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乐5比凰荚缫丫Щ崃讼肮叩奈奘樱⒉皇翘谝狻
当在十二月廿五这一日,许久都没有上朝的郑德在文华殿接见了在朝的正三品以上的官员,说了一番勉励之类的场面话。虽然只是简短的寥寥数语,也让朝中大臣积攒了大半年怒气的消散了不少。至少皇上的这个态度,也表明了不是真的在躲着他们。
随后郑德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众人,郑德缓缓开口道,“今天我留下诸卿是有几件事情要说,第一件事情就是放假的事情。我突然发现我大明官员的节假实在太少了,而且很不合理,所以我想做出一些调整,不知诸卿觉得如何?”
“这”
刘健等人闻言实在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皇帝亲自给你们增加节假,若是不答应怎么看都显得有些矫情,若是答应的话,倒是显得他们很乐意这样,有些不负责的感觉。
这样让他们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郑德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自顾自的说了下去,“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平时就按照每周七天计算,前五天为工作日,周六、周日为周末放假两天。至于其他的节假日,其中包括上巳、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万寿、千秋这八个节日每年放假三天,七夕放假一天。至于除夕、元旦、元宵一起从十二月廿六至正月十五连续放假二十天,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听到这番话话实在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刘健更是忍不住说了一句,“陛下,这休沐的时间也太多了吧!”
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让他们是一下子接受不了。
郑德摆了摆手,“这也不单单是为了你们而放假,还些都是通行全国的法定节假日,全国都要按照这个规定每年一起放假。简单的来说,这个福利是给天下百姓的,而你们不也是朕的臣子吗?”
众位大臣默然,不过也觉得皇帝说的有道理。也没有人再说什么拒绝之类的话,这样让人听起来怎么都有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刘健却是问了一句,“若是按照这样放假,那朝廷的事情怎么办呢?”
“那就每个衙门派人轮流值守啊,当然若是有紧急事情处理,也可以停止休假,让人回来再处理啊。”郑德在说出这个事情之后,早就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当然也少不了王廷相的帮助。
说道郑德为何突然会想到改革明朝的放假制度,还不是因为他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像朝中大臣每天都要来衙门报道上班,这样连续工作难道不累吗?
这是在他实在忍受不了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上朝,最后装病不愿意上朝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在问询了王廷相之后,郑德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了。
其实休假制度由来己久,在汉朝时实行五天一休制,称之为“休沐”。隋唐时期,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称成“旬休”。宋朝待遇稍微差点,但是一年假期还是有个几十天的。而到了元朝,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元朝统治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什么旬休,大休之类的都没有了。大家以工作为重,一年只有十几天休息。
终于到了大明重八兄弟的手里,也算是郑德名义上的老祖宗。这位仁兄的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连中书省这个辅佐他治理国家的衙门都不需要的人物手里。他认为,给你们发工资,让你们管事已经优待了,当年老子连饭都吃不饱,还休息?
所以明朝最后变得只有三天假期了,分别是过年、冬至以及朱元璋本人的生日万寿节。
当听到只有三天假期的时候,郑德实在惊呆了,这简直就是不把手底下这班大臣当人看啊,简直就和对待畜生差不多啊。
郑德不由对明朝这班大臣表示默哀同情!
当然这个制度也没有存在多久,毕竟这是个人都无法忍受的了的。而且实施后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两地分居问题,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于是后来便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为期一个月,才算解决了部分问题。
想到自己手底下这些可怜的大臣,郑德便想给这班人重新制定一份节假日安排表,也让他们能够重新的感受到来自皇家的温暖。也是让他们能够劳逸结合,更好的替自己做事情。
当然他心底还有一个小小的期盼:老子都给你们这么大的福利了,你们就不不要整天揪着我不上朝的事情唧唧歪歪了,行不?
当然这话他是不会说出来了,只能是靠朝中这般大臣的悟性去想了。当然若是他们悟不出来,也只能怪郑德自己倒霉了。
在没有一人的反对的情况下,放假这事情最终确定了下来。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官衔以及军衔的事情,我准备在朝廷文官之中推行官衔制度,朝廷武官之中推行军衔制度,对于这件事情诸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件事情之前已经商议过了,只不过仅限于朝中的那些元老级大臣,所以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不过王璟却还是有些不明白,询问了一句,“陛下,何为官衔?何为军衔?”
郑德看了他一眼,还是解释道,“所谓官衔和散官差不多,都是有品级而五无职事的官号,表示的是一位官员的资历。军衔也是一样,表明的是武官资历不代表职务。以后官员领取俸禄之类的也是按照官衔、军衔来领取,这样也是为了解决朝中众多大臣资历高而品级低的尴尬局面,导致他们几十年都领着低级官员的俸禄甚至影响生计问题,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在场的诸位大臣对视一眼,倒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这不是职事官对自己都的利益没和任何损害,只是头上多个头衔而已。并且这样更有利于提拔任用官员,不会因为资历问题而引起朝中的非议。而且也不会出现自己的学生外放为官多年,回来之后自己的学生品级比自己还高的尴尬局面。皇上说的也是事实,尤其是翰林院为何会贵为清贵之所,说是清贵还不是因为资历高官职低导致的。
“臣等附议。”
看到众位大臣都没有意见,郑德解释道,“朕将官衔分为四等十八级,分别为光禄大夫、卿大夫、士大夫以及郎官,和以前一样是十八个品级”
话毕,又对一旁的王廷相点了点头。后者拿出了一道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升授为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少傅仍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加授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璟加授为正二品正卿大夫户部左侍郎顾佐升授从二品上卿大夫礼部左侍郎张澯加授为正三品中卿大夫钦此!”
但圣旨念完之后,所有朝中大臣的品级都因为自己的资历发生了变化。除了原地踏步的都是升了一级,而且都是合理的范围之内。倒也没有官员提出抗议什么的。
而大部分官员也有些明白皇上如此做的深意了,尤其是原本那些从正三品升到从二品的官员。本来按照他们的年龄到正德元年就应该致仕的,可因为升为了从二品官员,他们的退休年龄可以推迟道七十岁。也可以看出,皇上也真的不是一味的排斥着朝中老臣,倒让他们心里安心了不少。
“至于剩下官员加授由内阁和吏部一起讨论,拟一份名单上来。”郑德最后吩咐了一句。
“臣等遵旨。”刘健等人附和道。
附:
官衔四等十八级:光禄大夫、卿大夫、士大夫、郎官
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光禄大夫
正二品正卿大夫从二品上卿大夫
正三品中卿大夫
从三品下卿大夫
正四品正士大夫
从四品上士大夫
正五品中士大夫
从五品下士大夫
正六品承德郎
从六品儒林郎
正七品文林郎
从七品征仕郎
正八品修职郎
从八品修职佐郎
正九品登仕郎
从九品登仕佐郎
军衔六等十七级: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
元帅: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校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列兵三级
第九十章 议员(上)()
“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就是决定明年新六部九卿的人选,毕竟明天也是十二月廿六了,也是放假之前诸卿在朝的最后一天了,要想再见也只待明年了。不如现在将六部九卿的名额定下来,待到明年元宵之后也好开展工作,不是诸卿以为如何?”
郑德倒是充分发挥了民主精神,每说一件事情都要询问一下手底下这般大臣的意见。而商量这种语气也能够让他们对前者的不满降到最低,倒是他不曾想到的。
其实这在场的正三品以上的官员过年之后都应该达到了致仕的年纪,本以为朝中的事情都和他们再无关系。没想到皇帝再最后还会让他们参与商讨新的六部九卿的人选,实在是在让他们大感意外。也让他们心中最后的那点不满烟消云散。
至少皇上的这个态度表明,他对于朝中的老臣不是一味的排斥清洗,而是有所尊重的,这就令他们心满意足了。
若是郑德知道手底下这班大臣的想法,恐怕会心有所慨。果然是一般可爱的大臣啊,打一巴掌给一颗甜枣都觉得幸福的人,这么好的员工哪里去找?
“臣等附议。”刘健等人对视一眼,一起躬身行礼道。
郑德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就从吏部开始吧。东阁大学士王鏊不再兼掌吏部事宜,由户部尚书韩文接任吏部。户部尚书由户部侍郎孙交职掌,兵、刑、工三部俱由左侍郎熊绣、屠勋、李鐩接任,诸卿以为如何?”
诸位大臣倒是没有想到皇上已经将六部尚书的人选都已经圈定了,不过想到这事情决定之后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倒也不觉得奇怪。对于这新的六部尚书人选,在场诸位大臣都是认可的点了点头。觉得皇上圈定的人选倒也挺合理的,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皆是上上之选。不过听到孙交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少人都微微蹙眉。
“陛下,孙交无论资历还是其他都尚且不足,应该交由户部左侍郎顾佐接任才是。”谢迁又是第一个站了出来反对。
郑德扫了众人一眼,显然对孙交接任户部尚书很有意见。不过他这次也不打算妥协,不容分说道,“户部左侍郎顾佐朕令有他用,就由户部侍郎孙交接任吧,这事儿就这样定了。”
见到皇帝强硬的态度,在场诸位大臣尽皆默然。知道反对无效之后,也不再多说什么。毕竟孙交也不是溜须拍马上来的,而是一位有着真才实学才干的官员。他们反对也只是因为后者的资历不足而已,现在既然事情已成定局,再继续反对岂不得罪了这位未来的户部尚书?
见许久都没有人出声,郑德接着道,“既然没有人反对,这六部尚书的人选就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大理寺卿以及通政司的人选了,大理寺卿朕决定起复原吏部尚书屠滽职掌,通政司由太常寺少卿费宏职掌,诸卿以为如何?”
对于后者众人虽然感到有些出乎意料,却也不算太过于惊讶。而对于前者的任用却觉得有些奇怪,从正二品变为正三品,这不是**裸的贬官吗?
刘健这时候也站出了出来,“陛下,大理寺卿只是正三品官职,这样任命实在有些不妥啊。”
郑德看了他一眼,“有何不妥?只要加授官衔就可以了。”
“陛下圣明。”刘健高呼一声,他要的就是皇帝这个答案。否则原本一位堂堂朝廷正二品大吏变为正三品官员,实在是太过于荒唐了。
“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吗,有的话就直接说出来吧。”
郑德扫视了众人一眼,这时候新上任的左都御史张敷华站了出来,道,“陛下,南京六部除了南京吏部尚书李杰之外,其余五位南京尚书都到了致仕的年纪,而且左都御史自从臣从南京赶赴京师已经空缺许久了,是否应该考虑人选去填补这个空缺?”
“这个以后再说吧。”
见皇帝显然不想现在再说这个话题,谢迁再次站出来道,“陛下,还是应该现在决定下来。毕竟南京离京师太远了。否则待明年再说,恐怕南京的部堂衙门会有一段时间无人职掌,很容易出现一些状况。”
在场诸位大臣闻言也是赞同的微微颔首,虽然南京六部的权力远不如北京六部,但是南京六部也是有一定职权。主要是因为南京所在的南直隶地区辖十五个府又三个直隶州,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之地,却不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原来三司执行的职权便由南京六部负责,其中又以南京户部、南京兵部的权力最重。
见在场诸位大臣的神情,郑德也知道要给出一个答复了。不过谢迁这番话也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心怀恼怒之下道,“由于朝中的官员还未确定下来,再去考虑南京六部尚书的人选,是否有舍本逐末之嫌?不过谢爱卿说的也的确没错,要不这样吧,朕任命你为钦差大臣,暂时职掌南京六部事宜如何?”
“皇上,不可!”
话甫出口,刘健赶紧阻止了一声,在场所有大臣也是震惊不已。一人职掌南京六部事宜,这权利也实在太大了吧。虽然南京六部看起来更像一个地方政府似得机构,不过也要看他掌管的是什么地方啊。南直隶乃位于江南富庶之地,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这样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交给一个人掌管,想想都觉得可怕啊。
一旁的谢迁也是蒙了,没想到自己这番话会给自己惹来这么大的麻烦,他可不想陷入众矢之的当中。赶紧道,“此事微臣难以胜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是你说的南京六部会出现无人掌管的局面,怎么?现在朕派你过去怎么就不愿意接受了?”郑德依旧不依不饶的说道。
对于皇上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