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1、引兵北上战广陵 九() 
太史慈领兵而去,从南湖镇往高邮城约莫要走上4天,战事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

    而在海陵县这边,侍卫司军司马吕岱也刚刚率兵赶到。

    吕岱作为海陵县人,对于这里自然很是熟悉。

    熟悉的城墙,熟悉的树木,甚至还有熟悉的人。

    吕岱已经并不年轻了。

    相比年纪轻轻,小他十来岁的周瑜、徐盛,人家已经是手掌上万大军的一方都督。

    相比年纪不小,大他七八岁的黄盖、程普、韩当和朱治,这四人也都是中郎将的身份,手中也至少有5000兵马。

    而吕岱,三十出头的中年人,还只是个小小的侍卫司军司马。

    这不得不让他心中焦急。

    大丈夫生来便要做出一番事业,否则白白惹人耻笑。

    因此,迅速有效的拿下海陵县,是吕岱要交给孙策的第一份答卷,他要让孙策看到他吕岱吕定公的能力。

    海陵县城并不算是一座大城,城小且城墙低矮,夯土的城墙,连一层砖也没有包。

    海陵县人口也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两三万人,户数不足万户。

    海陵县长是吕岱的熟人。

    也曾经是他的好朋友,徐宣。

    徐宣,字宝坚。

    历史上的徐宣曾经在曹魏担任高官,死后被追赠为车骑将军。

    徐宣起初为躲避战乱来到江东,后来因为拒绝孙策任命而回到广陵郡。

    但这是曾经的历史,伴随着孙策的穿越,很多应该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比如说,陈矫和徐宣都曾经避乱江东,且拒绝孙策的任命和征召。

    当然,吕岱可不会知道这一茬。

    此时的吕岱,一身铁甲,威风凛凛,骑在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上,手中一杆长枪,端是个英武男儿。

    在他身后矗立的1000侍卫司士卒,各个身披皮甲,或持刀盾,或执长矛。

    微风之下,旌旗飘飘,鼓声震天响。

    一通鼓之后,身为海陵县长的徐宣终于出现在了海陵县低矮的城墙上。

    海陵县是个小县,地理位置也不是很重要,所以只有区区500士卒驻守县城。

    率领这500士卒的乃是魏续手下的一个军侯。

    魏续战败的消息,这军侯已经知道了,此时的他,心中异常忐忑!

    降,或是不降,是个问题。

    徐宣此时倒没有像历史中记载的那般,对孙策抱有恶感。

    毕竟,孙策的所作所为与历史上大有区别。

    况且,就目前来看,孙策的势力也算是比较大的诸侯了,也是个很值得投效的主公。

    天下乱世,主择臣,臣亦择主而事之。

    历史上,徐宣和陈矫之所以拒绝孙策,不外乎是因为嫌弃江东势力不够大,再加上孙策又杀伐过盛,出身也不高罢了。

    而这两人后来效忠曹操,也不过是因为曹操的势力更加大罢了。

    要说出身,曹操还是阉竖之后呢。

    而且,在对待世家豪门的问题上,曹操也是向来持打压态度,君不见杨修与孔融?

    所以说,目前,徐宣也并没有多么强烈的坚定的意志,要死守海陵县。

    吕布的死活,跟他徐宝坚有什么关系呢?

    徐宣之所以做这个海陵县长,还不是为了回报陈太守的知遇之恩!

    况且,决定降与不降的权利也不在徐宣手中。

    而是在徐宣身边的这位黄军侯手中。

    这个黄军侯,全名黄康,字健安。也算不上是个有能力的武将,不过是跟随魏续久了而已。

    而且,黄康在魏续麾下也不是很受宠信。从他驻守在海陵县就能看得出来。

    黄康倒也不是死忠之人,魏续既然都战败了,自己这500兵马能济了什么事?

    就算黄康想要给魏续尽忠,可他麾下那500士卒也不答应啊!

    好死不如赖活着,干嘛要打生打死的?

    就城下那么精锐的1000士卒,真要打起来,海陵县这么低矮的城墙可是屁用都没!

    黄康虽然有了投降的打算,可是真要让他立马打开城门,竖起白旗,他还真拉不下这个脸。

    人吗,总是想要有点面子的。

    吕岱可不管那些,只见吕岱看了看城头,朗声说道:“宝坚,事已至此,何不与我同为讨逆将军效力?”

    吕岱还是把徐宣当做自己的好朋友,话语里多少留了些面子。

    若是不然,吕岱只见威胁他投降便是。

    徐宣皱了皱眉,而一旁的黄康也听出了些意思。

    “徐县长认得城下武将?”黄康开口问道。

    徐宣踌躇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黄军侯,此人为我昔日好友,吕岱,吕定公!”

    黄康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下,开口说道:“徐县长,可否与城下吕将军通融一二,给我手下这500兄弟留出一条生路!”

    徐宣闻言,双眉一挑。

    “黄军侯,可是要投降?”徐宣沉声问道。

    黄康摇了摇头,缓缓说道:“非我要投降,只恐将士不敢战!”

    黄康正说着,城下已经响起了震聋欲耳的吼叫声!

    “降!降!降!”1000将士齐声高喊,那气势震天动地,排山倒海。

    城头上,黄康和徐宣闻之尚好,多少还站的安稳。

    可有些士卒就不行了,竟然还有人脚步不稳,跌倒在城墙之上,那样子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黄康和徐宣左右看了看,都沉默下来。

    如此军心,怎能一战?

    如此士气,可堪效死?

    答案是肯定的,这仗没法打了。

    一身甲胄的黄康,叹了口气,拿下了头盔,放在城墙之上,沉默不语。

    一身皂衣黑靴的徐宣有些无奈,却又不得不去。

    总要去面对,徐宣在心中安慰自己,或许孙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开城门吧!”徐宣淡淡的说道。

    他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既然决定了,就尽力做好。

    黄康闻言,心中一喜,扭头对身后的亲兵说道:“还不快去开城门!”

    几个亲兵也是面带喜色,忙不迭的去开城门。

    吕岱骑在马上,静静地看着城头上发生的一切。

    果然如他所料,紧闭的城门,随着“吱呀吱呀”的声音,开了。

    吕岱知道,海陵县城被自己拿下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12、引兵北上战广陵 十() 
孙策很快就收到了陈武遇袭的消息,随之而来的还有吕岱攻取海陵县的消息。

    两个消息,一好一坏。

    孙策倒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又是陈登这么个难对付的对手。

    至于吕岱能兵不血刃的攻取海陵县,也在预料之中,毕竟魏续已经战死,海陵县守军很难说还有什么军心士气守城。

    不过,让孙策略感欣慰的徐宣此人。

    要知道,在《三国志》中,徐宣可是被列传之人。

    虽然这人具体干过什么事,孙策记不清了,不过肯定是个人才。

    既然是人才,那就要用起来。

    孙策的命令很快到了,依旧以徐宣为海陵县长,吕岱领本部士卒北上,于周瑜麾下听用,攻取高邮县。

    同时,孙策还命令别部司马凌操领本部士卒北上,于周瑜麾下听用,攻取高邮县。

    至于陈武,则依旧在南湖镇忐忑的等待着孙策的到来。

    3月24日,太史慈领兵至高邮城外。

    同日,孙策领大军至南湖镇外。

    南湖镇外,孙策全身披挂整齐,银色的甲胄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他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手中的一把九曲霸王枪,显得颇为英武。

    墙上的红缨和头盔上的红缨,伴着微风缓缓飘荡。

    同样披挂整齐的韩当、李襄、邓当、孙皎等诸将也都骑在自己的马上,紧跟着孙策。

    军师郭嘉,主簿严畯,功曹魏腾也骑马而行,紧随孙策身旁。

    约莫距离南湖镇还有五里路的时候,陈武已经**着上身,背负荆条,跪在了路旁。

    孙策看着这一幕,笑了。

    这家伙,竟然来了个负荆请罪!

    其实,孙策在心中被没有特别怪罪陈武。

    只是,有功必赏,有错必罚,这是一个合格的主公所必须应有的品质。

    况且,功曹魏腾就在边上,孙策可不敢哈哈一笑,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就不了了之。

    当然,处罚是必须的。

    若是不给陈武一点处罚,恐怕陈武自己晚上都睡不踏实。

    不过,给陈武宽宽心也是需要的。

    只见孙策跳下马,将手中的九曲霸王枪递给身旁的亲兵,向跪在路边的陈武走去。

    孙策笑了笑,用脚轻轻踢了踢陈武跪在地上的膝盖。

    “你小子不自己起来,难不成让老子给你扶起来不成?”孙策笑骂着说道。

    听闻孙策如此说,陈武更是心中羞愧不已。

    陈武依旧沉默的跪在地上,如今虽然是阳春三月,可是微风拂柳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寒意。

    再加上悲伤的荆条,孙策能够明显的看见勒出的几道血痕。

    何苦呢,这么糟践自己,万一把身子搞坏了,谁给自己征战天下?

    孙策见陈武不起来,笑了。

    “你小子够行的啊!”孙策又踢了陈武一脚,开口骂道:“看了几本书,还知道负荆请罪了?”

    陈武闻言,更是愧不可当。

    “属下知罪,请主公责罚!”陈武依旧跪在地上,拱手抱拳说道。

    孙策拍了怕陈武的肩膀,叹了口气,抽出了陈武背上的荆条。

    看着陈武背部的血痕,孙策接过一个亲兵递过来的红色大氅,系在了陈武身上,然后缓缓拉起了他。

    “子烈,你要记住,胜败乃兵家常事,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孙策沉声说着,陈武连连应诺。

    孙策想了想又说道:“既然如今你残部还有800余人,我便把你降职为军司马,率部带功立罪!”

    说罢,孙策倒是先看向了一旁的功曹魏腾,见他似乎并无异议,这才将目光看向陈武。

    陈武原本以为,恐怕孙策会将自己一撸到底,却没想到孙策还给了自己机会。

    陈武顿时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孙策使劲拍了拍陈武的肩膀,率众人向南湖镇而去。

    却说太史慈这边,到了高邮城下后,情况正如周瑜所料到的那样,城中士卒果然是坚守不出。

    让太史慈惊奇的是,高邮城竟然要比广陵城还要坚固高大。

    原来,陈登自上任为广陵郡太守之后,便将郡治迁往高邮县。同时,陈登开始征募人手加固广陵城。

    原本不过是低矮的夯土城墙,如今竟然包上了条石和青砖,这么一座坚城,高大难攻。

    城墙上,哨楼和女墙鳞次栉比。

    城下的太史慈,全身甲胄,骑在一匹黑马上,远远看向城上。

    密密麻麻的士卒全副武装的矗立在城头上,士气颇为旺盛!

    陈登倒是不像魏续一样,到处挖的是壕沟。

    除了护城河,城外的土地还算平整。

    想来,陈登并不打算困守孤城。

    若是战事顺利,陈登可以方便的出城追击。

    若是战事不谐,陈登又可以方便的出城逃走。

    总之,困守孤城这种事,陈登可做不出来。

    太史慈乃是孙策爱将,那自然是有道理的。

    武力值且先不说,太史慈最大的优点就是胆大。

    历史上,曹操说赵子龙一身是胆。而现在么,这句话被孙策借来形容太史慈了!

    太史子义一身是胆,就是孙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而太史慈也从未让孙策失望过。

    孙策对太史慈也真是没得说,虽然江东军极为缺马,不过孙策还是给太史慈军中拨了200匹马,恰好能组成一支100人的骑兵。

    此时已经兵临城下,不过太史慈可没打算上去就攻城。

    自己不过区区两千士卒,去攻城?开什么玩笑?

    只见太史慈一身铁甲,身披红色大氅,骑在一匹黑马上,手中大戟一挥,身后的100骑兵紧跟着,随他一起到了高邮城下。

    不得不说,太史慈训练骑兵还是有两下子的。毕竟是北方人么!

    在城头上弓箭射程之外,太史慈手中大戟一挥,直指城上,高声骂道:“陈登小儿,可敢出城迎战?”

    城头上,陈登一身锦袍,外罩皮甲,腰间别着一把长剑,苍白的小脸变得有些红。

    原来,此时陈登竞强忍着心中的怒气。

    楼下那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竟然称呼自己为小儿?陈登怎能不生气?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13、引兵北上战广陵 十一() 
可若是要让陈登出城迎战,他还真是不敢。

    且不说楼下那100骑兵,自己这全是步兵出去,那不是送死么!

    况且,如今城中兵马士气正高,万一出城战败,军心动摇,这城还怎么守?

    陈登喘了几口气,看着楼下的太史慈,心中焦急,正想着怎么回击他,却听一旁的秦谊开口大骂。

    陈登心中一喜,可是听着秦谊开骂,却越是听,眉头越皱。

    “楼下那厮,你强攻我主疆界,是何道理?”秦谊义正言辞的指着太史慈开口骂道。

    太史慈闻之一笑,这个傻缺。

    “胡言乱语,这广陵乃大汉之广陵,高邮乃大汉之高邮,尔等果真是朝廷叛逆!”太史慈指着秦谊骂道。

    秦谊闻之一愕。

    怎么感觉人家说的好有道理啊!

    不过秦谊怎么着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很快转过弯来,厉声喝道:“强词夺理,孙策小儿无故兴兵,岂非也是朝廷叛逆?”

    太史慈闻之骂道:“放你娘的屁,我主兴仁义之兵,替天子讨不臣,你可敢出城一战?”

    秦谊怒不可遏,手中长刀一挥,就要出城。

    几个亲兵死命的拉住自家校尉,真要是出城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