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陈橫若是身死,丹阳县自然是唾手可得了!

    第二日,黄盖领兵列于城外,命士卒叫阵。陈橫却只是不理,命士兵紧守城门,不得出战!

    黄盖看着城头上依旧保持着镇静的陈橫,心中暗道,陈橫这厮虽然骄傲自大,却也算是个比较有理智的宿将。

    如今我军士气如虹,而敌军士气不振,相比之下,这陈橫自然知道还是固守城池为上。

    不过黄盖可不会让陈橫就这么在丹阳县城中固守下去,主公那边已经传来消息,不日就要兵围宛陵,驱刘繇入豫章,这等战事,自己可不想错过。

    看来只能试试步子山那一招了,这小子也真是够损的,不过我喜欢。

    黄盖在心中想着,嘴角边竟然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的笑意。

    而此时陈橫也在城头上观察着黄盖。哼,匹夫家奴也敢挑衅与我,本将军就是不出城,你能奈我和?陈橫在城头上得意洋洋的想着。

    时不时的还幻想一下,待敌军士气大跌时,自己派兵出城偷袭,大获全胜,从而名震江东。只可惜,这些都只是陈橫心中美好的幻想而已。

    这些美好的幻想甚至还没有保持一炷香的时间,就完全破碎了。

    只见城外不远处的地方,突然从黄盖大营中跑出了几个身着女子衣裙的大兵,这几个大兵嘻嘻哈哈的指着城头上的陈橫笑骂道:“陈橫自视甚高,实则胆小如鼠,张英尚且自焚,你都不敢出城,送你一套衣裙,回家绣花可好?”

    城外阵前,黄盖笑嘻嘻的对李襄、蒋钦和周泰三人说道:“步子山这话如此阴损,我就不信这陈橫还不出城!”

    李襄三人听了也是哈哈大笑,虽然步骘这话真的有点阴损,可是大家真的很喜欢啊!

    陈橫看着城下那几个穿着女人衣裙扭来扭曲,搔首弄姿的大头兵,心中反胃欲呕。

    听着那些大头兵口中的话,陈橫简直悲愤欲绝,竟然说老子不如张英,还说老子是女人,卧槽,完全不能忍了!

    城下的哄笑声,还有周围士卒们想笑又不敢笑强忍着的样子,都好像是在狠狠的抽他陈橫的脸。士可杀不可辱啊!

    陈橫此时面色通红,目眦欲裂,大吼一声,说道:“随老子出城,干掉这些杂碎!”

    不一会儿,陈橫点起八千士卒,随自己出城迎战。只见陈橫面红如血,骑在一匹健壮的红马上,手中一杆大刀,出得城来,而身后则是八千士卒。

    若是孙策在此,看见陈橫这幅打扮,一定会惊掉下巴,这他娘的明明是关公啊!

    不过周泰可不管你什么关公不关公的,老子没听说过。

    只见陈橫甫一出城,周泰便跃跃欲试,李襄和黄盖自然不会和周泰去抢功。李襄是刚刚升过官,黄盖则是知道自己一时半会没法升官。至于蒋钦当然不会和自己的好友抢功。

    周泰手持一杆大铁枪,迎面朝陈橫冲去。

    陈橫不屑的看了周泰一样,无名小卒,也敢来挑战与我,原本打算三五个回合就干掉这家伙,却没想到,五个回合之后,陈橫越打越心惊。

    这厮是哪里来的怪物,这枪为何这么快,这力为何这么大?

    十个回合之后,陈橫终于支持不住,打算调马转身而逃,却不料周泰根本不给他逃得机会,一枪迅速插进了陈橫的脖子上,这一枪这么快,自己竟然没有看清对方是如何出手的!

    “废物!”周泰吐了口唾沫,不屑的骂道。

    陈橫死了,临死前,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着的只有两个字,“废物”。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40、兵围宛陵() 
周泰手中大铁枪一挑,便将陈橫的脑袋扎在了枪尖上。

    只见周泰一夹马腹,向丹阳城下飞驰而去,手中大铁枪一举,怒声喝道:“尔等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城上士卒见周泰犹如魔神一般,本就无心再守,现在更加无意反抗。

    很快,丹阳城门打开,城内的两千士卒皆跪伏于地,乞降求活。

    黄盖诸人收复丹阳之后,又顺势取了石城,芜湖,潥阳三县,随即再次南下宛陵县。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正月17日,刘繇被围宛陵县。

    孙策领兵10000自东而来,围住宛陵东门。

    韩当、诸葛瑾与吴景、孙贲、陆航合兵一处,9000大军自西而来,围住宛陵西门。

    而黄盖、李襄、周泰、蒋钦则自北而来,领8500士卒,围住宛陵北门。

    当夜,孙策听黄盖所报,周泰、蒋钦二人破牛渚,攻秣陵,打丹阳皆立大功,顿时大喜。

    只见孙策点了点头,看着周泰,蒋钦挺胸抬头的样子,说道:“公奕,幼平果然不负我望。”

    顿了一下,孙策又说道:“传我命令,加封侍卫司军司马蒋钦、周泰二人为侍卫司校尉,其部所缺兵员各从刘繇军中俘虏择其精壮补充!”

    蒋钦、周泰闻言大喜,出列拱手道:“谢主公!”

    说罢,孙策又看向站在一旁的李襄说道:“侍卫司校尉李襄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当为众军表率,加李襄为威武校尉,其所部兵马为威武营!”

    李襄一听,也是一喜,原以为自己暂时不会升官,没想到还是升了,虽然只是加了个营号,算是半级,可总比那些没有营号的校尉强多了。

    “誓死为主公效命!”李襄拱手出列,大声说道。

    孙策听了十分满意,李襄就是他树立的一个标杆,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不管你曾经是黄巾贼,或者是江匪水贼,只要有功,他都会重用。

    如今孙策军中的校尉也变的多了起来。

    排第一的自然是李襄这个侍卫司威武校尉,其次便是侍卫司的陈武、蒋钦、周泰三个校尉,最后便是董袭这个别部校尉。

    孙策再一次赶到了升官的紧迫感,要是老子做了大司马,就不用这样,连校尉都要分两级来升。

    要知道,大家跟着孙策骑兵,为的可就是荣华富贵,若是没有官做,那还打个什么劲的仗?

    想了想,孙策对众人说道:“诸位各自回营,今夜饱食,明日破贼!”

    第二日,宛陵城下,孙策领诸将于宛陵县北门叫阵。

    刘繇与薛礼,太史慈等武将及孙邵、许邵等文臣上城头查看,却见城下一将身着银甲,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手中一杆九曲霸王枪,这人不是孙策还是谁?

    “刘繇,可敢出城与我一战?”孙策将手中九曲霸王枪一举,指着宛陵城头,大声说道。

    “孙策小儿,你以下犯上,攻袭刺史,可是要造反嘛?”刘繇面色潮红,愤怒的指着孙策骂道。

    “造反?”孙策闻之大怒,开口骂道:“我看是你要造反,家父当初随朱俊将军征讨黄巾军时,你在哪里?家父追随司空张温讨伐西羌时,你又在哪里?家父响应各路诸侯讨伐国贼董卓时,你又在哪里?”

    孙策越骂越怒,似乎要将心中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

    “我率领父亲旧部与舅父一起平定泾县反贼祖郎时,你在哪里?我领兵讨伐占据吴郡僭称东吴德王的严白虎时,你又在哪里?会稽太守王朗意图不轨收留叛贼,我率兵讨伐,你又在哪里?”

    孙策怒吼着,将手中大枪一挥,对身后的上万士卒喊道:“刘繇身为扬州刺史,不但不能安定扬州,还要讨伐我等朝廷功臣,江东儿郎们,你们能答应吗?”

    “不答应,不答应,不答应!”上万士卒齐声怒吼,那声势震天动地。

    “刘繇,你可要战?”孙策手中九曲霸王枪一挥,大声吼道。

    城头上的刘繇面如土色,薛礼和许邵也是面色苍白,头上都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只有太史慈和孙邵面色如常。

    如此英雄,真人杰也!太史慈和孙邵在心中不约而同的想到。

    的确,此时的孙策一人一马在那里,就仿佛是一座高山一般,这是士气,是军心,也是民心。

    民心所向,战无不胜!

    站在城头上的刘繇很疑惑,这是怎么了?

    汉室天下,福泽数百年,如今到底怎么回事?连民心也没有了嘛?

    刘繇却不曾想过,自黄巾乱起,汉室早已威严扫地,哪里还有什么民心。

    如今天下乱起,明眼人都看的明白。

    连刘焉和刘表这种手握重兵的宗室都按兵不动以观成败,刘繇却还看不清。

    或许不是看不清,刘繇只是不想看着这数百年的汉室天下成为过眼烟云。

    天下各地的世家大族都对汉室失望了,他们早已各自下注,为的就是家族的延续和兴盛。

    当然,也不是没有继续效忠汉室之人,如董承、刘备这等皇亲国戚,他们的命运与汉帝一体,为了生存也只得这样。

    当然,还有一群自以为忠义,却看不懂天下大势的腐儒。

    这些人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要不然真实的历史中,曹操为何迟迟不能称帝,就是因为始终有一股力量再与他作斗争,而这股力量所依靠的一直就是皇权。

    这股力量就是庞大的北方士族,而曹丕之所以能称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改变了曹操的政策,实行九品中正制结好世家,世家得到了利益,自然不会对汉献帝忠心,转而支持曹丕,从而使曹丕得以称帝!

    当然,孙策可是不会和刘繇讲这些。

    如今若是杀了刘繇,那可就是公开造反了。孙策不愿意做出头鸟,所以还是给彼此一个台阶下比较好。

    “刘繇,可敢与我一战,无论成败,我可以礼送你去豫章!”孙策放下手中大枪,缓缓说道。

    而刘繇的心中似乎又充满了力量,一脸的坚毅。

    即使螳臂当车,即使看不清天下大势,那又如何?

    刘氏享国数百年,难道真的要断送在这一代刘氏子弟手中?

    即使真的会断送,我也要再为刘氏天下,献出最后一份力!

    “领兵出城一战!”刘繇坚定的说道,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芒。

    那是为了理想奋不顾身,为了家族不惜一切,为了汉室天下敢于抛弃一切的力量。

    那是一种圣洁的信念。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41、太史慈大战小霸王() 
看着刘繇一脸的坚毅,太史慈和孙邵也都为之一震。

    刘繇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这种坚毅却感染着两人。

    很快,刘繇领兵出城,列阵于城外。

    刘繇麾下唯一的大将薛礼领兵5000在军阵最前。薛礼此时才刚刚从那上万士卒震天动地的怒吼声中反应过来,浑浑噩噩了好长时间。

    如今打头列阵,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得已而为,毕竟刘繇有恩于自己。

    说起来薛礼已经是没了胆气,但是因为刘繇的恩义,他也要强自列阵。

    人活一世,总要有些信念,而忠义就是薛礼的信念,不是为了什么狗屁的汉室天下,只是因为刘繇有恩与自己而已。

    无他,报恩耳!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忠义之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这些信念,谈不上高下,分不出优劣。因为,人之所以是人,就是为了心中的信念。

    孙策穿越到了这个世界,他常常问自己,自己的信念是什么?

    也许他的信念是活着,在这个乱世好好活着。

    也许他的信念是征服,征服所有的敌人,夺取他们的财物,霸占他们的妻女。

    也许他的信念是为了民族的未来,要一统华夏,要避免百年后的那场汉人的灾难。

    这些都是他,也都不是他。

    人是复杂的动物,孙策甚至常常看不清自己。

    可是,那又怎样?

    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吧,随心而动,随意所为!

    想要请战的太史慈再一次被拒绝了,这一次太史慈的脸上终于显露出了一丝落寞。

    孙邵在一旁看的真切,想要说些什么,却开不了口,自己又比太史子义强多少呢?

    太史慈有些心累,他自认为对刘繇忠心耿耿,却不懂为何不被重用?

    反而是张英,陈橫,樊能,于糜这些人个个都能爬在自己头上。

    他们何德何能?

    太史慈的心里有一股怒火,他想要发泄,紧握着手中的大戟,却最终缓缓松开。

    人,还是要冷静些好。

    战鼓声很快敲了起来,这是孙策自起兵以来,所面临的最大一场战役,双方交战人数将近五万。

    同时,孙策明白,这也是他目前所碰到的最大的敌人。

    一定要成功!这是孙策唯一的想法。

    伴随着隆隆巨响的战鼓声,两方的大阵都动了起来。

    薛礼凭着内心的那股子忠义,手中紧握长刀,拍马向前冲去,身后5000士卒,紧随其后,冲杀过去。

    孙策军阵中,当先列阵之人乃是孙河,孙瑜,潘璋,宋谦,孙辅五人。

    五人各领本部,迎着薛礼率领的五千大军杀将过去。

    迎着薛礼而去的乃是孙策从弟孙瑜,孙瑜见薛礼朝自己而来,心中大喜,若是能阵斩敌将,兄长一定会封自己为校尉,那时自己可就比大哥(孙暠)官职高了!

    薛礼武艺并不算高,却也不算弱。

    江东孙氏乃是孙武之后,武艺代代相传。当然,有如孙坚、孙策这般武艺高强的,也有如孙瑜这般武艺一般的。

    虽然孙瑜武艺一般,不过对上薛礼也算够了。

    只见孙瑜手中大枪一抖,一个漂亮的枪花朝薛礼刺去。

    薛礼见孙瑜一枪刺来,心中大惊,想不到此人年纪轻轻,武艺竞比自己还要高,难不成是自己武艺太低了?

    薛礼想的没有错,他的武艺在江东一干武将中,确实不够看。

    好不容易躲过了孙瑜那刺来的一枪,薛礼还没松口气,却见孙瑜手中大枪犹如游蛇一般,顺势一挥,正好拍在薛礼左肩上。

    顿时一股大力传来,薛礼暗叫不好,手中长刀一挥,就要格挡,左臂却使不出劲,便又慢了一步。

    孙瑜瞅此机会,可不会放过去。

    这一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