣是否曾经得罪了这位刚刚登基的皇帝,否则后者为何迟迟不肯让他的这些亲信之臣上位呢?

    对于此说,杨廷和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不过当听到孙交这位无论资历还是声望都不如自己的人半年之间连升两级,也让他不得不对这个流言的否定产生了一丝动摇。

    难道皇帝真的是这么一个小肚鸡肠的人?

    毕竟身为帝师负责教导太子,他们这些东宫属臣难免和太子会在一些事情上产生分歧争执,不过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