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郑德点了点头,“皇曾祖母之仲弟周彧、定国公世子徐延德以及两位舅舅,仗着皇亲勋臣身份横行京师,常常做出欺压百姓之事,京师百姓避之如猛虎,无可奈何之下背地称之为四恶。”他直直的盯着张氏,“若是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何以被人称为京师四恶?”

    张氏兄弟闻言却是脸色变了变,不过有太后与皇上在此,没有他们说话的份儿,也只能保持沉默

第二十六章 争执() 
“旁人之言不足为信,或许可能是误传呢?”张氏却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这两位弟弟会做出这样的事儿,毕竟平时看着都是很是懂事乖巧的人儿。也不曾有人在他面前提过自己两位弟弟的不适,怎么到了自己皇儿口中却成了一个恶人呢?

    迎着张氏质疑的目光,郑德无奈地摇了摇头,毕竟是一个长居深宫之妇人,所闻之事皆是通过他人口口相传。若是有心之人故意隐瞒而只说片面之词,难免容易受到蒙蔽。

    “母后,既然此事有可能是误传。那么为了证明两位舅父的清白,朕决定让刑部、都察院联合大理寺三法司调查一番,还两位舅父一个公道如何,你看如何?”郑德以退为进说了一句。

    “这”张氏闻言看向自己的两个弟弟,躲躲闪闪的目光让她瞬间明白过了或许还真有这事。对自己两位弟弟失望的同时,却也没有真的想要追究两人的事儿,和稀泥地说了一句,“他们也是你的舅舅,这事就这样算了吧。”

    这时候还想庇护自己的两个弟弟,让郑德却是颇感失望。虽然之前看张氏可怜,且无论如何自己毕竟夺走了朱厚照的肉身,心生愧疚之下,算是认下了这个便宜母亲。却也不意味着事事都要顺着她的心意来做,尤其是在这种大是大非之上。

    而且这两位只是朱厚照的舅父而已,自己与两人可没有任何感情。自己之前已经看在张氏的面子上,只是禁足张氏兄弟二人三个月而已。这两人仍旧不知好歹,竟然跑到太后这里打小报告。更是让他气不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可视若为儿戏。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母后不会不知道吧。”

    郑德毫不退让的态度,让张氏脸色显得颇为难看,“照儿,给母后一个面子如何?”

    “母后,这不是面子不面子的事儿,若是违法不咎,执法不严,那还要法律何用?”郑德据理力争。现在两人看似是为了张氏兄弟的事儿了,不过显然已经是为了争一口气了。

    张氏看着眼前这个自己的儿子,突然感觉无比陌生。以前事事孝顺的儿子似乎完全变了样了,变得还敢和自己顶嘴了?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吗?

    “不要和我说什么大道理,妾身只是妇道人家,什么都不懂。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儿子,没有一个做儿子的敢这样忤逆母亲。”张氏情绪突然爆发,指着郑德大吼一声。

    郑德和张氏兄弟也被张氏突然爆发的情绪给吓了一跳,看着张氏接近暴走的样子。郑德突然也意识自己之前说的话完全不想一个儿子该说的。为了避免尴尬,郑德只好语气放缓,“母后,不过禁足三月而已,何必如此计较。”说完眼神看向张氏兄弟,希望他们也站出来说话。

    或许是看到了郑德的目光,寿宁侯张鹤龄这时候也站了出来,“太后,是臣弟们做错了。臣弟认罚,望太后凤体安康,莫要动怒。”

    “你们都下去吧。”张氏单手撑着额头,一脸疲惫地挥了挥手。

    郑德站起来,看着张氏,不免担忧道,“母后,你没事吧。”

    张氏缓缓抬起头,看着自己儿子一脸担忧的模样,从心底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母后没事,就是有些累了,想要小憩一会。”

    原本不想服软的郑德看着张氏那充满慈爱的目光,触碰到了他那心底那最柔软的深处,最后还是说了一句道歉的话,“母后,都是儿臣不好,惹你生气了。”

    “没事,下去吧。”张氏笑容越发显得灿烂。

    郑德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善于安慰人的人。最后想了想又说了一句,“母后,你先歇着,等下儿臣会过来陪你一起用膳。”

    或许只有行动才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歉意,毕竟在某种意义上张氏完全称得上是一位孤家寡人了。

    张氏也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在侍女的搀扶下回到后头休息了。

    郑德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看了张氏兄弟一眼。现在的事情说到底也是拜两人所赐,所以他也懒得打招呼了,径直离开了。

    “陛下眼里究竟还有没有我们这两个舅父,竟然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了?”张延龄颇为不满的看着已经走远了的郑德。

    “皇上毕竟是皇上,即使你是皇上的舅父如何。”张鹤龄看了自己的弟弟一眼,无奈的摇了摇头。不过由于嘴巴痛的厉害也懒得说话,只是轻轻吐出了两个字,“走吧。”

    说罢当先离去,张延龄只好紧随其后。

    “陛下,李阁老来了。”回到懋勤殿,王岳走了进来说了一句。

    郑德抬头看了王岳一眼,“让他进来。”

    “臣李东阳参见皇上。”李东阳跟着王岳走了进来。

    “你先下去吧。”郑德对王岳吩咐一声,又对李东阳道,“阁老坐。”

    “谢陛下赐坐。”李东阳大大方方的坐了下来。这也是他最为欣赏的地方,不想其他人在郑德面前根本放不开。

    “不知陛下找臣来所谓何事?”

    “不知阁老觉得长宁伯周彧此人如何?”

    李东阳闻言笑着说了一句,“不知陛下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郑德一愣,“不知真话又如何假话又如何?”

    “假话就是长宁伯为人忠正刚直,为我大明江山殚精竭虑,兢兢业业操劳一生。真话就是长宁侯就是一个纨绔无赖,仗着自己皇亲的身份,欺压百姓,设肆开廛,侵夺民利,无恶不作。”

    郑德笑看着向他,“阁老如此仗义执言,不怕朕降罪于你吗?”

    李东阳毫不在意的道,“臣自认为不是一个能臣,如今做到内阁大学士这个高位,全赖先帝的信任提拔。若是连犯颜直谏都做不到,不仅愧对先帝的在天之灵,也枉读这么多年的圣贤书了。”

    “还有直接在上司面前承认自己能力不行的,这位阁老果然有点意思。”郑德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知这位是不是故意以退为进,试探了一句,“既然如此,阁老愿不愿意退位让贤?”

    “臣求之不得。”李东阳风轻云淡的一句,虽然整个人看起来像一位不起眼的乡下老农,此刻却又透着一股淡然出尘之气。

    郑德盯着他,凝视片刻也不得不承认,这位说的多半还真是真心话。竟然还真有视官位如粪土的人,也难怪每次在自己面前都能不卑不亢,果然不是一般人。

    “爱卿乃是先皇留给朕的顾命大臣,朕怎么舍得让阁老致仕呢,刚才只是朕一时戏言,还望爱卿莫怪。”郑德郑重的道歉道。

    皇上竟然会给臣子道歉?李东阳一时恍然,不过想到这一个月皇帝的行为举止,别人不知他却尽数看着眼中,做出如此这种举动却也不算奇怪。也正是对郑德的性格有了了解,他才敢在皇帝面前如此无拘无束的说话。

    李东阳闻言赶紧道,“陛下言重了,是臣刚才所言有些放肆了。”

    郑德也不想在此上多做纠缠,直接转移话题,“长宁伯周彧过世了,你应该知道了吧?”

    李东阳点了点头,“臣也是刚刚知道。”

    郑德看向他,“庆云侯请求朕让周彧之子袭封长宁伯爵位,对于这事阁老有什么看法?”

    李东阳轻捋胡须,“依祖训‘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来看,长宁伯子嗣自然无权袭封了。”

    郑德点了点头,“那长宁伯子嗣该如何处置?”

    “也只有荫官一途了。”

    荫官?郑德闻言微微蹙眉,对这种靠着父辈功勋获得官位的行为并不怎么认同,“不知阁老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皇上竟然不同意荫官,这实在大出李东阳意料之外,无奈地摇了摇头,“毕竟我大明最低便是伯爵,除了荫官别无他途。”

    郑德想了想,还是直接道,“不瞒阁老,朕想恢复太祖革除的子、男二爵,以此取代荫官之制。”

    李东阳闻言一惊,“此乃祖制,陛下想要恢复恐怕不容易吧。”

    “无论如何,朕势在必行。”郑德眼神坚定的道,不过又解释了一句,“再则子、男二爵也只领俸禄,不赐田产之类的。”

    李东阳微微颔首,“若是如此倒也可行,不过陛下还须要等待朝臣廷议后的结果。”

    “廷议”即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明代廷议之事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下廷臣集议,对此郑德也知道的,而增添爵位之事毕竟事关祖制,需要廷议也是正常的。吩咐了一句,“那就这样,李阁老去通知刘阁老召集朝臣廷议,我就懒得过去了,等下将结果告知我吧。”

    “臣领旨。”李东阳说完起身离开,回内阁通知刘健召开廷议了。

    郑德一边忐忑不安的等待廷议结果,一边心不在焉的练着字。也不知过了多久,王岳走了进来,““陛下,两位阁老来了。”

    “让二位阁老进来吧。”刘健、李东阳二人人进来后正要行礼,被有些心烦意乱的郑德打断,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免礼吧,说说结果。”

    二人对视一眼,还是刘健拱手一礼,道,“臣等认为革除子、男二爵乃是祖宗之法,即使不赐田产也不可违背,经廷议后朝廷诸位大臣皆反对恢复,还请陛下见谅。”

    “还真是一群老顽固!抱着祖宗之法死不松口。”郑德闻言皱了皱眉,“那长宁伯子嗣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还是荫官为好。”

    “朕是不会荫官的!”听到刘健这话,郑德冷笑一声,夹着着一丝火气淡淡说了一句,“若是不封爵,那就让他的后嗣直接成为庶民,反正是丢我大明皇家的面子,就这样吧。”

    “这”二人对视一眼,显然被皇帝赌气式的话语惹得一脸无奈,刘健只好道,“陛下”

    “朕累了,你们都下去了。”郑德根本不想听他们的废话,现在也不想再见到他们,直接下逐客令。又想起什么,对李东阳吩咐了一句,“对了,李卿代朕去长宁伯府悼唁慰问一番,毕竟是皇亲。”

    李东阳无奈的应了一声,“臣领旨。”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果然是一群老顽固,死死抱着祖制不放。难道不知道世界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吗,若是不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个王朝总是免不了走向衰亡。”

    郑德怒气冲冲的来到了宫后苑,显然对廷议的结果很是不满。当然作为皇帝他也可以强行下旨,不过看刘健的样子多半会被内阁驳回的。

    郑德这一个月闲着无事凭着,翻看了宪宗实录。其中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的是宪宗生母周太后反对其嫡母钱太后与英宗合葬,遭到群臣的反对几次下旨均被驳回,最后甚至集齐跪在文华殿前哭声震天,逼得宪宗皇帝不得不让步。这也是郑德听到廷议结果后虽然当场翻脸,却并没有没有强制下诏的原因,显然也不想弄出这么一遭来。

    在宫后苑散步的郑德突然想起今日遇到的那七名年轻的官员,想到李东阳推举的李梦阳、康海二人,也不知道这两位能力到底如何。便摊开左手,点开系统,将李两人的名字输了进去。

    李梦阳

    最高官位:江西按司提学副使

    能力评级:c级

    系统评价:中山狼

    康海

    最高官位:翰林院修撰

    能力评级:b级

    系统评价:仕途短暂,无法评价

    一个c级一个b级,看到这个结果,郑德不免有些淡淡的失落。没想到李东阳推荐的这两人能力也并不算出众,康海还好一些,也算的中等水平。至于这个李梦阳能力就实在太差了,还有中山狼这算是什么评价?

    直到看了两人的生平介绍,郑德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李梦阳因为嫉恶如仇的性格得罪刘瑾下狱,康海为了救他与刘瑾对饮一夜。后刘瑾失败导致康海受到牵连,李梦阳未说一言救之。导致康海削籍为民,之后作杂剧中山狼而讽刺李梦阳。而李梦阳也因为刚直的性格没过多久在官场上栽了个大跟头,终生不仕,这也是两人官位不高的原因。

    现在郑德来到这个世界后,这些事估计就不会再发生了。不过郑德对李梦阳也是好感尽失,对康海却是颇觉惋惜。看他殿试策论的对答,若是他能够在仕途走的更远一些,或许评价可能更上一级。

    连两位被李东阳重点推荐的人能力评级都不算高,郑德对剩下的人也不抱希望,只不过还抱着一丝期望搜索下去。果然,剩下的几人能力评级都是清一色的c级,也只有一个王九思让人眼前一亮达到了b级。不过,当最后一个名字输进去的时候,郑德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一脸不可置信。

    王廷相

    最高官位: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能力评级:s级

    系统评价: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致力于在教育、军事、土地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面改革,其才应该不下于商鞅吴起之流。

    看到这个评价郑德彻底震住了,要知道系统的评价都是非常吝啬,更是以冷嘲热讽居多,而且只有寥寥数语。而王廷相的这个评价,可以看出系统对此人非常看重推崇,而且不惜以商鞅吴起类比。商鞅是谁,让大秦崛起兵吞六国的伟大改革家。而吴起也是一位让身处四战之地的魏国,崛起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的牛人。

    看到这,郑德激动的浑身发抖。他此刻的心情,已经不是一句捡到宝能够诉说的。可惜在浩然居那七位士子除了康海、李梦阳两人,其余之人他根本没有多看,自然也不知道王廷相长什么样。

    郑德此刻倒是急切想和王廷相这位能力堪比商鞅的改革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