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使再怎么不相信李东阳的话,经过后者的分析之后,刘健也不得不点头承认,皇上的确好像在一步步打压内廷的势力。

    “而且,皇上已经让令一位女官出任内务府副总管大臣。”

    当听到这个更加震撼的消息,刘健张了张嘴,却没有再说什么。只有谢迁一脸不可置信,出奇愤怒道,“皇上竟然让女人出任内务府总管大臣?这件事简直是违背纲理伦常,不可饶恕!不可饶恕!”

    看着接近暴走的谢迁,李东阳不知怎么觉得有些好笑,说了一句,“是副总管大臣,而且是没有品级的官号。人又再内廷之中,即使你再愤怒又有何用?”

    “呃”谢迁闻言一愣,李东阳的笑容在此刻看起来讨厌无比,冷哼一声道,“管他总管还是副总管的,区区一介女流之辈,竟然被封为内务府总管大臣。那又置我等朝中大臣于何地?皇上如此之举实在太过于荒谬了,不行,我等三人必须马上进宫劝诫陛下!”

    说完发现不仅是李东阳,还有刘健二人一齐望着自己,一脸奇怪的表情让他有些不明所以,“怎么了,你们不认同某的话吗?”

    刘健轻捋胡须,还是忍不住轻叹一声,“余姚,你还是太过年轻了啊!”

    “怎么,我说错什么了吗?”谢迁一脸茫然的望向两人,更多的是看向李东阳。

    “陛下虽然任命宫里头的女官担任内务府副总管大臣,不过这毕竟是内廷的官号,又不是朝廷正式封赏的官号。若是你傻傻的去劝诫皇上,陛下不承认你又能如何?”

    谢迁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真是被“内务府副总管大臣”这个官号给冲昏了头脑,以为女人担任大臣实在是荒谬至极。却没有想着这其实并不是朝廷正式封赏的官号,人家也只是在宫里头用用而已,到了外头若是不承认你又能如何?

    这样如此莽撞,凭借着无凭无据的传言,傻傻的冲到御书房去质疑皇帝。这样不仅没能得到结果,反而会惹恼了皇帝。如果真去做这件事,简直可以用愚蠢来形容了。也难怪刘健、李东阳二人一脸奇怪地表情望着他,实在是被他的幼稚给打败了。

    谢迁老脸一红,“那这事怎么办?”

    李东阳闻言也看向刘健,后者看了二人一眼,淡淡道,“‘内务府总管大臣’并不是正式官号,主管的又是内廷里的事儿。即使女官担任,却也与我等并无多大关系。朝廷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你我处理呢,又何必瞎掺和进去呢?”

    李东阳、谢迁面面相觑,奇怪的相互对视了一眼,这位难道转性了?这可不像平时这位大佬的态度啊!

    按照这位以前的性子,对于皇帝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儿,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无论好坏什么的。他都非要拉着二人跑到跟前说上一两句,忠实履行自己顾命大臣的职责,搞得郑德是不厌其烦,却又无可奈何。

    在这一点上,谢迁和刘健时出于同一战线的。至于李东阳在有些事情上却并不太赞同,不过为了能够继续在内阁混下去,也只好和二人保持同一战线。不过没想到,本来处在同一战线的为首者刘健居然“叛变”了,也实在太出乎两人的意料之外了。

    不过谢迁也是聪慧之人,刚才也是一时气愤冲昏了头脑。现在静下来想想也是,这件事想掺和进去,也的确没有什么必要,反而可能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或许就像李东阳说的那样,内务府的出现对于朝廷而言也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姑且就先看看再说吧。

    当李东阳看到谢迁都缄默不语,实在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这两位今儿个是受什么刺激了,怎么一个个的都转性了?爱“唠叨”的不去唠叨了,喜欢“侃侃”的也不侃了,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刘健此刻可不知李东阳在想什么,即使知道也不会在意。经过后者刚才的这番话,也让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皇上性格或许也不如先帝那么和善仁爱,或许现在做的事情实在有些令人看不懂。但至少他也不是以前那个宠信太监又顽劣的东宫太子,至少也没有做出什么太过出格东西。这不就足够了,不是吗?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像先帝那样的明君,自己这样要求皇上是不是太过苛求了。若是皇帝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即便能够成为一位守成之君,那不也不算辜负了先帝的嘱托吗!

    想到这,刘健突然有了一个强烈的念头。

    “我想见见王廷相!”

第五十四章 争论() 
懋勤殿御书房内。

    郑德看着石珤递过来的教科书样本,有些无语的看了石珤一眼,“石卿,你将教科书订成这样还有意思吗?”

    “陛下,有什么问题吗?”石珤如坠云里雾里,望着郑德实在想不到自己哪里没做好。自己可的确是按照皇上的旨意来办的,怎么可能出错呢?

    郑德望着他,询问了一句,“这是一本一年级的教科书?”

    “回陛下的话,这的确是一本一年级的教科书。”

    得到石珤肯定的回答,郑德轻叹一声,“这本一年级的教科书这么厚,你认为一个只有六岁的孩童,能够在一年之间能够学的会?”

    听到皇帝的质疑后,石珤看着有一根手指宽的书籍,此刻也有些动摇。有些不确定的说了一句,“应该能吧。”

    “还有整本书都是枯燥乏味的文字编成的,不说里面全都讲的都是一些一套一套的大道理,甚至连一副图都没有。若是教科书如此缺乏趣味性,你认为对于一个还没有自制力,天**玩的孩童而言,还有心思在这些课本上吗?”

    “可是陛下这本是教科书,不是其他什么杂书之类的,缺乏趣味性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稚童们学的是知识,又不是学的其他。若是想成大事,这些是必须经历的。”石珤辩解了一句。在他看来皇上是鸡蛋里挑骨头,典型的没事找事。

    看着他不以为意的神情,郑德有些气恼,反问了一句,“若是让你对一位只有六岁的稚童说你若想要成为内阁首辅,必须从现在开始放弃玩耍的时间去努力,你认为有多少个稚童能够听得进去?”

    石珤闻言默然,皇帝话里的意思他听得很明白。的确对于一位只有六岁的稚童而言,或许连“内阁首辅”是什么都理解不了,而玩耍才是他们现在最为开心的事情。至于跟他们谈“什么未来之类”的大道理,他们理解不了也不想去理解。或许也只有先生的戒尺,才能够让他们忌惮的收收心,放弃玩耍的时间放到学习之上。

    看到石珤流露出深思的模样,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了一句,“你不觉的若是一本教科书能够做到图文并茂,是不是更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更能够将他们玩耍的心思,转移到到学习上来吗?”

    石珤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想想也觉得有些道理。

    “若是靠着教科书本身的趣味性,让稚童的心思放到学习上来。是不是比先生的戒尺逼迫着学习,要来的好的多。也更能够提高稚童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好的学会书本里的东西,不是吗?”见他还是不说话,郑德再接再厉,又添了一把火。

    石珤又点了点头,他也是从先生的戒尺教育之下过来的。也曾因为挨打而厌学过。当然最后在父母殷切的目光之下,还是乖乖的回到私塾学习。即使自己现在已经高中进士,那仍然是一段忘不过去的过往。

    “其实对于一名还没有认知的孩童而言,学习其实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有着强烈的自觉性或则目的性去学习。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先生去引导他们去学习。但一味的靠先生的戒尺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反倒容易激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若是能够早教科书上做些文章,增强教科书的趣味性以及可读性,吸引孩子们自己主动学习。这样不仅孩子们受益,连教书的先生们都能够省心不少。明白吗?”

    听了个皇帝的话,石珤也明白自己错在哪了。自己只是把教科书当做了一本普通的书籍来编撰,所以看起来并没有问题。但是教科书虽然也是书籍,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而存在。这对它也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它面对的是不同年龄的群体,需要符合这个年龄段的人的接受能力。作为一本面向六岁孩童的书籍,显然他需要传播的并不是知识或则什么大道理,更多的引导孩子们习文认字,所以书籍写的越简单越好,越有趣味性越好。

    想通之后,他站了起来,朝郑德拱手道,“陛下,是微臣错了!”

    郑德一愣,没想到这位竟然直接认错了,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毕竟这事情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因为两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对于如何编写教科书产生了分歧而已,没必要过于上纲上线的。

    摆了摆手道,“其实这事你没有错,而且这事情也根本不需要论谁对谁错。朕只是希望你能够将教科书编写的更有趣味性,再在书籍之中插入一些图画,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看懂理解面对于一本全是文字的书籍,对于孩子们而言,简直是太枯燥乏味了。根本提不起丝毫的情绪,或许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于推广九年义务教育实在弊大于利啊!”

    “不过这样一来,这本教科书看起来更像一本闲书,实在有点”石珤很想说一句“不伦不类”,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不伦不类吗?”郑德挑了挑眉,倒是替他说出了口。看到他张口欲要想要替自己辩解,郑德摆了摆手,“不用解释,朕明白你的意思。或许在你眼里看来,或许只有四书五经才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东西。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东西或许更应该称为闲书。除了教诲人做人的道理之外,或则讲些历史小故事之外,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石珤闻言忍不住出言辩驳,“陛下此言大谬,教人习礼明德难道不重要吗?”

    看着略显激动的石珤,郑德微微有些诧异,他难道不明白自己现在正在跟谁讲话吗?

    不过想到自己之前接触的那些个朝中大臣们,有时候脾气上来后,管你是皇帝还是哪个,噼里啪啦唾沫星子就往你脸上飞。弄得郑德一边擦着脸,还得一边赔笑着安抚着这些暴走的大臣,简直郁闷的不行。

    所欲对石珤这种表现也只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不再纠结于此事。无奈地笑了笑,接着说下去,“教人做人固然重要,但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靠的还是要有一手技能。所以这也是为何我会将语文和数学,作为推广九年义务教育的主修课程的原因。因为从这两门课程学到的知识,人的一生从始至终都要用到。”

    石珤微微蹙眉,“陛下的意思是,四书五经乃是无用之物?”

    “我可没这么说。”郑德赶紧将关系撇清,毕竟现在可是儒家一统天下的时代。若是一不小心传了出去,那些儒家出身的朝臣们,非得一人一口唾沫淹死自己。他可不想明天一大早醒来,自己的案头就堆满了一大堆拐弯抹角骂自己的奏章。

    “四书五经不是不能学,但是不适合作为主修科目,也不太适合低龄孩童们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朕是不会同意学什么四书五经的,不过诸如三字经、千字文等皆可以学习。但在中学阶段可以作为辅修科目学习,到那时候朕是不会阻拦的。毕竟孩子年龄都大了,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了。”

    毕竟现在是儒家一统天下的格局,郑德不可能也完全无法做到,让儒家这些经典退出教学序列。只能退而求其次,作为辅修课程来学习了。这样或许还会遭到激烈的反对,却不会像之前那样那么大了。

    “辅修课程?”石珤疑惑的看向眼前的皇帝。

    郑德看着他解释了一句,“简单的说,主修课程主要学习能够在生活当中运用的课程,并且每个学期结束之后都需要需要考试。辅修课程主要开拓人的知识眼界以及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每个学期之后并不需要考试,或则即使需要考试也不影响升学。”

    “可是科举均从四书五经选题,如此岂不影响士子们科考?”

    听到石珤又旧事重提,郑德轻抚额头,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不能告诉他,自己已经准备对科考进行改革。若是传出去,朝廷又将掀起一朝巨大的风浪。

    毕竟时机还未到,提前泄露自己的这个计划恐怕不是好事。

    “你回去以后,直接将这本书的厚度给我减去一半。还有那些说教意味很重还有太过枯燥的文章都给我删除了,多一些简单的寓言小故事,还有插入一些图画,图文并茂方便低龄的学生习文认字。若是修改好之后,再交给朕看看是否合格。”

    郑德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继续说了下去。石珤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下来。

    “今日找你来是代替王廷相帮朕处理奏疏,至于教科书的事情等忙满这阵子再说吧。”

    “臣遵旨。”

    石珤话音刚落,王廷相从外面走了进来。看了前者一眼,对郑德拱手道,“陛下,你找我?”

    郑德点了点头,“内阁不是需要一个官印吗?现在工匠已经弄好了,你赶紧送过去吧。”

    王廷相微微有些惊讶,自己刚刚被三位阁老通知去内阁一趟。还没来得及动身,皇上又叫自己过去,只好先来这里了。

    没想到最后还是要前往内阁一趟,也实在太巧了吧!

    “臣遵旨。”

    看到王廷相离去的背影,郑德又看了一眼石珤一眼。忍不住轻叹一声,为何和这位待在一起总是感觉不自在呢?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王廷相刚刚踏进内阁值房内,便看到三位阁老坐在自己正前方,刚好回过头来望着自己。迎着三人的目光,让他微微有些紧张。

    不过随即镇定下来,不卑不亢的拱手道,“下官见过三位阁老。”

    三人见状微微颔首,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过王廷相了。但每次见到他总是这副不慌不忙、云淡风轻的模样,也给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