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中锡就更不要说了,同样和屠勋都是能力评级达到a级的官吏,但人家却是文武双全更胜一筹,更加不可能去当那个耍嘴皮子的言官,否则也太浪费他们一身的才华了。

    他扫了众人一眼,“既然如此,诸卿就举手投票表决吧。若是赞成马中锡的举手示意,若是赞成屠勋的就不要举手。”

    最后的结果是五票对六票,刑部侍郎屠勋胜出,出任右都御史。

    没想到这个时候,皇上那只白嫩嫩的小手又伸了出来,在众人一脸惊诧的目光下,淡定的宣布,“六票对六票,票数持平,投票无效。”

    众人这时候倒是看出来了,皇上对这两位人选都不太满意,或则说自己早有打算。虽然众人觉得有些郁闷,但也没有真的不满之类的,毕竟廷推的人选不被皇帝选中也是有的。虽然皇上说这不是廷议只是御前会议,但显然在座的都不这么看,不然皇上让众人推荐干嘛?

    所以到最后众人都将目光投射在郑德身上,都等着皇上说话。

    被这么多人看着,郑德顿时感觉有些紧张,突然也觉得让张升由礼部尚书调任右都御史是不是太冒失了?

    不过事到临头,也不能退缩了,勉强定了定心神,道,“臣觉得礼部尚书张升可改任为右都御史,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在座的众人目光纷纷看向张升,流露出一丝惊讶之色。没想到皇帝最后中意的人选,竟然会是这位礼部尚书?

    张升闻言一时也有些愣神,良久之后才慢慢反应过来,无奈地露出了一丝苦笑。虽然是平调,可右都御史不再九卿之列,也就意味着今后他也没有资格参加这个御前会议了,同时也意味着他将退出了整个朝廷的权利中心。虽然是否参加这个御前会议他并不在乎,可还是免不了有些失落。

    虽然没有想到皇帝最后中意的目标竟然是自己,不过张升现在想来倒也不觉得是意外,毕竟上次因为科举的事情违逆了皇上意思。

    看到皇帝特意定格在自己身上,他缓缓站了起来,神色平静地拱手道,“微臣领旨谢恩。”

    若是他抵死不从郑德还不觉得有什么,可见他如此神色平静的接受了自己的提议,却是让他有些难受。最后忍不住又说了一句,“朕特准张爱卿以后也可以参加朝廷的御前会议。”

    张升一愣,倒是没想到皇帝为了宽慰自己特意开了一个特例。又有些感动的道,“臣谢主隆恩。”

    既然当事人都不在意了,众人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皇帝特例允许张升参加这个御前会议,也让众人愤愤不平的心思给压了下去。

    张升这事也就在你情我愿中这么定了下来。

    郑德招呼张升坐下后,又看向众人,“对于礼部尚书的人选,诸卿有什么意见?”

    在座众人明白皇帝早已经有了打算,询问大家的意见也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所以一时竟然没有人站出来说话,让郑德顿时显得有些尴尬,只好看向吏部尚书马文升。

    没想到后者老神在在,似乎没有看见似得。

    郑德想了想,只好清咳一声,将自己中意的人选说了出来,“朕觉得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王璟是个不错的人选,诸卿以为呢?”

    当郑德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忐忑不安。毕竟右佥都御史只是正四品官职,直接升为正二品尚书,想想都让觉得实在太疯狂了。当然若是资历足够,也不是不可以。

    可惜资历这种东西实在太过玄幻了,还真不好去评判。若不然郑德也不会借着刘健的思路在朝廷推行散官了。毕竟散官可不像职事官有实际职务,按照资历一级一级往上升也没有任何问题,如此一来倒是很好安排了。

    而且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做的这十一位朝廷重臣能否认识这位外放为官的保定巡抚。就算是郑德也并不认识这位,若不是因为有搜索系统,恐怕就要与这位评级到达s级的能臣擦肩而过了。

    当他提出这个人选之后,倒是没有出现有谁站出来问一句“这位是何人”的情况,显然众人对这位还是颇为熟悉的。这也让他暗松了一口气,若是不熟悉此人又如何让人评价呢?

    不过这十一位朝廷重臣怎么会认识这位外放为官的正四品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的呢?

    郑德扫了在座的众人一眼,正暗自疑惑不已,刘健站了起来说了一句,“王璟好像资历有点浅啊!”

    户部尚书韩文这时候紧跟着站立起来说道,“王璟乃是成化八年进士,相比较于朝廷众人而言倒也不差。而且其在外为官多年,政绩卓著有目共睹,担任礼部尚书倒也是不错的人选。”

    就连一直懒得说话的吏部尚书马文升,这时候也微微睁开眯着的眼睛。扫了众人一眼,尤其在刘健身上盘桓片刻,朝郑德拱手道,“陛下,王璟在吏部连年考核当中皆名列前茅,人倒是挺不错,为官一方也颇受百姓爱戴,担任吏部尚书倒是挺合适的。”

    郑德这才明白过来,朝廷诸位大臣为何对这位这么这么熟悉。原来是这位外放做官做的太好了,名声都传到朝廷里头来了,想让人不认识都难。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个搜索系统倒也不是胡扯,虽然不知评级是否正确,但推荐的都是人才倒是错不了。

    既然这位声名都这么好,倒是让郑德省却了不少麻烦,也让他彻底的放心下来。暗道一声,“看来王璟这礼部尚书的头衔十有**是跑不掉了。”

    最后的表决结果,十一票全票通过,也是佐证了郑德的猜测。

    当这次会议结束了,郑德倒是颇为高兴的走了出来。毕竟自己的目的都已经顺利的达到了,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组建自己的班底了,待明年彻底掌控整个朝廷,就可以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

    诸位大臣走出文华殿后,却是神情不一,有的眉头紧锁,有的一脸轻松,还有的满脸无奈之色,种种神情令人都根本无法猜测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然,关于这次御前会议结束之后所造成的余波,却也才刚刚开始而已,谁也不知是否会引发一场滔天巨浪般的大海啸席卷整个朝野上下。

第六十六章 探病() 
“宾之,请留步。”

    刚刚走出文华殿的李东阳就被人叫住了,回头望去,正是自己的师兄刘大夏以及闵珪、曾鉴等一干同年。

    他拱手道,“东阳见过诸位世兄。”

    “宾之,我等准备去左都御史府邸看望一下廷珍,不知你意下如何?”刘大夏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了一句。

    听到几人准备去看望一下左都御史戴珊,李东阳赞同地点了点头,“戴大人与你我皆有同年之谊,看望本是应有之意,自然是好的了。”

    刘大夏道,“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去吧。”

    几人闻言微微颔首,联袂朝宫外行去。

    四人走在一起,总免不了聊到刚才御前会议的事情。曾鉴轻叹一声,“皇上的这个退休制度,一下子将整个朝廷的老臣弄得所剩无几,也不知我等赞成此事是好是坏。”

    虽说他赞成了此事,不过现在想来还是有几分不安。毕竟因此而退休的朝廷重臣也实在太多了,皇上也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天子,能否任人唯贤谁也不知道。若是一个不好,若是让奸佞小人蒙蔽把持了朝政,恐怕整个大明都危矣。

    至于为何不曾出言反对此事,也是因为害怕别人说他栈恋权位,而赞成此事的诸位大臣们抱有这种心思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注重名节也是这群品行节操近乎君子的大臣们的一个软肋。而郑德也是阴差阳差,不知不觉抓住了他们的命门,才会全票通过,不得不说也是他的运气。

    刘大夏与闵珪闻言对视一眼,眼中流露出惭愧之色。这事他们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过赞同,却也是他们打头表示愿意致仕还乡,才引得众人不得不纷纷附和。所以造成这番局面,多少也有他们几分责任。

    “观今日陛下所作所为,显然是早有准备。即使没有诸位的附和,此事多半最后也是成了。三位世兄也不必过于自责,现在既然大局已定,还是想想今后该如何是好才是正事。”李东阳出声说了一句。

    刘大夏点了点头,“宾之说的对,既然大局已定,你我再纠结此事实在毫无意义。倒不如在走之前多为大明选拔些人才,这才是当务之急啊!”

    闵珪等人点了点头,觉得刘大夏说的颇有道理。曾鉴直接问了一句,“那我等又该如何做呢?”

    “我倒是觉得陛下在朝中推行散官倒是不错的主意,毕竟职事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你我等这班老臣还没有退下来之前,是不可能有缺的。但是散官无任何职事即使授予相同的品级也没有任何影响。就像皇上说的那样,先将朝廷那班品级较低资历颇深的人通过授予散官将这些人的品级提升上来,待到明年正好可以补缺。这样一来即可避免朝廷无官可派的尴尬局面,又可以为朝廷留住一大批有用的人才。”

    三人微微颔首,都觉得闵珪这个主意不错。李东阳却突然说了一句,“那为何不从现在开始呢?”

    闵珪等人闻言一愣,有些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皇上不是说了,明年正月开始实施退休制度,宾之此言何意?”刘大夏看着他一脸不解。

    “智者千里,必有一失。皇上即使贵为天子,当然也不例外。”李东阳看了三人一眼,接着说下去,“皇上规定明年正月推行退休制度,是害怕突然失去朝中这班老臣的支持,会造成朝廷动荡不安。但皇上却没有明显的考虑到,若是明年一大批朝廷官员突然致仕。每个衙门都很有可能因为官员缺额严重,无法运转甚至彻底陷入瘫痪之中。在如此紧要关头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于整个朝廷以及皇上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为何我们不能让皇上将官员致仕的时间提前?至少应该一步一步来推行这个计划,而不是一步到位,这样反而更容易出乱子。”

    听了李东阳这番话,三人皆陷入沉思之中。

    不得不说,李东阳这番话说的极有道理。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够办好的,反而因为工作量太大更容易出错。尤其是站在整个大明这个层面上,更是不容马虎。

    良久,闵珪抬起头看向李东阳,“宾之,你有什么主意?”

    李东阳倒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陛下不是将官员致仕的年龄分为三个等级吗,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三个年龄自下而上逐步推行让官员致仕退休。这样也可以避免因为官员突然大量致仕,造成整个朝廷中枢运转不灵的情况。”

    闵珪点了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那我们是否要联名上疏,劝说陛下呢?”

    刘大夏却突然笑着说了一句,“我们这里有一位未来的内阁首辅大臣,又何须我等出头惹皇上嫌隙呢。还是让东阳去做这件事吧,若是不行我等再联名上疏不迟。”

    闵珪、曾鉴闻言皆看向李东阳,继而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轻捋胡须,道,“也好!”

    李东阳只能无奈苦笑一声,拱手道,“某定不负诸位世兄的托付。”

    说着说着,四人已经出了皇城,各自乘上轿子朝戴珊府邸行去。

    当戴珊听闻自己的四位同年好友拜访,挣扎着从病榻上坐起。在自己夫人的服侍下,勉强穿好衣裳搀扶着来到前厅。

    看着自己的四位同年好友,拱手示意道,“四位同年能够来看望老夫,实在是让珊感激不尽。”

    “咳咳咳”

    说完又剧烈的咳嗽起来,他的夫人一边递过一个洁白的手绢,一遍轻拍着他的背部,好一会才缓过神来。将捂着口鼻的手绢递给自己的夫人,歉意地朝四人道,“让诸位见笑了。”

    看着他那张面无血色惨白无比的脸庞,闵珪说了一句,“廷珍既然有病在身,为何不好好在床上躺着,我等前去看望你即可啊。”

    戴珊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又岂有如此待客之道?”

    四人闻言对视一眼,都病成这样了又何必在意这些繁文缛节呢,皆流露出一丝无奈之色。

    “我曾上书请辞,不知陛下可否同意?”戴珊顿了顿,看向李东阳,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这个问题。

    后者摇了摇头,“陛下留中了。”

    戴珊闻言微微蹙眉,又忍不住剧烈咳嗽了几声,才缓缓说了一句,“那都察院的事情怎么办?”

    “世兄请放心,陛下已经让张升担任右都御史,暂时职掌都察院一切事物,你老就安心养病吧。”李东阳宽慰道。

    戴珊一愣,疑惑的看向他问了一句,“是礼部尚书张升?”

    见李东阳点了点头,他又有些奇怪,低声呢喃了一句,“怎么会是他,好像本朝百余年来,好像还没有六部尚书平调为右都御史的先例。”

    抬起头又问了一句,“那礼部尚书又有谁职掌?”

    李东阳道,“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王璟。”

    “是他?”戴珊沉思片刻,道,“倒是有些出乎老夫的意料之外,不过倒也是个挺好的人选。”

    说着说着又剧烈咳嗽起来,他的夫人赶紧递过一个新的手绢捂住口鼻。看着他病悒悒半死不活的样子,实在让在座三人担心不已。

    待他情势稍缓,刘大夏颇为歉意的说了一句,“都怪老夫不好,当初廷珍托某向先帝说情准其请辞,是某没有据理力争做好此事,以致你操劳过度病情加重。”

    “这事不怪你。”戴珊摆了摆手,“是某自己愿意留下来的。”

    闵珪这时候站起身来,拱手道,“既然廷珍身子不适,我等也不便多做打扰。你好好休养,朝廷的事儿还有我们,你不必过于担忧。告辞!”

    其余三人也都站了起来,拱手道,“那我等就告辞了。”

    “是珊招待不周,待日后某病好之后,定要好好设宴招待你等一番。”戴珊在其夫人的搀扶下挣扎着站了起来,拱手说道。

    “那就一言为定,廷珍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