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日磾笑着点了点头,仿佛是在说,孺子可教也!

    “来来来,伯符!”马日磾笑着对孙策说道:“我给你介绍一下我这两位子侄!”

    “策求之不得!”孙策笑着答道。

    马日磾笑着指着稍微年长的一位,说道:“这是我的长子,马忠,字安义。”

    孙策一愣,这位竟然是马日磾的长子,这可不得了。

    只见孙策拱了拱手,笑着说道:“策见过安义兄!”

    马忠约莫不到30岁,看上去是一个很沉稳的人,表情也比较严肃,想来应该是扶风马氏家教甚严。

    马忠听了孙策的话,赶忙拱手道:“不敢当将军如此大礼!”

    孙策摇了摇头,说道:“安义兄既然是马太傅长子,想必家学渊源,暂且为我幕府参军如何?”

    马忠闻言一愣,看了马日磾一眼,向孙策拱手行礼道:“忠拜见主公!”

    孙策笑着将马忠扶起,心中十分欢喜。

    然后孙策又看着另一位稍微年轻一点的,向马日磾问道:“太傅,这位是?”

    马日磾笑着说道:“他是我的侄子,马钧,字德衡。”

    孙策一听,就是一愣,不会这么巧吧,三国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就这么出现在自己眼前了?

    “钧,见,见过将军!”马钧有些结巴的说道。

    孙策一听,面上笑容更甚,没错,据记载马钧还真就是个结巴。

    “德衡不必着急,我曾听一医者说过,若是说话前能够在脑子中先说一遍,然后再放慢语速,能够很好的缓解口吃!”孙策笑着支了个招。

    马钧闻言一愣,然后顿了一下,缓缓开口说道:“钧多谢将军!”

    孙策点了点头,开口问道:“德衡可是喜好墨家公输之事?”

    马钧听了又是一愣,然后又是结结巴巴的问道:“将,将军,是,是怎么知道的?”

    孙策一听哈哈大笑,没错就是你了。

    “哦,我是听关中来的一位商队主事提过这么一句,说是扶风马氏有一位少年郎发明了新式织绫机,大大提高了织绫效率,看来我猜的果然没错!想来那人说的就是德衡了!”

    马钧点了点头,面色有些窘迫。

    却听孙策笑着说道:“我早就想派人去请德衡前来了,真是太好了!”

    孙策话音刚落,却见马日磾饶有兴趣的问道:“哦,不知道伯符要请德衡做什么事?”

    孙策微微一笑说道:“我听说江河中有一种船名为轮船,以车轮推进,可逆水而行。”孙策看马钧若有所思,又继续说道:“我还听说海洋里有一种船名为福船,尖底有帆,浅海深海皆可航行,且不易倾覆。”

    马日磾一听,便明白了孙策的意思,孙策所说的轮船和福船可都是军国利器。

    “将军,是想让我,帮你造出,这两种船?”马钧激动地开口问道。只是说话间还是有些结巴,一句话就停顿了三次。

    “的确如此!”孙策点了点头。

    马钧笑了,笑得很开心,只见他说道:“我愿意一试!”

    孙策闻言大喜,说道:“如此,德衡便暂且为我幕府司船长史!”

    马钧微微颔首,向孙策拱手行礼道:“钧,拜见主公!”

    孙策又得两位人才相助,心中极为高兴。

    扭头一看,这边还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坐着。

    刚才太过兴奋,进来时倒没有仔细看过这女子的长相。

    只见这女子一身紫色的衣裙,五官精致,梳着个随云髻,脸颊微微有些泛红,也不知道是因为茶水有些热,还是因为在孙策这位生人面前有些害羞。

    马日磾看着女儿微红的脸颊,心中暗道,果然有戏,不过听说孙策有意与吴郡四姓之一的顾氏结亲,这倒是个问题。

    马日磾心中想着孙策的婚事,面上却依旧一副笑盈盈的样子,拉着马妍对孙策说道:“这是我的女儿,马妍,今年刚刚及笄。”

    然后又见马日磾对女儿说道:“妍儿,快见过你孙大哥!”

    只见那女子脸色更红了,一脸娇羞的小声说道:“妍儿见过孙大哥!”

    那声音软软的,孙策听着,整个人都有些酥了。

    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孙策一脸怪异的看着马日磾,这老头难不成要把女儿嫁给自己?

    应该不可能吧,现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但凡有点身份的人都知道自己有意与顾氏结亲,难道马日磾这老头要让她女儿给自己做小?

    想了一会儿,孙策便不再去管,走一步看一步吧!这么个小姑娘,可是才十五岁啊,还有点小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2、大发神威太史慈() 
十一月初,江北都督府传来消息,刘繇在寿春附近被袁术击败,欲渡江南撤。

    十一月中,江北都督府再次传来消息,刘繇渡江南撤,并与江北都督府发生冲突,遭挫后直奔丹阳郡去。

    此时孙策正皱着眉头看着周瑜传来的消息。

    自己早已经派人通知了舅父,刘繇南下丹阳的消息,不知道舅父能否阻挡得住。

    应该是抵挡不住吧,有太史慈这样的猛将在,舅父和大兄一定不是刘繇的对手。

    十一月底,刘繇领五万大军攻取丹阳郡数县。

    丹阳郡太守吴景,丹阳郡都尉孙贲不能敌。

    丹阳郡乃是江东有数的大郡,孙策破祖郎之后,实行迁山越以实丹阳的政策,如今整个丹阳郡有民百万。

    丹阳郡辖下十六县,宛陵、芜湖、春谷、溧阳、丹阳、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

    原本丹阳郡郡治是在宛陵县,吴景为太守后将郡治迁往丹阳县。

    在刘繇的疯狂攻击下,吴景和孙贲不得不退守宛陵县。

    而丹阳郡北部的江城,句容,湖熟,秣陵,石城,丹阳,芜湖,溧阳,春谷九县已经完全失手,而这九县正是靠近长江,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利的地带,可以称得上是整个丹阳郡的精华区域。

    虽然这部分区域的面积不过占整个丹阳郡的五分之一,人口却占了十分之七,也就是说这九县就拥有人口差不多70万左右。

    而其余的宛陵、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则分布在丹阳郡南部,面积广阔,却常有山越出没,且人口不过30万左右。

    而刘繇的进攻依然没有停下。

    占据了丹阳北方九县之后,刘繇派自己手下大将张英屯兵于长江渡口牛渚,屯粮十万石于邸阁。

    据说张英到了牛渚之后,整日操练兵马,加强戒备,对外号称,纵有百万兵马不可过江一步。

    也许是刘繇在江北寿春受到袁术欺压,过江时又在江北都督府受挫,此时的刘繇满心怨气,好不容易找到了个软柿子,自然要拼命捏。

    所以,吴景和孙贲就倒了大霉。

    只怪太史慈太勇猛,刘繇兵又多,整个丹阳的5000郡兵自然不是刘繇的对手。

    刘繇派张英屯兵牛渚守住后路,然后又派出自己帐下大将樊能,于糜南下进攻故鄣、于潜二县。

    刘繇又派自己手下骁将陈橫守丹阳县。

    刘繇自己则亲领大军南下进攻宛陵县,以手下大将薛礼为前军,以小将太史慈随侍左右,大举进攻。

    12月初,刘繇兵围宛陵县,吴景与孙贲大惊之下,派长子吴奋向东朝吴县而去,找孙策求援。

    此时宛陵县城外,刘繇大营之内,正在议事。

    其中一人,容貌英伟,年近四旬,端坐帐中上首。

    这人正是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汉室宗亲,太尉刘宠之侄。

    只见刘繇开口说道:“尔等谁愿为先锋,为我取宛陵县城?”

    刘繇话音刚落,就见一人出列,开口说道:“某愿为先锋,为大人攻取宛陵县城!”

    这人身高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貌刚毅,正是刘繇的东莱同乡太史慈。

    太史慈昔年曾为郡吏,又为报北海相孔融之恩而在北海破黄巾军,后追随刘繇南渡长江,为其效力。

    然而太史慈始终不得刘繇重用,郁郁不得志。

    有人曾经建议刘繇可用太史慈为大将,刘繇却说道:“我若用太史子义为大将,许子将必然会笑我不识用人。”

    这一次,刘繇倒是没有拒绝太史慈。

    只见太史慈笑着说道:“子义真猛士,如此我便命你为先登,领五百士卒登城!”

    太史慈闻言大喜,说道:“属下遵命!”

    刘繇点了点头,又对自己的大将薛礼说道:“薛将军便为子义压阵,随之攻城。”

    薛礼拱手称是。

    刘繇抚剑起身,大声说道:“破宛陵,便在今日!”

    大帐外,太史慈很快便点齐了猛士500。

    只见太史慈领500猛士出得大营,列于阵前。后面便是薛礼率领的5000士卒,待太史慈甫一登城,这5000士卒便随之而上,一举破城。

    只见太史慈立于阵前,一身甲胄,极为雄壮。

    “砰”的一声,太史慈将自己的大戟插在营前辕门外的地面上,又从背后抽出两柄手戟,大声吼道:“弟兄们,随我先登入城!”

    那五百猛士也随之怒吼三声:“先登,先登,先登!”

    在这怒吼声中,太史慈带着五百猛士朝城墙冲去,而薛礼率领的5000士卒则开始向城头射箭,压制敌军。

    密密麻麻的箭雨射向城头,吴景看到一幕,匆忙嘶吼着,命士卒上盾躲避,同时在藏城垛边,向下还击。

    然而吴景麾下兵少,原本只有5000郡兵,如今逃到宛陵县城,也只剩下3000余人。

    城楼上的箭枝稀稀拉拉的射下来,虽然少,却也给太史慈和他的五百猛士造成了不少伤害。

    很快,由薛礼率领的士卒将长梯搭上了城墙,数十架长梯被架在了城墙下,在弓箭的压制下,城头上的士卒根本无法露头。

    密密麻麻的箭雨下,偶尔有几架长梯被推倒。

    太史慈一马当先,飞快的爬上长梯,没过一会儿,就登上了城头。

    紧跟着,十个,二十个,上百猛士纷纷登上城头。

    吴景正要组织亲卫,将登上城头的敌军赶下去,却见孙贲紧紧拉住暴怒的吴景说道:“敌军有此大将,宛陵已不能守,我等可退往泾县、陵阳,实在不行,还能退往黟县、歙县。只要伯符大军一到,我们还能杀回来!”

    吴景被孙贲紧紧拉住,看着不远处犹如魔神一般大杀四方的太史慈,根本无力再组织士卒反击,只得点了点头,率兵逃往泾县。

    经此一役,太史慈名声大震。

    吴景和孙贲共领着两千余残兵退往泾县,与泾县县令陆航合兵一处。

    而太史慈此次攻破宛陵县城,麾下500猛士,只余200多。刘繇见太史慈立功,不得不赏,便以太史慈为军司马,只不过麾下的士卒却还是剩下的那二百多先登猛士。

    然而,即便刘繇如此苛待于己,太史慈也感到很宽慰了,自己终于能够独领一军了,虽然只有二百多士卒。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3、孙策出兵() 
黑(УАп)阁下一章已更新请/百度/一下Н黑…岩+阁您也可以手と动打开网站·нéiУāпgê·СΟм全网最快的更新ШШШ。НéiУАпgê。СОm看完整无错章节请百〃度〃一〃下黑Уап阁12月16日,吴奋至吴县。

    此时吴奋的样子早已不似当初攻打祖郎时那般神采飞扬,只见吴奋身上的甲胄破破烂烂,红色的大氅上满是破洞,头盔也不知道扔到了哪里,长剑上全是磕痕,脸色暗沉,头发也是乱糟糟的一团。

    讨逆将军府,孙策闻讯,赶忙出城,在城门口终于拦住了疲惫不堪的吴奋。

    吴奋一见孙策,就拉住孙策的双手说道:“大兄,快救我阿父!”

    孙策闻之皱眉,看来吴景和孙贲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差。

    “阿奋,莫急,到底怎么回事?”

    “大兄,我走时,刘繇已经兵围宛陵,恐怕如今宛陵已经有失,阿父应该已经退守丹阳南部!”顿了一下,吴奋又继续说道:“我东来之时,靠近吴郡的故鄣,于潜二县已经被刘繇手下占据!”

    孙策闻之一愣,局势怎会败坏如斯?

    “我不是早就派人通知舅父,刘繇将要南下丹阳!怎么会败得如此之快?”孙策疑惑道。

    吴奋嘶哑着喉咙说道:“刘繇麾下有一猛将名为太史慈,大兄西进一定要注意此人,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武艺不在大兄之下!”

    孙策默然,果然是太史慈这家伙。

    “阿奋莫急,我这就升帐点兵!”孙策放下吴奋,让几个侍卫司亲兵送他去休息。黑し岩;し阁最新章节已更新

    很快,吴县城内的点将鼓便咚咚咚的响了起来。

    吴县内外众将,闻得点将鼓声,纷纷快速向讨逆将军府而去。

    三通鼓声之后,讨逆将军府点将台上,孙策抚剑而立,身后是背负双剑的凌统。

    吴县内外,军司马及其以上的军官已经全部到齐。

    最前面两人是扬武中郎将韩当及忠武中郎将兼吴郡都尉程普。

    后面依次是侍卫司各军司马,孙辅,孙河,孙海,孙瑜,宋谦,周泰,蒋钦,陈武,潘璋及别部司马董袭。

    “诸位,此次我们将要面对的是起兵以来最为强大的对手,可有信心?”孙策站在台上,沉声问道。

    “誓灭刘繇!”扬武中郎将韩当首先带头喊道。

    随之,众人齐声呼喊,“誓灭刘繇!”

    孙策微微压了压手,众人立时噤声。

    “众将听令!”孙策沉声说道,台下众将身子纷纷一震。

    “命侍卫司军司马周泰、蒋钦二人于昭武中郎将兼毗陵郡都尉黄盖帐下听令,受其节制,自毗陵郡向西攻入丹阳北部。”

    “末将谨遵主公之命!”蒋钦与周泰二人,面带喜色,出列说道。

    这是蒋钦和周泰二人在孙策麾下的首次出战,孙策十分期待二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