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策笑了笑说道:“此乃人伦之情,孰敢轻视于我?”

    不过孙策还是按照女人的意思,轻轻吻了一下女人的侧脸,转身走出了院子。

    讨逆将军府,议事堂中,密碟司主事孙江和情报司、刑讯司主事孙湖少见的出现在了众臣之中。

    要知道,这两位乃是孙策家奴出身,与侍卫司的孙河,孙海一样,都是孙策最为信任的人。

    而由于这两位职责的隐秘性,向来是极少参加这种议事的。

    不过,这两位这次出现,也是应有之意。

    孙策在返回吴县的途中,在自己的地盘里遇刺,这种事情必须有人负责,而负责情报工作的密碟司主事孙江和情报司、刑讯司主事孙湖必然要对此事负责。

    孙策坐在上首,轻咳了一声,此时他的左臂还是稍微有些疼痛。

    “诸位想必都已经知道了我遇刺之事!”孙策看了看孙江和孙湖,沉声说道:“孙江,孙湖,你们两个说说吧!”

    孙江孙湖二人皆起身拱手,说道:“回禀主公,此事我等失职,请主公责罚!”

    孙策摆了摆手,说道:“罚是一定要罚的,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孙江点点头,开口说道:“回禀主公,此次行刺已经可以证明是彭林所为,而且可以确定的是彭林已经得到了一股庞大势力的支持!”

    孙策敲了敲案几,开口问道:“庞大势力的支持?”

    却见孙湖起身说道:“回禀主公,刑讯司在重伤被俘虏的黑衣人那里得到了一些情报。”

    孙策点点头:“说吧!”

    “除了彭林之外,策划此次行刺的还有一个道士和一个南阳口音的文人!”

    “南阳口音?”孙策皱了皱眉,难道是刘表?

    孙湖又开口说道:“且这南阳口音之人极爱饮酒!”

    爱饮酒,南阳人,不会是郭嘉吧!

    可是这时候戏志才应该还没死,荀彧也还没有把郭嘉推荐给曹操吧!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49、诸郡杂事() 
想了片刻,孙策说道:“茅山宗茅宗主就要回去了,你们派人与茅宗主一起回茅山查一查,那么多人,茅山一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顿了一下,孙策又说道:“对吴郡所有酒馆和客店都好好查一查,我感觉他们似乎就在附近!”

    “属下遵命!”二人领命,拱手而去。

    孙江和孙湖走了,可这事还得继续议下去。

    “大家都说说吧,这庞大势力可能来自何方?”孙策敲着面前的案几,沉声问道。

    只见主簿严畯开口说道:“主公,臣以为这股庞大势力极有可能来自刘表!”

    孙策点点头,问道:“说说看!”

    “回禀主公,南阳为荆州牧刘表所有,且刘表与主公有仇怨,自不愿意看主公崛起于江东,因而派出刺客助彭林行刺于主公!”严畯开口说道。

    孙策感觉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却见严畯又继续说道:“且当初刘表谋害破虏将军之计便与此如出一辙,皆是暗放冷箭。”

    孙策摇了摇头,说道:“刘表守户之犬,无有进取之心!”

    严畯听了一笑,开口说道:“正因为刘景升不过一守户之犬,所以不管这次行刺是不是由他所为,主公都应对外宣称是刘景升所为。”

    孙策一听,恍然大悟。

    却见严畯继续说道:“一则,主公将来讨伐荆州借口更加充分。二来,可以试探此事是否为刘表所为。三则,若不是刘表所为,还可以使真正的行刺者放松警惕!”

    孙策闻言连连颔首,看来这个黑锅只能让刘表背了。

    第二日,孙策对外公布,荆州牧刘表派人于茅山行刺于己。同时,孙策一面向朝廷上表陈情,一面给刘表送去一封信。

    这信里自然没有什么好话,大有发兵攻打荆州之势。

    事实上,孙策已经对紧挨着荆州江夏郡的鄱阳郡下达了命令,除了防备刘繇之外,可以派兵向西出柴桑,袭扰荆州。

    虽然,对外公布行刺乃是刘表所为,但是孙策依旧没有停下调查的步伐。

    孙策几乎可以确定,那个道士就是于吉。

    于是乎,密碟司又多了一个任务,便是捉拿于吉。

    此时的于吉不过是被逐出茅山宗的一个落单道士,远远不像书中所记载的那般信徒无数,影响力巨大。

    起码,孙策曾经询问过很多人于吉之事,皆未曾听说过。

    也只有茅清,这个于吉曾经的师傅说出了于吉之事。

    孙策发现,自己似乎在寻找隐藏的历史。

    于吉能够从一个落单道士发展成在江东极有影响力的天师,一定有其原因,想必是受到了某些人的帮助。

    本着谁得利,谁所为的简单逻辑,帮助于吉的人一定是孙权了。

    算算时间,也对的上。

    从195年到200年,五年的时间足够于吉成长为一个名满江东的天师了。

    只是碧眼儿如今才13岁,难道说古人都这么早熟?

    倒也能够理解,自己不也小小年纪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如今不过20岁也占据了大半个江东!

    整个江东有条不紊的按照孙策的设计发展着。

    鄱阳郡都尉孙贲不停地招兵练兵,一边防备着南部的刘繇,一边兵出柴桑县袭扰紧挨着的江夏郡。

    秣陵郡太守恒阶和秣陵县令步骘,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建秣陵城,当然还有讨逆将军府,这个工程可是不小,也许要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建成。

    当然秣陵都尉孙河也在紧锣密鼓的征兵练兵,时刻防备着江西的袁术。

    如今袁术新败,所考虑的也是争夺中原和徐州,虽然对于孙策控制江东的速度有些惊讶,却仍旧认为江东非成事之地。

    而宛陵郡郡丞鲁肃的重要任务则是教化山越,至于宛陵郡都尉董袭,则一边征兵练兵,一边出兵山越。

    对于宛陵郡西边的庐江郡,孙策暂时不好下手,如今陆康还没死,依旧是庐江太守。

    除非孙策想和吴县陆氏一刀两断,否则绝不能攻打庐江。

    反正陆康也70岁了,恐怕活不了多久。

    毗陵郡的屯田做的不错,毗陵郡郡丞王伟已经初步建起了嗝县和长荡县。

    吴郡的渔盐之事也发展迅速,海盐县和长水县出产的盐和腌鱼越来越多。而吴郡郡丞陆俊也知趣的递上了辞呈。

    孙策当然不能一下子就同意,好像自己巴不得陆俊辞职似的。

    推辞了两次之后,孙策改任陆俊为幕府议曹从事,而吴县县令虞翻则是新任的吴郡郡丞。

    会稽郡郡丞高岱前些日子来报,说是一百亩试验种植的冬小麦长得不错,大概五月底六月初就能成熟。

    六月份正好能够赶得上种一季水稻,十月份正好成熟。接下来十月份又可以种一季冬小麦。

    虽然小麦的产量比较低,不过总比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强得多。

    这个时代南方的亩产要比北方低一些,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粗放,不像北方人多地少精耕细作。因此南方水稻亩产差不多在3石左右。南方小麦亩产则在2。5石左右。

    《汉书?律历志》记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即一石为120斤。

    因此水稻亩产约为360斤,折合现代为180斤。

    小麦亩产则约为300斤,折合现代为150斤。

    孙策认为,自己的治下,如今毗陵郡,吴郡,会稽郡以及秣陵郡和宛陵郡都可以尝试种一季冬小麦,一季水稻。

    这样一来,讨逆将军府每年可以多收六分之五的粮食,将近翻了一倍。当然往南比如鄱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则可以试种双季稻,再往南交州则可以种植三季稻。

    如果自己再派人往占城得到占城稻这种极为高产的作物,那么想必自己征战天下的粮食就不愁了。

    当然,想要一下子提高粮食产量是不现实的。

    会稽郡虽然试验成功,却依旧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

    所以,孙策不可能一道命令下去,毗陵郡等五郡一下子就全部开始试种两季粮食,一季水稻,一季冬小麦。这样老百姓接受不了,恐怕众多的官员也无法接受。

    以会稽郡为试验区,在全郡范围内推广。

    孙策的打算是用一年的时间在会稽郡完成实验和推广,用三年的时间在毗陵郡等五郡内进行推广。

    用五年的时间保证这五郡都实现一年种两季粮食。

    同时,孙策也会尽快派人前往占城收集占城稻。

    要知道,占城稻这种高产作物对于这时的中国南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作弊器。就像后世明末清初从美洲传来的玉米和红薯一样。

    农业时代,粮食就代表着一切!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50、孙策有女() 
孙策这些日子一边忙着处理公务,一边照料着待产的陈冰。

    当然,孙策还盛情挽留下了华佗。

    原因嘛,主要有两个。

    一是有华佗在,就能几乎最大程度的保证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要知道陈冰才17岁,这个年龄生孩子,可是很危险的,所以孙策就请华佗给陈冰开了一副药,以保证能顺利产子。

    而且,在孙策的记忆中,历史上很多的东吴名臣都是英年早逝,孙策就不说了,如周瑜,如太史慈,如鲁肃,如吕蒙,这些可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太可惜了。

    这一世,孙策要尽可能的让这些臣子为江东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光与热。

    第二个原因同样是出于孙策的私心。

    孙策希望建立一所医学院,尽可能的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一方面降低百姓得病后的死亡率,一方面提高战后伤兵的存活率。

    当然,孙策所希望的医学院,不仅要有培养医学人才的功能,还要进行医学研究,促进中医更好的发展。

    华佗确实有些心动了。

    每个人都有开宗立派的心思,华佗也不例外。

    孙策已经承诺可以在秣陵城外为华佗建立一座岐黄书院,而华佗就是第一任山长,可以传道授业解惑。

    华佗答应孙策暂时考虑一段时间,暂住在讨逆将军府中。

    却说3月29日,陈冰突然喊腹痛。

    众人顿时明白过来,这是要生了。

    孙策头脑还懵着,就被几个稳婆和侍女赶了出来。

    院子外,孙策焦急的等待着。

    吴夫人也迅速赶来,孙尚香站在一旁好奇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侍女。

    只见孙尚香拉着孙策的裤腿,说道:“大兄,嫂子是要生小宝宝了嘛?”

    孙策看是孙尚香,怜爱的拍了拍她的小脑袋,笑着说:“尚香乖,你马上就要当姑姑了!”

    孙尚香闻之一喜,笑着跑到吴夫人跟前,说道:“我就要当姑姑了,我就要当姑姑了!”那声音极为欢快。

    孙策焦急的在院子中来来回回的走着,吴夫人看着儿子的紧张的样子,似乎想起了当年的事情,自己生伯符时,文台不也是一样在门外焦急的走来走去嘛!

    这父子俩,真是像啊!吴夫人在心里想着,带着喜悦的心情,自己就要做奶奶了。

    文台,你看得到嘛?

    你也要做爷爷了!

    求你在天上一定要保佑你的儿子!吴夫人在心中默默说着。

    生孩子在这个医学条件尚不发达的时代,简直就是一道鬼门关。即使在后世医疗条件发达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生孩子是一件百分之百安全的事情。

    虽然华佗的存在,稍稍提高了陈冰顺产的几率,可是华佗也不敢保证,陈冰生孩子就一定没问题。

    毕竟华佗虽然被人称为神医,却不是神。

    听着房内不时传来的凄厉的叫声和无力的哼声,孙策心中越发焦急。

    好几次孙策都想要冲进房间,却被吴夫人命令几个仆妇将孙策紧紧拉住。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男人进产房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吴夫人当然不会看着儿子进去。

    即使在后世,也有很多地方有着这样的讲究。

    孙策无奈,只能焦急的等待着。

    华佗看着孙策焦急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说道:“将军莫急,夫人吉人自有天相,想必是无忧的!”

    华佗的话,多少还是起了些作用。

    孙策还是比较相信华佗的,谁让人家是神医呢!

    从早上一直到中午,孩子还没有出来,孙策此时简直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而讨逆将军府议事堂内,众臣也是三三两两的挤成一团。

    要知道,这不仅是孙策的一件大事,还是孙氏宗族的大事,更是以孙策为核心的整个江东利益集团的一件大事。

    孙策不在乎生男生女,孙氏宗族则希望生男,而众臣则是想法各异。

    顾氏家族当然希望这一胎是个女儿,这样以后顾滢嫁过来,还是有很大可能生长子。

    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马日磾,他同样希望这一胎是个女儿,这样的话马妍嫁过来还有可能生长子。

    除了顾氏和马日磾,张昭和张纮也是同样的想法。

    自古以来继承人问题都是困扰着上位者的一大难题,所谓的长幼嫡庶让无数英雄豪杰犯难。

    张昭和张纮作为孙策帐下最为重要的两位文臣,他们自然要替孙策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即使这个孩子还没有出生。

    但是陈冰是妾,如果生了儿子必然是庶子。若是以后顾滢进了门,生下儿子必然是嫡子。嫡庶之争是张昭和张纮不想看到的。

    陈冰的房间里,终于传出了一阵响亮的哭声。

    孙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孩子出生了。

    过了一会儿,便有一个稳婆抱着孩子,站在房门口,对孙策说道:“将军,母女平安!”

    孙策大喜,自己有女儿了!

    而吴夫人也是大喜,添了个孙女,正合吴夫人心意。显然,吴夫人也考虑到了嫡庶的问题。

    孙策对此倒是不在乎,对于现代思维的他来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可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