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诏书一出,倒是让内阁三位阁老免受了一场责难。不过随之而来的矛头却纷纷指向了反对内阁掌权的六位大臣,当然除了李东阳之外另外两位阁老又卷入其中,实在太出人意料。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出自于郑德提出的那个二选一的问题。在朝臣们看来,不愿举手的六位朝臣就是心向司礼监,乃是朝廷奸臣。更有言辞过激者,直接将内阁华盖殿大学士刘健、武英殿大学士谢迁、礼部尚书张升、兵部尚书刘大夏、左都御史戴珊、大理寺卿杨守随谕为大明“六贼”,和“北宋六贼”比肩,更是直斥为阉党。

    当然这六人皆是朝廷重臣,且为人正直,在文武百官当中名声极佳。对此之说嗤之以鼻者不在少数。不过显然言官不在此列之中。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朝臣中露出一丝不当言行,他们就像闻到腥味的群狼一般,一拥而上。无论此人地位或者名声如何,都是他们的攻击对象。

    “时雍、廷珍不必在意,那些言官什么德行,你又不会不知道,何必在意此事呢?”闵珪宽慰的说了一句。

    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响起,他寻声望去,却是戴珊捂着口鼻,一脸痛苦的模样。这时候他才想起来,这位可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言官之首,这话说的是安慰人家呢还是宽慰人家呢?这不会是被自己气的吧!

    闵珪颇感尴尬的歉意道,“廷珍,是老夫失言了,你莫要生气。”

    “没事。”戴珊这时候症状稍缓,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李东阳看着戴珊难看的脸色,有些担心地说了一句,“廷珍兄,若是有病莫要硬撑着,要不要东阳替你寻个大夫过来。”

    戴珊笑着摆摆手,“多谢宾之了,不过这都是老毛病了,不碍事的。一变天就这样老咳嗽,大夫都说了并无大碍,只是平时多注意休息即可。”

    李东阳闻言点了点头,又看向了众人,“最近朝廷上的事儿有点多,皇上又不时的闹腾一下,这还真不让人省心啊。”

    众人闻言皆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一直没说话的工部尚书曾鉴这时候也开口说道,“不过有些事情皇上倒是做的比先帝要好,就比如裁撤四方镇守太监,又比如从内帑掏钱营建先帝陵寝。不过将”兵仗”、“军器”二局裁撤合并为大明军械制造集团,却是让老夫有些看不懂,也不知皇上到底想干什么。”

    刘大夏沉吟道,“我倒是觉得陛下似乎被蒙古人入侵给刺激了,想要好好打造尖兵利器与蒙古人抗衡。就像大明军情局这般专门负责刺探地方情报的衙门一样,也是在宣府遭到蒙古人入侵后,陛下设置的衙署。”

    闵珪闻言长叹一声,“长城之外,千里原野,一马平川,再好的强兵利器也抵挡不过蒙古人的骑兵冲击。皇上可不能任意妄为,否则对大明对天下百姓都不是好事啊。”

    对于他说的这番话,在座众人皆流露出一丝忧色。从种种迹象表明皇上还真有想开战的意图,至于敌人是谁自然一目了然,只有北方的蒙古人乃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对于这种胜算不大的事情,在座众人皆是持反对态度的。

    戴珊清咳两声,道,“朝瑛兄说的也的确有理,若陛真的有此意图我等定当竭力阻止。”

    “我想皇上也未必有此意图,只是因为此次蒙古人入侵,做些防患与未然之事罢了。若是真的想要开战,至少也应该先囤积粮草于边关才是啊。”李东阳出言替郑德辩解了一句。若是郑德肯定会直呼一声为“忠臣啊”。

    众人闻言微微颔首,也觉得李东阳说的有几分道理。

    “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我等众人皆年事已高,恐怕为朝廷也做不了多大的事儿。将来朝廷大局,还需要阁老来主持,多操心操心。”

    在座九人中除李东阳外都已经年介七旬左右了,闵珪说这话倒也让众人颇为赞同,不过吏部左侍郎焦芳却是不置可否,却也没有多说什么。由于性格的问题他不仅与朝中大部分朝臣难以相处,即使自己这八位同年也有好几位合不来的。也只有李东阳一人脾气秉性皆是上上之选,乐于充当一名和事老,这也是为何八人会齐聚他府邸之中的缘由。

    “诸位大人折煞东阳了,让某实在愧不敢当啊!”李东阳起身拱手道,一脸苦笑不已。若是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将上疏请辞了,还会不会这么想呢?

    接着众人又谈论了一会儿当今朝野之事,却是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异常。之后便又说到诗词歌赋之上去了,谈古论今好不热闹,到不像之前那样针锋相对那般,显得颇为融洽。

    临近午时众人才纷纷告辞离去,刘大夏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看了自己的这位师弟一眼,拱手道,“宾之,为兄这就先行告辞了。”

    “恕东阳怠慢了,若是下次定当宴请世兄。”

    “告辞”

    “告辞”

    看着刘大夏离去的背影,李东阳原本想将自己已经上疏请辞的事儿告诉给他。不过想了想还是觉得算了。若是皇上准了再说不迟,若是没准又何必让自己这位同门师兄白白操心一番。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小丫头,慢着点,别摔着。”宫后苑内,郑德看着活蹦乱跳的德安郡主,深怕她一不小心跌着了。

    小丫头却是丝毫不理会,还冲着郑德扮了一个鬼脸,接着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好不快活。这种生活虽然是郑德说期望的,可惜艳羡不来的。不过也是因为有了德安郡主这个开心果,充当了郑德在这枯燥的宫廷生活里的一味调味品,让他至少还能够呆的下去,不至于疯掉。

    不过当他远远看到王岳过来的时候,就明白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得结束了,心里莫名有些烦躁,冷冷得对王岳说了一句,“说吧,什么事情?”

    王岳也看出来了郑德心情不太好,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万岁爷的话,胡琏来了。”

    “胡琏?”郑德眉头一挑,让这位去张罗大明军械制造集团的事情都快一个多月了,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

    “走,过去看看。”郑德刚跨出一步,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玩耍的德安,又直接改口道,“算了,让他过来吧。”

    很快,王岳领着胡琏走了过来。

    郑德直接制止了要行礼的胡琏,开门见山的询问了一句,“大明军械制造集团张罗的怎样了?”

    “陛下,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只是这三大工厂厂址设在在哪里还请陛下明示?”

    胡琏看着眼前这位大明至尊,实在不明白这位为何如此看重这个衙署。不过显然这些不是他应该关心的,只要做好皇上交代的就行了。

    郑德点了点头,“这三个工厂最好建在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尤其是火炮厂更是如此。而且全部都给朕改用石头来建,这样也可以更加牢固,若是发生爆炸之类的也不容易着火。你现在去选好一个地址来,到时候告诉朕一声,朕到时候会拨款白银三十万两给你修建。”

    “三十万两白银?”胡琏闻言有些吃惊,没想到皇上会拨款这么多,也足见皇上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不过他不会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最后这三十万两白银竟然会远远不够用。

    “对了,你认为大明军械制造厂最重要的是什么?”郑德突然向胡琏提出了一个问题。

    后者闻言一愣,最重要的是什么?霹雳炮?火炮?还是

    “陛下,微臣觉得是人。”

    “哦。”郑德不由好奇地了他一眼,没想到他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说说你的理由?”

    “因为无论火铳、火炮以及刀剑等兵器都需要人来生产,所以人才是最重要的。”胡琏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你说的的确不错,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迎着他疑惑的眼神,郑德笑着解释道,“不是人而是人才,你不觉得人才难得吗?”

    “陛下圣明。”

    胡琏闻言点了点头,郑德说的的确是很有道理,世界上最为难得的不就是人才吗?

    “知道朕为何会和你说这番话吗?”郑德看向他,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胡琏拱手道,“还请陛下明示。”

    “朕决定将大明的工匠按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匠、中级工匠、初级工匠。你就按这五个等级将大明军械集团的所有工匠分类,但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够列入这五个等级之中。总之就一个原则:宁缺毋滥。也就是说若是没有人达到高级技师的水平,即使空在那里,你也不要随便找个人顶上去,明白吗?”

    胡琏没想到皇上会将所有的工匠都按能力分类,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可以激发工匠们积极向上的劲头。不过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他面前,只好无奈地向皇帝询问,“陛下,那划分的标准如何设定?”

    郑德想了想,“能够发明新东西的工匠可以授予高级技师职称,而不能发明新的东西却能对现有的东西加以改进的授予技师职称。这两项职称朕会交给工部授予,到时候你选好人后送到工部去考核,通过便会由工部授予相对应的职称。至于剩余三个职称由你决定就好了,到时候将名单提供给工部直接授予职称,不过最低的初级工匠也必须能够很好的熟悉其所从事的职业流程以及操作等,明白吗?”

    “臣明白了。”胡琏点了点头头,没想到皇上对工匠的划分如此严格,只听郑德接着说下去,“拥有职称也不能没有好处,初级工匠每个月的薪水定为五两银子,中级工匠七两,高级工匠十两,技师十五两,高级技师二十五两,首席技师五十两白银。”

    “陛下,这俸禄是不是太高了一点啊,而且全部给银两也不符合朝廷的规定啊。”胡琏闻言有些惊诧道。

    也难怪他会如此这般神情,毕竟按照朝廷规定的一位从四品官员一个月才领20石米,而按照朝廷四石米折一两银子算,和一个初级工匠的工资差不多。而正一品官员的工资折合也不过21两多,连高级技师都不如。

    “我还觉得给的工资太低了呢!”郑德忍不住暗中嘀咕了一句,就是因为要照顾朝中官员的情绪,所以他定的工资才没有定的那么高。摆了摆手,“没事的,以后朝廷里的官员俸禄也会是领银两的。”

    既然皇上已经做出了决定,胡琏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还有一个疑问不得不提,“陛下,那首席技师也是工匠的职称吗?”

    郑德摇了摇头,“不是,首席技师是整个军械制造集团里面技术最好的那个人,当然他首先得有高级技师职称,否则这个职务就空在哪里吧,宁缺毋滥是第一原则。”

    “还有研发部门下设立一个火药研究小组、一个枪械研发小组还有一个火炮研发小组,分别负责火药、枪械以及火炮的研发工作。你尽快挑选一些能力出众的人进入这三个小组,若是发明出了什么新的东西,朕会嘉奖的。”

    胡琏闻言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陛下好像也太过重视了吧。这些东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或许是发现了他的异常,郑德笑着说了一句,“是不是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多大用处?”

    胡琏摇了摇头,他自然看的出来这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所在,不过还是有些困惑,“不,这些东西都是攻城拔寨之利器,能够在战争之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微臣困惑的是,我大明四海升平、海晏河清,又何须这种杀戮之器呢?”

    “你应该听过‘养病千里,用兵一时’吧。”郑德看着他,“朕的目的就是这个,若是我大明的兵器更加先进,就更容易给与敌方造成更大的危险,同时也能够减少我方将士的伤亡。众所周知,攻城战对于攻城方来说无疑是一道天堑,会造成己方数倍与敌军的伤亡。若是你能够研发出一种火炮将整段城墙轰塌,是不是可以减少己方巨大的伤亡。再比如,若是你们能够研发出一种非常厉害又造价低廉的火炮,让朕西至嘉峪关东至辽东所有长城之上都可以摆上那么一架,你认为蒙古人还能够毁垣进入内地吗?即使能够进入,估计他们也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胡琏闻言,也点头认同了皇帝的话,对于自己的这份差事倒也没有之前那么排斥了。

    最后郑德又叮嘱了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便打发他走了。

    “万岁爷,内帑已经没钱了。”在一旁的王岳这时候突然凑上前来小声的说了一句。

    郑德闻言瞬间一愣,看向他一脸的不解,“怎么会没钱了呢?”

    王岳一脸无语的望着自己的主子,你还真是不当家不知茶米贵啊!没事老往外掏钱,有进没出再好的家底也得让你掏空了啊。

    无奈只好解释道,“万岁爷,宫里头还有五万多人要养活呢,每个月各项支出事项加上俸禄差不多都要花费十几万两白银呢,再加上之前军情局支取了十万两白银。外头泰陵还修着,现在估摸已经花去了近六十万两白银了,还没完工呢。而内帑主要的收入就是金花银,每年一百万两,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内帑一年也不过收入一百二三十万两白银。”

    “宫里头有五万多人?”郑德闻言也是被这个庞大的数字给吓了一大跳,难怪钱如流水般哗哗往外流呢,不过宫里头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

    皇宫内除了自己以及两宫太后,再加上德安还有宪宗的几位太妃,真正需要照顾服侍的不过十来人。和宫内服侍皇家的那五万多万人一对比,按比例一算至少是五百比一,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对应的是五百个奴婢。这比例看着实在太吓人了。

    这皇宫内超员也太严重了点吧,简直就是人浮于事啊!

    想到一个月十来万的支出,郑德从没有想过自己这一辈子也有这么奢侈的一天。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皇家做派?

    虽然对一堆数字并没多大的感觉,不过当数字过万之后想想就觉得实在肉疼的不得了。对于从小都过着精打细算日子的郑德来说,即使现在身为了大明天子,也没有为了彰显帝王威仪养着一班闲人过日子的习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