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他们抵达文渊阁前时,便有司值郎迎来上,领着二人来到了文渊阁正厅之中便退下了。便见刘健、李东阳、谢迁皆坐在里面,他们赶紧上前向三位阁老问安行礼。

    “都坐吧。”刘健摆了摆手,笑着说了一句,看起来很是和善。

    ?“喏。”两人应了一声,王璟、王鏊两人分别走到了李东阳、谢迁二人的下首坐了下来。

    其实按照规矩来,廷推入阁的王鏊应该排在王璟之前,不过因为后者乃是礼部尚书,又早一科,按照圣旨名字又写在前面,所以最后只能屈居末位了。

    而这一屁股坐下去,两人在内阁的排名也就尘埃落定了。日后内阁的权力交替,就按照这个排名来进行了。若是刘健走了之后,李东阳继任首辅,李东阳走后谢迁接任以此类推最后才轮到王鏊。当然若是在等待通往首辅的排队途中,你不幸的先挂掉了或则被罢官以及致仕了,这个位置最后肯定是轮不到你的。

    不过除去刘健这位已经是七零后以外,这后面四位阁老的年纪都是相仿。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谢迁等人估计是盼不到这个首辅的位置的了。

    望着突然显得有些拥挤的内阁,刘健感慨的说了一句,“内阁好像自我大明立朝以来,从未有过这么多人吧?”

    李东阳笑着附和了一句,“阁老所言甚是,不顾如此一来你我的负担倒是减轻了不少。”

    “你倒是挺会偷懒的。”谢迁闻言很是不满的道。

    李东阳倒是没有理会,反而是看向刘健,“阁老,这内阁多了两人,科内阁只有四套值房,这该如何分配?”

    “这”刘健闻言也是微微蹙眉,之前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五个人四套房的确不好分配。若是他现在离开还好,不过显然五个人还需要在弘治十八年剩下的这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共事一段时间,这就需要重新分配一下了。

    王璟倒是主动开口道,“阁老不必为难,我与王阁老共用一间即可。”

    “我等二人刚刚入阁,共用一间倒是无妨。”王鏊也跟着说了一句。

    “也好!”本想开口的李东阳赞同的点了点头。

    既然当事人都不在意,这件事情倒是定下来了。刘健接着和两人说了一下内阁的诸多事宜,以及该如何行事之类的。

    “王部堂兼着礼部的事情,不要为了处理这边的事情而忽略了部堂里的事情,还需要多照应一下。”刘健最后叮嘱了一句。

    王璟点了点,”下官明白。”

    “为何济之现在只有一个正五品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却无任何加衔,这不是贬官入阁吗?”谢迁这时候突然说了一句。

    众人这时候才反应过来,看着穿着一身青色官袍的王鏊,之前几乎所有人忽略过去了,现在看来却是觉得刺眼无比。

    王鏊却是毫不在乎的说了一句,“只要能为朝廷位皇上做些事情,贬官又何须在意呢?”

    众人闻言颇为赞同的微微颔首,刘健也轻捋胡须说了一句,“既然陛下同意你入阁,显然不会在官职上有所为难。想来必有什么打算,济之也不需要太过于介怀。”

    王鏊也明白这一点,再者他也不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这事虽然觉得有些离奇却不会太过于在意。

    随后众人又聊聊了朝中局势。

    “陛下登基之处,将锦衣卫改为大明军事情报局,将东厂改为大明国家安全局,在内廷增设内务府统驭二十四衙门衙门,下诏裁撤镇守太监。将亲军以及京军皆重新整顿了一番,又在朝中推行退休制度,强制官员退休如此种种,两位觉得陛下到底是想要做些什么呢?”

    说道这些,刘健也是感觉唏嘘不已。没想到皇上登基之处,就弄出这么一系列动静出来。也不怕朝廷动荡,社稷不稳,实在是有些鲁莽行事啊。

    两人闻言也是皱了皱眉头,皇上做的这些看似除了整顿京军以外,都是皇家内部自己的事情,和朝廷并无多大瓜葛。但以点观面,不代表皇上未来不想要这样做啊。

    由于王璟刚刚入朝,对于朝野局势不不太清楚,所以并没有冒然开口。倒是王鏊沉吟着说了一句,“以陛下的年纪论断,此事绝不可能是他想出来的,应该是背后有人指点皇上行事吧?”

    “你说的是王廷相?”谢迁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人。不过这也不奇怪,谁让这位可以算得上是当朝第一红人呢。

    不过随即又否定了这一个答案,“不过有些事情可是在王廷相入值御书房之前发生的,不太可能吧。”

    王鏊却是摇了摇头,接着又说了一句,“若是陛下之前就认识他呢?否则为何在陛下刚刚登基之初,就能够被陛下启用直接入值御书房,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众人闻言也觉得他的猜测的确有一番道理。

    “济之说的不错,不过王廷相怂恿陛下做这些又是为了什么呢?”刘健微微颔首,又有些疑惑地询问了一句。

    “恐怕是为了变法做准备吧。”王鏊轻捋胡须,突然突然语出惊人的说了一句话。

    众人俱是一惊,不过随之又释然的颇为赞同他所说的话。其实他们都隐隐感觉到了皇上有这种苗头,可谁也不愿意将这层窗户纸捅破。毕竟皇上只是在自己的家里闹腾着,你还真就无法去指责什么。

    不过现在众人将话给说开了,气氛却一时陷入沉寂之中。

    “陛下这简直是胡闹,在先帝治理之下,我大明隐隐有中兴之气象,现在又何须变法图强?只要陛下能够学先帝统御天下,我大明又何愁不迎来太平盛世?”谢迁第一个打破沉默,一脸不满的说道,“我看王廷相简直就是不学无术,蛊惑君王的奸佞小人。应当将其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朝。”

    众人闻言尽皆愕然,刘健、李东阳还是第一次看到谢迁用这么重的口气去说别人。若是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和王廷相有不共戴天之仇呢。

    李东阳看着他淡淡说了一句,“陛下是否要变法也不过只是猜测而已,于乔又何须如此呢?”

    众人闻言顿时惊醒过来,对啊,一切只是猜测而已,自己等人又为何如此紧张呢?

    王璟对于谢迁的话却是不置可否,他外放为官,自然对天下局势最为清楚不过了。虽然在先帝的治理之下,大明也的确有了一丝中兴的气象。不过离真正的迎来太平盛世,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今天下还有诸多弊端还需要解决,若是固守先帝留下的基业不对现有的弊端进行改革,大明的没落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不过听到“王廷相”这个名字,他却神情一动,询问了一句,“王廷相是何须人也?”

    众人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这位连大明当今天子的宠臣都不认识?不过想到他刚刚入朝,也明白过来了。

    “王廷相乃是弘治十五年进士,不知因何得到陛下的赏识入值御书房。颇得当今圣上的信任倚重,不过为人处世道还是可以。”

    听到了李东阳这一番介绍,王璟倒是没想到这位来自己家充当说客的官员来头这么大。不过想到他来拜访时不卑不亢的神情,倒是觉得前者的这番评价倒也不差。其他暂且不说,“奸佞小人”这个标签贴在这位头上,在他看来显得有些过了。

    “先皇中道崩殂,实乃是我大明一大憾事。若是陛下能够继承皇帝遗志,自然是极好的,不过变乱成法也是不可取的。当然以陛下今日所做之时到底有何用意,一切推断都还为时尚早。与其做着无用的推断,还不如先将手头的事情料理好才是正事。”

    听了王璟的这番话,众人一愣,随之颇为赞同。刘健也点头道,“莒南说的不错,与其坐在着夸夸其谈,我等还是先将手头的事情料理好。”

    “阁老所言极是。”众人纷纷附和。

    之后众人也没有再多说什么,都将心事都转到了自己手头上的公事去了。刘健却是对王璟说了一句,“莒南刚刚入朝,又身为礼部尚书,身兼数职,恐怕是忙不过来吧。所以内阁的事情暂且不用你操心,先回去将礼部的事情料理好再说吧。”

    “多谢阁老体谅。”王璟颇为感激地起身行礼之后,便又匆匆地往礼部衙门敢去。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礼部位于东千步廊,由于前礼部尚书张升提前离去,所以现在坐镇礼部大堂职掌一切事物的乃是礼部左侍郎张澯,辅之右侍郎谢铎。

    提起这个张澯也是一个牛人,十七岁不到便科举高中选为庶吉士,在当时简直就是惊为天人。要知道在明朝三十左右登科进士再正常不过,像杨廷和、费宏、李廷相之类的二十出头登科也是被赞为神童,至于像张澯、李东阳这种十七八岁登科的简直就和小说里面的妖孽差不多。

    一般这种天才都有种智商高情商低的缺陷,不过显然这位张澯却是一个个例。人家不仅科考厉害,办事能力也是颇为干练。现在也不过四十出头,却已经是堂堂朝廷正三品大吏,礼部左侍郎。而在朝中所有正三品以上官员当中,或许再也找不出比他更年轻的官员了。而能够与其相比较的同龄人,诸如石珤、蒋冕等人还在翰林院苦熬资历呢。而和其一同登科的杨廷和,还是个正五品左春坊大学士,当然以后者的资历也是能够做到侍郎这一级别的。

    这样一份充满神奇的履历罗列下来,这位的经历简直和开了挂的小说主人公有的一比了。而在郑德知道了这位的存在搜索他的资料之后,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这位不会是和自己一样穿越过来的吧?

    要知道,在大明这个论资排辈非常严重的朝廷当中,朝中正三品以上的朝廷高官当中六七十岁者占去了一大半。接着剩下的都是五十出头的官员了,而且还有一部分正苦熬着等待着补缺。至于四十岁的官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是老老实实排队等着吧。不过这位的出现,显然打破了这一规律,颇有点插队的意思。不过若是真的有能力,插队也不会有人说些什么,而这位显然是后者了。

    就像礼部右侍郎谢铎,对于这个排在自己前面却比自己小了将近三十岁的同僚,也是颇为服气的愿意辅佐他。

    听到这位空降而来的礼部尚书今日就要走马上任,两人早早在礼部大堂等候着自己的这位顶头上司,而谢铎这时候突然询问了一句,“张大人,你对这位王璟王部堂有何看法?”

    张澯回头望了一眼谢铎,摇了摇头,“王部堂外放为官多年政绩卓著,而且以其资历足矣担任礼部尚书一职,某又怎会有其他想法呢。”

    谢铎这才放心下来,他还真害怕自己这位年轻的同僚不服气,和这位新担任的礼部尚书顶着干。毕竟年轻人尤其是这种天才少年,总是有一股傲视天下唯我独尊的想法。对于这位之前不如自己的人爬到自己头顶上,总会是有些不服气。

    还好这位有足够的自知之明,毕竟张澯担任礼部左侍郎不过一年时间,即使不是王璟也会有其他人担任礼部尚书,暂时凭他的资历还是很难爬上这么一个高位的。

    由于王璟先去内阁报道了,所以两人倒是等了好久。不过两人也不是在这干等着,毕竟礼部之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料理。

    当王璟迈入礼部大堂的时候,张澯与谢铎便知道了。赶紧迎了上来,行礼问候。

    王璟拱手道,“两位大人客气了,我们暂且先进去再说吧。”

    张、谢二人便迎着王璟来到了礼部大堂,指着上首的那个位置道,“这是大人日常坐堂办公的地方,还有一切文牍公函都已经整理好了,还请大人过目查验。”

    王璟点了点头,便在上首的位置坐了下来。对立在下面的两人吩咐道,“两位大人也都坐吧。”

    张、谢二人便在左右两侧坐了下来,望着眼前这位面貌粗狂的新进礼部尚书,等着他开口训话。

    王璟也没有多说废话,直接进入正题道,“两位大人都知道,本官还兼着内阁那边的差事。所以对于部堂里的事情无法兼顾太多,所以日后还需要拜托两位了。”

    张、谢二人对视一眼,拱手道,“大人客气了,这是下官应该做的。”

    倒是对这位新来的礼部尚书颇有好感,毕竟这位没有为了立威揽权,拿着两人这些日子处理的文牍故意挑毛病将两人训斥了一番。

    随后三人又聊了聊部里的事情,不过因为右侍郎谢铎年纪大了,所以一直都是张澯在讲。王璟闻言也是不时点头,对于这位年轻的过分礼部左侍郎也是有了初步的认可。想到自己在内阁当差,若是礼部的差事有其帮忙职掌,倒是会让自己轻松很多。

    郑德在送走两位阁老送走之后不久,便迎来了一位几乎已经被他遗忘在角落旮旯里的人,吏部尚书马文升。

    雍肃殿内,当他听到马文升的请求,一脸不解,“不是说了待明年,朕一定准许你等致仕,为何马卿为何要现在致仕呢?”

    “陛下,微臣已经老了,吏部的事情实在是有心无力,还请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

    见马文升仍坚持己见,让他忍不住微微蹙眉,“难道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了吗?”

    尽管听出了皇帝有些不满,但马文升仍然坚持道,“臣已经年介八旬,还请陛下体谅臣年老体衰,耳背眼花,以全臣回乡安度晚年之心。”

    “马卿真的不再考虑,连剩下几个月也等不了了吗?”郑德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毕竟这位朝中最为德高望重的老臣在这么一个节骨眼突然离去,难免会引起朝中一片猜测之声,导致朝野动荡不安,自己也将承受很大的压力。

    “还请陛下恩准。”

    马文升起身一揖到底,显然已经打定了主意,没有丝毫要改变的意思。

    郑德知道自己再劝也没有作用,他也没有想过要强留这位五朝元老,最后无奈答应了下来。

    不过他实在有些想不明白,这位为何要强行在这个时候离开呢?

    说起原因,其实也和郑德有莫大关系。从此上次他搞出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